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一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四一集)  2012/5/15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34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七百四十五页倒数第四行,从第二句看起:

  「又《安乐集》引证《观佛三昧经》云:佛劝父王行念佛三昧。父王白佛:佛地果德,真如实相,第一义空,何因不遣弟子行之。佛告父王:诸佛果德,有无量深妙境界,神通解脱,非是凡夫所行境界,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」。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。这个也都在表法,告诉我们,世出世间的学术最重要是要能够得其用途,真实的利益。再高、再深、再妙的东西,如果我们学了,跟我们的生活、工作不相关,这就毫无意义。这也说明为什么古往今来这些真正有德行、有学问、有智慧的人,他们教学一定是观机施教。不是为自己,是为所学的大众,要让大众完全能接受,所谓契理要契机,不契机等于白说了,一定要契机。一般凡夫没有那么高的境界,佛地果德,真如实相,这要什么样的根机才能学习?一般说的是法身菩萨,是实报庄严土的课程,不适合人天凡夫的程度。世尊的父王也是凡夫,示现是个凡夫,凡夫一定要学凡夫能够契入的境界。凡夫能契入最微妙的境界、最殊胜的境界,无过于极乐世界,这就是为什么要劝父王行念佛三昧,道理在此地。这我们能做到,真如实相做不到,第一义空也做不到。

  「父王白佛:念佛之功,其状云何?」念佛的功德是什么样子?佛用个比喻来说,「佛告父王:如伊兰林」,这做个比喻。伊兰是树木,这个树林,这个树气味很难闻,有四十由旬那么大,这么大一块土地全是伊兰。这里头「有一棵牛头栴檀」,牛头栴檀是最好的香料,我们讲檀香,牛头栴檀是檀香里面最好的。有一棵这个树怎么样?虽有根有芽,还没有出土,埋在土地上,「犹未出土」。「其伊兰林,唯臭无香」,这片树林里头,只有很难闻的气味,没有香味。「若有噉其华果,发狂而死」,气味不好,它有毒,如果有人吃它的花跟果实,就会发狂而死,这中毒,严重的中毒现象。「后时栴檀根芽,渐渐生长」,这棵栴檀树慢慢长出来了。「才欲成树」,这是个小树,不是大树,算是成树了,有一人高以上,这叫成树,「香气昌盛。遂能改变此林,普皆香美」。你看一棵栴檀树,能够让一片伊兰林把那个难闻的气味全部改变了。「众生见者,皆生希有心」,真的太稀有了,四十由旬,很大一片伊兰林,一棵栴檀树就把它改变了。

  「佛告父王:一切众生,在生死中」,这生死中就好比是伊兰林,念佛之心就好比栴檀树。「念佛之心,亦复如是。但能系念不止,定生佛前。一得往生,即能改变一切诸恶,成大慈悲。如彼香树,改伊兰林」。佛讲这个伊兰林就比喻娑婆世界,这个世界众生造恶业、受恶报,苦不堪言,这一棵栴檀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净宗法门。这个法门确实有这么大的力量,教人在六道轮回里头念佛求生净土,一生永远脱离六道轮回。就像上面比喻一样,但能系念不止,定生佛前,这是这个法门容易。系念是心里头真正有佛,这句话就是《大势至圆通章》上所说的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忆是心里面想,心想着佛,口念佛的名号,这系念不止,相续不断,这个人决定会生在佛前,往生极乐世界。

  一得往生,即能改变一切诸恶,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业障,到极乐世界自然就化解了;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,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没有了。一切法门都得断烦恼、消业障才能成就,才能向上提升,这个法门不需要。业障怎么消的?烦恼怎么断的?就这一句佛号系念不止,不知不觉的烦恼习气都没有了,不必刻意去断烦恼、去消业障,自然就化解。这个佛号功德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,真正不可思议。他的成就,成大慈悲,大慈悲是法身菩萨才有的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一切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都没有了。如彼香树,改变伊兰林,把我们无始劫以来在六道轮回里面造作这些恶业、这些习气,到极乐世界全都改变了。这个功德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,是他力法门,不是自力,八万四千法门靠自己,念佛这个法门完全靠阿弥陀佛。所以对阿弥陀佛不能有丝毫怀疑,要真诚的真信、真愿。

  底下说,「所言伊兰林者,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众罪。言栴檀者,喻众生念佛之心。才欲成树者,谓一切众生,但能积念不断,业道成办」,这个业是净业,这个道是往生净土成佛之道,就妥了!「又《大悲经》云:一称佛名,以是善根,入涅槃界,不可穷尽」,用《大悲经》来做证明,念佛功德不可思议。一称佛名,这不是多,念一声佛号,这个善根就能入涅槃界,涅槃界是成佛。如来果地上的功德不可穷尽,为什么?果地是自性,自性功德无量无边、无有穷尽。这个不是修来的,自性本自具足。

  《称扬诸佛功德经》,念老在这里举了很多例子,证明这桩事情。佛在许多经里面都说,不是只说一次。「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」,无量寿如来就是阿弥陀佛,能听到阿弥陀佛这句佛号。听了之后「一心信乐」,一心是真心,三心二意是妄心,一心信乐就是真的相信,没有丝毫疑虑,乐是爱好、欢喜,真信、真欢喜。「持讽诵念」,持讽是唱名号,诵念是一个一个字念名号,都可以。用什么音调唱名号都行,关键在一心信乐。「其人当得无量之福」,念佛人福报无量,为什么?因为名号的福报不可思议,无量寿代表福,无量光代表智慧。「永当远离三途之厄。命终之后,皆得往生彼佛刹土」。一个真正念佛人,什么障碍都能化解,什么灾难都能够免除,来生决定不会有三途的恶报。即使像前面所说的,我们在这世间造了很重的罪业,五逆十恶,毁谤正法,这是无间地狱的果报,都能够化解,命终之后决定得生净土。

  「又《文殊般若经》云:众生愚钝」,愚痴鲁钝,没有智慧,「观不能解」,这是修其他的法门,观是止观。解都不能,何况修?那当然更不知道怎么个修法。「但令念声相续,自得往生」,这持名,方便当中的方便,你只要教他念佛的声音相续不间断。谛闲老和尚教他锅漏匠的这个徒弟,就教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接着念。他这个徒弟很老实,完全接受,依教奉行,三年就成功了。这个成就不可思议!谛闲法师对一般人的赞叹,无论是修学哪个法门,对锅漏匠的赞叹,赞叹到极处!说「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,比不上你」,弘宗,弘扬禅宗的大德,演教是讲经教学的大德,都不能跟你比,你这三年成就太大了。证明什么?证明佛号功德不可思议。别人苦修几十年不如他三年,他三年超过了,超过太多了。这法门殊胜。

  名号功德我们想不通,看到这些人修学,才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《净土圣贤录》里头记载的莹珂法师,宋朝时候人,虽然出家,破戒,不守清规。他还是算有善根,他相信因果,自己常常反省,出家所作所为必定堕无间地狱。想到地狱他就害怕了,知道这个地方不能去,太苦了。问同伴,同参道友,有没有方法能救他?有一个同学送一本《往生传》给他看,他每看到一个人念佛往生都很感动、都流泪。看完之后,下定决心,念佛求生净土。把自己寮房门关起来,不吃饭、不睡觉,这一声佛号念到底,念了三天三夜,真诚心,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阿弥陀佛示现在他面前,告诉他,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你好好的修,到你临命终时我来接引你。这等于说是授记。可是莹珂确实很难得,他跟阿弥陀佛说,我的劣根性太重了,禁不起诱惑,人家一引诱我肯定又干坏事,那十年不晓得干多少坏事,我十年寿命不要了,现在跟你去。阿弥陀佛也同意了,告诉他,那这样,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。

  他把房门打开,告诉寺庙里的同参道友,把这个事情告诉大家,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来接我往生。没人相信,像你这样的人,你怎么能往生?好在三天不长,我们就等着看,看你三天是真的还是假的!结果三天之后,真的,三天之后,他请求大家念佛送他往生。每个人都欢喜,看你是真是假!念到一刻钟,古时候一刻大概是我们现在半个多钟点的样子,因为古时候一个时辰是现在两小时,子丑寅卯。告诉大家,阿弥陀佛来了,来接他。别人看不见,他看见,告诉大家,佛来接引他,他就走了。真的,不是假的,真走了。这个对于寺庙里头大众,大家都亲眼看到的,这个鼓励太大了!所以每个人都死心塌地念佛了。这桩事情记载在《净土圣贤录》、在《往生传》,都有记载。后人读到他这一段公案,对念佛的信心自然就生起,这个功德大了,这一表演度了多少人。出家破戒、造罪业的人,你看真正忏悔、真正认错,都能往生。这《文殊般若经》。

  再看《净修捷要》,这是夏莲老的著作,「赞念佛法门云」,赞叹念佛法门,「六字统摄万法」,六字是南无阿弥陀佛,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法叫万法,这一句名号全部把它包括,一法都不漏。「一门即是普门」,这一门就是念佛,一向专念,这一门就是普门,像观世音菩萨所说的。普门是什么?一切法门叫普门。「全事即理,全妄归真」。念佛是事,事跟理是一不是二。理是自性,这一句佛号就是自性,念念不间断,自性自然流露。全妄即真,事是妄,为什么?它是生灭法;理是真的,理不是生灭法,理是永恒不灭,不生不灭。「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」,全性,就是这一念真诚心与性完全相应。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就是全性起修。六根从六尘境界里头收回来,也就是我们常讲,把散乱的心,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这叫都摄六根。统统放下,清净心现前,平等心现前,清净平等是真心,这全性起修。净念相继,念是念佛,净这个意思是没有怀疑、没有夹杂,这就叫净念,也就是清净心,用这个心来念佛。相继是不间断,一句一句接下去念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这就是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

  「广学原为深入」,广学是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