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诚,心要谨慎,因为很多人学你,你有影响力,你不能把人带错了,这个关系很大。佛法究竟是什么,没搞清楚就说它是迷信,这一句话为害非细。真正要下断语来批判它,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能够轻易批评。我们要赞叹它,也要把它搞清楚,不搞清楚,这个赞叹也影响很大。它如果是假的,你要赞叹它,很多人听到你的赞叹去学它,这个因果责任一定要承担。
知道这些事情,你就晓得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有意无意不知道造多少业。这些业肯定是善的少、恶的多。为什么?佛告诉我们,我们善的心所只有十一个,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个,这就知道我们起心动念正念少、邪念多。那再看外面的诱惑,这是外在的影响,你所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接触到的,不善诱惑的力量强,也就是十恶这个力量大,十善的力量很少,很不容易看到,这就是一切灾难、疾病、痛苦的来源,不善业之所感。如果我们要希望离苦得乐,佛就是这么个愿望,佛的愿望就是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这是他的伟大处,值得人尊敬的地方,值得人敬仰的地方。他用什么方法?做好样子给人看,用智慧的言语来教导大众,他用这个方法。讲经说法,言教,身体力行是做榜样给人看,他所做的榜样就是他所说的,言行一致。真正做到了言教身行,他做到了,这是佛菩萨的标准。我们真的搞明白,听佛的言教,我们身体就能够做到。
下面这一句是古大德常说的,「所谓豁达空,拨因果,莽莽荡荡招殃祸」,古大德常说的。豁达空,对于佛经上讲空的这个意思完全错解了,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。拨因果,因果也是空的,不相信因果报应。看到世间人,造恶的人得福报;善因善果,他怎么修善得的是殃祸?那个人造恶,他偏偏享福?不相信因果报应,其实他对于因果根本就不懂。佛经上讲因果通三世,三世因果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受的,过去生中造的,过去生中修的福,这一生享福。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我来世是什么果报?我这一生所干的,就是来生的果报。这是因果的精义、精华,他疏忽了。
这一生享福报,过去生中善果;今生造的恶业,福报还没享完,业报不会现前。如果福报享完了,不善的果报就现前了。如果过去生中那个福报很大,这一生都享不完,死的时候丧事还非常热闹,叫人看到的时候,这真是大富大贵,大德人家。其实死了之后地狱去了,他的福报享尽了。明白这个道理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,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们不能不知道。真知道了,我们断恶修善,我们要不要享福?不要。我们要把福报累积起来,做为往生的资粮,什么福都不享,日子平平淡淡过下去就很好。修善积德,认真干,临命终时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像经上讲的上辈往生,那就是福报。不生病,很清楚,告诉家人佛来接引我了,我看到许多化佛跟佛一起来了,这是大福报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念佛往生,哪一种往生是真正往生?就是这样的人,他自己说的,预知时至,果然是这一天走的。但是临终的时候,很安详的走了,没说什么话,你就可以断定他,他不是上辈。上辈的人临终的福报大,一定把佛来接引那个盛况告诉大家。他也很安详的过去,但是没有交代,这是什么?中辈、下辈的,上辈是决定会讲清楚。我们修善积德,求上辈往生。上辈往生,不但你自己品位很高,你这一说出来之后,多少人相信,信心增长了,那就是你度了多少人。自行化他,无量功德,我们要争取这一点。这是我们可以争取得到的,不是争取不到,可以争取得到的。
末后这一句念老的话,「读者当三复斯言」,前面莲池大师《疏钞》里头这些教诲,要多读几遍,常常记在心里。「慎勿执理废事」,最怕的就是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,「讳言他佛,轻视净土,而自招殃祸」。执著理,不相信念佛这个事,念佛哪有那么简单?不相信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得弥陀本愿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我们看到这些人,听到这些话,心里面很清楚,他对于净宗不认识。我自己早年初学佛的时候,犯的过失就像经上讲的完全一样。老师同学善言劝导,我们没有在意,以为自己所悟的是真的,以为劝导我的这些人对于理没有透彻,真是罪过!那像我这一类的人,很多,我们到真正明了的时候才知道忏悔。明了不是容易事情,我如果不是每天都在读诵大乘经论,怎么可能明白这一桩事情?所以我对于经里面讲的诸佛如来、这些菩萨摩诃萨都说这个法叫难信之法,我看到这一句,体会非常深刻,它真难信。所以我对于一些听了之后就相信,我从内心里头佩服,你们的善根福德比我强,我不如你们。
我在经论上确确实实找到真凭实据,我才会相信,你看这么样一种人。这种人大概什么?学科学、相信科学都有这种执著,没有真凭实据叫我相信,那我不就变成迷信,听你的了。我在年轻的时候这种性格很强,连章嘉大师都看到,这个老人对我使用的方法非常善巧。因为年轻,以为佛经上的道理深广,是很好,值得学,哲学。佛经里面讲的修行方法,那个是生活规范。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,三千年前的印度人,那是他们的这种生活规范,时代变了,怎么可以过那种生活?尤其我们中国人,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,所以戒律是没有办法接受的。我们学他的智慧,学他这些道理,不学他的生活方式。
我感谢章嘉大师,他老人家圆寂走了,他要不走,这个关我还是破不掉。他走了,我跟甘珠活佛在火化场,他的火化炉是单独建立的,不跟人在一起的,单独建的。甘珠点火,我在场。火化之后,甘珠活佛在那里搭了一个大帐篷,守七天。我在他帐篷里面住了三天,三天三夜。老人对我非常好,很关怀、很照顾,像父母一样,非常感恩。三天三夜,我在那里想,他教了我些什么?这一回想,第一个概念就是「戒律很重要」,为什么老给我讲这一句话?每一次我去看他,我离开的时候,他都送我到门口,在门口就讲这一句话,「戒律很重要」。所以这一句话我听了几十遍,我们一个星期见面一次,这个印象太深刻了。他不多罗嗦的,很轻、很慢,一个字一个字的讲,这句话印象太深了。
我就想这一句话的意思,想了一、二个星期,想通了,这是成佛的方法,这不是世间法。世间的礼,在中国三代,夏商周的礼就不一样,它有修订、有改变,适合于现前。像现在的法律,连国家的宪法隔几年都要修订一下,为什么?不适用了。这是成佛,这不是世间法,这个法要一修订的话,就不能成佛了。我就想通了这一点,那这个就很严肃了,这戒律就非学不可,不学就不能成就。这个道理想通了的时候,我才真正想修、想学;道理要没搞清楚,怎么跟我讲,表面上敷衍,不会做的,心里上没有印象,就表面敷衍。这些,章嘉大师看到、李老师看到,李老师劝我修净土,章嘉大师劝我戒律重要。所以我这个根,在章嘉大师奠定的,他老人家不走,我怎么会反省,我怎么会那么认真去想?所以我说他老人家走了,把我度了。得用这种方法才能度得了我,要不然他度不了我。知道扎根教育比什么都重要,根扎在戒律上。
那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了,十年前,十年到十五年的样子,我们在世界各处行走,看得很多。戒律重要,我们也常讲。净宗学会成立是在美国,在旧金山,我写了个缘起,缘起里面对戒律这一方面,行门,我们定了五个科目。十善业道、六和敬,十善六和从这学起,三学、六度、普贤十愿,五个科目,我们必须要学的。十善、六和、三学(戒定慧三学)、六度、普贤十愿,五个科目,很简单,人人都能够记得住。重要的是真干,从哪里干起?从十善干起。这么多年来没有人去做,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?为什么古人都能做得到,我们现在人做不到?我就想这个问题。细心去想、去观察就明白了,古人能够做到的,是这个根从小就教好了。
看到古籍里面所记载的,中国古人教学,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,叫胎教。胎教在哪些家庭?就是大家。这个大家,就是在社会上做官的人家,一般做县长以上的,做过父母官,这种就是世家,世世代代读书人,世世代代都有做官。再就有学术,世代传承学术的,像孔子、孟子。再就有工商业成就的,这是技术,诗词歌赋,这都属于技术,也能称为世家,所谓是大富大贵。这些人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出了问题,他就家破人亡,要重视修善积德,对这个非常重视。所以小孩的教育很严格,从小,小孩一出生,父母是小孩的榜样。所以《弟子规》现在人都不懂得了,以为这是教小朋友的,怎么个教法?不知道。《弟子规》是父母做出来给小孩看的,小孩看会了,他就完全学到了,绝不是教他念的。因为小孩出生的时候,父母都还年轻,二、三十岁,自己的父母都在,你怎么样对父母、对长辈、对兄弟,做出来,让这个小婴儿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扎根教育。父母不能做到,没用处,你就教他念、教他要怎么做法,他不服气。他说为什么?他看到你没有做到,你叫我做,你没有做到,你骗我,不相信。所以那个一千天,做母亲的人很辛苦,为什么?要把他照顾到,不善的东西不能让他看见、不能让他听到、不能让他接触到,这个一千天他看的、听的、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、全是善的,没有恶的。所以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「三岁看八十」,三岁这一千天培养出来的,一生不会改变,他就是大善人,这个根基扎得好!古时候这样的根底,然后再出家学戒律,那还有什么问题?轻而易举,一看到戒律,本身一大半都做到了。
那回头看看现在,根没有了,这个根至少丢掉两百年,佛法几乎就灭掉了,为什么?根没有了。我们现在认真努力来补这个根,补这个根不是念、不是背,是真正把它做到。这就是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,讲到戒律,他说戒律受戒是形式,形式不重要。大师告诉我,「佛法重实质,不重形式」,这就是特别强调佛法要重视实行,不在乎外表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