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一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再来的,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做不出来。黄念祖至少要是等觉菩萨再来的,不是凡人,凡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。一九八四年我第一次到北京,就是去找他,见面之后,到他家里去访问,他住那个房子很小,大概跟我现在的香港小茅蓬差不多大。一个房间,一张书桌,堆的一大堆参考资料,我问他,这些书你到哪里找来的?怎么找得这么齐全?佛菩萨加持的。人到哪里去找?你真有这个感应,佛菩萨就给你送来。我知道有一本书叫《群书治要》,唐太宗作的,我没有看见过,我晓得有这部书。我常常放在心上念着,讲经的时候偶然说了一下,居然就有同学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,我以为这个书已经失传,找不到了。找到两本寄给我,我一打开,如获至宝,为什么?这两样东西发现,《国学治要》、《群书治要》这两种东西发现了,我们国家有救,世界有救,汤恩比说的话会兑现了。

  对中国文化,在这个世纪里头,了解最透彻、最清楚的,无过于汤恩比博士,英国人。他知道这个世界病根在哪里,他懂得治疗的方法,治疗的方法就是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,汤恩比开的处方。可是大乘跟孔孟学说从哪里学起?能不能有个具体、方便的教科书,《群书治要》就是的,唐太宗编的,感应不可思议。我们得到这部书,迫不及待赶快翻印,先印一万套,《国学治要》也印一万套,分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图书馆。这个书就保全,不会再失传了,我们做这个工作。但是得要有人去学习,材料有了,再去找人学习,找年轻人,要发个狠心。这个狠心中国人要向外国人学,中国人现在在这方面不如外国人。学什么?学文言文,因为这些古籍全是文言文写的。你要让懂得文言文,把它翻成白话文再供养你,那不是味道。就好像吃东西,我在口里头嚼烂,吐出来,再给你吃,你尝不到原味。原味一定要学文言文,文言文难不难?不难。

  三十年前我在台湾,美国有个学生跟台湾是交换学生,台湾大学的。她学《华严经》,正好我在台北讲《华严经》,就找到我了,在我图书馆住了四个月。她家在纽约,她能看得懂《华严经》,能看得懂清凉大师的注解。我问她,你学中国文言文学多久?三年。我们佩服,三年就有这个能力。二00五年、0六年,我两次到伦敦去访问,看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跟伦敦大学,这三个学校欧洲汉学院的中心。我跟这些汉学院学生交流,跟他们的教授座谈,我问这些学生,学生告诉我,其中有一个用《无量寿经》写博士论文。我问他,《无量寿经》中文本有九种不同的版本,你用哪一种?他用夏莲居会集本,很了不起。我问他们,你们学文言文学了多久?三年。不难!

  中国人为什么把它看这么难,看到文言文吓坏了,不敢碰它。外国人敢碰它,三年他就学会了,我们不敢碰它。他们是没有丝毫中文底蕴,三年就学得那么好,我们中国人要学顶多两年,如果真正发狠心的人,我相信一年就行了。发不了这个狠心,不肯干。狠心决定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一年的时间三百六十天,每天能够用上十个小时的时间,我相信一年成功。就不肯干。学文言文的方法,实在讲很简单,字,读音查字典把它查清楚、查明白,词,什么意思查清楚,然后把这个文背诵。真正发心,三天背一篇古文,不是难事情,三天背一篇。再放宽松一点,一个星期背一篇,一年也可以背五十篇。有五十篇古文的基础,就有能力阅读,有一百篇的基础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,不是难事情。

  老祖宗对于后世的子孙爱护备至,绝对不会给困难东西给你,一定是最简单、最容易,让你学起来很容易成就。这是真的,祖宗真的爱后世子孙,后世子孙不孝顺、不听话,排斥老祖宗、反对老祖宗,那就今天灾难来了。灾难是什么?老祖宗对子孙的惩罚,不肖子孙,对他惩罚。但是不会要他命,为什么?他还是爱他,还是舍不得把他打死,还是爱他,不一样。现在我们得接受惩罚,回头是岸!老祖宗太伟大了,我们都不认识,英国汤恩比认识。汤恩比告诉我们,老祖宗伟大,能救全世界,除这个之外,任何人都没有这个能力,唯有孔孟学说、大乘佛法。这个错了,错得太离谱,所以这次的惩罚会很严重。

  末后这一句,「所谓感应道交难思议也」,确实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「幽溪《圆中钞》」,幽溪大师的,「凡是见佛,须论感应」,对于学佛的人如果有见佛,见佛统统是属于感应。感有显感、有冥感,冥感自己不知道,缘成熟了,佛现身;显感是你有求于佛菩萨,佛菩萨真来了,这很明显。显感显应、显感冥应、冥感冥应、冥感显应,感应四句,这个很多同学都学得很熟。「若平居参禅,或修空观」,参禅、修空观的,他的境界清净,一法不立,佛来斩佛,魔来斩魔。「既宗扫荡,佛亦不立。苟有所见,悉为魔境」。就是参禅的人见佛、修空观的人见佛,那全是魔境,绝对不是佛,魔现前。「或功用显著」,这是属于冥感,没求,「心佛自现」。「亦须观空,弗生着相」,这是为什么佛不常常现相,佛常常现相你着相,一着相,你就着魔了。换句话说,佛不能现相给你看,现相你受不了,你没有这个定力、没有这个智慧。你着相,自以为不得了:我功夫不错,看我都见佛了,你们都修行不如我。贡高我慢全起来,这就是说你不具备见佛的条件。

  什么样条件具备见佛?传记里头记载,慧远大师,中国净土宗第一个祖师,东晋时代,大概是公元五世纪的时候。这是中国第一个莲社,他领导的,一共是一百二十三个人,在庐山,江西庐山建一个念佛堂,大家在一起念佛,求生净土。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成就,真的个个往生,没有一个漏掉的,这不可思议。他在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,在山上修行,先后见过三次佛,阿弥陀佛,他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。这叫有条件,有条件见佛。你这见一次到处宣扬,不得了,我功夫不错,我都见佛了,你们比我差远了。这是烦恼现前,这不是智慧。远公第四次见佛,告诉大家,缘成熟了,我到极乐世界去,今天佛又现身给我看,真走了。《楞严经》上告诉我们佛跟魔的区别,见佛、见魔如如不动,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魔也是佛;如果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,佛也是魔。这个话说得好,是佛、是魔是我们自性变的,清净心、不动的心,所现的是佛,心才有动、才有执著,全是魔境。佛慈悲,知道我们功夫不够,怕我们堕入魔境,不现,道理在此地。

  「今既念佛」,这念佛人,「求生极乐。临终见佛,此因妙感」。我们念佛人一生所求的没有别的,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个事情不能着急,也不能不急,要把这个心调在中道上。我求生极乐世界,我也不是想马上就想死,不是这个念头,一切怎么?随缘。最好的是把这桩事情付托给阿弥陀佛,自己不管了,什么时候该去,佛就来接引我,该留的时候我就留,再多留几天。多留几天也不妨,早一点去也欢喜,一切都随缘,缘在佛来接,不在我,这个很自在。心里面有决定的信心,有决定的把握,没有丝毫怀疑,这就是真念佛人。

  底下这一句从理上讲,「复由生佛本是一体」,生是众生,我是众生,佛是阿弥陀佛,我跟阿弥陀佛本来是一体。正因为本来是一体,所以「感应道交,法尔如是」,如果不是一体,这就讲不通了。不但跟阿弥陀佛是一体,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、九法界一切众生、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统统是一体。这个道理很深,但是是事实真相,一点都不假,深入经藏,慢慢对这个事情就承认、就肯定了,不再怀疑了。感应道交就是这个道理显现出来,它是自然,所以法尔如是。法尔,自然中的自然,一丝毫勉强都没有,法本来如是。「若不明此,妄论邪谈,不唯自障,兼亦障人。于此法门,大成罪过」。你要不深入经藏,对这个法门透彻了解,你去批评它,你去谈论它,你的见解、你的言论不切实际,全说错了。不但你自己障碍自己,你不能够念佛,不能往生,你也障碍别人。为什么?别人听你的,误以为真,就不接触这个法门,这要负因果责任。无论干什么事情,你要批评,或者是你赞叹,一定要把它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有资格开口。如果没有搞清楚,没有搞明白,那就是古人所说的,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你全盘错了。

 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碰到一桩事情,那个时候我在台中,住在慈光图书馆。有一天早晨有个客人来,因为阅览室,来看书的,看报纸杂志的很多。有一个是基督教徒,他这个教堂距离我们图书馆不远,走路大概五分钟。到我这里来了,听到我口音安徽人,他也是安徽人,老乡,基督教徒。老乡碰到老乡难得了,他那个东西也不看了,就给我谈信教,赞叹基督教,上帝爱人,批评佛教,把佛教批评得一文不值。我在那里恭恭敬敬的听,他每说一句话我点头,我都在点头,讲了两个钟点,我这么点两个钟点。别人看到我这个态度,觉得我怎么这么无能,看人家把佛说得一文不值。

  两个钟点快到吃午饭了,我泡了一杯茶供养他。我就向他请教,我说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,是不是先要把文章看看,然后再批评?那当然的。我说你批评佛教我很赞成,你能把佛教批驳倒了,你救了多少人,你这功德多大!他得意洋洋。我说佛经有没有看过?没看过。我们图书馆每个星期三老师在这里讲经,有没有来听过?没有来听过。我说你胆子很大,还有很多人在旁听,你有没有看到那些人笑话你?满脸通红,一句话说不出来。我们的朋友以后告诉我,没有想到你还有这一招。我说我看他,他真的一窍不通,在胡说八道,让他发,发足了再打他一棒,会把他打醒。他没有发足,别恫吓他,让他发,所以他一直讲我就一直点头。这个人还算不错,第二天带他教堂的牧师来看我,态度就不一样,很有礼貌了。

  所以就怕胡说八道,强不知以为知,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。我们这一生不敢这样干法,小时候要这样说话,老人就要骂你、责备你、处罚你了。所以我跟宗教往来,我一定先去读他们的经典,我对它有认识、对它了解,我们才接触。接触大家欢喜,我懂得你的东西,我不外行。我在新加坡讲过《古兰经》,讲过《玫瑰经》,《玫瑰经》是天主教的早晚课,我那套《玫瑰经》的光盘现在在天主教很流行,很多人在听。我到北京去,我还把这个东西送给傅铁山,傅铁山跟我是老朋友,非常投缘。所以中国古人说,「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」,知己不知人不能讲话,知人不知己也不能讲话。现在的佛门弟子,对于自己的教理要不通,你怎么能够跟其他宗教交流、交往?全搞通了之后怎么样?是一桩事情。所有宗教,你展开经典,百分之八十是通的,百分之二十是不一样。不一样是什么?生活方式不一样,文化背景不一样,居住环境不一样,那个造成的。宗教里头方向、目标决定是一致的,总的只有一个字,「爱」字,爱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思想。它怎么不能团结?当然可能,但是要掌握这个中心。

  我们最初想跟宗教往来,总还要有辩论,总还有难的事情,不是那么就简单解决的。我这十几年来,一个障碍都没碰到过。确实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,同一个根,就在这个地球上也是同一个根。以后随着地壳的变化,分散在各方,根本相同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讲经说听功德回向,遍法界虚空界十方刹土,微尘法界一切众灵,闻经觉悟,皆悉念佛,求生净土,圆成佛道。以此功德回向泰国国王、皇后,政躬康泰,国运昌隆,回向道场所有的同修大德,福慧增长,一切如意。谢谢大家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一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