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会变成,为什么变成?你以为它是事实。所以我们有时间、空间的局限。如果你根本心里头不存在有这些概念,时间跟空间就没有了。没有时间就没有过去、没有未来,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。美国跟香港距离一万公里,空间要没有了,我念头一想,美国在哪里?就在此地。洛杉矶就在香港,香港就在洛杉矶,契入这个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,那是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。他说这个话用意很深,如果你不相信,就是很遥远、很遥远、很遥远;你要相信?相信就在面前。我们跟阿弥陀佛呼唤得到,我这里叫阿弥陀佛他听见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所以一念净信,随愿皆生,十万亿佛国土,一弹指的时间就到了。
下面,「又《圆中钞》曰」,幽溪大师的著作,「持名一心不乱者,因也。得一念者,约行成而为言也」。持名一心不乱,这是念佛功夫的标准。一心不乱有浅深次第不同,有理一心,有事一心,后面会说到。最浅的叫功夫成片,这个我们可以做到。昼夜二十四小时,除一句佛号之外没有第二个杂念,这叫事一心,我们能做得到。那么得一念,得一念是功夫成就,得一念就是得一心。我们从最浅的来说,功夫成片,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。如果说事一心、理一心,我们做不到,为什么?把烦恼念掉了。我们虽然念,念是伏烦恼,心里头有这一句佛号,烦恼不会起来;佛号没有了,妄念就起来。所以这是伏,这不是断,这不是真正一心,这叫功夫成片,也可以说一心不乱的第一个阶段,这最浅的。但是有这种功夫,往生就有把握,何况真正得一心不乱。
「此一念之力,有伏惑之功」,这就是刚才讲,它能够伏烦恼。得一心,得一心烦恼灭了,烦恼断掉了,没有了,这个很难。烦恼断掉了,那是什么?就证阿罗汉果。见思烦恼断了是阿罗汉,尘沙、无明断了是菩萨,大菩萨,不是小菩萨,法身大士。「临终正念,自然现前,往生净土必矣」。这个就是功夫成片得到了,你要好好的保护它,为什么?你保护不了它的话,它会退心,它会退转。得一心就不会退心,真正得事一心不乱不会退心,功夫成片会退。所以得到功夫成片,念佛依旧不要间断,天天要念。对于世缘一定要淡薄,日常生活得过且过。苦一点好,为什么?苦一点,对这个世间不会有留恋。所以,富贵人念佛不容易往生,为什么?他留恋。贫穷人念佛很容易往生,因为他日子过得太苦,他不想再过苦日子,所以他往生的心很切。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叫我们修苦行,他道理很深!佛教导我们,他都做到了,他不是叫我们修苦行,他去享乐,没有。你看,他全部的财产就三衣一钵,都在身上。一生没有住处,释迦牟尼佛没有房子,人家要送给他都不要。晚上住哪里?住大树底下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苦行!这种苦行让我们对这个世间无有丝毫贪恋,目的在此地。人一定要知足,释迦牟尼佛那个知足是达到百分之百,究竟圆满,这是为了容易脱离六道轮回,对于六道轮回没有贪恋。
下面是念老的话,「盖言,持名心无散乱者,因行也」,这是因地修行的功夫,最重要。实际上,八万四千法门,每一个法门都是这个道理,修学的目的都是求心不散乱。心不散乱就是制心一处,制心一处,智慧开了。制心一处是相当深度的禅定,智慧开了,本能恢复了,本能就是一般人讲的神通,六种神通。你看六种神通,小乘初果两种现前,天眼、天耳,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他能看见。我们在三层楼上,底下第二层、第一层什么样子看得清清楚楚的,没有障碍。这是小乘的天眼,不大,看我们眼前世界没问题,因为空间、时间突破了,所以他能看到过去、能看到未来。这一般人叫神通,在大陆上叫特异功能,真有,不是假的。佛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本能,我们本能丧失掉了,是因为有烦恼、有妄想、有杂念,这个能力失掉。如果我们能够制心一处,在此地讲,心无散乱,这个能力就恢复,智慧现前。
我们今天这个眼睛,实在讲只能看到局限在这个光波之内,比这个波长的看不见,比这个波短的也看不见。波度的长短无有限量,如果全部都能看见,这世界就不一样了。我们听声音也是如此,高的音波听不到,太低的也听不到,如果统统都能听到就不一样,这神通广大了。佛的眼睛能看遍法界虚空界,能看到整个宇宙,看小的能看到极微之微,就是他能够看到今天科学家的名词叫微中子,他能看到。菩萨的天眼跟佛就差一等,一等差很多,愈往下下降,能量就愈低。我们在十法界,在人道,已经不行了。靠修持,靠清净心,心愈清净能量愈大,智慧就愈高。实际上,智慧、能量、神通、道力都是平等的。讲平等,佛法讲绝了,真叫究竟平等。因为,同一个心性所生所现,同一个阿赖耶所变,它怎么会不平等?
「若得一念」,我们念佛得到了一念,「则临终时,能伏诸惑,正念自然现前」。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别无二念,临终时侯这是真有把握,不会有杂念来干扰。所以,正念自然现前,着重自然两个字,一丝毫勉强都没有。这样的人往生需不需要助念?不需要。真正念佛到这个境界,大概需要多少时间?我们看到了,古书,《净土圣贤录》、《往生传》里面所记载的,绝大多数的人都三年,这个功夫就成就了;有勇猛精进,三天成功的。这我们讲快,三天,慢,三年,例子太多了,问题就是在看破放下。如果真看破、真放下了,那就是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,一天就达到这个境界,一念就到这个境界。往生真不难,成佛真容易。
理论上讲,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。这桩事情六祖惠能可以给我们作证,他就是一念。五祖跟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大概四分之一,没讲完,四分之一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开悟了。什么叫开悟,我们现在知道,在这一句之下,他就能够把起心动念、分别执著放下,这一放下就明白了。他有本事能放下,我们今天这一点不如他,我们听了之后放不下。为什么放不下?没听懂。这是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你没看破,真看破了,哪有放不下的道理!大师这个教训对我来说非常重要,为什么?自己知道自己的程度有没有达到,我还没有放下,证明我没有看破。如果说我看破了放不下,那是骗人的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佛法知难行易,不是知易行难,知难行易。因为知难,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知难!行易,你看六祖惠能,行不是很容易吗?他放下就是。
这才告诉我们什么叫知,真放下就真知,没放下没真知,不知,那是无知。真知道的时候,你决定放下,放下就是。你看,放下见思烦恼就是阿罗汉,放下尘沙、无明就是菩萨,放下无明习气就成佛。这个在大乘经里面,这些东西我们总算是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清楚明白怎么样?不是真的明白,真明白就放下,就成佛了。就是说阿罗汉怎么成阿罗汉的,怎么成菩萨的,怎么成佛的,凡圣同居土怎么来的,方便土怎么来的,实报土怎么来的,常寂光是怎么回事情,算是概念上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所欠的,功夫!没放下。但是我们今天要往生,真正求往生,必须把这个世界放下。就是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毫贪恋,你就能往生,还有一丝毫贪恋,那个贪恋像根绳子一样绑住你,你跑不掉。必须把这些绳索统统斩尽,这个世间没有一样贪恋的,往生没障碍了,阿弥陀佛看见了他就会来接引你。还有一根绳子绑到,阿弥陀佛不来,为什么?你去不了。
上上根人容易,智慧高,一闻千悟;下下根人,愚夫愚妇也容易,他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没障碍。当中这一节占决定大多数,这知识分子,不上不下,这很麻烦,我们恰好就是这里头的分子。这里面的分子有一个方法,就是用大乘经教长时间的薰修,我们要不是有这六十多年的薰修,不可能!这六十年的薰修让我们有把握念佛往生。凭自己看破放下证阿罗汉,我们都做不到。所以我们今天感恩,感阿弥陀佛的恩,没有这个法门,我们这一生不可能成就,有这个法门,行。真正看破放下,到极乐世界再干。现在怎么样?先求怎样能够进入极乐世界,其他的暂时可以不问。进入极乐世界,必须具备三个条件,第一个真信,现在有了,真愿、真想去,这个愿有了,真正肯念佛,一念、十念。所以这个经本也是我们的保证书,经典做保证,决定得生净土。决定不会被一切境缘所动摇,这句话很重要,包括现在很多灾难的谣言,不被它动摇。他说阿弥陀佛再来,也不为他动摇,如如不动,我只相信经典,经典是释迦牟尼佛说的。特别是这部经,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说,其他的经只讲过一次,没讲过第二遍,这部经讲过很多遍。
「又《弥陀要解》谓十念乃至一念往生,但约临终时,亦与此无违」。《弥陀经》上这段话跟《无量寿经》上的不相违背,是一个意思。「若于平时能发一念清净心,冥契理体」,这个冥契理体就是暗合道妙,「入于一念。则因此一念之力,临终必仍能有十念或一念也」。平常功夫得力,临终时候一定不会把阿弥陀佛忘掉,临终肯定会念佛,这样就好。「如《圆中钞》所云:此一念之力,有伏惑之功,临终正念,自然现前。」平常念佛功夫得力,烦恼轻智慧长,这叫功夫得力。如果烦恼还是那么多,还是那么严重,这就不是好事,我们要想办法回避它。为什么自古以来修行人居住的地方,梵语叫阿兰若,翻成中国意思是清净的处所。清净的标准,佛经上有说,听不到牛叫的声音。古时候没有这些车马,叫声音最大的是牛,农夫,农民家里养的牛,牛叫的声音听不到,这就算是清净处。现在的噪音很麻烦,主要是听不到车的声音。现在有很多人养宠物,养狗的人很多,狗叫的声音听不到,车的声音听不到。但还有一个麻烦,电话扰乱你,最好电话声音也听不到,这个环境可以算是阿兰若了。我们有这么多的烦恼、习气障碍,不选择修学环境,我们没有能力摆脱障碍,这是个麻烦事情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