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五九集)  2012/6/3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35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七百八十二页,最后一行看起。科题,「净念彼佛」。请看经文:

  【闻甚深法。即生信解。乃至获得一念净心。发一念心。念于彼佛。】

 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『一念净心,发一念心』,「与前文中一念净信中一念,均即是一心也」。前面讲一心、一念,「一念净心」,最后讲到乃至十念,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,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,皆生彼国。一心是十法界的本体,这个话讲得好,「真如实相之异名」,一心就是真如,一心就是实相,一心就是自性、就是法性、就是中道第一义谛,佛用许多名词来形容它。只有这是真的,除这个之外全都是幻相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真是自己的真心,妄是自己的妄心,总不离当人自性,就是自己。所以,整个佛法说的是什么?说的是自己的真相而已。「亦即《那先经》谓为最为第一,《弥陀疏钞》谓为全体是佛者也」,这是给我们解释一念净心,一念净心最为第一,一念净心全体是佛。『发一念心,念于彼佛』,「彼佛」是阿弥陀佛,「即定生彼国者」,决定往生。这正是日本人「幸西氏所主之一念义」,前面我们读过。「凡夫之信心,如能一念与佛智相应,即得往生也」,一再的强调一念,一念信心,用这个心去念佛就决定得生。「又此一念,既已全体是佛,即此全体是佛之念,以念彼佛,故一念即得相应」,古人所谓的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。「是以定生彼国」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「得不退转无上菩提」,这就是愿文里面所说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

  底下一段,「往生胜妙果德」,我们看经文:

  【此人临命终时。如在梦中。见阿弥陀佛。定生彼国。得不退转。无上菩提。】

  念老的注解说,『此人临命终时,如在梦中』。「因一念往生者,既亦曰三辈,故品类不一。临终景象,亦应随之而异」。这一段是讲一心三辈,不是专修净土的。修学任何一个法门,只要对净宗真信、真想往生,像前面所说的,每天只要早晚修这个十念法,尽一口气为一念,就是兼修净土法门,往生的时候信愿恳切,统统能往生。说明这个法门广大无极,也证实了净宗心量之大无所不包。过去因为交通不方便,资讯不发达,与外界往来稀少。如果在今天,那些祖师大德一定会说,无论修学哪一种宗教,早晚都能够加上十念,念阿弥陀佛,以他修学宗教那种的虔诚,断恶修善的功德,回向求生净土,也必定得生。为什么?符合四十八愿所说的,也符合十九愿所说的发菩提心。发菩提心就是我真相信,我真想去,这就是无上菩提心,蕅益大师说的。所以法门广大,无与伦比。临终往生的景象,当然各个不同。

  「于上辈者,生死情尽,凡圣体空,明识佛无来去,而见佛来。了达生死本空,而现往生。舍此生彼,皆如幻梦。故云如梦也」。这先说上辈的,上上品往生的。第一个,生死情尽,这断了。什么断?念头没有了,心里头没有生死这个念头。这是有很大的智慧,很深的定功。生死情尽了,凡圣体空。有没有凡圣?凡圣是假名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哪来的凡圣?凡圣是从迷悟上说的。迷悟也不是真的。一真法界里头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、没有起心动念、没有对立,哪来的凡圣、生死?所以统统没有。六祖惠能开悟时候说得好,「本来无一物」,本来无一物这里头就没有生死、没有凡圣。这是什么?自性清净心现前,就是一念心现前了。一念无二念,有生死是二念,有凡圣也是二念,二念是凡夫,一念是佛与法身菩萨。所以明识,明是明白,识是认识,佛没有来去。没有来去,见到佛来了,那是什么?缘,缘成熟了,佛现身。佛在什么地方现身?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。了达,了是明了,达是通达,生死本空。实在说没有生死这桩事,我们完全看走了眼,迷在这个幻相当中,以为它有生死。自性没有生灭,这个我们都承认,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「何期自性,本无生灭」,不生不灭。那么相,凡所有相,是生灭的。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不是二,虽有生灭,你找生灭了不可得,你去找。

  现代的科学家用精密的科学仪器,能够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。一千兆分之一秒,你能说它有生灭吗?佛经上告诉我们的比这个还快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这个生灭我们捕捉不到。我们这个眼睛,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,我们眼睛就被骗了,误以为是真实。二十四分之一秒,我们有个概念,概念很模糊,不清楚。这个画面打在银幕上,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,我们看到什么?只看到一个影像,模糊的影像,里面什么东西不知道,瞬间就没有了。大概二分之一秒,我们才看出形相是什么东西,也是突然就灭了。这就是生灭即是不生灭,你不能说它有生灭,你也不能说它没有生灭,所以生灭即是不生灭,所以说不生不灭。如果真的不生不灭,你说它毫无意义,它有生有灭,但是你没有办法捉捕到。我们的六根都捉捕不到它,意根,就是第六意识,对它也没办法,它速度实在太快了。

  那我们本身,第六意识频率同样是这么高。如果在同一个频率当中,我们知道,他就见到了。什么人能够跟这些事实现象同一个频率?大乘教里头佛说的,八地以上。八地以上可以跟它是同一个频率,所以他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这是菩萨五十一个等级最上面的第四个等级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觉。再上面就不是菩萨了,叫妙觉如来,究竟的佛果。这五个地位的人看得清楚,看得清楚的原因就是频率相等,所以佛对于这些事情知道得这么清楚,道理在此地。今天科学家他用的是仪器,没有这些仪器,他自己六根统统缘不到,他跟我们一样。所以这是上辈的人,实际上他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认知。明了生死本空,没有这回事情,而现往生。舍此生彼,皆如梦幻,舍此是离开娑婆世界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都像在梦中一样。这个梦境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好像是在梦中,故云如梦。

  「于中辈者,了达世间,皆如梦幻泡影」。中辈往生的人,受《般若经》的熏陶,印象非常深刻,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像梦幻泡影,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。「故于临终,无所留恋」,关键就在这一句,他临命终时,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。「视同梦中」,把事实看成梦境一样,所以他很容易往生。我们上辈这个功夫做不到,中辈可以,我们能做得到。也就是现前生活在这个世间,一定要把这个世间看作梦幻泡影,不要当真。为什么?你的清净心能够现前,你生在这个世间很快乐、很自在。你也可以尽情去享受,但是你没有占有的念头,你没有控制的念头,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多自在。学了佛,可以跟佛一样的看法、想法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这个想法能让我们自性一念真心现前,能让自性里面真实功德现前,这个对于往生品位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。这个看法是诸佛如来的看法,是真实的看法。我们把这个世界一切人事物都当真,这是错误的看法,不知道整个宇宙都是在一千六百兆频率之下产生的幻相,真是梦幻泡影。佛的看法看正确了,没看错,我们看错了。所以中辈这个五句我们要记住、要学。了达世间,梦幻泡影,故于临终,无所留恋,视同梦中,这往生决定去了。

  至于下辈往生的,「其人临终,彷佛似梦,得见彼佛」,也能往生。临终的时候念佛,真信、真愿、真念佛,佛来接引,好像在梦中一样。他自己看得很清楚,别人看不到。如果这个人有福报,临终神智清楚,他会告诉旁边的人,我看到佛来接引我,我跟佛去了。这个人是决定往生了,临终神智清楚,一点都不迷惑。我们想到,《净土圣贤录》里头记载的莹珂法师,一个破戒、作恶的出家人。为什么他会破戒、作恶?我们一般人讲劣根性重,不善的习气太重,禁不起外面境界诱惑,所以天天起不善的念头、起不善的行为。好在这个人还相信因果,自己想到一生所作所为,将来果报必定在地狱,想到地狱他就害怕了。这是他能往生第一个真正的原因,他怕地狱苦。

  向同学们请教,同学们劝他念佛往生,给他一本《往生传》看。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,把自己寮房门关起来,念了三天三夜,不睡觉、不吃饭,真心念佛。为什么?知道前面两条路,一个是极乐世界,一个是无间地狱,不能往生决定堕无间地狱,这拼命。这就是前面所讲的制心一处,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。发的心是勇猛心、精进心,一向专念,三天三夜,把阿弥陀佛念来了。这个也象是在梦中,阿弥陀佛念来了,这个梦境必定是清清楚楚,一点都不模糊,似梦非梦。佛告诉他,你还有十年寿命,十年之后你命终的时候,我来接引你。莹珂聪明,真了不起,跟佛说,十年寿命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去。佛答应他,好,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。佛为什么不当时带他走?佛的本怀是普度一切众生,如果当时把莹珂带走,度众生只度一个人,不能感化很多人。所以三天之后,让他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。你看看《往生传》上记载着,一千多年之后我们看到这个记载都深受感动,莹珂度了多少众生。不相信净土的,看到他这个样子相信了。

  当时寺庙里上上下下瞧不起这个人,念佛三天他就能往生,预知时至,佛来接引他,让寺庙里每个人都发心了。你看,造恶、破戒的比丘,佛都接引他,何况持戒守法的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?现身说法,三天之后他真走了,不是假的。他要求大众念佛送他,大家都欢喜,我们念佛回向给你,给你求往生,看你是真的是假的?念到一刻钟,古时候一刻钟大概是现在半个小时,莹珂跟大家说,佛来接引我,佛来了。他看得见,别人看不见,就走了,没有生病,说走就走。他往生的品位,我们相信绝对不是下品。虽然《观经》上讲,下辈往生的都是破戒、做不善业,就是罪恶的众生去往生的。莹珂是三天三夜念佛的功夫,业障消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