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五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陀佛是一切诸佛里头的总代表,诸佛菩萨对他的赞叹,称他为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我们有缘能亲近这位大德,值得庆贺,这是不容易遇到的。知道的人虽然很多,不是真正认识他,所以那些人没有深信切愿,包括修净土的。皈依净土的人,他要不是认真明了的话,这个世缘,特别是亲情,总是放不下。放不下,真实利益就得不到。有空闲时,无论在什么时候,能有一点空闲就放下。

  「端正身心,端身正意」,就是正心,中国人讲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。但是,诚意正心的前面是看破放下,格物就是放下,致知就是看破。看破跟放下,谁在前谁在后都可以,看破帮助放下,放下帮助看破。初入门,知识分子一定先看破后放下,善根深厚的老实人,佛教他先放下后看破。人的根性不相同,从哪里入门不一样。《弥陀经》上说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」,佛法里头非常重视善根福德。善根福德薄的,难!多善根、多福德从哪里修?就是念佛,念佛的人就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。你自己觉得善根福德不够,你就拼命去念佛,用真诚心念佛,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它会大幅度提升你的善根福德,真正不可思议,前面我们学得很多。阿弥陀佛的福报无与伦比,念一句阿弥陀佛,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名号,这是佛在经上说的。

  过去,我在台湾出家,台湾的寺院每年的正月,大年初一开始起香拜万佛,念《万佛名经》。《万佛名经》,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十方诸佛,他讲了一万二千多个佛号。所以过年拜万佛,拜十方万佛,大概要拜半个月,两个星期,这个法会才圆满。实际上,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,哪里只一万二千尊佛?不止!佛只是略说而已,举个例子而已,东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、上方、下方,举例而说。实际上,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每一个佛土都有一尊佛在那里教化。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一切诸佛的总号,念这个佛号,统统都念到了,何必拜万佛?拜阿弥陀佛多好。拜阿弥陀佛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会得三昧,会开悟。拜万佛不行,为什么?太多了,拜完了之后都记不得了。所以这个里头有窍门,我们要知道。

  端身,身口七支做到了就是端身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就是正意。所以端正身心就是修十善业,身三、口四、意三,端正身心。《浊世恶苦品》,这是本经,经文上说,「汝等能于此世」,这释迦牟尼佛说的,我们能在现在这个世间,「端心正意,不为众恶,甚为大德」。我们要真干,这句话的落实就是十善业道。修善积德最重要的是意业,心善言就善、行就善,言行总是听念头的指挥。所以念头是根,身口是执行,发号施令是念头。首先要心善,我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。真正不贪,你就不会发瞋恚。人为什么会发瞋恚心?贪不到他就瞋恚,他心里有求。不痴,不痴就是看破,不贪、不瞋就是放下。看破放下从这个地方开始,然后身口七支自然就断恶行善了。不从心地上下功夫,从事上下功夫,不杀、不盗、不淫不容易断,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也不是我们容易做到的。如果从心地上去做就容易了。心地上,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。所以这个意业里头的贪瞋痴,不贪、不瞋这是放下,不痴是看破。

  这个人间究竟是什么回事情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特别是大乘,大乘全讲的是事实真相。所以大乘经以什么为体?什么为体,用现在的话说,佛讲大乘经根据什么讲的,凭什么讲的。完全凭事实真相,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有很多很难懂,理太深,事太繁杂了。佛真把它讲清楚了,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真讲清楚、真讲明白了。历代祖师大德肯定《华严》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所说的第一经,称为根本*轮,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是《华严》的某个部分。好像《华严》是个人身,全身,一切经,有的讲头、有的讲手、有的讲足、有的讲五脏六腑。整体讲圆满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真的是实相,事实真相。事实真相了解了,自然放下,不痴了。

  我们现在常常记住,决定不能忘掉,记住一个什么?所有现象的发生,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现象,都从这发生的。离开这个现象,什么都没有,一切法全不存在。今天科学发现,叫弦定律,弹琴的弦,波动,那个音声是从波动里头产生的。整个宇宙就像弦一样,频率非常之高,高到我们无法想象。今天能被这些量子力学家,用现代最新的科学仪器观察到了,把这个谜底揭开了。这是宇宙的秘密,科学干的是揭密的工作,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真正真相大白。这个真相,不用科学仪器观察,佛说出来了,也说得很清楚,不懂,我们听不懂。我们讲也讲得个似是而非,为什么?自己没有搞懂,怎么能够讲得让别人听懂了?

 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受这个时代环境影响,不可能开悟,这个要承认。为什么?念头太乱、太杂了,妄念太多。全是妄念,哪来的正念?真正无我,那个念头才是正念;只要有我,你全是妄念,没有一个是正念,只能够说是相似的正念,不是纯正念。只要有是非人我,这哪个没有?没有一个人没有。所以我们的看破也是很有局限的。这不要紧,看破一点就放下一点,然后再看破一点,又放下一点,这个方法好!帮助我们逐步向上提升,这就是非常好的现象。我们现在能明白这个道理,能够把伦常八德守住,能守得住,自己有信心了,为什么?欢喜了。知道这是正法,应该要遵守的、要学习的,违背伦常八德的事情我们决定不会再做。从这个基础提升到十善业道,十善业道变成不难了。十善业道从哪个地方开始?每个人根性不相同,每个人的缘不一样。佛在这经上教给我们,从口业下手,也很有道理。为什么?一般人造业,口业最容易犯,所以佛把这个提在前面,很有道理。我这根性,我不会把口业放在前面,我会把意业放在前面,把什么?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我会把这个放在前面,从这里下手。所以每个人根性不相同,从哪里下手都好,到最后十善统统能做到,这叫端正身心。能端正身心,就不为众恶,众恶是十恶,你不会造十恶了,在今天这个世界,你是大德。

  我们看底下一段,都是本经的经文,「《重重诲勉品》」佛说,「若曹作善,云何第一?」若曹是中国古时候口头语,用现在话讲,你们大家,就这个意思。你们大家作善,哪个排在第一?也就是说,大家修善从哪里修起?这个地方跟前面讲的不一样,「当自端心」,也是从三善根下手。三善根是端心,意业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一定要从这里下手。如何能做到不贪,特别是这第一个?喜欢布施,喜欢帮助别人,好的东西先给别人,不好的留给自己,从这下手。修善积德,从这下手你就找到根了。只要不贪了,不痴就很容易做到,这个不瞋恚,不瞋恚、不愚痴就很容易做得到,因为贪心障碍我们智慧。只要不贪,就烦恼轻、智慧长,智慧长就不痴了。所以当自端心。

  「当自端身」,心端正了,身自然端正。「耳目口鼻,皆当自端」,耳,不应该听的你自然不听;目,不应该看的你自然不看。我们学佛这么多年,我大概有五十年了,不看电视、不看歌舞,不听这些唱歌、音乐,这都不听了,世间这些是是非非也不说了。所以,耳目口鼻皆当自端。「是故遇空闲时,首应端正身心也」,你看这真修行,真修行是这样的修行态度。空闲时,不是胡思乱想,不是议论人事,没有,完全端庄,收摄身心,他做这个,首应端正身心。

  「绝欲者,在此期间绝断男女间之爱欲」,因为一切的欲爱这个是最严重的。断恶要从最严重的先下手,修善要从最难的地方先去做,最难的是舍财。所以要时时刻刻知道,帮助那些需要的人,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,要用智慧去观察,要用智慧去行事。「去忧,放下世间忧虑」。今天世间忧虑非常之多,本身的忧虑、家庭的忧虑、事业的忧虑、社会的忧虑、人与人之间的忧虑,还有灾难的忧虑,你说活在这个世间多苦!这些东西,忧虑有没有用?没有用。为什么?解决不了问题。忧虑能解决问题可以,忧虑不能解决问题,那就不当忧虑,要把忧虑放下。为什么?忧虑放下,你智慧增长。忧虑障碍智慧,你心不清净。清净心生智慧,这个一定要懂。所以,遇到什么样忧虑的事情,暂时把它放下,冷静下来,然后来处理就非常恰当。

  「慈心,与众生乐之心」,要带给人乐。我们举个例子,现在这个社会谣言多,有人听到了,这个世间有大灾难,要如何来准备应付灾难。怕的是什么?怕的是科学被灾难毁掉了,电没有了,自来水没有了,现在都住在高楼大厦,这日子怎么过?住得愈高,天天要爬山。一桶水从楼下抬楼上几十层楼,累死了。所以,要准备一点水,准备粮食。尤其听说会有几天黑夜,有人说三天、有人说七天、有人说十天,都不一定,到底是真是假,得到时候再看才知道。我们准备一点东西,这叫慈心,你想要照顾自己,你有没有照顾别人?如果真的在灾难那个时候,那个时候什么都没用,最重要就是粮食。你家里藏的有粮食,人家都到你家来了,你要不给,你要不给就要杀你。那你预备这些东西带来的是灾难、灾祸,不是好事情。那怎么办?你要准备,我住在这栋大楼,至少我这个大楼有多少户、有多少人口,我准备这个救急东西,家家都有,个个人都有分。那大家欢喜,把你看成活菩萨,你救了我们,你想得这么周到,人人都感恩你。所以不能为自己。住在乡下,我们这个村庄,这村庄有多少户、有多少人,你要都想到。要不然将来真的灾难降临,你就是抢劫的对象,你们家里藏着有粮有水。所以一定要想到,我这个村庄有几百人,我储备这个东西,大家都有分,三天的、五天的、十天的,应该十天应付过,慢慢可以恢复正常。

  有道场听到这些信息也在那里准备,我就问他,你准备多少人的口粮?他告诉我,一百个人。我说,给谁准备的?给常住准备。我说常住吃不到,别人不抢光了!他一想,那怎么办?你至少要准备一万人的粮食,到那个时候救灾、赈济,这就对了,这是慈心。你看到众生有灾难,你就预先有防范,到时候真正叫大家离苦得乐,决定不能为自己个人,不能为自己一家。你住在公寓大楼,你至少要这一栋公寓大楼统统想到;你住在郊外,住在村庄里头,你这一个村、一个小镇你要想到,这就对了。真遇到灾难的时候,你是救世主,人家要想害你,保护你的人太多了。你要是为自己,别人害你,没有人来帮助你。所以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,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,不能不知道。起心动念一定要为大众,这利益众生的心。

  「今此修持是为饶益有情而修」,这句话在现前必须牢牢记住,我是为饶益有情而修,不是为自己。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,都回向给大众,这就对了。「精进者,勇猛于修善断恶也」。什么叫精进?断恶,首先要不为自己着想;修善,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,要有智慧、要有眼光,你要看得远,你真的能帮助别人。机缘有的时候遇到了,要掌握住,因为机会往往所谓一纵就失去了,最难能可贵的是你看得出来,你把它抓住了。我们十年前,二00一年,我们在澳洲建一个小道场,净宗学院,在一个小城市,山上。那个时候山上这个小城居民八万人,人不多,面积很大,所以这小城很可爱,我们选择这个地方修行。正好有个教堂要卖,很便宜,我记得好像是五十七万澳币。那个时候澳币五十七万大概还只有四十多万美金的样子,不到五十万美金,那个时候美金大。我们在台湾换钱,澳币那个时候好像换十七块,一块澳币换十七块台湾钱,美金好像是一块换三十一块的样子。不到五十万,跟美金比的话,我们买下来了。整修过,完全保持原来的样子,从外面看就是油漆粉刷,焕然一新,一点没有改动。里面只有把十字架换成阿弥陀佛,就这一样不一样。所以当地人民很欢喜,我们没有破坏他们的文化,保持他们的文化,这是很高兴的一桩事情,这是跟这个地方结了个好缘。

  开幕这天,邀请邻居,我们正式发请帖。两条街,我们右邻两条街,左邻两条街,发请帖邀请他们。因为他们是最近的邻居,请他们来吃饭,我们有午餐接待,中午的时候。听我们报告,我们从哪里来的,到这里来想做些什么,让邻居大家知道。那个时候佛教只有我们一家,图文巴大概都是信仰基督教的,佛教只有这一家。我们接待,他很满意,这个做法他很满意。我们的素食做得还不错,他吃了很喜欢。完了之后很多人告诉我,法师,你们这个活动能不能多办几次?这个好事情,这就是机会,他们要求多办几次。当时我就跟大家宣布,我们定每个星期六的晚餐,叫温馨晚宴,免费,欢迎大家来。以后每个星期六,一直到现在,十一年了。所以,我们这个小镇的居民,八万人,大概我估计总有十之七八都到我们家来吃过饭,都是我们家的客人。跟群众的关系处好了,得到群众的认可、群众的善意,在那里干什么事情都方便。人民支持我们,政府支持我们,这就是照顾邻居很重要。到哪建个道场,不跟邻居打招呼,你邻居不拥护你,你就很难,一定要邻居处得好。我们现在变成这个小城每个人跟我们都处得非常和睦,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。

  有这种灾难传说,我们家里这些出家人也着急。我们在那个地方,我想到我们的生活、经济来源,一定要想到不依靠信徒的捐献,不靠这个。要靠什么?要靠生产。生产什么?生产粮食。那个地方土地便宜,所以人家捐给我们这些善款,我们就买土地。大概现在我们拥有的土地有两千多英亩,合中国一万多亩。一个英亩六个中国亩,两千亩的话,那就是一万二千亩土地。种粮食,我们不会种,我们雇农民种,给工资给他,一天八个小时,一天多少钱,我用这个来雇你。粮食收成,除了自己吃之外,拿去卖,市场卖,卖的价钱很好,付他们的工资还有余的。这样的时候,我们这个道场经济就自给自足,就有来源了。

  去年我在那个地方,去年春天,第一次收获的小米一万三千公斤,收这么多,一万三千公斤。我们除自己留了一部分,卖掉之后,付工资还有钱,还赚钱。这个样你才富有,不靠人、不化缘。今年要种小麦、种水稻、种玉米,我们的蔬菜,我们自己有个大菜园。我们的蔬菜平常可以供养三百人,做法会可以供养一千人,自给自足,这都很重要的。要有灾难,我们准备救济、帮助别人的,要帮助多少人?一万人为目标。就是我们的粮食、我们的水资源,要储备、准备一万人份。万一真有灾难,我们对这个地区可以负责十分之一,这十万人城市,那对政府是帮了很大的忙。团结族群,把这个城市变成一家人。这是慈心,想到关爱别人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五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