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三七八集) 2012/6/14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378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二十八页第三行,「大士神光」:
【大士神光第二十八】
「本品显极乐大士神通光明。于圣众中,特显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最尊第一,威神光明,利生功德,悉超余圣」。这个品题的介绍文字不多,含义很深。神通光明是智慧、是福德,智跟福相辅相成。中国古人有所谓「福至心灵」,福报要到了、现前了,智慧就开了,这心就灵了,福至心灵;反过来,心要是灵了,福就到了,所以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。大乘佛法里面,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,就是福至,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,就是心灵。所以大乘是什么?大乘是福德跟智慧,这两位上首来代表,在圣众当中,大乘圣众当中,智慧第一,慈悲第一。这里头特别重在行门上,行门,观音就排在前面,慈悲排在前面。慈悲要依什么?要依智慧,否则的话,慈悲会出乱子。慈悲没有智慧,祖师所说的,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。有慈悲、有方便,没有智慧,那不是一桩好事情,一定要有智慧。
智慧从哪里来?智慧是两个因缘,因缘所生法,两个因缘,体是一个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不是从外头来的。那什么样的缘,智慧才能现前?一个是善根福德,有深厚善根、有大福德的人,这种因缘自性般若会现前。另外没有这种善根福德,那就是求学、闻法。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,是启发我们的智慧,让我们慢慢的从经教里头把事实真相明白了,明白你才肯放下,放下智慧就现前。我们本有智慧,为什么不能现前?有障碍,这个障碍是妄想分别执著,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智慧就开了。
经教里头,在在处处佛以真正是无尽的善巧方便来启发我们。佛说这么多法门,原因是众生根性不一样,每个人开悟的因缘不相同,所以佛必须要宣说无量法门,契无量根性(无量众生的根性),这一契入智慧就现前。我们今天学了不少,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?我们没有把学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上。譬如分别执著放不下,贪瞋痴慢放不下,都是以为我这个身是真的,这一切万事万物是真的。其实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多好,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一合相,你要能看到一合相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没有了,清净平等觉就现前。清净平等是福,就是慈悲,觉是智慧。
我们知道,现在真正知道,我们这个身体是什么?科学家的名词,微中子的一合相,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的现象,全是微中子的一合相。你看到微中子就平等了,都一样的,一丝毫差别都没有,只是它排列的方式不一样,组成不同的这些相。组成这些不同的相,有这么多差别从哪来的?从心想生。心想就是我们的念头,念头怎么想,它就怎么变,它是非常非常灵活,随着念头产生变化,这个变化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。所以你真看清楚,万法皆空。为什么?微中子也不存在,微中子是意念波动的现象,意念本身也是波动现象。今天科学家提出弦定律,认为整个宇宙就像弦一样那种波动,它波动不停,所以现相不止。但是这个相是相似相续相,不是真的,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,这是真正智慧,这被现代科学证明了。有没有?真的没有,没有就别造业,没有就听佛的话。
佛教给我们怎么样?教给我们三福六和。人真正做到三福六和,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,就离苦得乐了。再能修六度、十愿(普贤十愿),那就是成佛之道。六度是菩萨道,十愿是佛道,是一乘法。你看佛法多简单、多明白,一点都不复杂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,一定要知道它是一合相。宗门大德所谓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念头起来不怕,要觉。觉是什么?知道它的真相,真相是一合相,一合相是万法皆空,一合相是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。我们在境界里头可以尽情享受,决定不生烦恼,没有丝毫执著的念头,没有丝毫控制的念头,没有丝毫占有的念头,你成佛了!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古人讲的这句话真有道理,叫「识得一」,你认识了一,「万事毕」,一切事都圆满、都毕业了。只要你认识一,一切就毕业了。这个一是什么?认识一合相。认识一合相的人是什么人?法身菩萨。他如如不动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,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现象都是假相,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在假相里头得大自在。所以观音、势至在这里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懂得。
现在我们看经文,第一段「菩萨智通」,这分两段,「洞视彻听」。
【佛告阿难。彼佛国中。诸菩萨众。悉皆洞视。彻听八方。上下。去来。现在之事。】
这给我们一个信息,极乐世界所有的人,『诸菩萨众』,没有一个例外,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实报土上上品往生,这一句里头总都包括了。他们『悉皆洞视』,「悉」是全部,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。「洞视,天眼通」。这个洞视是极其微细的都看出来了,看出什么?看出一合相,看出平等相。一就平等,二就不平等,万事万物是一合相,所以他的心清净平等觉,也只有清净平等觉才能洞视。我们在此地起心动念佛知道,佛都看见了,我们说的些什么菩萨们都听到了。『八方、上下』,就是十方,『去来』,就是过去、未来。这句话意思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的这现在之事,他们看得清清楚楚、听得清清楚楚。
我们就要问,菩萨慈悲,菩萨有大智慧、有大势力,现在众生这么苦、灾难这么多,佛菩萨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难,为什么不来?佛菩萨来了,全来了。洞视彻听,他怎么没有来?他当然来了。有没有在这里救苦救难?有。我们自己业障太重,烦恼太多,没有觉察到,所以还得受罪。菩萨看得很清楚,这些是你自作自受,你要不受,你的烦恼断不掉,你要不受,你的业障消不掉,道理在此地。造作恶业,必须要下地狱,下地狱干什么?消业障的。你造了多少好事,你到天上享福,为什么?消你的福报。清净心里头罪福都没有,有罪有福统统是染污。像眼睛里头放一点泥土、沙石是染污,你受不了,那不好。放金刚钻好不好?放黄金好不好?也不行。就是说善恶统统不能有,善的就好像黄金、金刚钻,放到你眼睛受不了,所以统统要消掉,然后你才晓得六道是怎么来的,六道是消福、消罪业来的。菩萨修的业是净业,无论是修善、是作恶,他没有起心动念,他没有分别执著,他决定不求果报,所以那个业叫净业。净是什么?作而无作,他做等于没有做,没有做等于做。这个意思很深,这是事实真相。菩萨种种示现,都是教化众生的,都是度众生的,有度群体的、有度个别的,神通广大,无量法门善巧方便,他确确实实安住在清净平等觉中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。
再看下面一段,「他心遍知」。前面是现相,你看到了、听到了,这里起心动念。
【诸天人民。以及蜎飞蠕动之类。】
『蜎飞蠕动』是小动物,蚊虫蚂蚁这种小动物。
【心意善恶。口所欲言。何时度脱。得道往生。皆豫知之。】
我们把注解念下来,『心意善恶,口所欲言』,「皆能知之,乃他心通也。知过去之事乃宿命通也。知现在及未来之事亦属天眼通。此通能于六道死此生彼之事,明晓无碍。上文表彼国菩萨神通」。真叫神通广大,无所不知,何况阿弥陀佛。极乐的天人凡圣同居土,刚刚往生到那边,都有这个神通,都有这个能力。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,我们有苦难祈求的时候他知道。我们在苦难当中,如何得到明显加持?真心诚意,为众生不为自己,这个加持就明显。为什么为自己他就不加持?为自己你必须要受罪、必须要受报,你的业才能消掉。为众生?那个不一样,为众生那是转你的业报为大慈悲,只要你一发为众生的心,业报就不计较,为什么?你已经舍掉了。我舍身,这个身供养佛,这个身供养一切众生,不为我自己,为一切众生服务,所以这个就不论了,这是转变最快。
我在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,这个话我也讲过很多次。老师看到我们这一批年轻人,那时候都是十几二十岁,没有福报,业障很重,寿命很短。老师慈悲,劝我们出来发心学讲经。如果学讲经,不为自己名闻利养,只为正法久住,只为度化众生,你的业障就一笔勾消了。这叫什么?转业力为愿力,把自己业力转变成愿力。这个愿力跟大乘佛菩萨完全相应,自然得到加持,冥显两种加持你都能够体会得到。这个就是什么?这转凡成圣,为自己是凡,为佛法、为众生是圣,全转了。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,全转了。
这里头的关键,关键是舍身,舍身就是无我,就是须陀洹的破身见。我不再以为这个身是我,这个身是我为众生服务的工具,而不是为享受的,是为替佛菩萨工作的,替一切苦难众生工作的、服务的一个工具,没有我了。这个得真的,这不是假的,你才完全能转得了,这所谓的是脱胎换骨,转凡成圣。知道真妄、虚实,真实的就是自性。自性,也不要执著这个名词,执著就错了,因为它本来没有名字,为了说话方便起见,跟它假设一个名词。假设的名词是假名不能当真,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。《金刚经》说,名字者,即非名字,是名名字。你用这个公式去套一下,就知道它的真相。可以用它,不能执著它、不能分别它,甚至于在一切现象,连名字相上都不要起心动念,这才能契入境界。契入境界的人生死没有了,有什么现象?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,有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四相、四见没有了,现前就得大自在。这是大乘法里头最奥秘的一部分,入这个境界,你想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?这样的人生净土决定是上辈往生。上辈,实报庄严土,不是从初住、二住,一下就提上去了。
我们再看下文,「圣众身光」:
【又彼佛刹诸声闻众。身光一寻。菩萨光明。照百由旬。】
看注解,『身光』,「圣众有顶光」,顶上的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