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世音菩萨会化身,大势至菩萨也会化身,与我们有缘的。所以,念观音菩萨,把这个缘分特别向上提升,观音菩萨就现身了。「是故若有急难恐怖」,底下讲,「但以至诚归向大士」,归是回归,依是依靠,在急难的时候只有依靠观世音菩萨就没事。「虔持名号」,真诚恭敬念菩萨的名号,「悉得解脱」。下面将名号写出来,「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」。「大士神光」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这一段末后叫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,应该记住。现在地球上灾难太多,天灾人祸遇到了,你一心归命专念观音菩萨,什么都不要想,问题自然解决。

  下面,第二十九品「愿力宏深」。念老有个简单的题解,「本品显彼土所有菩萨均愿力宏深,决定一生补佛」。在这一品要介绍的,是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,人人都是愿力宏深,像观音、势至一样。观音、势至在极乐世界给这些菩萨们做榜样,他们有这种能力,因为他早就成佛了。他成佛的地方不在此地,他特别到极乐世界来帮助阿弥陀佛,示现菩萨身分。前面有介绍,这两位菩萨曾经在娑婆世界修行,等于说娑婆世界是他的故乡。他对于娑婆世界有很深厚的感情,这就是讲缘分,感情变成了缘分,能够做示范、做榜样。

  「若有本愿为众生故,虽生极乐国土,不舍恶世有情」,我们相信这种人很多。我们也有这个愿,这个愿好像是自然发出来的。这个地方我曾经在这里住过,就是有缘分,提到了就特别亲切。我们这个地球上,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少。从东晋远公建念佛堂,一百二十三个人往生,以后世世代代依照净土三经一论,现在是五经一论,修行往生的人不计其数。这些人对这个地球怎么能不关心?这不可能。地球上今天出了这些事情,佛菩萨来到世间来救苦救难,佛菩萨从哪里来的?从极乐世界来的。哪些菩萨?是地球上以前念佛往生的这些人来,肯定是他们。你看,虽生极乐世界,不舍恶世有情,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恶世。

  「故入生死,救度群生」。他来示现,示现有生死,不怕生死,来救度大众。「欲令十方一切众生,皆得往生」,他来劝我们念佛,劝我们往生,往生到净土,「皆当作佛」。作佛之后,「辗转救度,无有穷尽」,这成佛之后。在极乐世界还没有成佛,也有阿弥陀佛这种能力,就是辗转救度,无有穷尽。「品末复赞无量寿佛恩德无极」,这句话真的,一点都不假,佛菩萨的大恩大德不可思议。请看经文,这第一段。

  【复次阿难。彼佛刹中。所有现在。未来。一切菩萨。皆当究竟一生补处。】

  这个科题「生皆作佛」,只要你往生。所以这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,在一切经里头找不到第二种,确确实实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头的第一经,直接帮助我们成佛的。请看注解,「本品正弥陀第卅五一生补处愿,及卅六教化随意愿」,这两愿的成就,这品经就是介绍这两愿的成就。「第卅五愿曰:生我国者,究竟必至一生补处」,究竟圆满,必定成佛。「除其本愿为众生故」,或者他慈悲心重,没成佛就想度众生,「被弘誓铠,教化一切有情」,这个弘誓铠就是净宗法门,就是念佛法门。这个法门得一切诸佛的加持,为什么?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这是念佛人的不可思议处。我们一般就是世间人情来说,阿弥陀佛的学生,这能不照顾吗?看到佛的面子得一定特别照顾你,你不是普通人,阿弥陀佛的学生。真正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才行,诸佛护念,龙天鬼神拥护,这真的是阿弥陀佛的学生。

  阿弥陀佛的学生,真学生,标准是什么?标准就是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。你把这五个科目老老实实做到了,你是标准的弥陀弟子。第一个「净业三福」,第二个「六和敬」,第三个「戒定慧三学」,第四个「菩萨六波罗蜜」,第五个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」,就这五个科目。这五个科目是我们的行门,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不违背这五条。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,阿弥陀佛保佑你,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保佑你。只要把这个做好,真信、真愿就是发菩提心,接着一向专念。这个就是弘誓铠,就能够教化一切有情,帮助一切有情众生,「皆发信心」,真信真愿,「修菩提行,行普贤道」。我们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,就是菩提行,就是普贤道。「虽生他方世界,永离恶趣」,你到他方世界去示现,示现是应化身,这个应化身永远不会堕三恶道。

  「凡生极乐者,不离安养,必至一生补处。」凡是生到极乐世界,不离安养,安养就是极乐世界,不离开极乐世界,你一生决定成佛。这句话很重要。所以,到极乐世界去,一定要效法极乐世界那些菩萨。可不可以回到这个地球上来帮助大家苦难?行。真身还是在阿弥陀佛讲堂如如不动,到这个地球上救度众生,化身过来,有本事化身,就是应化身过来,就行了。到极乐世界之后才晓得,我们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是从地球上去的,过去生中,也许我们不在这个地球上,在别的星球上,到极乐世界全都知道了,生生世世。这个宇宙当中哪些地方跟我们有缘,你都会平等看待。所以有缘众生,今天有苦有难,决定去帮助他,决定去劝导他信愿持名,同生极乐。不但救他现前离苦,帮助他永远得乐。

  我们看下面这段经文,这段文长一点,「主伴宏愿」,「称愿度生」。

  【唯除大愿。入生死界。为度群生。作师子吼。擐大甲胄。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。虽生五浊恶世。】

  这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。

  【示现同彼。】

  他到这个世间来,示现的也跟这个世间人一样。就像文殊菩萨救度虚云老和尚,示现的乞丐身这个身分。

  【直至成佛。不受恶趣。】

  他们生生世世不会堕恶道。而且:

  【生生之处。常识宿命。】

  六通具足。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但有菩萨,发殊胜大愿。愿入生死界,教化有情。彼土菩萨亲闻弥陀说法,即以所闻,转教众生。故所说法,亲承如来,故亦如狮子之吼也」。这是解前面的四句。与菩萨有缘的这些众生,现在在六道轮回,遇到了灾难,菩萨为了要度他们,狮子吼是讲经教学,肯定是用应化身来。应身,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,在世间住世八十年。八十年统统都在示现,都是在教化众生,说法,言教,不说法,身教,他做给你看,你看到要觉悟。我们得会看才行,才能看到门道。他们所教的就是阿弥陀佛所教的,在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说法,见阿弥陀佛示现,全学会了。所以,到这个世间来,也很像阿弥陀佛,来教化众生。

  底下这一句是比喻,『甲胄』,古时候士兵披挂铠甲,防止刀剑,这上战场。菩萨到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来,也就好像来打仗一样的,那他们的铠甲是什么?这个注解里头说,「以喻大心行人,为敌生死,以誓愿为铠甲,护卫本身慧命」,用这个做比喻。誓愿,每个人学佛的时候都发了这个愿,四弘誓愿。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这是共同的愿,四弘誓愿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不超过这四愿,这四愿是总的,个人发的是别愿。这个愿就是铠甲,有度众生的大愿,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,这个事情一定要做。

  断恶修善,这是持戒。能持戒才不会被外头境界所转,不会退心,不会转变,你能够守得住。勤修法门,这是自己为众生做个好榜样。学佛要怎么个学法?一定要懂得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。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这就是三学,知道三学怎么个修法。戒就是规矩,遵守老师的教诫。老师要认真选择,选择的标准是讲求师承,这个老师他跟什么人学的。真正有德行、有修持、有学问不会错,中国古人常说「名师出高徒」,跟谁学的。在这一生当中没有好的老师,现在好老师找不到了,怎么办?古人给我们做了个榜样,私淑弟子。在中国,第一个是孟子,孟子真正发心求学,想学孔子,做孔子的学生。孔子已经过世,但是孔子还有著作在,著作不多。他能够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专学孔子,有不能明了的地方,找孔子的学生向他们请教。他学成功了,成功的秘诀就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;成功的效果不可思议,超过孔子在世的时候所有的学生。你看,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,尊称孟子为亚圣,说孔孟,他不说别的,都承认孟子是孔子的传人。老师不在世了。

  这给我们开了一条路子,我们今天要真学,没有好老师,学古人。我跟李老师的时候,李老师很谦虚,告诉我,我只能教你五年。那五年之后?他说我给你介绍一个老师。谁?印光大师。印光大师不在世了。印光大师的《文钞》在。那个时候没有全书,一般流通的只有《印光大师文钞》正续两编,一共四册。老师隔了几天就把《印光大师文钞》这四册书送给我了,告诉我,你跟他学绝对不会有过失,学古人。学《华严》,我们跟清凉大师学,认真的学《疏钞》;学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今天认真的学习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,也就是他老人家给我们搜集的这些资料,决定没有过失。

  这是在今天的环境之下,好老师真找不到了。真有好老师,他不教你,为什么?心浮气躁,没有诚敬。圣学,只有真诚恭敬才能得到利益,印光大师说的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你有几分诚敬心你得几分,没有诚敬心,佛菩萨来教你,你都得不到利益。同样一个老师,教很多学生,有有成就的,有没有成就的。你细心去观察,有成就的有诚敬心,他有多大的诚敬心,他就有多大成就;他没有诚敬心,他就不会有成就。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。不是老师不教,不是老师不慈悲,老师哪有不教人的?做老师的人一生,唯一的一个希望就希望有传人,让他一生所修、所学不至于中断掉,没有传人就断了。所以,中国古人所谓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。我们如果没有传人,对老师对不起,不孝,老师传到我就断绝了,后头就没有了,总要有传人。可是这个传人可遇不可求,到哪去找去?偶尔遇到了,遇到这个人什么?这个人有真诚心,真想学,那就应当全心全力帮助他、成就他,让这个法脉永远传下去,不至于中断。没有传人,那没有办法,怎么办?古人说写书。我眼前没有传人,希望将来后世有人看到我的书的,他就像孟子一样,他能够相信、能够认真学习,他能成就。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,留下来这些经典,也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我们今天找不到老师,但是佛的经典在世间,依照经典来学习就可以。所以我们受持《无量寿经》,以什么人为老师?以阿弥陀佛为老师,祖师大德为助教。对老师恭敬,对助教跟老师同样的恭敬,只有在恭敬当中才能学到真东西。真东西是什么?性德。佛法称性的,唯有明心见性,这是老师对学生唯一的期望。为什么?见性,他就毕业了,他就圆满了,无师智、自然智统统现前,他全通了,这真正是毕业了。没有到这个境界,学了几年没毕业。毕业的少,没有毕业的大多数。没有毕业的要有成就,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,自己要精进不懈,能不受外面环境影响,能坚持到底,也可能有成就。真正有成就的,还是在净宗法门。净宗法门是以往生为成就,圆满成就。真正在临命终时念佛往生净土,圆满成就,这是大成就。如果不能往生,没有成就。为什么?又搞六道,又搞轮回。轮回完全是业力,业力牵着你走,善业牵引你到三善道,恶业牵引你到三恶道,这一世大好机缘可惜了。所以一定要有成就,才对得起自己,对得起父母、祖宗,对得起佛菩萨,对得起老师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九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