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三八0集)  2012/6/15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380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三十五页倒数第五行,从末后这一句看起,从「擐者」这看起:

  「以身被挂铠甲」,名为『擐』。『甲胄』,「乃古代战士被衣于身,以防矢石伤自肉体」。这是古代战争冲锋陷阵的时候,这些将士都是披挂铠甲。铠甲,有的用铁片做的,有的用很坚硬的皮革做的,可以防止刀枪、防止矢石。矢是箭,石是石块,古时候攻击别人所用的这些手段。这个做比喻,「以喻大心行人」,行人是修行人,发大心的修行人,「为敌生死」,了生死出三界,修行人的头一个目标在此地,「以誓愿为铠甲,护卫本身慧命」。一切菩萨成佛的誓愿,总结就是四弘誓愿,把所有菩萨因地上所发的大愿归纳起来,不外乎这四大类。第一个是度众生的愿。实在讲,四条,这一条是真正的愿。能度众生,一定先度自己,自己没有得度,决定不能度人,这是古今中外那些修行人我们都看到的。

  先度自己,第一个是德行。德行从哪里修?从持戒,断烦恼,烦恼无尽誓愿断,从这下手。烦恼断掉了,才能学法门;烦恼不断,学法门非常困难,这一点我们要知道。为什么?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傲慢的习气、自私的习气,这最重。佛法里面讲的根本烦恼,六条,贪瞋痴慢疑恶见,这六大类。严重的话,佛菩萨来教他,他都得不到利益。这就是一定先断烦恼,把孝亲尊师的心发出来,把真诚恭敬心、求法的大愿发出来,你才能真正得受用。确确实实,每一个好老师都想教人,希望他的学术能够有人继承,世世代代传下去,诸佛菩萨更是殷切的期望着,但是这些学生到哪里去找?李老师早年告诉我,学生想找一个好老师难!到哪里去找?那是想学东西。好老师也想找一个学生,把他的东西可以传下去,更难!这一桩事情完全是讲缘分,缘分当中还要求三宝加持,让佛菩萨冥冥当中把这个缘促成。真不容易!世出世间最难得的是个有真诚心的人,有这种心,无论在世法、在佛法肯定都有成就,有很殊胜的成就。

  这是讲一个大乘真正发心修道、传道的人,勇猛精进,以自己的『宏誓功德』,用这个庄严自己。不求名闻利养,不求荣华富贵,一生默默耕耘,没有人知道。等到成就了,我们理解,诸佛菩萨来做因缘,被人发现。像印光大师,七十岁之前没有人知道他,在普陀山藏经楼住了三十年。七十岁之前,差不多老法师四十岁的时候,五十、六十、七十,四十多岁的时候做藏经楼的,用现在的话来说管理员。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非常难得的,他懂得珍惜这个机缘,深入经藏,归心净土,三十年当中通宗通教、显密圆融。一个人默默用功,七十岁被人发现。有一批学者、大学教授到观音菩萨这个道场,普陀山去旅游,发现印光大师。有学问的人、有德行的人看人不一样,看到印光法师举止温雅、和蔼可亲,这就不是一个普通人;与他交谈、向他请教,都能把问题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这有学问,于是就很乐意亲近他。离开普陀山,人家写文章,在报纸杂志上介绍,普陀山有一个大德。经过这些人一宣扬,印光大师出名了,来跟他学习的、参访的人多了。

  法师乡音很重,他是山西人,常年住在南方。讲经不方便,人家听不懂,所以用文字来弘法,《文钞》就是这么来的。多少人写信向他请教,他给他解答问题,这部《文钞》就是佛学问答。这部书一流通出去,印祖声名高了,国内外都尊之为大德。断烦恼,学法门,藏经楼里头三十年,这人一发现,开始弘法。印祖七十岁开始,八十岁圆寂,他老人家弘法的期间十年。可是这十年的影响,这是佛门里面诸位大德公开承认的,在这一个世纪一百年当中,没有人能够超过他。真干,实学,没有一丝毫虚名,虚假的没有,正是经中世尊教给我们,「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」,印祖做到了。这是以这个为庄严。

  下面说,「与此全同」,这是讲比喻。古时候战士上战场,披挂铠甲;一个修行人,以自己的誓愿为铠甲,保护自己的法身慧命。佛门的铠甲,一个是愿,一个是行。行特别重视持戒,为什么?真正修行人都知道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学佛的目标就是开悟。悟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彻悟,分这三等,目标确实在彻悟。彻悟一般人做不到,为什么做不到?你没放下。我们看彻悟的人,彻悟的人是什么样子?他明白多少就放下多少,这个人有指望彻悟。我们从禅宗公案里面看到,从教下经律里面也看到,只要锲而不舍,一心向道,世俗的东西愈远愈好,自己还没有成就,要远离。

  人,年轻的时候就成就不是一桩好事,容易引起骄慢,自以为是,名闻利养不知不觉的染上了;不是他有意的,好像自然就染上。这什么原因?无始劫以来的习气,自己确实做不了主。那怎么办?昙花一现,这一世过去了依旧搞轮回。这一轮回就很麻烦,佛在经上常说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你轮回多少次才能得个人身?得人身的条件,前世要修五戒十善,中国古人讲的你要修五伦五常,才能得人身。如果生在今天这个社会,来生得人身就太难太难。为什么?三皈五戒、五伦五常全都没有了,你从生下来就没见到、就没听说,这怎么个办法!那这一生造罪业,还得受三途苦报。三途,进去容易出来难,李老师从前形容长劫轮回,时间是论劫数算的。所以什么时候你再得人身,遇到一个盛世,生在有佛法的地域,把从前阿赖耶的善根挖出来接着再干,真的不知道多少世。想到这种情形,才真正知道这一生的可贵,不但得人身、闻佛法,而且闻大乘,而且是闻大乘里面的净宗法门,一生成就的法门,这个法门要错过了,你说多可惜,你要错过了,你要受多少苦难再能遇到。遇到是肯定的,时劫长短可不一定。于是我们才真正知道珍惜这一次的缘分,这一次的缘分太殊胜了!

  我们大家都知道,三十年前没有这个会集本。会集本确实是会完成了,流通量太少,不容易见到它。这个本子大量流通也是最近的十年,我们一直在学习,一直在流通,与同学们来分享,大家知道了。虽然大家知道,还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在反驳,甚至于看到这个书都把它烧掉,有,时有所闻。但是反对尽管反对,烧尽管烧,学习的人还是天天在增长,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安慰。我们自己愈来愈有信心,这一生决定往生,这就对了。

  从极乐世界再来此界的人,这是叫乘愿再来。有没有?我相信很多,乘愿再来的人,虽然在五浊恶世示现为凡夫,也有生死。示现的人,他有大慈悲心,他有大智慧,他善巧方便,能与众生和光同尘而不染。那个不染,让一般人还看不出来,高明!这就是智慧。他在做榜样给大家看,身行言教,诱发大家的菩提心。这个菩提心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,真相信有净土,真相信有阿弥陀佛。这些事情,我们同学当中就有不少给我们作证,诚心诚意修学,至诚恭敬,快的七、八年,慢的十几、二十年,天眼通现前,天耳通现前。这种能力我们知道,初信位的菩萨有,小乘须陀洹有。他们还没有到证果,有这种能力,能看到,而且还能看到一个人过去生中前世怎么样,再前世怎么样,能够看到五、六世。这小通,不大,不能跟须陀洹比。而且他看,能看得清楚,但是并不十分清楚。这些同学告诉我。这个不是假话,是真的。从这些地方就增长自己的信心,也能帮助别人增长信心,说明经中所讲的句句真实,没有一个字是妄言。

  这些再来人,一直到成佛,永离恶道。为什么?他不会作恶,他连一个恶念都没有。善恶的标准全依《十善业道经》,也就是说,身三、口四、意三他全做到,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都能实实在在去奉行。所以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,也有生死,但是「生生世世,常忆宿命,不昧本因」,他自己知道他过去,他不会堕三恶道。这里头自然得佛菩萨威神加持。「示现同彼,彼者秽土众生」,这是说极乐世界有一部分菩萨到这个世间来,示现跟这个世间众生相同。他是再来人,他到这个世间来不是业报来的,是愿力来的。他要没有这种悲愿,不发这个悲愿,在极乐世界必定证得一生补处。

  请看底下一段经文:

  【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。皆使往生其国。悉令得泥洹道。】

  『泥洹道』就是成佛。我们看念老的注子,「极乐大士能发如是宏深誓愿者,盖因弥陀本愿加威,亦复是本身善随佛学也。弥陀本意,唯愿众生往生彼土,得涅槃道,悉皆成佛」。这段注解文不长,意思很深。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,自己还没有成佛之前,我们相信三辈九品这一类的菩萨很多,尤其是往生的品位不高,同居土里头三辈九品,烦恼习气都没断,只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缘,烦恼习气种子在,没有缘,所以在极乐世界不现行。在极乐世界每一个人,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都得到弥陀的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这一愿我们要记住,作阿惟越致菩萨,就有能力回到娑婆秽土来度化众生。他也是从西方极乐世界再来的,乘愿再来,他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。这个注子里头讲得很好,因弥陀本愿加威,同时也是他自己本身善随佛学。

  佛以度众生摆在第一,自己成不成就是摆在第二。佛对于这类人也很佩服,没有自私自利,特别像地藏菩萨,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」。所以地藏菩萨的学生,成佛的无量无边,自己还没成佛。我们看《地藏经》,序分里面所写的那种庄严,是一切经典里头都没有。序品里面我们来看集会的大众,十方诸佛如来带着他的大弟子,来参加这个法会。我们在其他经上是看到十方诸大菩萨,没有看到诸佛的,只有《地藏经》上看到是诸佛如来。诸佛为什么来?诸佛以前是他的学生,地藏是他的老师,老师这个地方有活动,学生成佛了,学生也要来,庄严道场,帮助教化众生,教化里头的根本是孝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