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量比这个更小,它是常数,它永远不变。这就是自性,佛说「法尔如是」,自性之法本来就是这样的,没有增减。自性里头没有大小、没有生死、没有先后,无量劫前成佛,跟现在这个人修行成佛,没有先佛跟后佛,平等的。就像流水一样,长江的流水,五千年前长江的水流到大海,跟现在水流进大海没有先、没有后。所以成佛没有古佛今佛,古佛今佛是世间人虚妄分别执著,实际上是没有。阳光遍照,千万年前太阳光照在地球上,现在阳光也照在地球上,没有古今,它是常如一法。常如一法是真的,有增有减是假的,有先有后是假的,有远有近是假的,起心动念是假的,分别执著是假的,这不思议。佛给我们讲真的,法,自性,自性这个法本来就是这样的,妙用!

  我们明白了,我们做人要把这个道理融入我们生活当中,那生活就是菩萨生活、佛的生活,随缘妙用。能随一切众生缘,里面怎么样?里面没有增减,随一切众生的缘。诸佛菩萨常如一法,我们要学,随一切众生缘也是常如一法。行吗?行。为什么?本来常如一法,没有增减。有增有减、有先有后完全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,你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你就恍然大悟。诸佛菩萨完全是正确的,才发现我们错了。再给你讲真话,真话里头没有谁是谁非,没有谁错谁对,没有。我们都起这种妄念,在打妄想。没有念头,所以一如。这个一如就是常如一法,不为增多。这个妙用即是常,本经所说的常寂光。这部经里头的立论基础,真实之际(真实之际就是常寂光)、真实智慧、真实利益,本经三种真实,所依据的理论,三种真实就是自性。

  「又上经文正显事事无碍不可思议」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殊胜微妙境界」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。「极乐即是华藏」,所以「广狭自在」,没有广也没有狭,在它那个境界找广狭找不到,「一多相即」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「互融互摄」,互融互摄是一体,「非言思所能及」,我们的言语说不出来,我们的思惟想象不到。为什么?言语不是真的,思惟也不是真的。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这个境界自然现前,你能够亲证得。这是究竟涅槃的境界,是妙觉如来的境界,唯证方知。

  我们再看末后这段经文,「结归弥陀」,这里做个总结。

  【八方上下。佛国无数。阿弥陀国。长久广大。明好快乐。最为独胜。本其为菩萨时。求道所愿。累德所致。无量寿佛。恩德布施。八方上下。无穷无极。深大无量。不可胜言。】

  这到最后结归阿弥陀佛。我们看注解,『八方上下』,八方是东南西北、东北、东南、西北、西南,这八方,加上上方、下方,这叫十方,「八方加上与下即是十方。十方无数佛国之中,其长久广大,明好快乐,皆与极乐世界不能相比。故云最为独胜」。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要知道,经论上一再告诉我们佛佛道同,成佛是决定平等,为什么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比别的佛国土殊胜?这个我们很难理解。我们学习时间这么久,在体认这方面,知道阿弥陀这个名词就不可思议,为什么?这个名词是自性圆满的名号。极乐世界是自性圆满的流露,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,皆不出阿弥陀佛这个名号。阿弥陀佛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觉。我们的经题,「清净平等觉」,清净是阿罗汉,平等是菩萨,觉就是成佛,所以这个题里头意思圆满。一切诸佛如来,个个都是清净平等觉,阿弥陀佛是大圆满,究竟圆满,圆满的称性。能够让一切众生,上从等觉菩萨,下至无间地狱众生,能在一念之间回归圆满的性德,确实只有净宗法门、弥陀净土最为方便。这个法门,你要真正能信、发愿、念佛,往生净土,必成无上道,所以它确确实实在一切诸佛刹土当中『最为独胜』。它独胜的是众生回归证得的方法独胜,没有比这个方法更殊胜的,这真正不可思议,方法不可思议,成就也不可思议。

  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,就是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。为什么?弥陀本愿是从参访诸佛国土、一切如来,真实、至善、智慧行愿的大圆满,所以你得弥陀本愿加持就是得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,这也是不可思议,最为独胜。它真有根据,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不是阿弥陀佛自己在家里坐着想出来的,不是的,他是到处参学,到处去看,到处去考察,好的统统摄取,不好的,等于我们现在讲把它改进,才能变成尽善尽美。

  「长久即常住」,永远没有改变,「如经云:建立常然,无衰无变」。极乐世界一切万物,包括自己的身体,没有衰老,没有这个现象,没有变化的现象。我们这个世界有衰、有变,变化刹那不停,所以叫无常。它那里真常,我们这里无常。你看一秒钟就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,你没有办法叫它停住,相似相续,念念不住,所以是假的。所有一切现象,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(就是念头的现象)、自然现象,统统是一秒钟里头一千六百兆的频率在波动,这就是有衰有变。「广大,如上文大海所喻之义」,佛把自性比喻作大海,把众流,大陆江河这些水往大海流注,比喻作十方去往生的人。

  「明者,清净光明。好者,相好庄严。快乐者,如《小本》云」,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,「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。极乐世界所以能最为独胜者,皆由彼佛于因地中求得大愿,于无量劫积功累德,以致于成」,这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的因。皆由彼佛,彼佛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,那个大愿是求得的,是他参学、考察一切诸佛刹土,求取诸佛刹土里面的精华、里面的美好。经上告诉我们,他用的时间是五劫,这么长的时间。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,不可以闭门造车。阿弥陀佛这个举动,实际上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五十三参。方老师早年告诉我,这是真实智慧,是你从参学当中得到的,不是凭空想象的。每一愿都落实在参学时候得到的结论、得到的启示,再加上无量劫积功累德功德的成就。所以我们要学佛那种参学的精神,到处去看,好的记住,我要有;缺点我要记住,要改进,你就比别人好。每一尊佛、每一个道场、每一桩事情都细心观察,优点摄取,缺点不要,这样建立了极乐世界,这样成就了阿弥陀佛无比殊胜的智慧。这个智慧是后得智,无所不知。所以这文中,因地求得大愿,无量劫积功累德,是这么成就的。

  「阿弥陀佛以此无上恩德」,他的成就,把他的成就,他不是自己享福,「普施十方,无有穷极」。佛的心量太大了,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,用极乐世界供养十方一切有缘众生。有缘是什么?真相信,真发心求生极乐世界,这叫有缘。如果对极乐世界有怀疑,信心不足,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,不想求往生,这就没有缘。佛不度无缘之人,这个缘不在佛,在众生,你什么时候回头,佛就什么时候来加持你。你不回头佛也加持,但是这个加持的力量你接收不到。为什么?接收的条件是真信、真愿、真念佛,具足这个条件,弥陀的加持你就接收到;没有这三个条件佛也加持,你接收不到,你没有感触。这是普施十方,无有穷极。

  「弥陀恩德,广大深远,言语难明」,言语确实没有法子说。不但言语没法子说,我们怎么去想也想不到,叫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你无法想到,你说不出来。「纵身有百口」,这是比喻的话,你有一百张嘴,「口有百舌,穷劫说之,亦不能尽」,你说上一劫说不完,你说无量劫也说不完。穷劫是无量劫,无量劫说之都不能尽。「故云不可胜言」。这是什么缘故?是性德自然的流露、圆满的流露。诸佛如来是性德自然的流露,未必是圆满,阿弥陀佛是自然流露、是圆满流露。为什么?慈悲心太切,真的没想自己,没有自己,念念都是众生,众生就是自己。诸佛智慧、神通、道力完全平等,但是在起作用的时候,也就是讲有缘众生,起作用的时候有差别,这个差别是因地当中修行的时候愿心不一样,差别从这来的。唯独阿弥陀佛,在出家做比丘僧的时候,他的慈悲心就是圆满的,是圆满的流露、圆满的起用,这跟诸佛不同。没有缘的也加持,平等加持,没有缘的人说自己没有感觉;像阳光普照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。阿弥陀佛光明慈悲,像阳光一样,只要我们能信、能愿、能依教奉行,我们全都得到。这是给我们解释经上『不可胜言』。

  「盖彼佛住真实之慧,故能施真实之利,普令一切众生,咸入真实之际,故其恩德无有穷极」。这是真的,字字句句真实不虚,真实智慧、真实的利益、真实之际都是圆满的流露。而且常如一法,决定找不出有增减,阿弥陀佛对这个地方照顾多一点,对那里照顾少一点,找不到,决定是平等。受弥陀加持力量不一样,那是接收的人你接收多少,不是阿弥陀佛给这个人多、给那个人少,不是的,佛是平等的。接收的人感触不一样,这是跟接收人的愿、接收人的解,他理解多少、他发愿大小,与这个有关系。我们跟佛发同样的悲愿、同样的慈悲心,你就能完全得到佛力加持。

  佛力在哪里?就在这部经典之中,你得到加持。这个经典展开,字字句句无量义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彭际清居士说这部经即是中本《华严》,一点不错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龙树菩萨在龙宫所见到的大本《华严》,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。这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精华、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治要,我们这一生能遇到,这是多大的福分,多大的福报,自己一定要知道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0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