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三八一集) 2012/6/15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381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四十页,从第二行看起:
念老的集注分为四卷,从这个地方往后,它都是第四卷,它每一卷也有个简单介绍。「本卷重点为:一、继前第二十八品、第二十九品,明极乐菩萨愿力,修持真实功德。行圆德满,诸佛共赞。兼明国土安乐清净,寿乐无极,劝谕往生」。这一卷的重点他说了四点,这第一点,接着前面两品说明极乐菩萨的愿力。愿力,有愿意成佛之后度众生;有,众生太苦了,等不到成佛,现在就想去度众生。这两种愿望阿弥陀佛统统加持,都是好事情。修持真实功德,行圆满,德也圆满,行是修行、行持,德是功德,两种都圆满,所以诸佛赞叹。佛法,真正的佛法全都在日常生活当中,自行就是化他,化他就是自行,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。提升境界没有别的,帮助一切众生,只要不着众生相,全是功德,跟在极乐世界修行没有两样。同时显示西方极乐世界安乐清净,寿命无量,快乐也是无极,劝导大家求生净土。
第二,「对净显秽」,这是这一卷里头要说的,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,「痛斥浊世恶苦」。我们看到这个经文,想到现在社会状况,好像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看到了今天社会。我们初学佛的时候,读到这个书,四十多年前,四十多年前看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所说的,总感觉到佛好像说得太过分了一点,这个世界是不好,还没有坏到这个程度。现在读这个经,正好讲到今天,这种浊世恶苦我们亲眼看见,我们亲身感受到了。所以,这三、四十年的变化太大了。我们也非常感激世尊,在两千多年前他就看到了,在这里教给我们,「舍五恶,去五痛,离五烧,劝修世善」,这世间的善法。在中国,世善就是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,道家的《感应篇》,佛法的《十善业道》,这都是世善。「重重诲勉,令持经戒」,一定要听经,一定要持戒,「度脱其身」。「经中备叙众生造三毒五恶之业」,三毒是贪瞋痴,五恶是杀盗淫妄。「招辗转痛烧之报」,痛是现前的,我们讲花报,烧是将来堕三途,果报,这个烧是地狱,地狱是一片火海。「切指致苦之由」,这是讲因,为什么遭这种果报,这种果报之来源是什么。「复示出苦之方」,再告诉我们如何离苦得乐。「欲令众生深明因果,止恶行善,饶益有情,造福人间。以此回向,同生极乐」。所以这一卷里面这些话,确确实实是对我们当前社会状况来讲的,丝毫都不过分。
第三,「礼佛现光,此会四众」,此是讲我们现前,释迦牟尼佛讲经的时候,佛现身让大家都看到,这经典上有记载。我们今天依教奉行,心地真正清净了,也能够见到佛菩萨现身。其实佛菩萨常现身,我们自己有障碍,见不到。至诚恭敬,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说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现前见佛是在这一生,当来见佛是往生极乐世界。现前见佛有,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。「皆见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,普令见者获益,闻者生信」。
第四,「显边地疑城。示疑惑未断,但仍念佛修善,愿生极乐者得生之处」。这是边地疑城。对净宗半信半疑,但是他肯念,他存的是侥幸的心,如果有,我就到极乐世界,好事情,没有就算了。这种心态念佛多半都堕落在疑城,他不是完全真信。所以在边地疑城当中耽误一段时间。这段时间不算很长,经上虽然说五百岁,五百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,这么长的时间。但是也不一定,什么时候自己知道错了,怀疑错了,不应该怀疑,他就离开疑城,最长的时间不超过五百年。
第五,「本经流通分,赞叹念佛,劝于此经生导师想」。佛不住世了,这部经住世,经就是佛,经就是老师,依教奉行都能成就。「当来经灭,独留此经」,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中国古大德的记载,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。老一代的这些大德们都依照这个纪年,像虚云老和尚、倓虚、圆瑛法师,统统都是用中国的纪年。现在我们处在末法一万年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,往后就是还有九千年。九千年之后,佛法灭了,经教都不存在了,这部经最后灭。所有经都没有了,《无量寿经》还留在这个世间一百年,它是最后灭。一百年之后,《无量寿经》没有了,这个世间还有一句佛号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这个佛号又多留一百年。在这个时候听到佛号,肯念佛求往生,还是能得度,还都能往生。这一百年之后,连佛号都没有了,这个时候人苦了;也就是说,出离六道轮回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缘,在这个世间没有了。要等弥勒菩萨下生,这个世间才有佛法,弥勒菩萨讲经教学,像释迦牟尼佛一样。弥勒佛将来出世,肯定宣扬净土法门,肯定讲这部经,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肯定是会讲的。所以佛出世,即使在佛的末法时期,都非常不容易得到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决定不能把这个机会错过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是「当来经灭,独留此经」,只留一百年。「常念不绝,则得道捷」,常念是指我们现在,这一句阿弥陀佛常常念。像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的方法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接着念,时时刻刻不要忘记。「如是妙法幸听闻,应常念佛而生喜」,这是经上的两句话,佛劝大家的。「普劝种福修善,念佛发愿,往生净刹」。种福修善,以念阿弥陀佛为第一大福、为第一大善,天上人间的福善都不能跟念佛相比,这是一定要懂得的。因为种福修善的人很多,不知道哪个是最大的福报,他不知道。念佛的人是大福报,护持佛法的人是大福报,大福大善。
下面是第三十品。
【菩萨修持第三十】
念老也有题解,品题会简单的介绍。「经中第二十八到第三十二品,皆明极乐国中菩萨之妙德」。二十八到三十二介绍极乐世界诸菩萨的妙德,微妙的功德。「于本品中,偏重菩萨自觉觉他之妙行」,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。我们学佛、听经,但是没有办法把所听闻到的经教变成自己的生活,所以没有办法契入佛菩萨的境界,也就是说,修行功夫不得力。要真听懂了,把经教变成自己的生活,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,就真正得佛法的利益。菩萨怎样自觉觉他,题要里头重点告诉我们,「度诸众生」,怎么度?「演说正法,以无碍慧,解法如如」。无论在家、出家,出家固然要演说正法,在家也一样,夏莲居居士在家人,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,黄念祖老居士也是在家人。这都是在家演说正法、解法如如的好榜样,我们看得很清楚,应当要学习。
「于三界中,平等勤修,究竟一乘,至于彼岸等等胜行」。三界是六道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平等勤修,究竟一乘,这是指念佛往生,我们能做到。至于彼岸,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登彼岸。前面我们举过很多例子,谛闲老法师的徒弟锅漏匠,最好的例子、最殊胜的例子。只有一句佛号,他什么都不懂,没有念过书,没有知识,但是这个人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他具备的就是这么个条件。老法师教他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再念,不分昼夜。他就真干了三年,预知时至,站着往生。往生之后,还站了三天,等老和尚来替他办后事。这是在历史上没见过的,站着往生的人很多,王龙舒老居士是站着往生的,但是往生之后站三天,只有他一个人。我们在台湾,早年我在佛光山教书,佛光山隔壁一个将军乡,一位老太太也是念佛三年站着往生,真的,不是假的。
早年我住在美国旧金山,我住在乡下一个小镇。早年的护法,我在台中求学,甘老居士帮助我,帮助我十年。那个时候她住在台北,我每个月生活费用一百五十块钱,她找了十五个佛友,一个人每个月拿十块钱,她去收。十年如一日,每个月把一百五十块钱寄给我,我非常感谢她。李老师知道这回事情,他很欢喜,甘老太太也是李老师的学生。老师告诉我,他说一百五十块钱够用了,超过一百五十块钱,那就不像出家人了。仅仅够日常生活,一个月的伙食九十块钱,还有六十块钱可以做零用钱。她有一个老朋友,以后移民到美国去了,也是个老太太,在美国念佛往生,没人知道,坐着走的。老太太预知时至,她把她儿子、媳妇、孙子的孝服统统自己做好,写了遗嘱,盘腿坐在床上走的。遗嘱跟一些孝服都放在床边,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,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。走了以后,大家听到了非常惊讶,这都是真正一心专念,流出样子给我们看,这不是假的。时间也就是三年而已,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不难!年轻人应该要学李老师、黄念祖老居士,要学习经教,演说正法,自己求生净土,也劝别人求生净土,这就对了。
「至于第三十一与第三十二两品,则明彼土菩萨之功德与妙果。佛说是法,盖欲十方众生」,生羡慕的心,求生极乐世界,「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修习圆满如是功德」。深深期望大家能够发愿参加极乐世界盛会,阿弥陀佛在那里的盛会。到那边之后才晓得,那个地方补处菩萨多!许多人在那里后补佛。
下面我们看经文,第一段自利行圆满。
【复次阿难。彼佛刹中一切菩萨。禅定。智慧。神通。威德。无不圆满。】
这句是「总赞」。念老注解说,本品说明极乐世界菩萨的大行,内容有三,第一个是「大士自利德行」,第二是「大士利他的德行」,第三「德行圆满」。刚刚念的这段经文是「明大士自利德行」,这里称大士,就是极乐世界『一切菩萨』。『禅定、智慧』,「禅定」是六度里面的第五度,第六是智慧,第五是禅定,「智慧是第六度。此二乃六度之主。故首标之」。说禅定、智慧,我们就要想到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。为什么不用布施、持戒?六度里头主要的,是禅定、智慧,用它来表菩萨六波罗蜜,知道学佛学的是什么。我们是不是要参禅、修定?这是对于这两个名词,解释的有误会。什么叫禅定?真正了解禅定的意义,就晓得我们在现前生活当中就是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