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一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叁八一集)  2012/6/15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38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八百四十頁,從第二行看起:

  念老的集注分爲四卷,從這個地方往後,它都是第四卷,它每一卷也有個簡單介紹。「本卷重點爲:一、繼前第二十八品、第二十九品,明極樂菩薩願力,修持真實功德。行圓德滿,諸佛共贊。兼明國土安樂清淨,壽樂無極,勸谕往生」。這一卷的重點他說了四點,這第一點,接著前面兩品說明極樂菩薩的願力。願力,有願意成佛之後度衆生;有,衆生太苦了,等不到成佛,現在就想去度衆生。這兩種願望阿彌陀佛統統加持,都是好事情。修持真實功德,行圓滿,德也圓滿,行是修行、行持,德是功德,兩種都圓滿,所以諸佛贊歎。佛法,真正的佛法全都在日常生活當中,自行就是化他,化他就是自行,自行化他是一樁事情。提升境界沒有別的,幫助一切衆生,只要不著衆生相,全是功德,跟在極樂世界修行沒有兩樣。同時顯示西方極樂世界安樂清淨,壽命無量,快樂也是無極,勸導大家求生淨土。

  第二,「對淨顯穢」,這是這一卷裏頭要說的,第叁十二到叁十七品,「痛斥濁世惡苦」。我們看到這個經文,想到現在社會狀況,好像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看到了今天社會。我們初學佛的時候,讀到這個書,四十多年前,四十多年前看《無量壽經》裏面所說的,總感覺到佛好像說得太過分了一點,這個世界是不好,還沒有壞到這個程度。現在讀這個經,正好講到今天,這種濁世惡苦我們親眼看見,我們親身感受到了。所以,這叁、四十年的變化太大了。我們也非常感激世尊,在兩千多年前他就看到了,在這裏教給我們,「舍五惡,去五痛,離五燒,勸修世善」,這世間的善法。在中國,世善就是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,道家的《感應篇》,佛法的《十善業道》,這都是世善。「重重誨勉,令持經戒」,一定要聽經,一定要持戒,「度脫其身」。「經中備敘衆生造叁毒五惡之業」,叁毒是貪瞋癡,五惡是殺盜淫妄。「招輾轉痛燒之報」,痛是現前的,我們講花報,燒是將來墮叁途,果報,這個燒是地獄,地獄是一片火海。「切指致苦之由」,這是講因,爲什麼遭這種果報,這種果報之來源是什麼。「複示出苦之方」,再告訴我們如何離苦得樂。「欲令衆生深明因果,止惡行善,饒益有情,造福人間。以此回向,同生極樂」。所以這一卷裏面這些話,確確實實是對我們當前社會狀況來講的,絲毫都不過分。

  第叁,「禮佛現光,此會四衆」,此是講我們現前,釋迦牟尼佛講經的時候,佛現身讓大家都看到,這經典上有記載。我們今天依教奉行,心地真正清淨了,也能夠見到佛菩薩現身。其實佛菩薩常現身,我們自己有障礙,見不到。至誠恭敬,就像大勢至菩薩所說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現前見佛是在這一生,當來見佛是往生極樂世界。現前見佛有,很多同學都有這個經驗。「皆見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,普令見者獲益,聞者生信」。

  第四,「顯邊地疑城。示疑惑未斷,但仍念佛修善,願生極樂者得生之處」。這是邊地疑城。對淨宗半信半疑,但是他肯念,他存的是僥幸的心,如果有,我就到極樂世界,好事情,沒有就算了。這種心態念佛多半都墮落在疑城,他不是完全真信。所以在邊地疑城當中耽誤一段時間。這段時間不算很長,經上雖然說五百歲,五百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五百年,這麼長的時間。但是也不一定,什麼時候自己知道錯了,懷疑錯了,不應該懷疑,他就離開疑城,最長的時間不超過五百年。

  第五,「本經流通分,贊歎念佛,勸于此經生導師想」。佛不住世了,這部經住世,經就是佛,經就是老師,依教奉行都能成就。「當來經滅,獨留此經」,世尊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中國古大德的記載,佛滅度到今年是叁千零叁十八年。老一代的這些大德們都依照這個紀年,像虛雲老和尚、倓虛、圓瑛法師,統統都是用中國的紀年。現在我們處在末法一萬年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,往後就是還有九千年。九千年之後,佛法滅了,經教都不存在了,這部經最後滅。所有經都沒有了,《無量壽經》還留在這個世間一百年,它是最後滅。一百年之後,《無量壽經》沒有了,這個世間還有一句佛號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這個佛號又多留一百年。在這個時候聽到佛號,肯念佛求往生,還是能得度,還都能往生。這一百年之後,連佛號都沒有了,這個時候人苦了;也就是說,出離六道輪回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緣,在這個世間沒有了。要等彌勒菩薩下生,這個世間才有佛法,彌勒菩薩講經教學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。彌勒佛將來出世,肯定宣揚淨土法門,肯定講這部經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肯定是會講的。所以佛出世,即使在佛的末法時期,都非常不容易得到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決定不能把這個機會錯過,這比什麼都重要。

  這是「當來經滅,獨留此經」,只留一百年。「常念不絕,則得道捷」,常念是指我們現在,這一句阿彌陀佛常常念。像谛閑老和尚教鍋漏匠的方法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就接著念,時時刻刻不要忘記。「如是妙法幸聽聞,應常念佛而生喜」,這是經上的兩句話,佛勸大家的。「普勸種福修善,念佛發願,往生淨刹」。種福修善,以念阿彌陀佛爲第一大福、爲第一大善,天上人間的福善都不能跟念佛相比,這是一定要懂得的。因爲種福修善的人很多,不知道哪個是最大的福報,他不知道。念佛的人是大福報,護持佛法的人是大福報,大福大善。

  下面是第叁十品。

  【菩薩修持第叁十】

  念老也有題解,品題會簡單的介紹。「經中第二十八到第叁十二品,皆明極樂國中菩薩之妙德」。二十八到叁十二介紹極樂世界諸菩薩的妙德,微妙的功德。「于本品中,偏重菩薩自覺覺他之妙行」,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。我們學佛、聽經,但是沒有辦法把所聽聞到的經教變成自己的生活,所以沒有辦法契入佛菩薩的境界,也就是說,修行功夫不得力。要真聽懂了,把經教變成自己的生活,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,就真正得佛法的利益。菩薩怎樣自覺覺他,題要裏頭重點告訴我們,「度諸衆生」,怎麼度?「演說正法,以無礙慧,解法如如」。無論在家、出家,出家固然要演說正法,在家也一樣,夏蓮居居士在家人,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,黃念祖老居士也是在家人。這都是在家演說正法、解法如如的好榜樣,我們看得很清楚,應當要學習。

  「于叁界中,平等勤修,究竟一乘,至于彼岸等等勝行」。叁界是六道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平等勤修,究竟一乘,這是指念佛往生,我們能做到。至于彼岸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登彼岸。前面我們舉過很多例子,谛閑老法師的徒弟鍋漏匠,最好的例子、最殊勝的例子。只有一句佛號,他什麼都不懂,沒有念過書,沒有知識,但是這個人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他具備的就是這麼個條件。老法師教他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再念,不分晝夜。他就真幹了叁年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。往生之後,還站了叁天,等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。這是在曆史上沒見過的,站著往生的人很多,王龍舒老居士是站著往生的,但是往生之後站叁天,只有他一個人。我們在臺灣,早年我在佛光山教書,佛光山隔壁一個將軍鄉,一位老太太也是念佛叁年站著往生,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早年我住在美國舊金山,我住在鄉下一個小鎮。早年的護法,我在臺中求學,甘老居士幫助我,幫助我十年。那個時候她住在臺北,我每個月生活費用一百五十塊錢,她找了十五個佛友,一個人每個月拿十塊錢,她去收。十年如一日,每個月把一百五十塊錢寄給我,我非常感謝她。李老師知道這回事情,他很歡喜,甘老太太也是李老師的學生。老師告訴我,他說一百五十塊錢夠用了,超過一百五十塊錢,那就不像出家人了。僅僅夠日常生活,一個月的夥食九十塊錢,還有六十塊錢可以做零用錢。她有一個老朋友,以後移民到美國去了,也是個老太太,在美國念佛往生,沒人知道,坐著走的。老太太預知時至,她把她兒子、媳婦、孫子的孝服統統自己做好,寫了遺囑,盤腿坐在床上走的。遺囑跟一些孝服都放在床邊,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,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。走了以後,大家聽到了非常驚訝,這都是真正一心專念,流出樣子給我們看,這不是假的。時間也就是叁年而已,說明往生極樂世界不難!年輕人應該要學李老師、黃念祖老居士,要學習經教,演說正法,自己求生淨土,也勸別人求生淨土,這就對了。

  「至于第叁十一與第叁十二兩品,則明彼土菩薩之功德與妙果。佛說是法,蓋欲十方衆生」,生羨慕的心,求生極樂世界,「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修習圓滿如是功德」。深深期望大家能夠發願參加極樂世界盛會,阿彌陀佛在那裏的盛會。到那邊之後才曉得,那個地方補處菩薩多!許多人在那裏後補佛。

  下面我們看經文,第一段自利行圓滿。

  【複次阿難。彼佛刹中一切菩薩。禅定。智慧。神通。威德。無不圓滿。】

  這句是「總贊」。念老注解說,本品說明極樂世界菩薩的大行,內容有叁,第一個是「大士自利德行」,第二是「大士利他的德行」,第叁「德行圓滿」。剛剛念的這段經文是「明大士自利德行」,這裏稱大士,就是極樂世界『一切菩薩』。『禅定、智慧』,「禅定」是六度裏面的第五度,第六是智慧,第五是禅定,「智慧是第六度。此二乃六度之主。故首標之」。說禅定、智慧,我們就要想到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。爲什麼不用布施、持戒?六度裏頭主要的,是禅定、智慧,用它來表菩薩六波羅蜜,知道學佛學的是什麼。我們是不是要參禅、修定?這是對于這兩個名詞,解釋的有誤會。什麼叫禅定?真正了解禅定的意義,就曉得我們在現前生活當中就是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