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修禅定,禅定就能生智慧。所以,念老在此地講的是六度中的第五度,那就是一般的禅定,菩薩所修的。禅定這個名詞,華梵合譯,禅是禅那,梵語,用了一個字,定是中國字。因爲禅那跟中國的定非常相似,把它合在一起,稱爲禅定。可是禅那,除了定之外,它意思很深,所以這個必須要加以解釋。
這下面,這裏解釋得不多,前面都有解釋過。禅是靜慮,也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心,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那就是禅。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不是不接觸,接觸怎麼樣?接觸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就是禅定。不被外面境界所幹擾,你看,清淨心現前,這真得受用。再向上提升,不但清淨心現前,平等心也現前。平等心現前,那是深定,這禅定有功夫,智慧就開了。經題上,後頭覺,覺就是智慧現前,般若智慧現前了。般若智慧從哪來的?從清淨平等來的。禅定就是修清淨平等,用什麼方法修?用布施的方法、持戒的方法、忍辱的方法、精進的方法。全在日常生活當中,統統用上了,那你的生活就是菩薩行,你的生活就是菩薩道。你每天從早到晚,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以這種心念佛求生淨土,決定得生,你是六度菩薩。
歡喜布施,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根本煩惱悭貪斷掉。布施就是度悭貪的,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絲毫貪心,布施波羅蜜就圓滿了。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,不起一個惡念,持戒波羅蜜圓滿了。對于順境、逆境,順境裏面保持著清淨平等,不起貪戀,逆境裏頭也保持清淨平等,不生瞋恚,忍辱波羅蜜圓滿。于世間善法,于出世間善法,勇猛精進,沒有退轉,精進波羅蜜圓滿。日常生活當中,護持清淨平等覺,不爲外境動搖,這禅定波羅蜜圓滿。能夠真正理解,在日常生活當中確實看到,如佛所說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但是也不住空,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圓滿。全在日常生活當中,離開生活,你到哪裏去修?活的。所以學以致用,學了不能用,那不叫白學了嗎?淨宗行門的五門功課,就能幫助我們個人成就往生的功德、往生的資糧,也能成就自身的功德,家庭的美滿、事業的成就,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可以做得到。
我們接著看下文,「又定慧應等持」,定慧要平等。「如《會疏》雲:夫有定而無慧,則同二乘沈空」。小乘人有定沒有慧,所以他得到定之後就想入般涅槃。小乘的般涅槃叫偏真涅槃,真是什麼?真是空。他知道萬法皆空,他就住著空相,自己不能再進修,自己的功夫停頓了,也不幫助別人。只有自利,沒有利他,自利還是不能向上提升,守住空寂的境界,這著了空,有定無慧。「有慧而無定,則同外道邪思」,這是說有慧沒有定。外道很聰明、有智慧,那個智慧是什麼?世智辯聰,這種人很多。你能說科學家沒智慧嗎?你能說今天這個世界士農工商沒智慧嗎?有,讀的書也不少。我們看他所做的事業,好像也很有可觀,但是不斷的發展向上提升,到一定的臨界點,問題出現了,今天就是的。你看,有能力把大自然的規律破壞,有能力把地球生態平衡給打破;古人做不到,沒有這個能力。今天人有這種聰明智慧,有能力,但是帶來的是地球的災難。人能夠享受科學帶給你一些方便,但是付出的代價太大了,不值得。這是什麼?這是定慧不均等造成的現象。
小乘造的現象不好,有定無慧,對自己,障礙了進步不能提升。佛告訴我們,阿羅漢入偏真涅槃,兩萬劫他才能回小向大,換句話就是耽誤了兩萬劫,對他自己來說,他不能弘法利生。弘法利生是修福,兩萬劫的時間修福,那修多大的福報,這個機會他失掉了。有慧沒有定的人,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社會這些人,他們造作的成績相當可觀,但是帶給社會的不安定,把倫理道德、因果全部破壞了,令人心壞了,這個罪過什麼人承當?所以佛主張定慧不能夠偏,一定要平等,所謂福慧雙修,有福有慧真正有福報的人。哪些人?我們看曆代帝王,不是福慧平等他做不了帝王,有智慧、有福報。
『神通』,是講的「天眼、天耳等六通」,這前面說過。『威德』,「威者威神」,這個意思是「威勢勇猛,不可測度」,他有大威德。「德謂功德。如《魏譯》曰:無量壽佛威神功德,不可思議」。「彼國一切菩薩,于上述之禅定、智慧、神通、威德,悉皆圓滿成就。故雲無不圓滿」。爲什麼?阿彌陀佛圓滿了,阿彌陀佛以他圓滿功德,加持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,我們去到那裏都是菩薩。而且幫助我們不是證得小菩薩,統統證得的是阿惟越致菩薩。不是憑我們自己本事證得的,不是,我們業障、習氣、煩惱一品都沒斷。那是阿彌陀佛的威德加持,讓我們得到的威德也跟阿彌陀佛差不多。這是十方諸佛世界裏頭沒有的,只有極樂世界這一家有,這不可思議。也正因爲這樁事情,我們才認真發願求生極樂世界;要不是這樁事情,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就沒什麼意思了。這就是說,你在他方世界修行,跟在極樂世界不一樣,極樂世界的好處,全是阿彌陀佛的功德。對我們來講,全是阿彌陀佛的恩德,他能把他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都加持給我們,我們到極樂世界全得到了。
以這些神通、道力我們就得很大的方便,在極樂世界,有能力分身無量無邊,同時到達十方一切諸佛刹土,去供佛、聽法。我們今天想見一尊佛都見不到,到極樂世界一心一念,就能夠見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,一個都不漏。供佛修大福報,聞法得大智慧,福慧雙修。菩薩遇這樣殊勝的緣,也只有極樂世界,其他諸佛刹土沒聽說過。這就是爲什麼佛勸我們到極樂世界,爲什麼我們一定要到極樂世界,原因都說出來了。
下面的經文,「顯因」,有五句,第一個是「究明密藏」,這是第一個因。
【諸佛密藏。究竟明了。】
『密藏』,什麼叫「密藏」?《二教論》上卷說:「法佛談話,謂之密藏,言秘奧實說。」念老有解釋,這個意思是說,「法身如來所說深秘玄奧之真實語,謂之密藏」。法身如來跟誰說?他說法的對象,是實報土裏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法身如來在實報土裏頭現報身。生到實報土的這四十一個階級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還有等覺,四十一個階級,都是法身菩薩。他們在極樂世界現的都是報身,所以法身佛要現報身來爲他們說法,所說的全是諸法實相。諸法實相就是密藏,就是宇宙之間深密、玄奧這些理論與事實真相。在我們這個世界裏,科學跟哲學所探討的就是密藏。爲什麼佛對他們說,不對別人說?別人聽不懂,不是他們的境界,所以佛不說。釋迦佛在什麼時候說?阿含沒說,方等透露一點消息,二十二年般若說了,雖說了還不是甚深的玄奧。甚深玄奧到什麼時候說?到法華。也就是說,前面聽佛講經說法四十二年,四十二年佛才跟大家講「諸佛密藏」,真正把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揭秘。爲什麼?他們聽得懂,他們能接受了。能接受佛就不能不說,佛要不說那叫吝法;前面可以不說,前面他程度不夠,說了他懷疑,他不相信。
「又《僧史略》曰:密藏者,陀羅尼法也。是法秘密,非二乘境界,諸佛菩薩,所能遊履也」。這段話念老底下的解釋,「蓋謂密藏即陀羅尼」,陀羅尼是印度話,「此法深密」。陀羅尼翻成中國叫總持,總一切法,持一切義,這就是密藏。這個法深,密不是秘密,深密,此法深密,太深了,程度不夠的人,你給他講他聽不懂。「非是小乘教之佛菩薩所能實踐」,小乘裏頭有佛。什麼佛是小乘教的佛?十法界裏面的佛,是小乘教佛。通教的佛、別教的佛,大乘是圓教,別教初地等于圓教的初住,在這個位子上才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這個位子上可以接受諸佛密藏了,他們到這個等級,等于說是研究所。所以這是諸佛菩薩所能遊履。諸佛菩薩,大乘教裏面所說的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諸佛」,就是指《華嚴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經上講的諸佛,我們看到江味農居士的《講義》。
「今經雲極樂大士,于諸佛密藏,究竟明了」,這句話了不起。極樂大士,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無量功德的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就是法身大士。換句話說,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,到極樂世界也能夠聽聞諸佛密藏。雖然不是他的境界,但是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他能聽得懂、能明了,這是到極樂世界成就快。不像他方世界,不能躐等,得一步一步慢慢向上提升。極樂世界不然,宿世善根深厚的,到極樂世界,很快就提升到十地菩薩、等覺菩薩。他可以跳班、可以躐等,不必要一個階級、一個階級向上提升。所以「諸大士于法身如來,深秘離言之密意,種種難思之語及陀羅尼,悉皆究竟契入,洞然明白」。佛就是不說話,見到佛行住坐臥,都能夠契入諸佛密藏,這也是他方世界沒有的。
再看第二,第二個因,「調伏身心」。
【調伏諸根。身心柔軟。】
「調伏者,《探玄記》」,這是賢首國師《六十華嚴》的注解,「調者調和,伏者製伏。謂調和控禦身口意業,製伏除滅諸惡行也」。意思就是「調製叁業,令離惡行」,叁業是身口意,用什麼來調伏?用定慧。我們再說得具體一點,就是用本經經題上所講的「清淨平等覺」,清淨平等是定,覺是慧。只要求清淨平等,果然契入清淨平等,智慧自然就開了,身口意叁業就遠離十惡。身不但不造殺盜淫,口離四種過失,決定沒有妄語、兩舌、绮語、惡口,乃至于意裏面也沒有貪瞋癡了。這是貪瞋癡慢疑惡見統統斷幹淨,連習氣都沒有了。這『調伏諸根』,得到的是『身心柔軟』。「諸根,眼耳等六根。調伏諸根即調製身心,令離塵垢邪惡」。塵垢是染汙,遠離塵垢得清淨,遠離邪惡得平等,邪見沒有了,惡念沒有了。
「柔軟,謂心柔和而隨順于道」,就是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上講的四德第叁種「柔和質直」。表現在外面柔和,裏面,質直就是真誠,內心真誠,外面言態柔和。而隨順于道,與性德完全相應。「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八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