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经疏钞》,里面说,「为导养身,先修肉眼。肉眼见粗不见细等,次修天眼。天眼见色,未见真境,故修慧眼。慧眼见理,未能见事,故修法眼。法眼未圆,故修佛眼」。这是《华严经演义钞》里头所说的,都有道理,这些道理,我们互相做参考,慢慢去琢磨,你就明白了。见真、见俗每个人功力不相同,也就是见真、见俗有浅深不相等。修行的时候先要达真,为什么?真相大白之后你才肯放下,你要不了解真相,你决定不肯放下。所以,对一个修行人来说,他究竟在什么样的境界,你就看他生活当中他能放下多少。
这个放下,不在事,在心,心里面确确实实不执著了,那就是阿罗汉,不分别了,这就是菩萨。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个里面浅深次第差别就很大。功夫浅的他有局限,对财能放下,色没有放下;色能放下,名没有放下。你去细细去观察,只要有一样东西没有放下,俗谛,不是真谛。真正放下,决定见性,因为这个东西是障碍。自性是本有的,为什么不能现前?障碍没有放得尽,是放下,放下很多了,可是还有没有放下的。障碍,佛通常讲三障、二障,这是总说,三障里头不知道有多少障碍,二障是烦恼障、所知障,细分真的是烦恼无尽。极其微细的障碍都没有,这才能成佛,这才能见性。极其微细的障碍都障碍我们见性,明心见性,这个东西真难!
《华严演义钞》里头讲得很好,这个我们不难懂。为导养身,我们要身心健康,先修肉眼,让我们对眼前的事物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。肉眼见粗不见细,粗显的这些相分我们能看清楚,微细的看不见。佛教我们观察微尘,很细小的微尘,肉眼看不见。譬如说佛经上讲的,水尘我们就看不见。这一粒微尘,水有空隙,在显微镜上可以看出来,它能在空隙里头没有障碍走来走去,这我们看不见。比水尘更微细的,金尘,金属,金属的密度很大,在高倍显微镜里面观察,它还是有空隙。这一粒微尘在里头穿来穿去没有障碍,我们肉眼看不到,用显微镜看出来。比金尘更小的,微尘,佛经上讲的微尘,肉眼决定看不到的,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。我们在想象当中,今天科学家所讲的原子,可能就是佛所讲的微尘,原子,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。原子再分析,阿罗汉也看不到了,要菩萨的天眼,也就是菩萨的法眼、慧眼,法眼观俗,慧眼观真。
佛经上最小的物质叫邻虚尘,叫极微之微,这个不能再分,再分就没有了,它跟虚空做邻居,这最小的。这个东西也被今天科学家发现了,这真了不起!极微之微,佛在经上讲,八地以上才能看见,七地菩萨都看不到,八地看到了。他们怎么看到?在定中看到的。科学家用工具,用精密的仪器,佛法不需要,佛法完全在定功,禅定里面见到。禅定愈深,见的能量愈大,看到物质现象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佛在经上说,色是由心生的,色就是物质,物质从哪里来的?从念头来的。有念头就有色,就有物质现象,有物质现象决定有念头的现象,它两个是一不是二,永远不能分开,分开,色决定没有了。佛经上讲的这桩事情,这宇宙的奥秘,被今天物理学家揭穿了,物理学家看到了,才真正了解,所有物质现象是假的。
可是,六道众生不知道事实真相,被物质现象所累,这个伤害太大了。古书里头所讲的「物累」,物累的基础、物累的根本是什么?误会物质是真的,不知道这个东西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,这是事实真相。因为把它当真,误会把它当真,所以才有贪瞋痴三毒烦恼出现。三毒再归纳就一个,就是贪。你看,贪不到才瞋恚,贪到他就不瞋恚了,贪是主要的。贪就是愚痴,愚痴是没智慧,有智慧,完全了解,就不会生贪心。所以瞋跟痴都是从贪起来的,贪是增上缘,把它引发。如果彻底了解事实真相,贪的念头就没有了,就能断掉,这一条断掉,下面就容易。全是一个误会。
了解事实真相,你才能彻底放下。为什么烦恼那么难断?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。我们学经教学了几十年,依然放不下,什么原因?对佛所说的相信,相信里头掺杂着怀疑。不是我们的常识,我们所见所闻,乃至于读古圣先贤书籍,没有一个像佛这样说法的,怎么能相信?到今天,量子力学家把物质现象总算是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跟佛经上讲的一模一样,我们相信了。从这个相信,对于佛所说的一切深奥东西我们都不怀疑了,我们知道自己障碍没除掉,自己没有这种甚深禅定,所以没见到。甚深禅定不是任何一个人随便可以修成的,是要大善根、大福德,我们没有;没有,我们就选择净土法门。八万四千法门都需要大善根、大福德,我们烦恼重的人、罪孽重的人,只有走念佛求生净土。这些修证,我们到极乐世界再学,那个地方学习的环境好,阿弥陀佛每天讲经说法不中断。
而且在极乐世界,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这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,这个利益太大了。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明心见性菩萨,我们没有明心见性,但是在极乐世界,受阿弥陀佛加持,我们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等于明心见性的菩萨,这还得了吗?神通道力跟他相同,那机会就来了,有能力每天到十方诸佛刹土里去供佛闻法,供佛修福,闻法是求慧,福慧双修。所以到极乐世界,不是阿弥陀佛一个人教你,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教你,这真的叫无比殊胜。你修八万四千法门,修成了,也未必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。
净宗不必修,真的,阿弥陀佛代我们修了,把他所修成之功德全部给我们,这是回向给我们,我们真的能接收到。正因为这些好处,这非去不可,到那边去,也就具足了如同佛果地的五眼圆明。阿弥陀佛五眼圆明,极乐世界各各人都是五眼圆明,这种殊胜到哪里去找!所以自己晓得业障重、烦恼重,没有能力自己断烦恼、消业障,我们就一心投靠阿弥陀佛,全心投靠。我这一生没有第二个念头,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,就是求生净土,亲近阿弥陀佛。就这一念心就能往生,就能跟阿弥陀佛心愿相应,阿弥陀佛的本心、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就相应。
下面,《智度论》里头讲,「菩萨摩诃萨,初发心时,以肉眼见世界众生受诸苦患」。尤其是现在,现在这个世界由于资讯发达,交通便捷,我们不但是听说,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,众生活在这个世间真苦!不是我们受的这些苦,受的这些苦这是苦果。最大的忧患,他还造作苦因,他完全不了解事实真相,叫胡作妄为。所造作的都是地狱果报,这真可怜。「心生慈悲,故求慧眼以救济之」,我们到哪里求?往生极乐世界,五眼都圆满。不往生极乐世界,我们自己去修太难太难了,你等到修成都来不及了。慧眼得到了,慧眼见真,见性了,「见众生心相种种不同,云何令众生得是实法,故求法眼,引导众生」。见到真之后,还要求见俗,对众生彻底了解,你才能引导他,你不了解他的根性,你就没有办法引导他。所以「达真方能导俗」,这个意思就是说,自己成就了你才能帮助别人。
我们今天读这些经文,要能了解它的精义,它的精华、义理。我们今天把净土真正搞明白、搞通达,我自己真正在做,劝别人他才相信。我没有搞清楚、没有搞明白,我没有做到,他怎么会相信?从这个地方,我们完全明白了度化众生的秘诀是什么。秘诀的成就就是让他对净土产生坚定的信心,他有信心他就会有愿,他有愿他决定得生。坚定的信心从哪里生起?从我们自己真明白、真了解、真相信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,做出来他看到了,他才产生信心。真信不是我想真信就能真信,这做不到,人人都想,可是真信总是信不出来,得追究这个原因。对极乐这个世界,这桩事没搞清楚、没搞明白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夏莲居老居士搞明白了,黄念祖老居士搞明白了,他们真做到了。
夏老距离我们很早,我们没有看到,黄念老跟我们比较近,我们看到了。你看他这部注解完成之后,身体不好,作注解的时候就一身病,真是三宝加持,让他能完成。注解完成之后,就求往生,告诉我(我到北京去看他),每天十四万声佛号,真干!他跟虚云老和尚学禅,他也学密,这个时候禅跟密全放下,专修净土。事实的表现,你想想看追顶念佛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,追顶,一天十四万声。他为什么能这么干?他这些资料都看过,都下过功夫,他真相信,他一点都不怀疑。知道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,下下品往生都行。就跟蕅益大师说的,有人问蕅益大师,你老人家往生,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?蕅益大师告诉他,我能够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,我就很满足了。为什么?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,到极乐世界同样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没有说下品下生不在内,没有说这个话;皆作就统统都是,没有一个不是。那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就平等了吗?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,但是从阿弥陀佛的本愿来看,四土就是一土,一即是四,四即是一。这个不可思议,我们不能不知道,我们不能不相信。
这两位老人,夏莲居,黄念祖,我们亲眼看见的。我们听这些祖师大德们,跟我们说真正念佛往生,走的时候这些瑞相,这不是假的,不是骗人的。都能够增长我们的信心,帮助我们坚定愿心,就真想去。我们没有一般人的智慧,用这个方法,不辜负佛陀教诲。不能讲经说法弘法利生,我做出榜样来给人看,我用这个来感化人,这也是弘法利生。但是这一招力量很大,弘法利生的法师讲了一辈子,有时候不如你这一次表演,一次表演这个功力超过他们。所以谛闲老和尚说的话是真的,锅漏匠那个表演,超过天下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识,超过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,是真的,不是假的,真佛弟子。
锅漏匠出家,剃度了,没受戒,这个诸位要知道。为什么没有受戒?他五堂功课不会。所以不能住在寺庙,住寺庙上殿他不行,人家会把他赶走。所以剃度之后,就在宁波乡下一个废弃的小庙,没人住的,谛闲老和尚把他安置在那个地方。叫他一个人住在这个小庙不出门,等于闭关一样。只教他一句佛号,他会念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再念。你看三年那个成就多殊胜,没得比!这什么原因?真诚相信,他没有怀疑。他对于谛闲法师的话真诚信受,依教奉行。知道谛闲老和尚跟他从小在一起长大,不会骗他,教给他的一定都最好的方法,是他自己能力可以修的方法。这是这个时代,念佛往生第一个好榜样。所以,我们读这节经文,要能够把意思引申出来,如何引导众生。
「达真方能导俗,是为他经之序」,一般大乘经的序分,「至于本经则以真胜于俗,故以慧眼为第四。是即本经法慧二眼之序,不同他经」。法眼跟慧眼在本经是个序由,所以跟其他大经里头排列顺序不一样。这个经是个特别法门,我把它看作「大乘治要」。唐太宗治国编了一部书,叫《群书治要》;民国初年有一些专家学者,我觉得那都不是凡人,为现在人着想,编了一部《国学治要》。让我们现代的人,由于这部书的引导,慢慢把传统学术找回来,再兴旺起来。夏莲老居士会集这部《无量寿经》,是释迦牟尼佛要度脱末法往后九千年的众生,这部经、这个注解就是治要。往后末法不靠这个经,决定不能成就,我们要重视,要认真学习。这部经它目的就叫你认识净土、认识大乘,认识极乐世界、认识阿弥陀佛,然后你的信心,坚定的信心就发出来。你今天所以没有这种恳切真心、慈悲,都发不出来,是你对这个一无所知,你对它不了解。了解哪有不发心的道理?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这不能不知道。所以这一段讲得很好,讲得很清楚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七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