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普通人的境界。
所以我的老师高明,我那时候初学,什么都不懂,跟方老师学的是哲学,完全用哲学来看大乘经。章嘉大师引导我,告诉我戒律重要,密宗对于戒律比显宗更重视,密宗难难在这个地方。密宗成就的现在很少了,学习的人很多,都学错了、学偏了、学歪了。黄念祖老居士,密宗金刚阿闍黎,他将这部经的集注完成之后,这部注解六年时间完成,就求生净土了。身体不好,多病,八十多岁。他大我十几岁,今年一百岁,他在的话今年一百岁,大我十四岁的样子。告诉我,一心一意求生净土,每天念佛号十四万声,追顶念佛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接着念,一天十四万声,念了半年他走了。所以他最后,密放下了,禅也放下了,他跟虚云老和尚学禅,把这些事情都告诉我。
他通,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他真通。做这部注解用集注的方法,非常高明。如果他自己注解,排斥他的人一定很多,你算什么?你算老几?你怎么敢注这个经?人家不服。现在用这个方法,佛经上讲的、祖师大德讲的,没有人敢讲话。所以我对他很佩服,我说真高明、真实智慧,从你搞这个书里头我看到了。让大家没话说,你不能不接受。虽然这个本子在中国大陆引起普遍反对的声音、批评的声音,还算不错,这个我们认为国家还是有智慧,中国宗教局承认这本书,大家没话说了。宗教局出版的《净土五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用的夏莲居的会集本,这个出来之后,声音慢慢就低了,就没有了。国家肯定,这都是好事情,还是有祖宗之德,三宝加持。
我们继续往下面看。所以它以莲华台,这是心脏里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,代表实智,外面八瓣代表权智。《大日经》二卷曰:「诸佛甚希有,权智不思议」。实智是无知,般若无知。权智,无所不知,用在哪里?用在度化众生,度化众生就是真实智慧起作用是无所不知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体会到,中国古代跟印度求学,他就是求根本智,所以扎根教育完全在根本智。小朋友不让他胡思乱想,用背书这个方法妙绝了。不管他懂不懂,没有关系,将来长大他一定全都懂。为什么?根本智得到了,书又背得那么熟,所以任何他所背的东西,他都能讲得透,智慧开了。那个智慧是什么?底下会讲到无师智、自然智,这都属于后得智。也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一句话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小孩背书不止一千遍。
古时侯参加考试,童子考中进士的人,每个朝代都有。童子是什么?不满二十岁,二十岁行冠礼,冠礼之前都叫童子。考取进士,一般派他做地方官,那就是现在的市长,管好几个县,十几二十岁。现在十几二十岁不懂事,那个时候就能有治国、平天下的本事。从哪里学的?老方法里头学的,新的方法学不到。戒定慧三学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佛教把这个东西传来,儒接受,道也接受了,这个理念、方法都接受了,真有道理。我们今天讲教学,不能不重视古人这个方法,这个方法是从自性里头来的,不是哪个人发明的。智慧是从清净心得来的、平等心得来的,怎么样训练人的清净心跟平等心。尤其现在这个社会,我常常想着怎么办,这孩子?社会是个大染缸,怎么教他教得好,一踏进社会完了。这最大的难处,他没有环境。
早年我们想了个方法,想成一条龙的学校,从幼稚园一直办到研究所。招生,只招幼儿园的学生,一年级的学生都不招,我让这个学生慢慢升级。所以这个学校好办,不必一次完成,小朋友到小学了就办小学,到中学了就办中学,到大学就办大学。年年收幼儿园的学生,二十多年之后,我这个学校就圆满了,一条龙,当中没有插班生。老师要发心来带,学生到什么程度,老师也提升到什么程度,老师等于保姆,从幼儿园陪你到研究所,陪你二十年,把你管教住,不让你学坏,这才叫根深蒂固。他将来在花花世界,他不是跟他们学的,他要来改造花花世界的。这是我们想出这么一种方式,看有没有这个机缘去落实。
但是我们今天能看到,许许多多的家长对这个都有兴趣,都希望真有这个学校,他把他的子弟送来,所以还是有可能的。这是从前中国家学,私塾,都是这么样教出来的。政府,中国古时候政府,政府办的学校那就是现在的党校,培养国家各级公务人员。学生从哪来?学生从考试,政府来考试。真正教学,都是每个家庭负责任。所以从前教育,家承当,养老,家承当,这是社会两桩大事情,都是家承当下来。中国这五千年,博得长治久安,太平盛世,家的贡献太大了。家没有了,再想象过去那样盛世就不可能了。中国人讲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家是关键。今天身修得好,家没有了,也无可奈何。所以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头,它是核心的地位、关键的地位,怎么样能把它再兴旺起来,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。
《大日经》上说,「诸佛甚希有,权智不思议」。佛,权智,能够度化十法界的众生。「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议,度生妙用,权化之法,全由此智。又从实智以求权智,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。故曰增长了知」。这些话,我们只有看中国过去传统教学里头我们会懂,要不然的话不懂。从中国过去家学里头,我们一看就明了了。「莲瓣之盛敷,可喻增长,莲瓣之初开,可喻了知」,这是增长了知,用莲花来做比喻。「心莲八瓣开敷,正显增长了知之义。因莲叶开敷而明现莲台」,莲花开了,莲蓬现前,莲台就是莲蓬,「正表从方便智之开明,而彻显心源也」。彻显心源就是明心见性,说明后得智的作用不可思议。
我们在这一生,修身要靠后得智,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全要靠后得智。后得智从哪里来?《大学》里面前头还有一段,「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」,这个是教育的大根大本。如何让小朋友从小就培养成对物质的欲望淡薄,从小培养知足常乐,这个非常重要。纵然家庭是富贵家庭,对儿女要养成刻苦耐劳,这个可以从曾国藩先生他们的家能看出来。曾国藩的一生事业也值得人赞叹,在清朝,他做总督,管四个省,一般总督是管两个省,他管四个省。清朝也只出现这么一个人,之前没有管四省的,之后也没有,真是大富大贵。你看他对家庭子侄的教育,他的家训、他的家书能看到。子弟、后代,家里佣人多,决定不准佣人伺候,洒扫应对都要做。你自己住的房子,你自己收拾,学成刻苦耐劳,体恤这些工作人员。工作人员都出身贫寒的,他家雇用的,对待这些人仁道,教人感恩。子弟从家庭,从小养成勤俭,懂得节俭,不可以浪费。所以这个家到今天还不衰,他的后代都不错。我们在台湾有一个,好像是大学教授,他的后裔。所以家教太重要了。过去的旧社会,有社会能配合比较容易,现在社会上没有了,就困难在这个地方。如何来培养?用什么方式能把它兴起来?这是大事,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。
首先就学格物,格物就是对于物质的享受淡薄。宋朝时候范仲淹做到了。范仲淹出将入相,做到宰相,带兵打仗是他元帅。范家到今天还都不错,他的后人来找过我,我那个时候在,二00八年在庐江,冬天,他们到实际禅寺来看我。告诉我印家谱,印这个的事情。我说好事情,我说印多少?他说印一百套。我说太少了,你们那么大的家族,一百套怎么够?经济有困难。我说一套多少钱?一套一百块钱人民币,不贵。好像我送了不少钱给他,我帮助他好像印一千套的样子,一套一百,十套一千,百套一万,送他十万块钱。我说好东西,希望你们家人保存,再希望送给一些学校图书馆收藏,著名的大学都应该要送。这是我们民族当中的典型、榜样,应该要向他们学习。他们真正的根扎好了,这个根就是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,这叫根之根。这个根里头的根本智,我们讲《弟子规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》,那是外面的枝叶,要想枝叶繁茂必须根本做好,不能不重视这个问题。
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九七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