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有空间,这是真正不思议的境界。
我们今天要契入这个境界,真的全靠阿弥陀佛,我们对阿弥陀佛要全身投靠。靠自己不行,靠自己断烦恼、证菩提太难太难,我们只有全靠阿弥陀佛,万缘放下,一心投靠。这个法门不但能度我们,它能度的范围太大了,上面到等觉菩萨,下面到地狱众生,五逆十恶,毁谤大乘,统统都能度。五逆十恶、毁谤大乘,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,他必须认错、必须忏悔,后不再造。他有这一念心,念佛求生,弥陀摄受,不是不摄受。为什么?他本来是佛,迷惑颠倒做错事情,现在一忏悔、一回头,本来是佛,佛还是摄受。这个法门太伟大了,真正是不舍一人。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,遇到这部经,遇到这部集注,真正是稀有难逢。我们的福分,超过在我们前一代以上的那些大德、那些善知识,超过。他们没遇到,虽然遇到净宗,没有遇到这样圆满的经教。这个经教是第三次会集的。第一次、第二次都有瑕疵,不能算尽善尽美;这个本子出来,找不到瑕疵,尽善尽美。必定普度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的一切众生,都依这部经典,都依这个法门,往生净土,圆成佛道。这功德还得了!
末法众生,我们要想研究经教,要学哪些经论?这个注解给我们做了提示,我们要认识,要能体会到。《群书治要》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,精华当中的精华。你看,从将近两万册典籍里头筛选,筛选到最后,得到六十五种。这六十五种是精华,传统文化里头的精华。从六十五种里再摘要,精华的精华。这个原理跟我们学经教是同一个道理。念老这个集注,他选择了八十三种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的注疏。如果我们要办学,要培训一批老师,学什么东西?就学这个八十三种经论。一个人专攻一部,有八十三个人,不就有一部活的《无量寿经》。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这些语录、注疏,是我们主要的参考资料。古大德给我们做出了这么好的指导原则,我们要认识它、要会用它。今天办学,这个世间学校,传统精华、精品那就是《群书治要》所选的六十五种书,一个人专攻一部,专精一部;一部专精,其他的一定旁通。这就是有一部中国学术的精华,这六十五个人,那就是当代的汉学大师。不但中国文化复兴,能教导全世界,让全世界所有一切众生,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人生,都能有人类最高的享受。这是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,对于全世界一切众生的贡献。
所以文言文非常重要,儒释道这三个根,这是德行的根,文言文是工具的根。中国全部东西在《四库全书》,《四库全书》里面蕴藏着中国人对于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大智慧、大道理。今天人讲理念、方法、经验、效果,统统在里头,是全人类的宝藏。这不是某一个国家族群独占的,不是的,全世界每个人都有分,都应当要学习。
黄念祖老居士不容易,晚年,完全成熟,最后的这个六年,为我们选出八十三种经论,用这个来注解《无量寿经》的经文。《无量寿经》是集原译的大成,这个注解是集八十三部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注疏之大成,都是集大成,真的是稀有难逢。我们要学习,这是方向,这是途径,这是一条轨道,不要越轨,守住这条轨道,一定达到目的地。我们的目的地是极乐世界,我们的目标亲近阿弥陀佛。开悟不开悟没什么大关系,古人说得好,「但得见弥陀,何愁不开悟」;换句话说,只要见到阿弥陀佛,你就开悟了。我们今天要做的,就是轨道要铺好,不能越轨,方向正确,一个方向、一个轨道,没有一个不成功的。
其他的法门多,在这个注解里都涉及了,所选择的八十三种经论,有大乘、有小乘、有宗门、有教下、有显教、有密教,统统圆满。我们要想专攻,看你的志趣,看你的因缘,就在这八十三种里头去选择,你专攻一门。《大藏经》太大了,课程太多了,我们怎么知道选择?这个太好了,人家选择好了。你说叫我们去从《大藏经》里面去提炼一部《群书治要》,我们搞不出来。搞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,都是菩萨再来的,普通人怎么能找得出来?《四库全书》像大海一样,大海捞针,你去捞去。人家都替我们做好了,我们要感恩,天天要感恩,捞针,他们都把针给捞起来,我们现在只要穿线就行了。所以我说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太幸运了,比我们上一代幸运多了,上一代的人没见过。我们要把这个经、把这个注解看作现前佛法里头第一法宝,学佛你就有了门路,你有了方向、你有了轨道。只要你肯精进,你不懈怠,不要走偏了,不要越轨,你决定成功。
「内外空」,在我们传统里面讲什么?这就是格物。格物,格是格杀、格斗,打仗;物是什么?物是欲望,物欲。首先你战胜物欲,你把物欲真的放下了,智慧才现前,这才致知。为什么?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。为什么智慧没有了?欲望把它障碍住了。就是佛经上常讲的,断烦恼,开智慧。所以这个物欲,你要是放不下,空不了它,你智慧永远不开。你所学的,知识,你所能了解佛经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再告诉你,佛没有意思,佛要有意思,就变成凡夫了,佛哪里有意思?清净心中,一法不立,哪来的意思!然后你才完全明了,读经是为什么?读经是修定。马鸣菩萨在《起信论》教给我们读的方法,离文字相,离名字相,名词术语,离心缘相,心里头不能想,你就这样老实念下去,这修定。听经也是修定,听经不执著言说相,你要听它的意思,意思能帮助你开悟;也要离名字相,不要执著名词术语;离心缘相,不能用自己意思去解释。这是修根本智。由根本智,根本智起作用就是后得智,后得智是无所不知,真实智慧。中国古圣先贤教诲这些方法、这些理论,到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。你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对祖宗五体投地,没有话说,恭敬心才生得出来,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祖宗,这么有智慧!中国人能体会得到,外国人体会不到,跟他讲他不懂,他没听说过。我们今天听了这么多年,慢慢体会到了,这祖宗加持,三宝的保佑。
所以,内外空就是格物,我用《大学》里头说法,这就是格物。物格而后致知,真正智慧开了,菩提心就现前。诚意、正心是菩提心,诚意是菩提心的体。你看《观经》上所说的菩提心,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,至诚,真诚到极处。《大学》里头,诚意、正心,正心是什么?正心是菩提心的用。自受用,清净平等觉;他受用,大慈大悲,对人一片慈悲,清净平等的慈悲,这是菩提心。这才能讲到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你把它会合起来看,意思就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,迷的时候有二,觉悟的时候没有二,有二就是迷。自他不二,生佛不二,这经上常说的,众生跟佛不二,自他不二。他,不同的国家、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信仰,都是不二,你才是真入不二法门。不二就见性了,二在门外,没见性。为什么?你还有分别、有执著。不二,分别执著没有了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一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