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二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0二集)  2012/6/29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402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六十八页,倒数第四行中间「十六空」。

  十六菩萨,表十六空为中道。我们顺便在这边学习《大智度论》里面所讲的十八空,我们从第三看起。「三、内外空」,内空,外空,内外空。「谓我身不净,外亦如是,外身不净,我亦如是,一等无异,净相不可得故,是名内外空」。这实际上是教导我们观察诸法实相,从自己内身看起。自己内身三十六种不净,九窍流出,这是四念处里头所说的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。这四念处是属于智慧,就是照见,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照见,看破。看破之后才能够放下,没有看破,总是放不下,真正看破了,他真的就放下了。真放下,对这个世间所有情执完全消失,这才能够返妄归真,我们障碍没有了。障碍最大的,就是不知道事实真相。

  我身不净,外面境界跟我身一样。外身,外面所有的形相,形相就叫做身,没有一个是清净的。就是宝石,宝石也不是清净的,为什么?从妄想生,妄想就不净,这个我们不要被外面环境欺骗了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宝石也不例外。极乐世界无量珍宝成就,那个珍宝不是世间珍宝,也就是不是阿赖耶的相分、不是阿赖耶的见分,它就属于真正清净,所以它透明,它没有障碍。无论是内、是外,清净相不可得,放下,清净相就现前。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是性德,放下一切染污,清净才能现前。染污,佛法也染污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那个法是佛法。如果没有世间这些染污,就没有佛法。佛法从哪里来的?是从世间法相对而产生的,用这个法来对治世间法。世间法是毛病,治好之后,佛法也没有了。所以病好了,药就没有了。病好了,还执著药,那又生病了,永远不会好。病好之后,药就要离开。所以这真相明白了。

  第四、「空空,谓内身、外身,内外身俱空,而犹执空成病」,这个空不能执著,「复以空法而破」前面的三空,这叫空空。第五、「大空,谓十方世界,是四大造色,假名日出处为东方,日没处为西方,如是方相,以世俗故有」。世间人有分别、有执著,这假名建立。「若第一义中,则一法不可得,是名大空」。十方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空间。四大,是讲物质的基本现象,地、水、火、风。地是个物质,你能看得见,你能够摸得到,这叫地大。现在我们知道,科学家称它为微中子,物质里头最小的。最小的,它具有这四种特性,有形状;水大、火大是今天讲它带电,水是阴电,火是阳电,再小的物质它带电;风大,风是动的,它不是稳定的,它是活动的。那现在我们完全看到了,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波动现象,这个波动用风做代表。如果不动,这一切法全没有了。这个波动,大乘教里面叫它做无明业相,无明业相就是讲的波动现象。

  那这个波动,弥勒菩萨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,三十二亿乘百千,百千是十万,三百二十兆,这一弹指,波动的频率是三百二十兆,极其微细的波动。这个波动是相续现象,它不会停止的,停止,这宇宙就不见了。什么时候会停止?成佛的时候停止了。等觉菩萨还没停止,到成佛,等觉证得妙觉果位的时候,不动了。不动是什么境界?叫大般涅槃,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,回到常寂光就不动了。回到常寂光就回到自性,自性是不动的。惠能大师见性了,告诉我们性是什么样子,第一个,它是清净的,从来没有污染。这告诉我们,一切染污是错误的,自性清净心没有污染。第二,它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就叫做般涅槃。梵语般涅槃,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生不灭,它是永恒的,那是真正自己;禅宗里面常说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就是指的这个,不生不灭的自性。自性是什么样子?自性什么样子也没有,自性里头没有物质现象,就是连那个极微之微也没有,没有波动现象,没有念头、没有起心动念,它是不动的。

  惠能大师说了五句,第一个清净,第二个不生不灭,第三个本自具足,它什么都没有,它什么也不缺。不遇缘它不现相,它在哪里?它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就是我们肉眼看不见。什么时候能看见?佛在大乘经上常说八地以上,你慢慢的修,修到八地菩萨你就见到了。八地以上的,九地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这五个位次都看到,所以它不是假的。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证得的,谁能到这个境界,他统统能见得到。所以它不动摇,最后它能生万法,能生万法就是本自具足的显现,不显什么都没有,现出来就是整个宇宙,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自性现的,所以它什么都有,什么都不缺。大空,就是佛经上所说的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就这个意思,没有一样是真实的。四方、十方,这讲空间。四大是说所有现象的属性,空跟有是一桩事情。物质跟精神是一不是二,再小的物质现象它也有受想行识,就是说五蕴具足,一个微中子五蕴具足。

  第六、「第一义空,谓诸法中,最第一法,名为涅槃」,这是印度话。「涅槃之法,空无有相,是名第一义空」。这括号有简单解释,「梵语涅槃」,翻成中国意思叫灭度,「灭是灭见思、尘沙、无明」这三种烦恼。度,「度是度分段、变易两种生死」,变易就是变化。我们两种生死都有,分段生死,从生到死亡一段,这叫一世,这分段生死;那变易生死?变易生死天天有,一天跟一天不一样,我们老化了,老化是一天比一天老,不是十年十年算的。变易生死,你再分得微细的话,每一秒钟它都在变,一秒一秒的老,这叫变易。所以六道众生要受两种生死。证得阿罗汉,超出六道,生到四圣法界,四圣法界有变易生死,没有分段生死。那个变易是怎么变的?从阿罗汉变成辟支佛,从辟支佛变成菩萨,从菩萨变成佛,都叫变易,因为他们修行不断向上提升。像我们念书,在学校念书,一年级课程学完了,明年二年级,一年级死了,二年级生了,这叫变易。那变易为什么称为生死?生死是苦,取这个意思。你从一年级升二年级,你要用功读书,很辛苦,要受一番苦才能提升,是这么个意思。所以到成佛,两种生死都没有了,那就真的毕业了,那叫大般涅槃。般涅槃也翻作圆寂,圆是圆满,寂是清净寂灭,跟这里灭度是一个意思。这个是佛法修学的真功夫。

  我们念佛往生,蕅益大师说得好,能不能往生,问题在信愿有没有。真信切愿,往生的条件你就拿到,你决定能生。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是功夫的浅深,功夫浅深,实在讲就是你放下多少,这是功夫。不是念佛念很多,不是禅定你坐得好就好,长时间,不是这个意思;完全是你这三种烦恼(见思、尘沙、无明)放下多少,你放下得愈多,到极乐世界地位愈高。见思烦恼要是断掉了,生方便有余土,不是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是见思没断。无明烦恼如果说断掉了,你生实报庄严土,不必阿弥陀佛加持,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。实报土是阿惟越致菩萨。得佛力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萨,是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,不是实报土,实报土本身他就是阿惟越致菩萨。所以放下重要,放下,不是事,是心上放下,事有没有无所谓,不重要,重要是念头。事上有,心上无就好;事上没有,心上还有,这就不行。事上什么都没有,干干净净,可是心里老想着,我又缺少这个、我又缺少那个,这不行,这到极乐世界品位不高。事上我样样具足,我什么都不缺,心里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等于没有一样,都不放在心上,他品位高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。

  我们今天这个财物不少,千万别放在心上,不要以为这是我的,这就好。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全部财产,三衣一钵。我们在抗战期间逃难,有多少行李?母亲给我一床小被子,三斤重的被子,薄被,三斤重的被子,一床毯子,一个小蚊帐,两套换洗衣服,就这么多。所以整个打一个包袱,背在身上。我从大陆到台湾,也就是一个包袱,很简单,背在身上就走了,没有什么沉重的负担,没有。那个时候的学生过的生活跟军队差不多,军队有一支枪,学生没枪。冬天冷的时候,那个时候的学校跟难民营差不多,有一些救济的棉衣、棉裤、棉被,学生也能够有一件,过冬天就够了。所以心里面的负担愈轻愈好,没有负担是最好。

  第一义空,这里就说得很清楚,这个名词在大乘经里常常看见。第七「有为空」,为是造作,「谓五阴等法中,无我、我所,及以常相,皆不可得,是名有为空」。为什么?五阴,色受想行识都是假的。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,我们才真的算把它搞清楚。科学家真正发现了物质的真相,我们对这个才明了,没有这些科学报告,我们对这个还是搞不清楚,总以为这个太深、太玄了,不是我们的常识。物质现象破解了,才知道物质是意念变现出来的,假的,不是真的,完全是个假相,但是这个假相里头有受想行识,受想行识能生物质。受是什么?是感受,有苦乐忧喜。物质上,你会感受到物质这个身体苦乐,精神上有忧喜,这叫受。想是思想,能想过去、能想未来,所以想是第六识,思是第七识,第七识有分别、有执著。阿赖耶识是个仓库、资料室,储存这些东西,资料库也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

  「我、我所者,我即众生所执之假名」,只是个假名而已,没有实体。「我所」,我所有的,对内来讲,「即五阴色身等也」。我能感受,我的感受、我的想法、我的看法,这都属于我所。那身外之物也是我所,我的衣服、我的房屋、我的事业,这都是我的,殊不知全是假的。不但这些东西是假的,佛甚至于告诉我们,佛法也是假的。所以学佛要会学。不会学的人什么?不会学,把佛法变成我执,就错了,依旧不能出六道。必须知道,佛法,好像我们这个身体,身体生病了,佛法是药物,药把我这病治好了,佛法也不要了。我的病治好了,还要把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