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短了,它存在的现象、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没有办法说它存在。比我们思想快,我们想不到,它速度比我们念头快,所以叫无常。这是总相,所有一切相都这个现象。
别相,「如地有坚相」,地是一个坚固的固体,这物质现象,「水有湿相,火有热相,风有动相」,这是讲个别,个别的相不一样。「如是二相皆空,是名自相空」。个别,我们每个人相貌不一样,这是别相。我们善根不一样,我们所造的业不一样,我们所受的报也不一样,这都属于别相。别相也不可得,为什么不可得?总相不可得,别相怎么可得?总相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,念念都是个虚妄相,所以别相再复杂、再多,皆不可得。自相空,自相空是无我,我无了就容易懂,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。
第十四、「诸法空」。五阴是法,十二入也是法,十八界也是法,「无有实相,一切皆空。无取无舍,能离一切诸见,是名诸法空」。自相空就看到我空,诸法空就证得法空。我空破我执,法空破法执,于自己、于一切万法不再执著、不再分别,为什么?它是假的。让我们的念头归一,那就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「制心一处」,制心一处就是念头归一。念头归一就产生极大的能量,这个能量不可思议。能量从哪里来?本能,是你自己本有的,不是外头来的。大乘教里佛常说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一切法不离自心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成佛就是见性,见性就是成佛。所以我们要记住这里一句话,一切皆空,无取无舍。无取无舍就是随缘,有缘我不舍,没缘不取,心完全是定的、是清净的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
能离一切诸见,把一切见解,下面解释十二入、十八界,统统能放下。诸见,身见、边见、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,这五种见舍掉了,就入佛门,真正佛弟子。初入门,虽然地位不高,他是圣人,佛在经上讲的,没出六道,决定不堕三恶道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,证阿罗汉果,就超越六道轮回。这个境界里头的人要念佛往生,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在同居土里。同居土,这一切诸见还没能离、还执著,那是什么?凡圣同居土的。我们加紧努力一点,能把这个东西放下,知道万法皆空,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,遵守《弥陀经》上一句话「执持名号」。那个执就是执著,持就是保持,我只执著阿弥陀佛,我只保持这一个执著,其他所有执著全放下,我再也不执著了。
因为这个法门它是指方立相,容易成就。般若法门是要空一切法,难,真难!我们就要记住这一句佛号就行了。但是一定要把所有一切念头全放下,功夫才能得力,往生就在现前。见到阿弥陀佛,记住,就要跟他走,机会难得!这是真诚心,真诚到极处,把阿弥陀佛感应来了,感得佛现前。「大势至菩萨圆通章」告诉我们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忆佛是常常想佛,念佛是心上真正有佛,忆跟念都从心。忆,心跟意合在一起,忆是你的意念跟心合在一起,真心!念是今心,现前这一念心,不是过去、不是未来,不是前念、不是后念,就是当下这一念,这叫念。这叫真修、叫真干。
知道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界,这就把所有一切法全包括在其中。无有实相,要怎样对它?不取不舍,这诸法空。「十二入者」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这十二。十八界,眼、色、眼识;耳、声、耳识;鼻、香、鼻识;舌、味、舌识;身、触、身识;意、法、意识,这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叫十八界。眼是根,眼耳鼻舌身意,这是六根;色声香味触法,这是六尘;眼识、耳识、鼻识等,这些是六识。三六一十八,所有一切诸法全部包括其中,总不离这十八,称之为十八界。界是界限,眼以色为界限,眼不能缘音声,眼能缘色;耳只能缘音声,不能缘色相,各有各的界限。
第十五、「不可得空,谓一切诸法及因缘,毕竟皆空,不可得故,是名不可得空。因缘者,谓以眼等六根为因,色等六尘为缘也」。因缘聚合产生识,因缘果,果就是六识。要知道这个东西不可得,诸法因缘生,缘聚,这个相就现前,缘散,相就不见了。如果能够在缘聚的时候就能看破,这叫功夫。不是等缘散才知道空,缘聚的时候就知道这是空的,这不可得,这就得大受用。这受用是什么?不贪着,不生烦恼,烦恼是贪瞋痴慢疑,你不会生起。你知道这一切法当体即空,不等它分散,现前就知道。我们住的这间房子,不是等到将来房子消失、倒塌掉了,才知道它空。看到这座房子,相有性空,它没有自体。这个相是从哪里来的?现在讲的钢筋、水泥、砖瓦这些材料,再加上工人依照图样把它组合起来,房子成了。把它拆开,一堆一堆的,那是建筑材料。看到这个房子,就晓得那是一堆建筑材料,暂时摆起来的,它是无常的,它不是永恒的,所以你可以使用它,你不能占有它。使用它是对的,你要占有它、控制它是错误的,你没有办法占有它,它刹那刹那在变,你怎么能占有?
身体也是如此,知道身体四大五蕴组合,缘生的;四大五蕴一分解,身体没有了。四大五蕴,色是物质这部分,地水火风;精神方面,这个思想是受想行识,精神这一方面也不是真的。身是一合相,精神也是一合相。物质现象容易懂,看得见、听得到、摸得着,精神现象比较难懂,自己知道,别人不容易知道。但是放下的人都知道,放下的人没有障碍了,由此可知,障碍就是妄念。受想行识没放下,变成了妄想分别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不是色法,色里头没有,心法里头有。但是物质受心法控制,随着念头起变化,念头善,物质现象好,美好;念头不善,物质现象就丑陋,所以境随心转。一定要知道,身是最贴近的一个境界,起心动念会影响身体健康。善心善念,自然身心健康,如果忧虑、悲伤,这个对于健康有极大的妨害,中医都有报告、都有说明,情绪、妄想伤身体。
古人有一句话说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欢乐对健康就有很大帮助。欢乐到哪里取?到法里头取,法喜充满,这是最健康的。世间人这些娱乐,那也有一点帮助,不大。那一种健康,好比吃了兴奋剂这样的健康,不是真正健康,法喜是真正健康。世法里头也有,《论语》第一段孔子说的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那是法喜,说明世间圣贤教育会带给我们法喜,健康的。佛法更是带的法喜。我们初学,初学法喜生不起来,那是什么?烦恼习气太重,你尝不到法味。有些人,一接触他就欢喜,那是什么?烦恼轻的人、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会有这个现象。初学得不到法喜没有关系,只要有恒心、有耐心,慢慢去学,一年、两年会尝到。总而言之,烦恼愈轻,妄念愈少,这个法喜很容易得到,得到之后真欢喜,对身心健康有大帮助。
第十五、「不可得空,谓一切诸法及因缘,毕竟皆空,不可得故,是名不可得空」。下面,第十六、「无法空,谓诸法已灭,是灭亦无,名无法空。又谓过去、未来法名为无法」。过去已经过去,未来还没到,这叫无法。「如是无法亦空,是名无法空」。这个无法空一定要懂得,时间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因为无法空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,没有过去,也没有未来,这个也不好懂。为什么?在我们感官里头,明明有过去,明明有未来,怎么说没有过去、没有未来?这个现象就在眼前,我们实在粗心大意,没看出来。我们感觉得有过去未来,都是妄念,全是妄想,不是正念。过去已经过去了,我们的妄想停留在过去,未来还没有到,我们的妄想已经预想未来,是这么产生的。其实全是假的,所以想叫妄想。
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每个念头都是独立的,没有两个念头是完全相同的。明白这个道理,这个疑问就能解答,这是真的。高雄有一部分同修们在做水实验,他们就懂这个道理。我一个人在做实验,我用我的爱心跟水交流,水知道,但是水的反应,给我看到的结晶,我们用快门去照这个结晶,连续照出来的照片没有两张相同的。我一个人的爱心,那个爱心程度不一样,念念不相同,不可能两个念头的爱心是完全一样的,找不到。从这个地方就证明,弥勒菩萨讲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念头,每个念头是独立的,念头相续,所以事实真相是相似相续相,不是真的相续。真的相续是一个相不动的,找不到,没有。所以叫它什么?叫它妄想。念头叫妄想,现象叫妄相、幻相,不是真的。真的只有真如,只有自性,它永恒不变,它不动,它没有相,它也没有想,所以三种现象都没有,它存在。那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本善,只有这是真的,这叫大般涅槃。除这一法之外,全都是虚妄的,所以无明上加一个无始,无始无明,又称它作妄想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,就是大乘教上讲的无始无明,加上一个妄,就说明它不是真的,这个东西确实只有大乘佛法讲得清楚、讲得透彻。
无法空,有法亦空,「谓诸法从因缘和合,故有法生,是法体本不实」,这是讲个别的法体,它不是实在的,这叫「有法空」。「又谓现在一切法及无为法名为有法,如是有法皆空,亦名有法空」。现前一切法以及无为法,既叫它个无为法,它也是一法,既然说这一法的时候,这法都不可得,如是有法皆空。那佛建立这个有为法也是空的,无为法也是空的,这前面意思都说过,有为空跟无为空。有为法是真的无有自性,因缘和合而生;无为法是佛假立这个名相,让我们知道离开有为法,有真正的无为法。怎么证得?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就证得。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,起心动念是有为,你就见不到无为。无为是什么?无为是涅槃法,无为是法性。法性没有名、没有相,老子《道德经》上所说的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」,也是说这个意思。
底下十八,「无法有法空,谓无法有法相不可得,名无法有法空」,无法有法都不可得。「又谓过去、未来、现在一切诸法,皆不可得,亦名无法有法空」。《金刚经》上讲的三心不可得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