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二集▪P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短了,它存在的現象、存在的時間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沒有辦法說它存在。比我們思想快,我們想不到,它速度比我們念頭快,所以叫無常。這是總相,所有一切相都這個現象。

  別相,「如地有堅相」,地是一個堅固的固體,這物質現象,「水有濕相,火有熱相,風有動相」,這是講個別,個別的相不一樣。「如是二相皆空,是名自相空」。個別,我們每個人相貌不一樣,這是別相。我們善根不一樣,我們所造的業不一樣,我們所受的報也不一樣,這都屬于別相。別相也不可得,爲什麼不可得?總相不可得,別相怎麼可得?總相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動,念念都是個虛妄相,所以別相再複雜、再多,皆不可得。自相空,自相空是無我,我無了就容易懂,無人、無衆生、無壽者。

  第十四、「諸法空」。五陰是法,十二入也是法,十八界也是法,「無有實相,一切皆空。無取無舍,能離一切諸見,是名諸法空」。自相空就看到我空,諸法空就證得法空。我空破我執,法空破法執,于自己、于一切萬法不再執著、不再分別,爲什麼?它是假的。讓我們的念頭歸一,那就是佛在經典裏面所說的「製心一處」,製心一處就是念頭歸一。念頭歸一就産生極大的能量,這個能量不可思議。能量從哪裏來?本能,是你自己本有的,不是外頭來的。大乘教裏佛常說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」,一切法不離自心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成佛就是見性,見性就是成佛。所以我們要記住這裏一句話,一切皆空,無取無舍。無取無舍就是隨緣,有緣我不舍,沒緣不取,心完全是定的、是清淨的,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。

  能離一切諸見,把一切見解,下面解釋十二入、十八界,統統能放下。諸見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,這五種見舍掉了,就入佛門,真正佛弟子。初入門,雖然地位不高,他是聖人,佛在經上講的,沒出六道,決定不墮叁惡道,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證阿羅漢果,就超越六道輪回。這個境界裏頭的人要念佛往生,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在同居土裏。同居土,這一切諸見還沒能離、還執著,那是什麼?凡聖同居土的。我們加緊努力一點,能把這個東西放下,知道萬法皆空,于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,遵守《彌陀經》上一句話「執持名號」。那個執就是執著,持就是保持,我只執著阿彌陀佛,我只保持這一個執著,其他所有執著全放下,我再也不執著了。

  因爲這個法門它是指方立相,容易成就。般若法門是要空一切法,難,真難!我們就要記住這一句佛號就行了。但是一定要把所有一切念頭全放下,功夫才能得力,往生就在現前。見到阿彌陀佛,記住,就要跟他走,機會難得!這是真誠心,真誠到極處,把阿彌陀佛感應來了,感得佛現前。「大勢至菩薩圓通章」告訴我們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憶佛是常常想佛,念佛是心上真正有佛,憶跟念都從心。憶,心跟意合在一起,憶是你的意念跟心合在一起,真心!念是今心,現前這一念心,不是過去、不是未來,不是前念、不是後念,就是當下這一念,這叫念。這叫真修、叫真幹。

  知道五陰、十二入、十八界,這就把所有一切法全包括在其中。無有實相,要怎樣對它?不取不舍,這諸法空。「十二入者」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這十二。十八界,眼、色、眼識;耳、聲、耳識;鼻、香、鼻識;舌、味、舌識;身、觸、身識;意、法、意識,這是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叫十八界。眼是根,眼耳鼻舌身意,這是六根;色聲香味觸法,這是六塵;眼識、耳識、鼻識等,這些是六識。叁六一十八,所有一切諸法全部包括其中,總不離這十八,稱之爲十八界。界是界限,眼以色爲界限,眼不能緣音聲,眼能緣色;耳只能緣音聲,不能緣色相,各有各的界限。

  第十五、「不可得空,謂一切諸法及因緣,畢竟皆空,不可得故,是名不可得空。因緣者,謂以眼等六根爲因,色等六塵爲緣也」。因緣聚合産生識,因緣果,果就是六識。要知道這個東西不可得,諸法因緣生,緣聚,這個相就現前,緣散,相就不見了。如果能夠在緣聚的時候就能看破,這叫功夫。不是等緣散才知道空,緣聚的時候就知道這是空的,這不可得,這就得大受用。這受用是什麼?不貪著,不生煩惱,煩惱是貪瞋癡慢疑,你不會生起。你知道這一切法當體即空,不等它分散,現前就知道。我們住的這間房子,不是等到將來房子消失、倒塌掉了,才知道它空。看到這座房子,相有性空,它沒有自體。這個相是從哪裏來的?現在講的鋼筋、水泥、磚瓦這些材料,再加上工人依照圖樣把它組合起來,房子成了。把它拆開,一堆一堆的,那是建築材料。看到這個房子,就曉得那是一堆建築材料,暫時擺起來的,它是無常的,它不是永恒的,所以你可以使用它,你不能占有它。使用它是對的,你要占有它、控製它是錯誤的,你沒有辦法占有它,它刹那刹那在變,你怎麼能占有?

  身體也是如此,知道身體四大五蘊組合,緣生的;四大五蘊一分解,身體沒有了。四大五蘊,色是物質這部分,地水火風;精神方面,這個思想是受想行識,精神這一方面也不是真的。身是一合相,精神也是一合相。物質現象容易懂,看得見、聽得到、摸得著,精神現象比較難懂,自己知道,別人不容易知道。但是放下的人都知道,放下的人沒有障礙了,由此可知,障礙就是妄念。受想行識沒放下,變成了妄想分別執著,妄想分別執著不是色法,色裏頭沒有,心法裏頭有。但是物質受心法控製,隨著念頭起變化,念頭善,物質現象好,美好;念頭不善,物質現象就醜陋,所以境隨心轉。一定要知道,身是最貼近的一個境界,起心動念會影響身體健康。善心善念,自然身心健康,如果憂慮、悲傷,這個對于健康有極大的妨害,中醫都有報告、都有說明,情緒、妄想傷身體。

  古人有一句話說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歡樂對健康就有很大幫助。歡樂到哪裏取?到法裏頭取,法喜充滿,這是最健康的。世間人這些娛樂,那也有一點幫助,不大。那一種健康,好比吃了興奮劑這樣的健康,不是真正健康,法喜是真正健康。世法裏頭也有,《論語》第一段孔子說的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那是法喜,說明世間聖賢教育會帶給我們法喜,健康的。佛法更是帶的法喜。我們初學,初學法喜生不起來,那是什麼?煩惱習氣太重,你嘗不到法味。有些人,一接觸他就歡喜,那是什麼?煩惱輕的人、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會有這個現象。初學得不到法喜沒有關系,只要有恒心、有耐心,慢慢去學,一年、兩年會嘗到。總而言之,煩惱愈輕,妄念愈少,這個法喜很容易得到,得到之後真歡喜,對身心健康有大幫助。

  第十五、「不可得空,謂一切諸法及因緣,畢竟皆空,不可得故,是名不可得空」。下面,第十六、「無法空,謂諸法已滅,是滅亦無,名無法空。又謂過去、未來法名爲無法」。過去已經過去,未來還沒到,這叫無法。「如是無法亦空,是名無法空」。這個無法空一定要懂得,時間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因爲無法空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,沒有過去,也沒有未來,這個也不好懂。爲什麼?在我們感官裏頭,明明有過去,明明有未來,怎麼說沒有過去、沒有未來?這個現象就在眼前,我們實在粗心大意,沒看出來。我們感覺得有過去未來,都是妄念,全是妄想,不是正念。過去已經過去了,我們的妄想停留在過去,未來還沒有到,我們的妄想已經預想未來,是這麼産生的。其實全是假的,所以想叫妄想。

  真相是什麼?真相是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,沒有兩個念頭是完全相同的。明白這個道理,這個疑問就能解答,這是真的。高雄有一部分同修們在做水實驗,他們就懂這個道理。我一個人在做實驗,我用我的愛心跟水交流,水知道,但是水的反應,給我看到的結晶,我們用快門去照這個結晶,連續照出來的照片沒有兩張相同的。我一個人的愛心,那個愛心程度不一樣,念念不相同,不可能兩個念頭的愛心是完全一樣的,找不到。從這個地方就證明,彌勒菩薩講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個念頭,每個念頭是獨立的,念頭相續,所以事實真相是相似相續相,不是真的相續。真的相續是一個相不動的,找不到,沒有。所以叫它什麼?叫它妄想。念頭叫妄想,現象叫妄相、幻相,不是真的。真的只有真如,只有自性,它永恒不變,它不動,它沒有相,它也沒有想,所以叁種現象都沒有,它存在。那是自己的真心,是自己的本善,只有這是真的,這叫大般涅槃。除這一法之外,全都是虛妄的,所以無明上加一個無始,無始無明,又稱它作妄想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妄想,就是大乘教上講的無始無明,加上一個妄,就說明它不是真的,這個東西確實只有大乘佛法講得清楚、講得透徹。

  無法空,有法亦空,「謂諸法從因緣和合,故有法生,是法體本不實」,這是講個別的法體,它不是實在的,這叫「有法空」。「又謂現在一切法及無爲法名爲有法,如是有法皆空,亦名有法空」。現前一切法以及無爲法,既叫它個無爲法,它也是一法,既然說這一法的時候,這法都不可得,如是有法皆空。那佛建立這個有爲法也是空的,無爲法也是空的,這前面意思都說過,有爲空跟無爲空。有爲法是真的無有自性,因緣和合而生;無爲法是佛假立這個名相,讓我們知道離開有爲法,有真正的無爲法。怎麼證得?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就證得。只要起心動念就錯了,起心動念是有爲,你就見不到無爲。無爲是什麼?無爲是涅槃法,無爲是法性。法性沒有名、沒有相,老子《道德經》上所說的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」,也是說這個意思。

  底下十八,「無法有法空,謂無法有法相不可得,名無法有法空」,無法有法都不可得。「又謂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一切諸法,皆不可得,亦名無法有法空」。《金剛經》上講的叁心不可得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二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