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叁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0叁集)  2012/6/30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0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八百六十八頁,倒數第四行最後的一句看起:

  「五佛五智」,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。五佛介紹過了,今天我們從五智看起,我們有個講義,是從《佛學大辭典》裏面撷出來的。《佛學次第統編》裏面說到五智,這個五種智是「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、法界體性智」,這五種智慧。這五種智慧都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。釋迦牟尼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是平等的,沒有人專利的,一切衆生各各都有。爲什麼我們現在這個智慧沒有了?我們的智慧不是沒有,完全存在,只是現前有障礙,這個障礙就是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叁大類的障礙障住了。障住了,智慧就扭曲了,我們講變質了,變成什麼?變成煩惱。大經上常說,煩惱即菩提,菩提是智慧,說明煩惱跟智慧是一體,一樁事情,覺悟了就叫智慧,迷了就叫煩惱,它是一個東西。所以煩惱不能斷,煩惱斷了,智慧就斷掉了。應該怎麼說?轉煩惱爲菩提。我們今天是轉智慧成了煩惱,我們不會轉,轉錯了;佛菩薩會轉,轉得很正確,把煩惱全部轉變成菩提,就這麼回事情。學佛就是學得要會轉,像佛菩薩這樣轉過來。這個智慧是自性本有的,一切衆生平等,絕不是佛的專利。所以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。

  第一個,「大圓鏡智」。大圓鏡是比喻,鏡能照見,能照見外頭的萬事萬物,這個智慧像一面鏡子一樣。這個智慧對于萬事萬物無所不知,沒有一樣不明了,過去現在、此界他方統統明了通達,比喻作大圓鏡。現在迷了,迷了就叫它做阿賴耶識,大圓鏡智迷失了的現象就變成這個東西。「在于因位,含藏染淨之種子」。阿賴耶識就像個倉庫,像個資料室,我們自己以及一切衆生,無始劫來起心動念,不管是善不善、淨不淨,這個種子全在這裏頭。我們不叫種子,種子大家不好懂,我們叫資料,現在說資料大家就有概念。你所造的業,善的、不善的,清淨的、不清淨的,這些資料全在這個檔案室裏頭,在這個倉庫裏頭。我們也記不起來了,大概這一生幹的能記得到,前世記不得了。

  如果有這個緣分,你能知道過去世,也能知道未來世。未來世怎麼知道?未來世,你今天所做所爲的這些資料,這是因,有這個因將來會結果。所以今天看到將來的果,要記住,是今天的果,非常准確。明天,明天可能有變化,因跟果刹那刹那在變化。今天我惡念,看到的果報是什麼?是地獄。現在我又一個善心出來,我想救度苦難衆生,這個念頭一轉的時候,那個惡念沒有了,看將來什麼?將來是天堂。所以因跟果都是刹那刹那之間在轉變的,不能說他看錯了,不能說它沒有。譬如很多這些預言,這些年來我們所接觸的災難,你不能說沒有,他在那個時候看到災難有,可是今天沒有了。什麼原因?今天人心轉變了,大家都因爲怕災難,所以都存好心,都存個好念頭,那些災難就沒有了。所以統統准,不是說看得不准,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所以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惡念再多,抵不過一個善念。爲什麼?善是真的,惡是假的,善是正念,惡是邪念,邪不勝正,道理在此地。道理沒有搞清楚,我們說怎麼不靈?道理搞清楚了,就曉得很靈。尤其是大家都知道有災難,不敢再存惡念,縱然是惡念,也要把它淡化一點,求保平安。外面境界真的就跟著念頭轉了,風水輪流轉,福人居福地。

  一個人要斷惡、要修善,要積功、要累德。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在中國我相信不止一萬年,至少也是一萬幾千年之前。世世代代的我們的老祖宗,都遵守倫理道德,可以說是這個族群祖宗明了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。「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;積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」,這是《易經》上說的,這是老祖宗的真實智慧。我們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了才不過兩百年,一萬多年,這兩百年是小事,不是很長。所以我們知道,老祖宗對我們有懲罰,像父母教訓兒女一樣,狠狠的打他一頓,不會要他的命,希望他能夠回頭,是這個意思。所以中國這個族群不會滅亡,會有一點災難,災難是老祖宗的懲罰,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。不相信老祖宗的智慧,不相信老祖宗的理念,不相信老祖宗的方法,這就要受懲罰。老祖宗的方法在中國行了一萬多年沒出問題,世世代代社會都安定和諧,人與人之間關系像兄弟姐妹一樣,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?是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了。

  首先,對老祖宗懷疑,這個懷疑,帶頭的是慈禧太後,這也兩百年了,她的罪很重。在她之前,曆代帝王沒有不尊重儒釋道的,對儒釋道都稱老師,自稱弟子。只有她,她自稱老佛爺,把儒釋道都擺在兩邊,她坐在當中,讓人家看到這個形象,對儒釋道這種尊敬的心降溫了。這種懷疑、這種降溫,到今天幾乎尊重的心完全沒有了。沒有這個東西,我們講把儒釋道的教育再恢複,可不可能?不可能。爲什麼?儒釋道的教育是要用真誠恭敬心才學到,現在人沒有這個心。沒有這個心,孔子來教,釋迦牟尼佛來教,都沒用,麻煩在此地。所以要從哪裏抓起?要從孝道抓起,要從師道抓起,但這現在人還不懂。

  做老師的要教學生孝順父母,做父母的要教兒女尊敬師長,尊師重道。現在老師跟家長都不懂,這才叫真正的麻煩。懂得的人要做出好樣子,功德無量。帶頭做好樣子給大家看,讓大家懂得尊師孝親,要從這個地方開始,要從這個地方慢慢恢複。丟掉兩百年,我們相信恢複也需要兩百年,沒有這麼長的時間,沒有辦法恢複起來。所以在這一段期間當中的人生活會很苦。但是修積功德,這又未嘗不是個好機會,太平盛世積功累德難,在這個亂世,斷惡修善、積功累德來得容易,完全在乎我們自己認識。佛法對于這些事實真相講得最透徹、講得最明了,可是今天沒人學,沒人講了,認爲它是迷信,這很可惜的事情。

  因位是我們現在修行,修行是因,成佛是果。阿賴耶識在因位,你看含藏染淨之種子。染是六道輪回,六道輪回是染汙,染汙是心不清淨,心不清淨,外面環境就不清淨。所以現在人講環保,我大概在叁十年前就說了,環保能不能收到效果?我的答案是否定的。爲什麼?只懂得物質上要保護環境,不知道保護心,心不清淨,外面的物質現象不可能回歸清淨。所以環保要從哪裏講起?從心地講起,讓我們的心清淨,心不受染汙,外面的環境染汙就很容易清理掉。這個道理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,這就有了科學證據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念頭,起心動念能夠影響物質環境,物質環境跟自己最貼近的就是身體。所以,中國人諺語裏頭有說,沒有明白說,但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。古人講所謂憂能使人老,有憂慮,常常有憂慮,這個人很容易老化。這不就說了嗎?念頭可以影響我們身體,身體是物質環境。

  不但能影響身體,影響我們居住的環境,這都是真的。這個地區人慢慢覺悟了,覺悟的人雖然不多,可是産生巨大的力量。臺風是個災難,現在的香港人覺悟慢慢多了,當然距離理想還差得很遠,是個好現象,風災就免了,不來了。我也聽說有大的海嘯,可是海嘯靠近香港的海域,它水就平了,浪就沒有了。有些人說這是佛菩薩保佑這個地方,說得也不算錯。實際上這裏人心轉變了,災難就能化解。這就是說境隨心轉,外面環境是隨著念頭在轉。我們有好的念頭,身心健康;有好的念頭,居住這個地方環境少災少難,這是真正化解災難的方法、理論。所以染汙、清淨都在心地。

  阿賴耶識是最深的,是個妄心,不是真心,是一念不覺從真心裏面變現出一個影子,妄心,稱爲阿賴耶。這個東西能力很強,佛經上稱阿賴耶,我們一般世俗叫它什麼?叫它做靈魂。翻譯,外國文翻成中國文,這些翻譯的人翻譯的名詞叫神識。神識就是阿賴耶識,就是一般人講的靈魂。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,它迷,它沒有覺悟。如果覺悟了,就叫大圓鏡智,就不叫阿賴耶。大圓鏡智現前,這個人就成佛了,我們就稱他爲佛;迷了大圓鏡智變成阿賴耶,這個人叫凡夫,是一樁事情。所以,衆生跟佛是一體,覺悟了就叫你作佛,迷了你就是凡夫。

  「以生一切法之現行」,現行就是現象。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現象,從哪裏生的?是從阿賴耶裏頭含藏染淨種子生的,染的種子生出六道輪回,淨的種子生出四聖法界。六道之外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是淨種子生的,六道是染種子生的。這就說明,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裏來的?阿賴耶變現出來的,阿賴耶是能變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,這麼來的。阿賴耶在什麼地方你找不到。楞嚴會上,釋迦牟尼佛叫著阿難,問他,你出家的動機是什麼?你爲什麼想出家?阿難說,他看到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非常羨慕,這個好相絕不是父母所生的,是你修成的,我也想能有這個好相,所以我出家修行。你看,他出家修行目的是想修叁十二相八十種好,是這麼個原因。佛就說了,你把你能夠想象的這個認爲是心?是的。心在哪裏?你指出來給我看看。這一問把阿難就問倒了。阿難的確比我們高明,他能找到七處,我們找不到,七處都被佛否定掉。

  心在哪裏?心跟常寂光一樣。妄心從真心變現的,真心有多大,妄心就有多大;它迷了,悟了就是真心,迷了就是妄心。淨土講的常寂光淨土,遍法界虛空界,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。你要說在哪一個地方,錯了,不能說在哪個地方,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。你決定看不見它,爲什麼?它沒有現象,真心沒有現象。妄心有現象,妄心有物質現象、有精神現象、有自然現象,所以科學跟哲學能夠發現妄心。今天量子力學家很了不起,居然發現阿賴耶的存在,這是我們連作夢都不敢想象的,他真發現了。他的報告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,因爲我們對于阿賴耶這樁事情,經上講得多,古人注解也多,但是我們讀了、看了、去研究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叁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