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一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伐折罗是如来金刚智印」。印也是表法的意思,印是什么?印证,印有权威的意思。「又云:譬如帝释手持金刚,破修罗军,今此诸执金刚亦复如是」。所以,佛法里头的护法神叫执金刚神,有没有真的执金刚不重要,他取它表法的意思,他有智慧,他有威德,能护持佛法,取这个意思。又《仁王经念诵仪轨》上卷曰:「手持金刚杵者,表起正智,犹如金刚」,手持金刚,表这个意思。密宗在修法仪轨里头,手持金刚,大概都不太大,做出那个样子,表法。实际上金刚杵是很大的,像宝剑一样,很长。现在密宗做这么很短,在手上拿着的,那是表法,手上拿着金刚杵,表起金刚智慧,表这个意思,犹如金刚。

  「又《诸部要目》曰:不持金刚杵念诵,无由得成就。金刚杵者,菩提心义。能坏断常二边,契中道」。仪规里头要拿着这个法器,这个法器是表法用的。在法会当中,大家看到,法会里头一定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,他们也看到。有些众生对于这些仪规很执著,菩萨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所以菩萨永远是「柔和质直」,柔和是慈悲的相,质直是真诚的行。四德最后一句,「代众生苦」,做种种的表演,代众生苦。顺境不起贪恋,逆境不生怨恨。所以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全都是善知识,帮助自己提升,也帮助教化众生,令他觉悟。

  初学,如何能契入这个境界?那要常常记住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、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佛教给我们,「应作如是观」,要常常像这样看,你就不着相了。为什么?全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只要你执著,就是六道轮回,你超越不了六道。连阿罗汉都不执著了,他才能出六道。因为他还有习气,他出不了十法界,他不能大彻大悟。大彻大悟一定要达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连佛法也放下,才能悟入。就是说,所知障要放下,有所知障不能见性。我们在这个经前面念过,一句话,我特别加强语气,为什么?它是我们最好的一个观想,「不断之无」。不断之无是什么?是事实真相。无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但是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不断。就像看电视一样,看电影,电影容易了解,以前的电影是用幻灯片的。幻灯片,这一张幻灯片,在银幕里头停留的时间是二十四分之一秒。二十四分之一秒,这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,是什么?是无。我要问你有没有看见?没有看见。知道有一个,有一个光闪了一下,什么东西不知道。这不就是无吗?这一张过去了,第二张也是这样,也是无,第三张还是无,永远是无。但是这个无它不断,二十四张纠缠在一起,你看到东西了。二十四张一张一张,你不知道。

  今天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我们现实的世界里头,不断之无一秒钟有多少个?一千六百兆。所以它就在你面前,你根本就不知道。这是什么?粗心大意。这个粗心大意不能怪我们,为什么?七地以前都不知道。佛说了,谁知道?八地,八地菩萨那个定功看到了,才能把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捕捉到。今天科学家用最精密的仪器,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,这个难得。这个信息是高雄刘医生搜集的,他传给我看。弥勒菩萨说的比这个还要快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现在科学家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。所以我们知道,弥勒菩萨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这些大菩萨,久远劫之前实际上早就成佛了,到这个世间来是来表演的,我们要晓得,不是真的在这里修行,表演的。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,表演的,《梵网经》上告诉我们,他这一次来表演是第八千次了。成佛了,成佛之后,就像唱大戏一样,到处去唱,到处去表演,就干这个事情。但是虽然干这个事情,不着相,随缘妙用,真妙!这个妙用就是最高的享受。

  《诸部要目》里头说得好,金刚杵表菩提心义。菩提心是真心,真心不动,真心犹如金刚,真心里面有真实智慧、真实的德能、真实的相好。能坏断常二边,断常二边是邪见。凡夫执著,有人执著常见,人死了,来生还是人,狗死了,来生还是狗,这叫常见。这是错误,邪见。断见是人死如灯灭,没有来生,没有来世,这叫断见。这两种都是邪见,完全错误了。断常二边,我们统统放下,统统离开,叫中道。中道,非断非常,亦断亦常,常断是一不是二,这叫中道。六道轮回全是业力在做主,自己做不了主宰。你到哪一道去投胎,你造作的业很多、很复杂,哪个业的力量最强,临终的时候这个念头会冒起来,你就随业流转。贪心最强的,饿鬼道去了;瞋恚心强的,地狱道去了;愚痴强的,畜生道去了。五戒十善力量强的,人天道去了,中品十善人道,上品十善天道。善里面夹杂着傲慢、嫉妒,修罗、罗刹道去了。这佛在经典讲得很清楚,来生到哪一道还是自己做主,佛菩萨不能给你做主,上帝也不能做主,阎王也不能做主。所以生生世世,自己造业,自己受报,叫自作自受。我们要真想求往生,就得万缘放下一心念佛,你决定生净土。古人惜寸金,这讲光阴,一寸光阴一寸金,我们决定不能把时间浪费掉。所有的时间都不能离开佛号,这个人决定往生。妄念超过你念佛,你往生没有把握,这个不能不知道。

  下面说,「中有十六菩萨位,亦表十六空为中道。两边各有五股,五佛五智义,亦表十波罗蜜,能摧十种烦恼,成十种真如,便证十地」。这是金刚杵的表法,我们要懂这个意思。十六菩萨,密宗代表大圆满,它表十六空。十六空,《佛学大辞典》里头的名数,是《大般若经》第四百八十三卷里头的,这是说十六空。大乘里面常讲十八空,《大智度论》上说的,十八包括十六。我们在这里简单的学习,学十八空。

  第一个是「内空」。内就是内身。身体为什么说内空?身体有「三十六种不净充满」,这叫你观身不净,你能把身见放下,「九孔常流,净相不可得」,这叫内空。这三十六种,「毛」,我们的汗毛,「发」是头发,「爪」,手爪、脚爪,牙齿,「眵」,眵是眼屎,眵这念「吃」,眼屎,「泪、涎、唾、屎、尿、垢、汗、皮、肤、血、肉、筋、脉、骨、髓、肪」,肪是脂肪,「膏、脑、膜、肝、胆、肠、胃、脾、肾、心、肺、生藏、熟藏、赤痰、白痰」,这是三十六种。底下九孔,「两眼、两耳」,这四个,「两鼻」,六个,「口、大便、小便」。九孔常流,三十六种不净充满。

  佛教学很会说,哪一样是干净的?你还觉得它很可爱。人真正常常作如是观,给诸位说,情执就断掉了,有什么可爱?人身是什么?三十六物,九孔常流,我们才能把身体放下。然后利用这个假身体修真东西,以假修真。这是假相,假相里头有真性。三十六物,每一物里头都有真性。性是真的,相是假的;事是虚幻的,理是真的。我们对于假的东西要舍掉,不要放在心上,真的东西要掌握住。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如果说是我们没有把握能做到,那就想到出不了六道轮回,这不是小事。怎样帮助我们出离轮回?那就是念佛。念佛,明白这些事情,有帮助,帮助我们提升品位。因为念佛的条件就是两个,真信、真愿。蕅益大师说得好,真信切愿,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取得了;念佛功夫的浅深,这是往生品位的高下。所以这些理,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们的情执就很淡。特别是贪念,这种念头起来的时候,立刻能作如是观。这个总题目叫观身不净,细分三十六种。你看内空,摆在第一位,先破自己的身见。

  然后第二个,「外空,外即外色,谓愚夫为欲染故」,这个欲是欲望。欲望里面,「观所着色」,这个色,第一个就是男女相,再延伸为一切财色名食睡、七情五欲。「妄以为净」,它跟我们内身一样,三十六种不净,「求其净相」,你看「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故」,这外空,你要把它看破。内,不着自己的身相;外,不着男女的色相。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这什么果位?最低的,须陀洹,在大乘,《华严经》上十信菩萨里面的初信位,我们称他作小小圣。小小圣很了不起,他是圣人,虽然没有出离六道轮回,他决定不堕三恶道。他在六道是人天两道,人间、天上。有期限,七次往来,他证阿罗汉果,就超越六道了;在大乘里面,他证七信位菩萨。破身见是证初信,七信,见思烦恼断了,断证功夫跟阿罗汉相同,但是智慧比阿罗汉高太多,他是大乘。

  从十信菩萨来看就很清楚,比阿罗汉还清楚。你看初信断了见惑,见烦恼没有了,他还有习气。习气要是断了,他就是三信位了。三信位里面断思惑,三、四、五,到第六思惑断尽。见思烦恼断尽了,习气没断,所以在阿罗汉这个位子上,七信位,断习气。习气断掉之后,他就是辟支佛。辟支佛,他要断的是尘沙烦恼。尘沙烦恼断尽,他就是菩萨,升级了。菩萨断尘沙烦恼的习气,尘沙烦恼习气断尽,就成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。十法界里面的佛,就是十信位的菩萨,十信位,十信位成佛了,前面九是菩萨,最后是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。佛是见思烦恼连习气统统断干净了,这个时候他要断的就是无明,无明就是起心动念。不起心、不动念他修成了,就脱离十法界,往生到一真法界,就是实报庄严土。

  实报庄严土里面的菩萨,统统是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但是都带着无始无明的习气。习气在,这个习气很难断,没有办法断。你要有个方法,你就堕落了,你起心动念了。他不起心、不动念,怎么个断法?只有随它去,时间久了,自然就断了。要多长的时间?无始无明习气多长时间才能消干净?三个阿僧祇劫。所以我们知道,实报庄严土从哪来的?无始无明习气来的。无始无明习气要断干净了,实报土不见了;断干净,他就不叫等觉,叫妙觉如来,证到最高的果位,这是真正无上正等正觉。他住在哪里去?他住常寂光去,回归常寂光,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。那个法身在哪里?法身无处不在,法身无时不在。所以法身如来跟我们现身说法,是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,他没有来去的。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、没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