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伐折羅是如來金剛智印」。印也是表法的意思,印是什麼?印證,印有權威的意思。「又雲:譬如帝釋手持金剛,破修羅軍,今此諸執金剛亦複如是」。所以,佛法裏頭的護法神叫執金剛神,有沒有真的執金剛不重要,他取它表法的意思,他有智慧,他有威德,能護持佛法,取這個意思。又《仁王經念誦儀軌》上卷曰:「手持金剛杵者,表起正智,猶如金剛」,手持金剛,表這個意思。密宗在修法儀軌裏頭,手持金剛,大概都不太大,做出那個樣子,表法。實際上金剛杵是很大的,像寶劍一樣,很長。現在密宗做這麼很短,在手上拿著的,那是表法,手上拿著金剛杵,表起金剛智慧,表這個意思,猶如金剛。
「又《諸部要目》曰:不持金剛杵念誦,無由得成就。金剛杵者,菩提心義。能壞斷常二邊,契中道」。儀規裏頭要拿著這個法器,這個法器是表法用的。在法會當中,大家看到,法會裏頭一定還有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衆生,他們也看到。有些衆生對于這些儀規很執著,菩薩恒順衆生,隨喜功德。所以菩薩永遠是「柔和質直」,柔和是慈悲的相,質直是真誠的行。四德最後一句,「代衆生苦」,做種種的表演,代衆生苦。順境不起貪戀,逆境不生怨恨。所以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全都是善知識,幫助自己提升,也幫助教化衆生,令他覺悟。
初學,如何能契入這個境界?那要常常記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爲法,如夢幻泡影」,佛教給我們,「應作如是觀」,要常常像這樣看,你就不著相了。爲什麼?全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只要你執著,就是六道輪回,你超越不了六道。連阿羅漢都不執著了,他才能出六道。因爲他還有習氣,他出不了十法界,他不能大徹大悟。大徹大悟一定要達到不起心、不動念,連佛法也放下,才能悟入。就是說,所知障要放下,有所知障不能見性。我們在這個經前面念過,一句話,我特別加強語氣,爲什麼?它是我們最好的一個觀想,「不斷之無」。不斷之無是什麼?是事實真相。無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但是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不斷。就像看電視一樣,看電影,電影容易了解,以前的電影是用幻燈片的。幻燈片,這一張幻燈片,在銀幕裏頭停留的時間是二十四分之一秒。二十四分之一秒,這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,是什麼?是無。我要問你有沒有看見?沒有看見。知道有一個,有一個光閃了一下,什麼東西不知道。這不就是無嗎?這一張過去了,第二張也是這樣,也是無,第叁張還是無,永遠是無。但是這個無它不斷,二十四張糾纏在一起,你看到東西了。二十四張一張一張,你不知道。
今天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現實的世界裏頭,不斷之無一秒鍾有多少個?一千六百兆。所以它就在你面前,你根本就不知道。這是什麼?粗心大意。這個粗心大意不能怪我們,爲什麼?七地以前都不知道。佛說了,誰知道?八地,八地菩薩那個定功看到了,才能把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捕捉到。今天科學家用最精密的儀器,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,這個難得。這個信息是高雄劉醫生搜集的,他傳給我看。彌勒菩薩說的比這個還要快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現在科學家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。所以我們知道,彌勒菩薩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這些大菩薩,久遠劫之前實際上早就成佛了,到這個世間來是來表演的,我們要曉得,不是真的在這裏修行,表演的。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,表演的,《梵網經》上告訴我們,他這一次來表演是第八千次了。成佛了,成佛之後,就像唱大戲一樣,到處去唱,到處去表演,就幹這個事情。但是雖然幹這個事情,不著相,隨緣妙用,真妙!這個妙用就是最高的享受。
《諸部要目》裏頭說得好,金剛杵表菩提心義。菩提心是真心,真心不動,真心猶如金剛,真心裏面有真實智慧、真實的德能、真實的相好。能壞斷常二邊,斷常二邊是邪見。凡夫執著,有人執著常見,人死了,來生還是人,狗死了,來生還是狗,這叫常見。這是錯誤,邪見。斷見是人死如燈滅,沒有來生,沒有來世,這叫斷見。這兩種都是邪見,完全錯誤了。斷常二邊,我們統統放下,統統離開,叫中道。中道,非斷非常,亦斷亦常,常斷是一不是二,這叫中道。六道輪回全是業力在做主,自己做不了主宰。你到哪一道去投胎,你造作的業很多、很複雜,哪個業的力量最強,臨終的時候這個念頭會冒起來,你就隨業流轉。貪心最強的,餓鬼道去了;瞋恚心強的,地獄道去了;愚癡強的,畜生道去了。五戒十善力量強的,人天道去了,中品十善人道,上品十善天道。善裏面夾雜著傲慢、嫉妒,修羅、羅刹道去了。這佛在經典講得很清楚,來生到哪一道還是自己做主,佛菩薩不能給你做主,上帝也不能做主,閻王也不能做主。所以生生世世,自己造業,自己受報,叫自作自受。我們要真想求往生,就得萬緣放下一心念佛,你決定生淨土。古人惜寸金,這講光陰,一寸光陰一寸金,我們決定不能把時間浪費掉。所有的時間都不能離開佛號,這個人決定往生。妄念超過你念佛,你往生沒有把握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
下面說,「中有十六菩薩位,亦表十六空爲中道。兩邊各有五股,五佛五智義,亦表十波羅蜜,能摧十種煩惱,成十種真如,便證十地」。這是金剛杵的表法,我們要懂這個意思。十六菩薩,密宗代表大圓滿,它表十六空。十六空,《佛學大辭典》裏頭的名數,是《大般若經》第四百八十叁卷裏頭的,這是說十六空。大乘裏面常講十八空,《大智度論》上說的,十八包括十六。我們在這裏簡單的學習,學十八空。
第一個是「內空」。內就是內身。身體爲什麼說內空?身體有「叁十六種不淨充滿」,這叫你觀身不淨,你能把身見放下,「九孔常流,淨相不可得」,這叫內空。這叁十六種,「毛」,我們的汗毛,「發」是頭發,「爪」,手爪、腳爪,牙齒,「眵」,眵是眼屎,眵這念「吃」,眼屎,「淚、涎、唾、屎、尿、垢、汗、皮、膚、血、肉、筋、脈、骨、髓、肪」,肪是脂肪,「膏、腦、膜、肝、膽、腸、胃、脾、腎、心、肺、生藏、熟藏、赤痰、白痰」,這是叁十六種。底下九孔,「兩眼、兩耳」,這四個,「兩鼻」,六個,「口、大便、小便」。九孔常流,叁十六種不淨充滿。
佛教學很會說,哪一樣是幹淨的?你還覺得它很可愛。人真正常常作如是觀,給諸位說,情執就斷掉了,有什麼可愛?人身是什麼?叁十六物,九孔常流,我們才能把身體放下。然後利用這個假身體修真東西,以假修真。這是假相,假相裏頭有真性。叁十六物,每一物裏頭都有真性。性是真的,相是假的;事是虛幻的,理是真的。我們對于假的東西要舍掉,不要放在心上,真的東西要掌握住。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很難。如果說是我們沒有把握能做到,那就想到出不了六道輪回,這不是小事。怎樣幫助我們出離輪回?那就是念佛。念佛,明白這些事情,有幫助,幫助我們提升品位。因爲念佛的條件就是兩個,真信、真願。蕅益大師說得好,真信切願,往生極樂世界你就取得了;念佛功夫的淺深,這是往生品位的高下。所以這些理,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的情執就很淡。特別是貪念,這種念頭起來的時候,立刻能作如是觀。這個總題目叫觀身不淨,細分叁十六種。你看內空,擺在第一位,先破自己的身見。
然後第二個,「外空,外即外色,謂愚夫爲欲染故」,這個欲是欲望。欲望裏面,「觀所著色」,這個色,第一個就是男女相,再延伸爲一切財色名食睡、七情五欲。「妄以爲淨」,它跟我們內身一樣,叁十六種不淨,「求其淨相」,你看「亦如我身淨相不可得故」,這外空,你要把它看破。內,不著自己的身相;外,不著男女的色相。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衆生相,無壽者相」,這什麼果位?最低的,須陀洹,在大乘,《華嚴經》上十信菩薩裏面的初信位,我們稱他作小小聖。小小聖很了不起,他是聖人,雖然沒有出離六道輪回,他決定不墮叁惡道。他在六道是人天兩道,人間、天上。有期限,七次往來,他證阿羅漢果,就超越六道了;在大乘裏面,他證七信位菩薩。破身見是證初信,七信,見思煩惱斷了,斷證功夫跟阿羅漢相同,但是智慧比阿羅漢高太多,他是大乘。
從十信菩薩來看就很清楚,比阿羅漢還清楚。你看初信斷了見惑,見煩惱沒有了,他還有習氣。習氣要是斷了,他就是叁信位了。叁信位裏面斷思惑,叁、四、五,到第六思惑斷盡。見思煩惱斷盡了,習氣沒斷,所以在阿羅漢這個位子上,七信位,斷習氣。習氣斷掉之後,他就是辟支佛。辟支佛,他要斷的是塵沙煩惱。塵沙煩惱斷盡,他就是菩薩,升級了。菩薩斷塵沙煩惱的習氣,塵沙煩惱習氣斷盡,就成佛,十法界裏面的佛。十法界裏面的佛,就是十信位的菩薩,十信位,十信位成佛了,前面九是菩薩,最後是佛,十法界裏面的佛。佛是見思煩惱連習氣統統斷幹淨了,這個時候他要斷的就是無明,無明就是起心動念。不起心、不動念他修成了,就脫離十法界,往生到一真法界,就是實報莊嚴土。
實報莊嚴土裏面的菩薩,統統是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但是都帶著無始無明的習氣。習氣在,這個習氣很難斷,沒有辦法斷。你要有個方法,你就墮落了,你起心動念了。他不起心、不動念,怎麼個斷法?只有隨它去,時間久了,自然就斷了。要多長的時間?無始無明習氣多長時間才能消幹淨?叁個阿僧祇劫。所以我們知道,實報莊嚴土從哪來的?無始無明習氣來的。無始無明習氣要斷幹淨了,實報土不見了;斷幹淨,他就不叫等覺,叫妙覺如來,證到最高的果位,這是真正無上正等正覺。他住在哪裏去?他住常寂光去,回歸常寂光,證得究竟圓滿的法身。那個法身在哪裏?法身無處不在,法身無時不在。所以法身如來跟我們現身說法,是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,他沒有來去的。常寂光裏頭沒有時間、沒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0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