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三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它,始终疑惑不能断,确实它太深了,太微妙了。当我们看到近代这些量子力学家的科学报告,我们这个疑问断掉了,肯定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点都不错。三千年前讲的,三千年后的现在,最近三十年被科学家证明了,确实有这个东西。

  阿赖耶的三细相,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,这个东西构成阿赖耶识。业相,科学家今天发现的能量,能量是业相;第二个转相,就是意念、念头,我们讲的精神现象;第三个是物质,境界相,物质现象。科学家的入门,入手,用的理论跟方法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同,对于物质用分析。佛在经上有说,佛是用的比喻,科学家真干,找最小的物质。佛在经上比喻说,牛毛尘,牛毛很粗,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,在这个尖端上,你怎么摇它都不会掉下来。这粒尘土很小,把牛毛尘分析,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叫羊毛尘。羊毛细,在羊毛尖端上,它也不会掉下来。再把它分成七分,羊毛尘再分七分,七分之一叫兔毛尘,兔毛就更细了。用这个分析的方法。

  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,叫水尘,这得用科学了。水的密度虽然很大,里头有空隙,这一粒微尘在水里面空隙当中往来没有障碍,叫水尘。水尘再分为七分之一,叫金尘。金是金属,金属的密度大,比水大多了,但是还是有空隙,这个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下看到,里面确实有空隙。这一粒微尘在这个空隙里头,金属里头,它没有障碍。钢板,很厚的钢板它能穿过,障碍不了它。像铁栏杆一样,它里头有缝,它可以从缝里头钻过去,在显微镜一放大你就发现了。金尘还可以分,分成七分之一,叫微尘。微尘,佛说了,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。在我们想象当中,应该微尘就是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原子;换句话说,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原子。比原子更小的,阿罗汉看不见,但是它还能分。

  再分,佛用一个统一的名词,叫色聚极微,这名词很有味道。色就是最小的物质现象,聚,聚集在一起,色聚,极微,极微是非常细小的。这个东西是什么?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基本粒子、夸克,就是这一类东西。这一类东西阿罗汉看不到,因为它太小了,菩萨能看到。你看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,基本粒子有几十种之多,夸克也有几十种,将近一百种,这个统统,佛用一个名词色聚极微。色聚极微还能分,再分成七分之一,这就叫极微之微。七分之一,在前面是事上讲,微尘以后是从理上讲的,那个不代表七,代表圆满,不能把它看作数字。真正把它分析出来,圆满的分解开来,这就是七的意思,不能说它是七分之一。七分之一只能到微尘,微尘以后不可以说七分之一。所以佛说色聚极微,这名词用得非常好,很有智慧。

  极微之微不能分了,再分就没有了。这个极微之微被科学家找到了,科学家称它为微中子。再把它分,没有了,物质现象没有了,跟佛讲的完全相同。所以,微中子就是佛说的极微之微。物质没有了,物质没有看到什么东西?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。才恍然大悟,物质是什么?物质是念头,是念头产生的一个幻相。色把它聚集起来,成为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,它聚集在一起,我们就看得见;它要分散了,看不见,它太小了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讲,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叫一合相。那一是什么?一就是今天科学讲的微中子,统统是微中子聚集起来产生的幻相。于是科学家才下个断语,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存在,物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
  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,所以念头能够改变物质。这个理论,这是现在称为前卫科学,因为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的承认,局部,少数科学家在做研究。等到全体都承认了,它就变成定律,这个定律将来可能是真的,不会改变,就是念头可以改变物质现象。那对我们身体来讲,善念带给我们身心健康,不善的念头,给我们身体带来疾病、带来忧虑、带来烦恼,都是念头在主宰。对于我们居住的环境,善念,这个地方环境好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人民安乐,善念带来的,善念善行;恶念恶行,带来是灾难。所以,这种发现是科学里头革命性的发现,我们相信顶多再有二、三十年,所有科学家会承认这桩事情,这是真的。现在这些科学家搜集证据来支持他这个理论,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。

  这是以生一切法的现行,这就是能生万法。佛在大乘经上常说,什么能生万法?念头。佛经上常说的「色由心生」,色就是物质现象,这一个字代表物质、代表精神、代表自然三种现象,由心生的。真心能生能现,妄心就是阿赖耶,能变,所有万物现象是所变,这就是以生一切法的现行。「至于果位」,果位就转了,把阿赖耶识转过来,转成什么?转成大圆镜智。果位,「转而成照一切法而现其影像之智」,你能把一切法看透了,在一切法里头,你确确实实能看到它的现象。我们只能看到现象,看不到体性。有这个智慧,他能看到它的本体,就是能看到性跟相,能看到理跟事,能看到因跟果,他全看明白了。这种智慧叫大圆镜智。

  大圆镜智,换句话说,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一般宗教赞美上帝,赞美神,称之为全知全能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大圆镜智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们要晓得,佛法跟宗教讲的不一样,宗教里面讲那是神才有,佛法讲每个人都有,只是你现在有障碍,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它就现前。所以佛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切众生本来成佛。人跟佛的差别,佛觉悟了,人迷惑,就这么回事情,除此之外,什么差别也没有。佛教我们教的是什么?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成佛了,教我们这个。很简单,只要你放下就成就了,与认不认识字、学不学经教毫无关系。

  我们在中国看到六祖惠能大师,那就是最好的榜样。惠能大师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五祖把衣钵传给他,而且很年轻,传给他衣钵那一年二十四岁,他就成为禅宗第六代祖。你要问为什么?因为他转八识成四智了。神秀大师虽然跟他几十年,在他会下也成为大法师。甚至于多少人来看五祖,五祖没有时间接待,都交给神秀,神秀来接待,神秀为大家解决问题,解决不了就找老和尚。每个人都认为禅宗第六代祖是神秀,结果没想到传给惠能。什么原因?惠能转八识成四智,神秀没转,没有转是凡夫,转过来了成佛。所以衣钵传给佛,不传给凡夫,道理在此地。

  六祖开悟之后是什么现象?真的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《坛经》里面这个记载很多,头一条,惠能在逃难的路途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,这《坛经》上有记载。无尽藏比丘尼受持《大涅槃经》,《大涅槃经》分量很大,在中国两个译本,一个三十六卷,一个四十卷,她每天读诵。这一天读诵的时候,惠能在旁边,坐在旁边听。等她经念完之后,惠能就告诉她,你刚才念的那段经文里头的意思,讲给她听。无尽藏比丘尼非常惊讶,念了多少年,意思不懂,不透彻,这一说她就明白了。捧着经文来请教,惠能告诉她,我不认识字。你不认识字怎么讲得这么好?他说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,念过经不念过经,没关系。这是什么?你自性里面的智慧,不是外头来的。这个四智是自性本有的,不是从外头来的,只要这个智慧现前,没有一样不知道,没有学过的,一看就明白,一听就明白,一接触就明白。

  要知道中国古老的这种教学是用这个方法,是教人开智慧的。智慧开了,管用,什么都搞清楚了。你学来的那个东西,你学这一部经,这部经懂了,第二部经就不懂了,那有什么用处?所以今天人所学的、干的是什么?是知识,不是智慧。中国古人跟印度人,他是求智慧,他不求知识。智慧能包括知识,知识不能包括智慧。所以今天这个世界社会问题,知识不能解决,智慧能解决。我们参加很多次联合国的和平会议,那些专家、学者都是高级知识分子,他们不能解决问题。联合国的会开了四十多年,世界愈开愈乱,开到现在连这些人的信心都没有了,这真的,会后就有好多人谈。大家心里头有个问题,每个人都有,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?十分怀疑的口吻问这句话,还包括国家领导人,我遇到过。今天所有的问题都是教育出了问题,教育什么?教育追求知识,不知道追求智慧,错就错在这里。知识用的是妄心,智慧用的是真心。惠能用真心,五祖衣钵才给他;神秀还是用的阿赖耶,用的妄心,知识再丰富,你不是全知全能,衣钵不会给他。

  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真想学佛,真想跟佛一样,从今天起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真心对人,别人用妄心对我,我不吃亏了吗?不要怕吃亏,怕吃亏,吃亏到底,生生世世吃亏;不怕吃亏,吃亏就这一次,下一次你开悟了,你就不吃亏了,永远不吃亏。所以一定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别人欺骗我,我知道,我绝不欺骗他,这个重要!真心是什么?真诚,佛法里面叫做菩提心,就是真心。迷,阿赖耶是迷的根本。我们想把它转变,转变不能从根本上下手,因为根本你找不到,阿赖耶在哪里你找不到。《楞严经》上七处征心,你都不知道心在哪里,你怎么转它?真心跟妄心都找不到的。从哪里转起?从第二跟第三,第二平等性智,第三妙观察智,行!从这两个下手。平等性是末那识,就是第七识,染污,严重的染污;妙观察是第六识,是分别,无边际的分别。要从这两个下手,所以这两个非常重要。你看到这个名词,你就要想到平等,我对人平等吗?我对万物平等吗?我对于一切事能平等吗?不行,这个我爱他,那个我讨厌他,就不平等了。不平等就错了,不平等就是第七末那识。如果平等,平等就转成平等性智,这一转变,其他的都连带转变了。

  你看看,「因位」,因位是在我们现前,我们想转变它。因位是「第七末那识」,你看它跟「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疑,四烦恼相应」,这个东西我们都有。这是什么?与生俱来的烦恼,这不是学会的,你生下来就有。执著这个身是我,哪一个人不执著身是我?有几个人真正恍然觉悟,身不是我。身不是我,觉悟了。身是什么?身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三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