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▪P4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长时薰修,这个方法就正确。她在念经,惠能在旁边听。惠能那时没出家,在家居士,彼此也不认识。等她念完之后,惠能把这一段经的意思讲给那个比丘尼听。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讶,讲得太好了,捧着经本向他请教。他告诉她,我不认识字。不认识字,你怎么能讲得这么好?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。这说明什么?智慧,自性智慧。无尽藏比丘尼听他讲经开悟了,惠能大师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开悟,她是当中一个。

  第二个我们看到的,也是《坛经》上记载的,法达禅师,这是个男众,比丘,受持《法华经》,也是专攻。他到曹溪,就是广东曲江的曹溪,是六祖的道场,他去参拜六祖。礼拜的时候,三拜,头没有着地。等他起来,六祖就问他,你礼拜头没着地,你一定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。他也就坦承了,诵《法华》三千部。这可不容易,《法华经》很长,七卷,一天顶多只能诵一部,三千多部差不多十年,十年专念一部《法华经》,这也是了不起。你看,这些人成就的,开悟的、成就的,都是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他不是杂修,不是乱修,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。惠能大师问他,《法华经》里讲些什么?法达说不出来,念得很熟,意思不懂。再拿着经向能大师请教,惠能大师说,这经我没听过,你念得这么熟,你念给我听。《法华经》一共二十八品,念到第二品,惠能大师说,行了,我都明白了,别念了。把《法华经》的意思讲给他听,他开悟了。这将悟未悟的时候,就差那么一点,他把他一点破就通了。再磕头,头就顶到地下去了。这是说明什么?说明惠能的智慧圆满了,福德圆满了。你看他的生活多自在,生活在定慧之中。十五年的时间,最后感化这一批猎人。到他成为祖师,原来是祖师,以前在我们队伍里头当伙夫,这样一个人,把那些人感化了。这都是善巧方便,一生都是游戏神通。

  所以顺于佛法,随顺佛法,自性本具的智慧福德。「降伏非心」,没有妄念,非心就是妄念、杂念,没有,心是定的,心是清净的。「舍诸爱着」,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偏爱,没有执著;换句话说,他的心是清净的、是平等的,清净平等心待人接物。「永断三毒」,三毒是贪瞋痴慢疑,全都断掉了,完全没有了。「开显本性」,明心见性,「安住神通,自在无碍」。他确实有神通,看人绝对不会看错,你这个人真有功夫,快要开悟了,他决定帮助你;你功夫不成熟,他帮助你提升;没有善根的人,他帮你种善根。换句话说,任何人只要跟他往来,绝对不会空过,一定给你殊胜的利益。生活自在无碍,无争无求就自在无碍;有争有求就不自在,就有碍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诸佛菩萨、一切如来于一切法当中无争无求,所以得大自在。

  底下一段讲因缘,『因缘愿力,出生善根』。「因缘,《魏译》作因力,缘力」,因的力量,缘的力量。「《净影疏》曰」,净影是人名,净复印件来是寺庙的名字。这位法师,后人对他的尊敬,不称他的名,也不称他的号,称他住在那个寺庙,称这个名字,叫净影大师,净影寺的大师,隋朝人。他有《无量寿经》的注解,叫《义疏》,《无量寿经义疏》。《净影疏》,就是说这本疏上所说的,「因力缘力,为第一门,起修所依。过去所修一切善行,能生今善,名为因力。近善知识听闻正法,名为缘力」,这个解释得很清楚。什么叫因力?因力缘力是学佛的第一门,也就是第一个依据。没有因力、缘力你就不能入佛法,凡是入佛门的,都有因、都有缘。因,过去生中所造的,你看过去所修一切善行,这一生遇到了,你欢喜,你能接受,这是因力。过去生中没有学过,他根本就不相信,你怎么劝他,他也不会接受,他说这是迷信。对于这样的人,这样人他没有因,我们给他种因。种因怎么种法?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他听进去,这就是因,落在他心里头就变成种子。不要看轻这个种子,这个种子到来生后世他就入门了,他就真肯修,就靠这个。所以,对一切没有善根福德的人,我们要给他下种子,他看到佛像、听到佛号,都是有种子。

  所以我在早年,那时候刚出家没多久,参加李老师的大专佛学讲座,认识很多这些大学生,他们学佛的。那个时候学佛还不好意思,偷偷的学,怕人家说他是迷信。我就劝他,自行化他功德无量,不要怕人,应该叫同学们知道你们在学佛。用什么方法?手上戴个念珠。同学一看,你学佛的。你看,那个佛印象不就下去了吗?你度多少人!我说你们的课本,书本上,不都写个名字吗?别写名字,写阿弥陀佛。你摆在书桌上,同学一看,阿弥陀佛。你看,他又看到了,又还念一声。要知道你做的真的好事,你帮助那个人种了善根,将来这个善根就帮助他成佛。他将来生生世世修行证果,因在你这里种的。怕什么?这个方法教了很有效果,所以学校将来学佛的人是愈来愈多。

  我们这些年能够在全世界展开旅游讲经教学,都是靠这批学生,没有这批学生,我们在哪里认识人?跟哪一届都不往来,没人认识。李老师大专佛学讲座办了十几届,我参加了十一届,以后继续还有办,我就没参加了。这十一届里头,就认识了好几千人。道安法师在台北办了个大专佛学讲座,北部的,请我去做总主讲,我教了四年,又认识了一大批学生。这两个讲座合起来,十年大概我认识的学生总有将近一万人。这些学生当中,很多以后毕业了到国外留学,在国外拿到学位,在国外工作,分散在全世界各个地方。那什么?那就是我的缘分,他们一知道我到国外去了,都跟我联络,请我去讲经。要没有这个缘,我到哪里去找?出家随缘不攀缘。这个同学知道了,他会跟那个同学联系,所以我就周游列国了。

  这个缘的兴起都有原因。台湾大学生学佛是从台大开始的,学校注册了一个学佛社,大概有几十个同学,有一个老师带领。学校批准了,「晨曦社」,是台湾大专学生第一个学佛的组织。当时指导的教授是周宣德老居士,周老居士跟我们李老师是老朋友,他那时候还在学校教书。到台中来访问,把这桩事情告诉老师,老师非常欢喜、赞叹。为什么?大专学生学佛,那就说明佛教不是迷信,这是高等知识分子,他接触了,好事情。周老师离开了,送他走了,我陪着李老师,我就告诉老师,我说老师,未必是一桩好事。老师瞪着我讲,怎么不是好事?我说,学东西得先入为主,如果教这些学生的老师要是有偏差、有错误,将来什么人能跟他们纠正过来?你学历没有他高的时候,他不相信你。老师听我这句话,马上就沉静下来,他说不错,是,是有道理。老师说那怎么办?我就建议我们慈光图书馆可以附设一个大专佛学讲座,一个星期一次,星期天,台中周边地区都可以到这里来学习,报名参加。老师马上就接受了。为什么?这一批的人可以跟那批人辩论。

  我干了这么一桩事情,台中慈光讲座是我这一句话发起的,搞成功的,带动整个台湾大专学生学佛,风气从这带起来的。所以这是做了一桩好事。无意当中,他们谈话,我坐在旁边听到了,我有这种感受。这个以后我在全世界弘法的缘分从这里起来。这些学生散布很广,真的是全世界,各大城市几乎都有。所以因跟缘,有时候因缘是自己造的,自己要掌握着机会。我们是偶然的,当时也没想到,跟老师提议,他就接受了。接受,在筹备过程当中,老师常常召见我,跟我商量,要教些什么课程,请哪些人来教。我给老师当参谋,完成这个筹备工作,所以非常顺利进行。所以,因跟缘比什么都重要。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这是缘,自己过去生中的善根,善根、福德那是因。这一生能够听到善知识,亲近善知识,能够听到正法,这才能入门。

  「望西云」,望西这是日本的一个法师,唐朝在中国留学的。你看他的名字,这修净土的,他望着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就知道他一定是善导大师的学生,他这个名字一定在中国起的。善导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。「宿世善根谓之因力,亲近知识谓之缘力」。望西跟净影大师的看法是一致的,完全相同。「因缘和合能起行故」,有因有缘他才能喜欢佛法,他能够听得懂,他能够尊重老师,尊师重道。佛法的修学,最重要的就是真诚恭敬。不但是佛法,圣贤的学问没有例外的。印光大师说得好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没有诚敬心,佛菩萨来教你都没用处,你得不到。所以,要从恭敬当中学。这是我们今天感到非常困难、棘手的一桩事情,就是学生没有诚敬心,怎么教法?

  我求学,尊师重道是小时候学的,我也常常举这个例子让大家知道。我小时候住在农村,但是我们那个地区文化水平比较高,是明清两代桐城派的发源地,就在我们家乡。所以这个地区差不多方圆一百里,农村小孩都念书,有念书的风气,念私塾,有这个风气。而且那个时候还有大家庭,中国传统的家庭我还看见。我自己的家没有了,所谓是家破人亡。我父亲的姐姐,我叫她姑妈,她嫁的这一家,大家庭还存在,一家兄弟十个人没有分家,住在一起。也衰了,那个时候大概有一百多人,这一个村就是一个家庭。过去也相当不错,她们家的房子是两层楼房,砖造的,在那个时候就是很富有的人家了。我们住的房子是土墙,上面盖茅草,茅屋。这个家庭有私塾,私塾在祠堂里面。

  我大概是六、七岁上私塾,就进他们的祠堂,学到了尊师重道。那个时候进学堂,同学三十多个人,一个老师。进学的那一天,老师收一个新学生,让学生在礼堂里面两边站,老师在当中,当中是孔子的牌位,老师站在孔子牌位旁边。先向孔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,我父亲在前面,我在后面,三跪九叩首。拜完之后,请老师上座,老师一张太师椅,坐在孔夫子牌位的下面,再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。我们小孩看到父亲对老师三跪九叩首,老师的话不敢不听,尊师重道是这样教出来的,不是言语,是行动表演出来的。同学站在两边,每个同学进来都是这个礼节,所以看多少遍,印象多深。一生只要听说是老师,教学的,我们都格外尊敬,这从小养成的。在老师面前规规矩矩,守规矩。

  所以《弟子规》不是教小孩念的,《弟子规》是父母在家庭里头做出来给小孩看的。年轻的这些父母,他的父母都还在,所以要尽孝道,把《弟子规》统统在家里做出来,让这个小孩看。小孩从出生他就会看、就会听,这些榜样让他看三年,到三岁这一千天,这叫扎根教育。他全学会了,他不认识字,但是这规矩全学会了。然后他上学,老师,老师也在表演。从前老师不是讲书,要做出来给学生看。所以老师可贵,老师值得尊敬,他要做出来让学生看,学生才相信。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,为什么要孝顺,老师要讲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;父母要教儿女尊师重道。小孩是这么教出来的。老师不能说,「我是你的老师,你要尊重我」,说不出口。父母也是,「你是我的儿子,你要孝顺我」。他要问你,为什么孝顺你?也很难启口。所以要第三者教。这两个合作起来,把这人教出来,父母跟老师密切配合。都是身教为先,言教是辅导。

  完全教生活教育、教规矩,一定要用在生活上。读书,完全让他背诵,不讲解。目的在哪里?真正的目的是修他的根本智。根本智是清净心,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般若无知」,无知就是根本智。背书目的在此地,不要让小孩去胡思乱想。小孩也会胡思乱想,叫他背书,他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。这是真正第一个目的,让他保持清净心。至于记诵那些东西,那是附带的。心地清净他会开悟,会开智慧。所以这个从小就要训练,清心寡欲,要训练这个东西,这是德行的大根大本。

  所以中国从前那套东西,现在人无法想象,现在人根本不懂,这个事就难了。古人那个教育设想的周到,那种之精美,我们无法想象。只有中国人有,外国人没有,都没想到。所以中国世世代代有圣贤出现,佛门里头,世世代代有祖师大德出现,它有道理。圣贤、佛菩萨是教出来的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九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