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四二0集) 2012/7/10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420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八百七十四面,最后一行:
「望西云:宿世善根谓之因力。亲近知识谓之缘力。因缘和合能起行故。上两说相同」。《净影疏》跟望西所说的相同,都是以过去生中的善根,这是因,现在亲近善知识这是缘,有因有缘,所以它就起作用,起行了。「但《会疏》稍异于是」,这就是《会疏》的说法跟它有一些不同。「疏曰:因力者,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。能贯十方三世,令众魔大慴怖故。缘力者,广求知识,大聚诸善。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。两说文异而实无违」,并没有相违背,说法不一样。「净影以过去之善为今之因」,为现前的因,「《会疏》则以今之菩提心为成佛之因。实则若无过去多生善行,则不能发起今日之菩提心」,所以它并不相违背。「若不发菩提心,则无成佛之因,故两说可互补。此两说中,《会疏》于本经较亲」,关系亲密,因为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是本经的宗旨。
『愿力』,「净影云:起行之愿,名为愿力。望西云:求菩提心,谓之愿力。又《会疏》曰:愿力者,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,成就众生故。综上三说,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,成就众生,志求本有之菩提心;并随愿起行,是名愿力」。我们念这一段,大致这个因力跟缘力就清楚了。世出世法离不开因缘,因,决定与过去生中有关系,过去生中没有因,这一生遇到缘也不能起现行,有缘没有因;有因没有缘,同样要耽误一生,也就是这一生不能往生。虽有善根,我们知道,大乘法里面修其他的法门,一生不能成就,多半还是人天两道,这就是没有遇到缘;过去世没有善根,他不能够修学。所以我们一看就很清楚,这些事情都在我们面前。至于《会疏》,念老说《会疏》的说法跟我们本经宗旨相应,本经宗旨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它是以菩提心为成佛之因。念老说,实实在在讲,如果没有过去多生的善行,就不能发起今天的菩提心。
菩提心里头最简单的,对这个法门真正相信,没有怀疑,求生净土的心非常恳切,这菩提心的因。我们看谛闲老和尚的徒弟,念佛的徒弟锅漏匠,锅漏匠确实他什么都不懂,师父就教他这句佛号,跟他讲你一直念下去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着念。三年如一日。老和尚没有跟他讲求生净土,就叫他老实念这句佛号,往生净土这个念头他怎么生的?我们有理由相信,这三年当中肯定得到佛的指点。大势至菩萨在《楞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尤其我们在这么多年当中,遇到很多念佛人,直接间接从阿弥陀佛那个地方传来的信息,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佛传信息给他。
这样的老实人,你给他说西方有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,念佛的人求生净土是自己的归宿。我不相信锅漏匠寿命三年就到了,我不相信,他一定还有寿命,他不要,他提前走了。这样的情形非常之多,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就感应道交,他这样的人功夫成片不难,肯定得到。走的时候示现那个样子,谛闲老法师赞叹,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,四大名山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。这赞叹到极处,他能没有感应吗?所以,他虽然不懂发菩提心,他一向专念,一向专念到一定的程度,求生净土这个心发起来了,一发起来他就能走。
所以《净影疏》里头说,起行之愿,这叫愿力。愿要不行,不能称作愿力,没有力量,愿一定要有行动。望西说求菩提心,这是愿力。《会疏》下面说得好,愿力者,四弘誓愿能净佛国,成就众生。四弘誓愿,第一个度众生,第二个断烦恼,第三个学法门,第四个成佛道。发这四弘愿求生净土,这四愿在哪里成就?在极乐世界成就。这个地方成就难,到极乐世界成就容易,到极乐世界度众生,是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,那个能力大!有能力上度菩萨,下度无间地狱众生,有这么大的能力,叫成就众生。所以综上三种说法,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,成就众生,志求本有之菩提心,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。并随愿起行,这愿就有力了。「有愿而无行,是名虚愿」,这个愿永远不能落实,他没有力。
「如是因缘和合,复具愿力,则自然出生善根。善根者,罗什大师曰:坚固善心,深不可拔,乃名根也」。他的善心不动摇,善心不退转,这叫善根。《毗婆沙论》里头说:「善根者,不贪不恚不痴」,不恚是不瞋恚,就是不瞋。「一切善法从此三生。是故善能生妙果,并复生余善,故名善根」。这桩事情我们就要特别留意,于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要真正做到不贪,决定没有贪恋的念头。为什么原因?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一定要知道一切法的真相。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要常常提起观照,观照就用弥勒菩萨讲的,「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皆有识」,你就放下了。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,你能得到吗?你能控制吗?你决定得不到,也不能控制,更不能占有。
一切法的真相,一切法,第一个就想到我身体。身体我能不能占有?我能不能得到?好像是得到了,其实假的,为什么?一秒钟,这个身体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次,念念不住,就是念念它不停,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、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,无数的妄念纠缠在一起,产生这个幻相,让我们感觉它存在,其实没有。你能常作如是观,这是《金刚经》上说的,一切法「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。露是露水,太阳一出来没有了;电是闪电,刹那就没有了。弥勒菩萨说得清楚,比闪电还快。闪电,一闪过去就没有了,那一闪就是一念,我们感觉到有这个东西闪过,其实那是多少微细的念头纠缠在一起,至少弥勒菩萨讲的三十二亿百千念。如果单独是一念闪过去,我们没有感觉,根本就不知道,它的速度太快了,我们眼睛转不过来,眼睛睁得挺大也没有看见,这是事实真相。于是对一切法贪心不生了,没有贪心也就没有瞋恚,也就没有痴暗,三善根就现前。三毒断掉了,贪瞋痴三毒断掉了,真正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从此而生。是故善能生妙果,复生余善,一切善都从这生出来的。
《弥陀要解》,蕅益大师说,「菩提正道,名善根。即亲因」。菩提正道是什么?就是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菩提正道。「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」。菩提是圆满的觉悟,因是种子,这讲因的意思,「种子也。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,故名善根。又《大悲经》曰:一称佛名,以是善根,入涅槃界,不可穷尽。故知善根是亲因。从因得果,果具种子」,具足种子。「复作胜因」,胜是殊胜,殊胜之因。「如是辗转,善根无尽。是故菩萨具足如下种种妙德」。
下面给我们讲菩萨的德,第一个『摧伏一切魔军』。魔是障碍、是烦恼、是干扰,这都是魔的意思。「摧伏」,这是破除的意思,降伏的意思。魔有四种,前面学过,第一个五阴魔,说我们的身体四大五蕴成就的,四大五蕴障碍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。所以佛告诉我们,魔头一个是在讲自身,身心确实受许许多多苦难折磨。第二个是烦恼。第三个是死魔,就是寿命不长,修行功夫还没有成就,寿命到了,再一转世,这一生修行的都忘掉了,转世到哪一道不知道。纵然到人道,也像大病一场,过去的记忆全部失掉,接着修行修若干年,跟前一世的智慧才能够接得起来,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。
我们在这个世间,生生世世,无量劫来,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,这一生遇到佛法不见得能成就。这桩事情,现象太多了,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性,这个警觉是什么?这一生决定要成就,不成就,白来这一趟,太冤枉了。人生在世能遇到大乘,能遇到《无量寿经》,能遇到这样好的本子、这么圆满的集注,你细心去想想,这容易吗?几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,这样殊胜的缘分遇到了。真正遇到,求生净土不难!摆在我们面前,让我们亲自看到、听到,三年五载成就的多。我们为什么没有成就?没有真干;真干,没有一个不成就。
倓虚法师《影尘回忆录》,他的自传,是老法师口述讲给大家听,讲他一生的经历,弟子大光法师记录的,编辑成这部书。他讲的故事很多,我还记得有一个晒蜡烛的香灯师,名字我记不得了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真是个老实人。夏天,六月天很热,大家都去(寺庙里)晒经书、晒衣服、晒被子。有人给他开玩笑说,香灯师,你这些蜡烛上霉了,赶快搬到外头晒一晒。他真听话,全部搬到外头去,结果到晚上全晒化掉了。化掉,晚上做晚课怎么办?他就拿晒化的蜡烛那个芯点燃着,插在这个烛台上。维那师看到摇头,怎么这么笨的一个人,蜡烛怎么可以拿去晒?就报告方丈。方丈是个明眼人,方丈一听,这个人能成就,凭什么?就凭这六个字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所以方丈告诉他,你别做香灯了,香灯让给别人,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,阿育王寺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塔,叫他一天三千拜,一心专门拜佛,什么都不要想。
他拜了三年,开悟了,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居然能作偈子、能作诗、能讲经,后来真的升座讲经。为什么?三年一心拜佛,心地清净,没有染污。拜三年佛,清净心得到了,清净心生智慧,不生烦恼,老和尚请他登座讲经。这些真干的人,告诉我们不是假的。倓虚老法师是近代人,我到香港来讲经是一九七七年,他那个时候往生大概才二、三年,我没见到他的面,他的学生,那跟我们同一辈分的就认识很多。真正成就的没有别的,就这六个字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,你遇到这样的人,你就知道这种人一定有大成就,要帮助他,促成他的缘分。他有因,他遇到缘,他会成就。
四魔最后的是天魔,天魔是外面来的折磨,范围非常广大。譬如外头,顺境是魔,让你生欢喜心,让你生贪爱,很容易叫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0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