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你堕落;逆缘,让你生瞋恚,毁谤你、羞辱你、障碍你、陷害你,你都很容易起怨恨,都是魔境来折磨。对真正修行人来说,来考验,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现前,这个心如如不动就成功了。也就是说决定不为境界扰乱,这是真修行人,这是真放下,放下了,顺境善缘放下贪恋,逆境恶缘放下瞋恚,这个人道业决定成就。境缘一现前心就动了,贪瞋痴慢疑都出来了,这人不会成就。纵然成就,小成就、小聪明。
底下说,「又《智度论》曰:夺慧命,坏道法功德善本,是故名为魔」。他害你什么?害你的法身慧命,处处障碍你,叫你起贪瞋痴慢疑,这就是坏道法功德善本。「此类鬼神有大神力,能与修出世法者为难作对。魔之军众」,就是魔的大众,「称为魔军」。这是说他们有大神力能障碍你,他们也有护法,妖魔鬼怪护法。首先你对他要有认识,你要了解诸法实相,你才有能力不受他的干扰。他确实有加持,魔王波旬加持他,魔也有很多护法,都是在做种种不善,障碍正法。
这前面有一句,『尊重奉事诸佛』。这下头一句经文,「本经第四十一品,谓往生边地者,于莲华中,不得出现,于五百岁中,不见三宝,不得供养奉事诸佛。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见佛与事佛也」。能够见佛,能够承事诸佛,对于诸佛恭敬供养,这都是要有大善根、大福德,没有善根福德的人做不到,这尊重奉事诸佛。这是真的,世间有大贵之人,贵为国王、总统,他不信佛;有大富之人,拥有亿万财产,他不相信佛法,一生没有一个机会跟三宝接触,多!很多。这都是我们亲眼见到的、亲身接触到的,善根福德不具足。没有接触到正法的,都是一生空过,他的富贵是果报,过去生中修的,享完之后就没有了,来生随业受报。
经上讲得很好,「欲知前世因」,我们要想知道我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因,「今生受者是」,我这一生所受的,果报,因果相符。「欲知来世果」,来世是什么样的果报?「今生作者是」,这一生当中我们所作所为,这是因,来生果报。三世因果,丝毫不差,要看清楚。看清楚之后要记住,冤冤相报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。想到这一点,我们对这个世间就寒心了,还想不想再继续干?不能再继续干了!这一生难得碰到个缘分,让我们觉悟,醒过来了。醒过来怎么样?醒过来我们得离开六道轮回,有这个机会离开,就不能再干糊涂事了。这一生当中,请你去做国王你干不干?出不了轮回,不能干。请你去做天王也不能干,请你去做大梵天王、摩酰首罗天王,统治三千大千世界都不能干,为什么?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摩酰首罗天王是娑婆世界富贵到极处,小的福报人间做王,大福报天上做王,这个事不可以再干了!我们想想这些事情,过去生中有没有做?做过,我们在轮回里头,不知道沦落多少劫,怎么会没做过!天王做过、无间地狱也待过,哪一道都待过,还不够受吗?还不觉悟吗?决定不能再干了。
说到尊重奉事诸佛,本经第四十一品,所谓往生边地,「于莲华中,不得出现,于五百岁中,不见三宝,不得供养奉事诸佛」。这说的什么?善根福德不足,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见佛与事佛,事佛是供养。「今诸菩萨能奉事诸佛」,正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。每天去供养佛,为什么供养佛?求福、求慧,供养佛是修大福报,听佛讲经说法是修大智慧。所以,在极乐世界无比殊胜,是你的学习环境太好了,不但接受阿弥陀佛教诲,同时接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教诲。他有能力分身,本身在弥陀讲堂里头没有离开,坐在自己座位,分身到十方,到十方世界去礼佛、供养、听法,分身去的,分身真管用,它不是不管用。那你要懂得这个事实,你就会晓得,在极乐世界修行一天,超过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无量劫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也有所谓「娑婆世界修行一天,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」,这个说法跟前面一个说法恰恰相反,那是什么意思?那个意思是说,这个娑婆世界障缘太多,磨难太多,非常不容易修行,能够修行一天,那个成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,是这个意思,叫难行能行,难修能修,弥足可贵。极乐世界修行太容易了,实际上还是不能比,不要被这一句话迷了。娑婆修行一天,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,不错,我在这里修行好。那你把意思完全解错了,怎么比都比不上极乐世界。我们这个世界里头见一尊佛多难,见不到,没这个缘分。在极乐世界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随心所欲,太容易了,无量无边的化身就去了,有多少佛就化多少身,这怎么能比?所以话要会听,要听他说这一句话什么意思。
下面一句,『为世明灯』,明灯是比喻菩萨的智慧,智慧照破众生的迷暗。菩萨智慧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,没有智慧不能教学,教学要智慧;要有根本智,在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,这是根本智,要有后得智,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,这是权智,后得智。根本智跟后得智是融在一起的,不是分离的,是一体。这就是贤首国师《还源观》里面讲的,四德的第一德「随缘妙用」,后得智随缘,根本智妙用。根本智是什么?不着相。恒顺众生不着相,这叫随缘妙用。跟众生完全不一样,众生随缘全着了相,着相生烦恼,着相你的心被染污了;不着相不生烦恼,不被染污。从随缘上来看,跟世间人没有两样,从妙用上来看,菩萨丝毫不沾;也就是说,身跟你随缘,心干净,心里头一尘不染。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是妙用,这是根本智;后得智,权智,你执著随顺你的执著,你分别,随顺你的分别。在事上完全要恒顺众生,众生皆大欢喜,里面,里面人家痕迹都不着,这个人是菩萨。佛法里面讲随缘不变四句,不变随缘是如来,随缘随着变是凡夫,不变不随缘是小乘,随缘里头不变是菩萨,随缘里头他不变,不变随缘是如来,四种不同的境界。凡夫就是随缘随变。所以自己修成才能真正帮助众生,有智慧、有善巧、有方便,照破众生迷暗。众生不知道,不知道迷、不知道暗,菩萨善巧帮助他开解,帮助他回头,走向正道。
「《净影疏》云:自具智慧,能生物解,名世灯明」。自己具足智慧,也就是自己开悟了,才能帮助众生觉悟,叫能生物解。这个物就是众生,知道一切众生用什么方式教他,他就能觉悟,这叫做世灯明。「自具智慧,故如灯。灯光照射,能显众色」。在灯光照耀之下,这些众色清清楚楚。这是比喻,「令众生开发信解,故云为世灯明。又《会疏》曰:照世间迷暗,故云为世灯明」,用智慧照世间。「盖谓菩萨能照破世间痴迷与昏暗,故如明灯也」。从这些句子去看,智慧重要。智慧从哪里来?从清净心来。清净心从哪里来?清净心从离欲来。放下贪瞋痴,心就清净;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闻利养,你的心清净了,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不迷,你不染、你不乱。这一点很难得,非常可贵,要练,要真练。每天读经,读经干什么?没有别的,对照,展开经卷对照自己,我今天有没有被外面境界迷了,有没有被它扰乱,有没有被它染污。这是一面镜子,照镜子看看,这样读经才真正有利益。读经不是读给佛菩萨听的,也不是读给什么众生听的,完全是为自己。真正为自己,一些有情无情众生也沾光,这个沾光是什么?等于我们跟大家在一起做分享,在做报告,我是怎么成就的。
下面说『福田』,「田者田地,以生长为义」。五谷杂粮是田里面生长的。「于具德者造福,则得福报。种福得福果,是名种福田。应供之人,名为福田」。应是接受,接受我供养的、我修福的人,那个人就是我的福田。所以《华严探玄记》上说,这是贤首国师说的,「生我福故,名福田」。《优婆塞戒经》说有三种福田,第一个,「报恩福田,父母师长」。父母生我身体,我们的肉身得自于父母,我们的智慧、慧命得自于老师,所以老师的恩德等同父母,古时候完全一样。现在人没有了。现在没有也有它的道理,为什么?古时候老师生我智慧,慧命;现在的老师是帮助你得知识,不是智慧。过去老师是帮助你生智慧,真的,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,现在没有法身、没有慧命。这是对于父母师长必须要供养的,第一恩人。所以,对父母不孝,对老师不敬,这是违背道德,违背到极处,这种果报就是无间地狱,五无间。
五无间罪,第一个杀父,第二个杀母,第三个杀阿罗汉,阿罗汉代表老师,第四个出佛身血。佛的福报大,害佛是没有办法害他的,但是让佛流一点血,这个是可能的。举提婆达多的例子,提婆达多害释迦牟尼佛,知道佛每天出去托钵,路上有一个峡谷,他在那个山顶上摆个大石头,看到释迦牟尼佛来了,石头推下去,想把释迦牟尼佛砸死。佛有韦驮护法,韦驮用金刚杵拦住,接住这个石头。石头碎片裂开了,碎片把佛的脚砸破一点,叫出佛身血,这个罪是无间地狱罪。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,破坏修学的道场。
这五种罪,后面两种现在没有了。为什么?现在没有和合僧,所以破和合僧这一条不能成立;现在佛也不住世,你也不可能破佛身血。现在犯的就是杀父、杀母、杀老师,阿罗汉代表老师,无间地狱罪。出佛身血是恶意毁坏佛像,不是无意的,无意没有这么重的罪,恶意的,好像很痛恨它、不喜欢它,把它毁掉,这个念头造这个业,就等于出佛身血。和合的僧团确实没有了,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都吵架,你就晓得和合僧团是多可贵。和合僧团出现,经上告诉我们,四个人,四个人叫一众,是个团体。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,见和同解,戒和同修,身同住、口无诤、意同悦,利和同均,真正修这个六和敬,诸佛赞叹,龙天善神拥护。他要来破坏,让这个僧团彼此不和,这个罪无间地狱罪。
第二种福田叫「功德福田」,这是「佛法僧三宝」,我们供养三宝是功德福田,供养父母师长是报恩福田。但是这个功德福田要不着相,供养三宝不着相是功德,着相是福德。达摩到中国来,跟梁武帝见面。梁武帝是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0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