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你墮落;逆緣,讓你生瞋恚,毀謗你、羞辱你、障礙你、陷害你,你都很容易起怨恨,都是魔境來折磨。對真正修行人來說,來考驗,順境逆境、善緣惡緣現前,這個心如如不動就成功了。也就是說決定不爲境界擾亂,這是真修行人,這是真放下,放下了,順境善緣放下貪戀,逆境惡緣放下瞋恚,這個人道業決定成就。境緣一現前心就動了,貪瞋癡慢疑都出來了,這人不會成就。縱然成就,小成就、小聰明。
底下說,「又《智度論》曰:奪慧命,壞道法功德善本,是故名爲魔」。他害你什麼?害你的法身慧命,處處障礙你,叫你起貪瞋癡慢疑,這就是壞道法功德善本。「此類鬼神有大神力,能與修出世法者爲難作對。魔之軍衆」,就是魔的大衆,「稱爲魔軍」。這是說他們有大神力能障礙你,他們也有護法,妖魔鬼怪護法。首先你對他要有認識,你要了解諸法實相,你才有能力不受他的幹擾。他確實有加持,魔王波旬加持他,魔也有很多護法,都是在做種種不善,障礙正法。
這前面有一句,『尊重奉事諸佛』。這下頭一句經文,「本經第四十一品,謂往生邊地者,于蓮華中,不得出現,于五百歲中,不見叁寶,不得供養奉事諸佛。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見佛與事佛也」。能夠見佛,能夠承事諸佛,對于諸佛恭敬供養,這都是要有大善根、大福德,沒有善根福德的人做不到,這尊重奉事諸佛。這是真的,世間有大貴之人,貴爲國王、總統,他不信佛;有大富之人,擁有億萬財産,他不相信佛法,一生沒有一個機會跟叁寶接觸,多!很多。這都是我們親眼見到的、親身接觸到的,善根福德不具足。沒有接觸到正法的,都是一生空過,他的富貴是果報,過去生中修的,享完之後就沒有了,來生隨業受報。
經上講得很好,「欲知前世因」,我們要想知道我過去生中造的是什麼因,「今生受者是」,我這一生所受的,果報,因果相符。「欲知來世果」,來世是什麼樣的果報?「今生作者是」,這一生當中我們所作所爲,這是因,來生果報。叁世因果,絲毫不差,要看清楚。看清楚之後要記住,冤冤相報,生生世世沒完沒了。想到這一點,我們對這個世間就寒心了,還想不想再繼續幹?不能再繼續幹了!這一生難得碰到個緣分,讓我們覺悟,醒過來了。醒過來怎麼樣?醒過來我們得離開六道輪回,有這個機會離開,就不能再幹糊塗事了。這一生當中,請你去做國王你幹不幹?出不了輪回,不能幹。請你去做天王也不能幹,請你去做大梵天王、摩酰首羅天王,統治叁千大千世界都不能幹,爲什麼?出不了六道輪回。摩酰首羅天王是娑婆世界富貴到極處,小的福報人間做王,大福報天上做王,這個事不可以再幹了!我們想想這些事情,過去生中有沒有做?做過,我們在輪回裏頭,不知道淪落多少劫,怎麼會沒做過!天王做過、無間地獄也待過,哪一道都待過,還不夠受嗎?還不覺悟嗎?決定不能再幹了。
說到尊重奉事諸佛,本經第四十一品,所謂往生邊地,「于蓮華中,不得出現,于五百歲中,不見叁寶,不得供養奉事諸佛」。這說的什麼?善根福德不足,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見佛與事佛,事佛是供養。「今諸菩薩能奉事諸佛」,正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緣。每天去供養佛,爲什麼供養佛?求福、求慧,供養佛是修大福報,聽佛講經說法是修大智慧。所以,在極樂世界無比殊勝,是你的學習環境太好了,不但接受阿彌陀佛教誨,同時接受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。他有能力分身,本身在彌陀講堂裏頭沒有離開,坐在自己座位,分身到十方,到十方世界去禮佛、供養、聽法,分身去的,分身真管用,它不是不管用。那你要懂得這個事實,你就會曉得,在極樂世界修行一天,超過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無量劫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也有所謂「娑婆世界修行一天,等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」,這個說法跟前面一個說法恰恰相反,那是什麼意思?那個意思是說,這個娑婆世界障緣太多,磨難太多,非常不容易修行,能夠修行一天,那個成績等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,是這個意思,叫難行能行,難修能修,彌足可貴。極樂世界修行太容易了,實際上還是不能比,不要被這一句話迷了。娑婆修行一天,等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,不錯,我在這裏修行好。那你把意思完全解錯了,怎麼比都比不上極樂世界。我們這個世界裏頭見一尊佛多難,見不到,沒這個緣分。在極樂世界見十方叁世一切諸佛,隨心所欲,太容易了,無量無邊的化身就去了,有多少佛就化多少身,這怎麼能比?所以話要會聽,要聽他說這一句話什麼意思。
下面一句,『爲世明燈』,明燈是比喻菩薩的智慧,智慧照破衆生的迷暗。菩薩智慧能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,沒有智慧不能教學,教學要智慧;要有根本智,在一切境緣當中如如不動,這是根本智,要有後得智,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不知,這是權智,後得智。根本智跟後得智是融在一起的,不是分離的,是一體。這就是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裏面講的,四德的第一德「隨緣妙用」,後得智隨緣,根本智妙用。根本智是什麼?不著相。恒順衆生不著相,這叫隨緣妙用。跟衆生完全不一樣,衆生隨緣全著了相,著相生煩惱,著相你的心被染汙了;不著相不生煩惱,不被染汙。從隨緣上來看,跟世間人沒有兩樣,從妙用上來看,菩薩絲毫不沾;也就是說,身跟你隨緣,心幹淨,心裏頭一塵不染。不起心、不動念,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是妙用,這是根本智;後得智,權智,你執著隨順你的執著,你分別,隨順你的分別。在事上完全要恒順衆生,衆生皆大歡喜,裏面,裏面人家痕迹都不著,這個人是菩薩。佛法裏面講隨緣不變四句,不變隨緣是如來,隨緣隨著變是凡夫,不變不隨緣是小乘,隨緣裏頭不變是菩薩,隨緣裏頭他不變,不變隨緣是如來,四種不同的境界。凡夫就是隨緣隨變。所以自己修成才能真正幫助衆生,有智慧、有善巧、有方便,照破衆生迷暗。衆生不知道,不知道迷、不知道暗,菩薩善巧幫助他開解,幫助他回頭,走向正道。
「《淨影疏》雲:自具智慧,能生物解,名世燈明」。自己具足智慧,也就是自己開悟了,才能幫助衆生覺悟,叫能生物解。這個物就是衆生,知道一切衆生用什麼方式教他,他就能覺悟,這叫做世燈明。「自具智慧,故如燈。燈光照射,能顯衆色」。在燈光照耀之下,這些衆色清清楚楚。這是比喻,「令衆生開發信解,故雲爲世燈明。又《會疏》曰:照世間迷暗,故雲爲世燈明」,用智慧照世間。「蓋謂菩薩能照破世間癡迷與昏暗,故如明燈也」。從這些句子去看,智慧重要。智慧從哪裏來?從清淨心來。清淨心從哪裏來?清淨心從離欲來。放下貪瞋癡,心就清淨;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聞利養,你的心清淨了,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不迷,你不染、你不亂。這一點很難得,非常可貴,要練,要真練。每天讀經,讀經幹什麼?沒有別的,對照,展開經卷對照自己,我今天有沒有被外面境界迷了,有沒有被它擾亂,有沒有被它染汙。這是一面鏡子,照鏡子看看,這樣讀經才真正有利益。讀經不是讀給佛菩薩聽的,也不是讀給什麼衆生聽的,完全是爲自己。真正爲自己,一些有情無情衆生也沾光,這個沾光是什麼?等于我們跟大家在一起做分享,在做報告,我是怎麼成就的。
下面說『福田』,「田者田地,以生長爲義」。五谷雜糧是田裏面生長的。「于具德者造福,則得福報。種福得福果,是名種福田。應供之人,名爲福田」。應是接受,接受我供養的、我修福的人,那個人就是我的福田。所以《華嚴探玄記》上說,這是賢首國師說的,「生我福故,名福田」。《優婆塞戒經》說有叁種福田,第一個,「報恩福田,父母師長」。父母生我身體,我們的肉身得自于父母,我們的智慧、慧命得自于老師,所以老師的恩德等同父母,古時候完全一樣。現在人沒有了。現在沒有也有它的道理,爲什麼?古時候老師生我智慧,慧命;現在的老師是幫助你得知識,不是智慧。過去老師是幫助你生智慧,真的,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師,現在沒有法身、沒有慧命。這是對于父母師長必須要供養的,第一恩人。所以,對父母不孝,對老師不敬,這是違背道德,違背到極處,這種果報就是無間地獄,五無間。
五無間罪,第一個殺父,第二個殺母,第叁個殺阿羅漢,阿羅漢代表老師,第四個出佛身血。佛的福報大,害佛是沒有辦法害他的,但是讓佛流一點血,這個是可能的。舉提婆達多的例子,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,知道佛每天出去托缽,路上有一個峽谷,他在那個山頂上擺個大石頭,看到釋迦牟尼佛來了,石頭推下去,想把釋迦牟尼佛砸死。佛有韋馱護法,韋馱用金剛杵攔住,接住這個石頭。石頭碎片裂開了,碎片把佛的腳砸破一點,叫出佛身血,這個罪是無間地獄罪。最後一條是破和合僧,破壞修學的道場。
這五種罪,後面兩種現在沒有了。爲什麼?現在沒有和合僧,所以破和合僧這一條不能成立;現在佛也不住世,你也不可能破佛身血。現在犯的就是殺父、殺母、殺老師,阿羅漢代表老師,無間地獄罪。出佛身血是惡意毀壞佛像,不是無意的,無意沒有這麼重的罪,惡意的,好像很痛恨它、不喜歡它,把它毀掉,這個念頭造這個業,就等于出佛身血。和合的僧團確實沒有了,兩個出家人住在一起都吵架,你就曉得和合僧團是多可貴。和合僧團出現,經上告訴我們,四個人,四個人叫一衆,是個團體。四個人在一起修六和敬,見和同解,戒和同修,身同住、口無诤、意同悅,利和同均,真正修這個六和敬,諸佛贊歎,龍天善神擁護。他要來破壞,讓這個僧團彼此不和,這個罪無間地獄罪。
第二種福田叫「功德福田」,這是「佛法僧叁寶」,我們供養叁寶是功德福田,供養父母師長是報恩福田。但是這個功德福田要不著相,供養叁寶不著相是功德,著相是福德。達摩到中國來,跟梁武帝見面。梁武帝是…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二0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