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九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三九集)  2012/7/20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439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九百一十五页,从第一行看起:

  「劝发深思」,这里头两小段,第一段,「昧事真相」。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,我们的判断、行为就会犯过错。所以无论大事小事,世出世间,对一切诸法事实真相一定要认识清楚,我们的思想言行自然就纯正,不至于产生过失。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,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,如这个经里所说的完全相同。请看经文:

  【先人不善。不识道德。无有语者。殊无怪也。死生之趣。善恶之道。都不之信。谓无有是。】

  『先人不善』,「表祖上愚痴」,祖上愚痴是因为『不识道德』。『无有语者』,没有人教导我们,我们当然不知道。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里头,我们真的遭遇到了。在这个世间,中国人把祖先丢掉了,外国人把宗教神明教诲丢掉了,崇尚于科学,认为科学是真的,科学是万能的。祖先千万年的教诲认为不合科学,那祖先就是愚痴的,科学是聪明的;祖先不值得相信,科学技术摆在面前,不能不相信,这是当前的状况。不止一代,西方科技发生到今天差不多四百年。中国接受西方科学教育比较晚,日本比我们先进,日本大概科技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接触到,中国科技是从日本传过来的,比日本要晚两百年。

  我们接受科学技术教育,对祖宗的东西疏忽,应该是在前清慈禧太后的时候。慈禧太后执政,由于她这经上讲的蒙昧无知,我们相信她有福报,文化水平不高,对圣贤教育不认识。清朝从开国到咸丰,就在她之前,宫廷里面经常礼请儒释道这三教的,用现在的话说专家学者,在宫廷里面讲学,皇上带着嫔妃、文武大臣听课,很认真。像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听完之后他们还要研究讨论,做分享,皇帝带着大众,认真,可不是假的。这些资料都在《四库全书》里头,我买到这部书先翻目录,看到有这些东西我很好奇,想想当年这些人在宫廷里面讲给皇帝听,怎么讲法的?把这些资料翻开来看看,那是他们的讲义,很值得做参考。慈禧废除了,国家大事不去找这些专家学者商量,她信鬼神,她非常相信扶鸾,所以宫廷里面就扶鸾。宫廷里面干这个事情传出去,老百姓一窝蜂的也走这个路子,叫上行下效。具有那么大影响力的人,要做一桩不好的事情,影响太大了。

  这个事情,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。我也是一个缘分向章嘉大师提出这个问题,就是扶鸾。我小时候住福建,余老师这两天在此地,没有把这个事情跟他回味一下。家庭稍微富有一点,他们的堂屋一定供着乩坛。扶乩,这个乩是个畚箕,竹子编的,但是很讲究,雕刻的是龙头,是个龙的样子。平常都挂在堂屋,挂在堂屋当中,上方,非常尊重。有事把它请下来,在沙盘里头写字。那时候我们很小,十岁、十一岁、十二岁的时候,我们这些小孩都跑到旁边看,看在沙盘上写字,写的字规规矩矩,我们都认识。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写几十个字,他动作很慢,不能不相信。扶的人,它是两个人扶的,一个人一边,两个人扶。什么人?拉黄包车的、挑水的、卖柴的,樵夫,卖柴的。都不认识字,居然在沙盘上写出来字,还写得挺规矩的,不能不相信。这是我看到很多次,不是一次,民间这些老人,有事就请乩,有疑问的时候就请。

  在台湾也有,台湾这个乩坛也请我去参观了一次。它是专门一个人的,职业的,乩童,别人拿不行,一定要他拿。而且在沙盘上动的速度太快,我们根本没有看到一个认识的字,旁边仔细看了一个小时,没看到一个认识的,都是他口里头念念有词,旁边有人笔记。一个乩坛下来差不多是一个小时的样子,写几千字。我对他非常怀疑。我把这个事情跟章嘉大师报告,我问他,这个东西能不能相信?他就把前清这个事情告诉我。他说确实是有,这是灵鬼冒充佛菩萨、冒充圣贤做这些事情。小事很灵,近,眼前的事情,譬如一个星期的事情很灵,久远的事情、大事情就不准了。章嘉大师把前清宫廷里头,说满清亡国就亡国在这上面。

  所以对这种事情要小心谨慎,用智慧去判断。他提供的也就跟我们一般人提供的一样,可以做参考,如果要采取他的建议,那要特别慎重。这桩事情不但在中国有,外国也有,中国有这些灵鬼,外国也有,类似这种事情很多,这是不能相信的。所以,佛法不以神通做佛事,为什么?神通,鬼神可以冒充,到时候神佛混淆不清,就乱了。佛菩萨有神通不用神通,用教学,这些灵鬼他用神通,他不会教学,佛用教学这个方法他做不到。所以这就是佛菩萨为什么不用神通做佛事。我们愈学愈明白,愈学愈清楚,愈学对佛菩萨愈敬佩。圣贤的学问、佛菩萨的教诲,完全从心性当中流出,这是真的。现在量子力学家为我们做出证明,纯正它能自然化解灾难,中国人所谓「逢凶化吉,遇难成祥」,这是有道理的,这就是念力,纯正念力,不思议的感应。

  所以,没有人教,当然「不识道德」。我们今天回味一下道德,道是大自然的规律,遵守大自然的规律,这叫德。所以在中国,常说伦常大道,伦是五伦,五伦第一个父子,父子是道。五伦都是道,这不是哪个人发明的、创造的、制定的,没有,自然的。「父子有亲」,这个亲爱是真的不是假的,这个亲爱是性德自然的流露。这是心性的一个原始点,所有一切性德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、发扬光大的,叫万能万能,中心就是父子有亲,中国人讲孝慈。

  「夫妇有别」,这个别是义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夫妇组成家庭、建立家庭,两个人有不同的职责。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经济生活,过去男子负这个责任,谋生养家。妇女的责任是相夫教子,相夫是把家管理好,像一个国家的宰相一样,家管好;更重要的责任是把下一代教好,这是她最大的责任。我们读中国古书就知道,古人教子女,教女比教儿子更重要,所以在教女下的功夫最大,也最用心。为什么?有贤女就有贤妻,有贤妻就有圣贤儿女,你看妇女负的责任多大。在外国没有。中国古时候,妇女的地位很高,受人尊重。为什么?你家庭有没有后代靠她,你能不尊重她吗?你能不爱护她吗?她是你们家庭传宗接代最重要的一个人。很有道理!

  所以在中国,妻子称为太太,太太这两个字是尊敬到极处。太太有典故的,从周家开国而来的。周在中国的历史是非常辉煌,周朝八百年。这三个妇女,文王的母亲、文王的祖母,跟文王自己的夫人,这三个人。他的祖母太姜,他的母亲太任,他自己的妃子是太姒,这三个太,太太就从这来的。中国人对妇女的尊敬称太太,那是什么?圣人的母亲。文王、武王、周公,那个时代的大圣人,孔子心目当中最佩服的、最敬仰的就这三个人。后人称妇女为太太,希望每个妇女都能够像太姜、太姒、太任,相夫教子,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这是多么的伟大!但是现在没有人知道,不知道太太叫什么意思,不懂,把她称作爱人,问题全变了。

  我们不知道,你看这个五伦,「君臣有义」,君仁,仁慈,臣忠,「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,现在这个社会全没有了。伦是道,没有了。伦里头所含的这个意思也是道,父子有亲,这个亲爱是道;夫妇有别,这个别是道;君臣的义,这是道;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这都是道。道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这叫德。我真的把它做到了,做到是随顺于道。这个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五常。五常,这五个字不是名词,是动词,仁义礼智信;做为名词讲,它是道,做为动词讲,它是德。真爱人,仁者爱人,那种真诚的爱心就跟父子有亲那个亲爱是一样的,这种亲爱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这就是仁。仁从哪里来?仁从亲来的,父子有亲来的。

  义,义是我们思想、言行完全与道德相应,不违背道德,这就是义。古人把它很具体的说明,义是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于情理法,人情、理法(道理、法律)统统相应不违背,这是义,义是应该这样做法。礼是礼节,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礼节,再亲密都要守礼,不能随便。礼是什么?礼是规矩的表演。不能认为它麻烦,我们简单、省事一点,不可以。真能够遵守,一个人会做到很小心谨慎,不敢放逸,所谓是粗心大意,能够对治粗心大意,小小礼节都不失。汉朝时候有个学礼的,也是儒家的名人,郑玄,就是郑康成,一生专攻三礼,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这三种书他都有注解,古时候学礼一定要看他的注解,以这个为标准。郑康成平常做人规规矩矩,一板一眼,这大家都知道的。

  他的老师是马融,马融是学者,也做了大官,相当于现在的部长,郑康成在他幕下三年,跟他学习。古时候讲帐,房子里面有这些装饰品,我们现在叫窗帘,类似这些,很大的,围在一周,这种装饰品,很庄严的。这个幕后,马融喜欢音乐,家里面养了有一个乐队,用现在说乐队,载歌载舞。上课他也让女孩子在后面奏乐唱歌,一面听歌是一面讲课。学生不老实的,总是往幕后去看,只有郑康成,这个人跟他三年,从来没有一眼歪看、斜看到后面。所以马融心里有数,他的那些学问郑康成全学去了。好!真有传人。可是这个老师量小,有嫉妒心,他知道这个学生将来会超过他,怎么办?把这个学生除掉。可是郑康成他很聪明,他完全看到了。

  长亭饯行,他回家了,毕业了回家。马融带了学生到长亭去送他,送行,每个人敬三杯酒。所以三百杯是真的不是假的,典故从这里来的。他饮了三百杯酒,小小的礼节都不失,真叫海量。李老师当年讲这个故事给我们听,他说如果每个人酒量都像郑康成一样,五戒里头就没有酒戒了。因为酒是预防的,怕你酒后乱性,郑康成三百杯,小小礼节都不失,真了不起。老师是找了几个打手在路上等着他,等着他喝醉了收拾他一顿,是这个意思。郑康成料到了,走了一段路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九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