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一般人听不懂,但是它是事实。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下面,生灭就是不生灭,我们能体会到,为什么说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不是二,你才体会到。
相似相续为什么存在?那是业力,是因缘、是业力,你存在这里。在诸佛菩萨,他不是业力,有因缘,因缘是感应,感是因,缘是果,这里头有因缘果,相续不断。诸佛菩萨现相是愿力,不是业力。众生这些六道轮回这些拉拉杂杂的相是什么?业力。佛讲得一点都不错,众生到这个世间是来酬偿业报的,你过去造的善,你酬偿善报,你来享福;你造的恶业,那你得受罪。享福、受罪都是业报,你不造这个业你就不受这个果报。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无论是享福、是受报,不怨天不尤人,为什么?知道是自作自受。怎样跳出这个圈子?这个游戏玩过了,觉得不好玩,很痛苦,毫无意义,没有一点价值,那就是不值得。那怎么办?今天遇到这个法门,就办法来了。念佛往生净土,跳出这个圈子,不再搞轮回,不再搞十法界。这是个误区,迷惑颠倒,很不幸的掉在这里来。现在找到出路了,这个出路千载难逢,不是容易得来的。那我们这一生,每分钟、每秒钟都要掌握住,我要走出去。这个走出去的秘诀就是信、愿、持名,你看看就四个字。这是什么?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法,无上的大法,千经万论到最后都归到这四个字,信愿持名。这四个字真正认识、真正掌握住了,如来大法你就得到了。其他的不关紧要,经每天念可以,不念也可以,如果真正相信,一点疑惑都没有,经就不必念了。经的用处干什么?断疑生信。我已经断疑生信了,这经就毕业了,这个要知道。
所以我们想想,那些阿公阿婆,不认识字,什么都不懂,叫他念阿弥陀佛,一天到晚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他什么念头都没。那什么?那已经毕业了,可不能瞧不起他,没有人能跟他相比。我跟一些法师说到这桩事,现在这些法师们对待这个人非常尊敬,不敢轻慢,以前瞧不起。我告诉他,那是真佛,那是真修,我们讲经教,天天说说而已,他真干。真干的人一般人不认识,我们不能不认识,我们对他敬佩,我们会讲,没做到,他已经做到了,他不需要讲。那种人将来往生的时候都是上辈上品,上上品往生。我这个得来也不容易,李老师跟我说过多少次,我明白了,他一生就是想学阿公阿婆,他说怎么学都学不像。当然学不像,你要是一天到晚多少人尊敬你,多少人来访问你,你当然没办法。要怎样才能学得像?你没有名望,人家瞧不起你,那你就很像了。你做了很多慈善事业,人家尊敬你。那个念佛的,什么事也没做,什么都不会,你知道他比你高,别人不知道。这是什么?这就是各人遇缘不同。
所以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身口意三,全入佛中」,这才是真正归敬。归是皈依,真正归依三宝,真正敬佛。「若欲真实念佛,首须截断狐疑」,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,你这一生能不能成功全在这一句。疑用狐狸做比喻,畜生里面,狐狸疑心最重,它什么都怀疑,所以它时时刻刻小心谨慎。决定不能有怀疑。「狐性多疑,故云狐疑。行人」,修行人,「不能绝疑,不敢勇猛直前,谓之狐疑」。修行人为什么功夫不得力?他有疑,真的有疑。怎样把疑拔除?这要靠经教。所以有疑虑,不能不听经。什么时候经真听懂了,疑虑放下了,不再怀疑,不再有顾虑,什么顾虑都没有了。我有七天时间,我七天念佛就往生了;我有三天时间,像莹珂法师一样,我三天就走了;我有一天时间,我一天就成就了。没有怀疑、没有忧虑,这个人他就做得到。
所以,身口意三业清净重要,清净没有怀疑,怀疑不清净,怀疑是严重的染污。贪瞋痴是染污,我们特别讲傲慢、怀疑,贪瞋痴慢疑讲五个。其实三个包括五个,傲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,怀疑是愚痴里头的一分,讲贪瞋痴都包括了。可是傲慢跟怀疑它非常严重,傲慢是瞋恚最严重的,怀疑是愚痴最严重的,特别提出来。贪瞋痴慢疑统统没有,这叫清净心。心清净,身口都清净,这样念佛,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声声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。所以,临终一念十念,决定往生,道理就在此地。
我们要把每一天的时间都看作我最后的一天,你妄想就没有了。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,把死字贴在额头上,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,还有什么事情重要的!没有了,念佛重要。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叫万缘放下。还有放不下的,自己警觉到我这一生极乐世界去不了,依旧还要搞六道轮回,这一生的机会错过了。天天练,天天作如是观,我们这一生才决定有成就。成就高低,这个地位不去计较它,我只要得生净土,什么品位都行,不要为这些操心。愈是真诚,品位愈高;愈是计较,品位愈低。一点杂念都没有,这个人往生往往都是上上品往生。所以净土里面这个地位,它不是一级一级往上提升的,它是可以大幅度直超的。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,只有极乐世界有,问题就是你放下了多少,品位从这个地方来说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学习就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五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