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的贵人。在农村里找了一个老太婆,给他烧两顿饭,给他洗衣服,打扫环境。你看,他就不要工作了。早饭自己理,简单自己理。三年如一日,真成功了,预知时至,站着往生。往生还站了三天,大概有史以来只有他一个,没看到第二个人。站着往生的人有,往生站了三天,没听说过。这个法子好!
念佛堂里头把它清理得干干净净,一尊佛像。像印光大师关房,我去看了,就一尊阿弥陀佛,一个香炉,一对蜡台,一个小磬,一个小木鱼,一把引磬,再就供一杯水,其他都没有了。墙壁上什么都没有,就是佛像背后,印祖写了一个「死」字,贴在佛像背后,拜佛念佛常常看到它。这叫专心。放几本经书在里面,打闲岔了,需不需要看看?这就是断绝了,真正做到一心专念,就一句阿弥陀佛。印祖晚年闭关,关房里就这样的,找不到一本书。我们自己真正修,念佛堂里面,像祖师念佛堂一样,可是我想我们放一部《无量寿经》。真正彻底放下,经就不要念了,放在桌子上是什么?那是法宝,我供养的法宝。放一张印光大师的像,僧宝。三宝具足,佛、法、僧,三宝具足。我们这个法是印光大师传的,印祖传给李炳南老居士,李老居士传给我。我们的小佛堂里头三宝具足,其他的不要了。一直念到花开见佛,心地清净,没有一个不成就。
所以常修念佛三昧,能除贪瞋痴慢疑。这个念头才动,就是阿弥陀佛,这禅宗的方法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觉悟。不管什么念头,善念也好,恶念也好,念头才起,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,把前面念头打掉。念头开始的肯定多,为什么?无始劫来的习气。不要害怕,念头一动,阿弥陀佛,把念头打掉,这叫真念佛,这真管用。三年就养成习惯,杂念、恶念、邪念、妄念没有了,念念都是这一句阿弥陀佛,叫正念现前,这一句佛号是正念。到你一切杂念、妄念、邪念、恶念统统都没有的时候,这一念就跟阿弥陀佛相应,古人所说的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,这一声佛号跟阿弥陀佛通了,起感应作用。真求往生,心地真诚恳切,就会见到极乐世界,见到阿弥陀佛。见到的时候就提出要求,求往生,还有寿命,寿命不要了,像莹珂法师一样。
当年,慧远大师,这是东晋时候,南北朝的时候,他在庐山建一个念佛堂,东林念佛堂。志同道合,一百二十三个人,在那个地方结社念佛求往生,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成就了。远公在往生之前,三次见到极乐世界,第四次见到的时候,他走了。三次见到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,临走的时候才告诉大家,这个境界过去看过三次。第四次看到,很熟悉了,这一次阿弥陀佛来接引他,莲社比他早往生的那些同修都跟在阿弥陀佛的身边,一起来接引他,他都能把名字一个一个说出来,这不是假的。所以希望我们真干。这个世界众生苦,苦从哪里来的?没智慧。为什么没有智慧?不读圣贤书。我们这一生很有幸,知道这个世间有圣有贤、有佛菩萨,我们今天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赶紧发愿往生。生到极乐世界,成就智慧、德相、神通,然后再来,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。我们相信像地球上这种状况,在这遍法界虚空界一定还很多,不止这一处。相信念佛能除业障、能除烦恼。
「愚痴少智,心则狐疑。念佛除痴,疑情自断」。莲池、灵峰(就是蕅益大师),这两位祖师大德都说,「佛号投于乱心,乱心不得不佛」。所以心杂乱的时候,烦恼多的时候不怕,念佛。现在这个念佛机好用,二十四小时都可以不中断。听念佛,跟着念佛,多好;念累了就听,总叫这句佛号在心里头不间断。「此乃实当念佛,截断狐疑之又一义也」。这个意思也非常之好。
我们再看底下一段,『拔诸爱欲』,这段教给我们,教给我们消业障。「憬兴云:拔欲者,令离烦恼。诸苦所因,贪欲为本。故劝拔除爱欲」。憬兴大师的注解注得非常好。佛为什么教我们拔诸爱欲,这个诸是多,你对人的爱欲、对事的爱欲、对物的爱欲,全都包括在里头。爱是情执,欲就是占有、控制,这就是欲表现在外面,乃至于支配,这都是属于欲。这些错误的观念要放下,为什么?它造业,这个东西不放下,造业。业,不管是善业、是恶业,它感召六道轮回。人要没有爱欲,就不会搞六道轮回,六道轮回就是爱欲发生的,这个我们一定把它搞清楚。所以断烦恼、消业障,烦恼跟业障的根就是爱欲。世间人看到这两个字都欢喜,佛菩萨看到这两个字觉悟。你为什么搞六道轮回?为什么离不开六道?问题就出在这里。要把这个根拔掉,要把这个源头给堵塞,用什么方法?就是一句名号,这一句名号能拔诸爱欲,这一句名号能杜众恶源。所以你不认识它,你以为它很好,真正认识清楚之后,才知道所有痛苦都从这来的。佛清楚,菩萨明白,爱欲之体是什么?爱欲之体是智慧,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它,觉悟了它就变成智慧,迷了它就叫爱欲,就是烦恼。
所以我们今天要有能力转烦恼为智慧,一觉悟,爱欲是智慧,智慧表现在外面,大慈大悲。慈悲就是爱欲,但是这个爱没有欲。欲是什么?占有是欲,控制是欲,支配是欲,没有。慈悲这个爱里头,没有这个东西,所以叫大慈大悲。慈悲这个爱是清净的爱、平等的爱、觉悟的爱,是真爱。凡夫的爱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为什么?它会变质。不但现前我们能看见,读历史,历史上有多少恩爱到最后变成仇恨。所以世间爱不是真的,慈悲是永恒不变的,慈悲是真爱。特别是对毁谤我的人,我爱他;对于怨恨我的人,我爱他;对伤害我的人,我爱他,没有不爱。为什么爱他?他是人。
中国传统教育里头,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他是人;在大乘教里面,他是佛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怎么能不爱。只是这一尊佛很不幸,他现在迷了。迷不是真的,他会觉悟,迷是一时的,他会回头,他会觉悟。所以他以仇恨对我,我以真心爱他,等他哪一天觉悟、回头了,他会感恩,他会认错,他会忏悔。所以诸佛菩萨对九法界众生没有怨恨,他没有烦恼,他没有敌对的,古人所说「仁者无敌」。在大乘里面,仁者是菩萨,仁慈的人,对菩萨的尊称。无敌,他没有敌对的。我们今天讲,冤家对头,菩萨没有,菩萨没有冤家对头。怨怼,不是从对方化解,从自己化解,自己这化解就没有了。他那个地方纵然有怨恨,他怨恨,没有敌对的了,所以他那个怨恨久而久之自然化掉。这个本事要学,这是忍辱波罗蜜。
我这个本事,是在南京念书跟我一个同学学来的。我这个同学姓白,白振寰,离开学校之后,这一生没有再见面了,我常常怀念他。小时候不懂事,自己贡高我慢,他是我同班同学,瞧不起他,常常侮辱他,常常骂他。可是他从来没有跟我翻过脸,他都能承受。背后他对我很佩服、很赞叹,这同学传给我的。一年两个学期,我被他感动了,我向他道歉,说我错了。他有这么好的忍耐功夫,初中三年级。所以我学会这套,别人骂我,我低头接受,听你骂。骂到一、二个钟点,他骂累了,不骂了,谢谢他的教训。我不会反驳一句,你说得对我接受,说得不对我也接受,不去反驳。反驳,互相相骂,愈骂愈热闹。那个地方一个人在骂,我这里不吭声,骂久了,他自然就骂不下去了。打架也是如此,你打,我不还手,让你打,打几下之后,他再打不下去了。这我都跟他学的本事,一生不跟人结怨。打架,愈打愈热闹,一个人打,那个人不打,打不起来。所以骂不还口,打不还手。结果?结果一些老师、同学都赞叹我很有修养,说我有修养。真的,让人对自己有好处,不吃亏!这古人的教诲,里头有很深的哲理,真实智慧,叫哲理、道理。
『杜众恶源』,「杜者,塞也」,把它堵塞。「《净影疏》曰:杜众恶源,令离恶业」,这是什么?这叫消罪业、消业障。前面拔诸爱欲是断烦恼,这是消业障。令离恶业,恶业是杀盗淫妄。佛法里面讲的十恶业,身,杀、盗、淫;口,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;意,贪、瞋、痴,要把这十种放下,起心动念与十善相应,与十恶相离,离得愈远愈好。这样什么?不造恶业。造善业不着造善业的相,这就成就功德了。罪业确实能消除,把它转变成功德。我们再看底下,「恶业是其恶道家本」,恶道家就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这是恶道的家。恶业是恶道家的根本、源头,所以叫「众恶源」。干这些业,他果报在三恶道,不能不知道。「教之断塞,目之为杜」,这里杜跟塞意思是一样的,你把它堵住,所以叫杜塞。决定不能造,一定要忍,修忍辱波罗蜜。六度里头最难的是布施、忍辱,人肯布施、能忍辱,六度修起来就不难,那是菩提道,菩提道的根本。欢喜布施,常常能想到布施。
我们居住在一个地方,邻里乡党要把它看作一家人,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的环境就非常美好,现在人讲磁场好。看我们怎么做法,我们能不能把邻居都看成一家人。香港居住,我们在乡下,一个村是一个单位,我们居住这个村有八十多户人家。我们能不能把八十多户人家看作是我们一家人,对他们尊重,对他们爱护,对他们关怀,对他们照顾,见面一定有礼节,慢慢养成这个小村的人跟人见面都会打招呼。我们有多余的,常常分送给大家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跟大家结缘。尤其现在,闲暇的时候大家都看电视、看光盘。我们有些小的光盘,像《了凡四训》、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,还有国内外这些传统文化讲座里面精彩片段,可以把它节录成一个碟,都是精彩片段,送给他们每一家,结缘。你要他看一段,他不喜欢,看不下去,最精彩的那几句节录下来给他看,好!我们过去做的一些有声书,里头没有人像,有文字、有声音,这都是他们非常欢迎的。我们住在这个地方,对他们统统都有好处。科学里面的报告大家都爱听。我们真正能用心,让这个小村居民都能够和谐,像一家人一样,慢慢就影响其他的村。
我们在澳洲住十年,确实影响了图文巴这个小城。图文巴十几个宗教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