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女学坏了。跟父母在一块住有什么好处?儿女看到父母孝顺他的父母,他学会了,这个小孩将来会孝顺你,他有榜样。你要不照顾父母,将来他一结婚就搬走,他不顾你,到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你苦。
真正看清楚、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会非常喜欢中国旧社会的大家庭。大家庭虽然不自由,规矩很多,因为团体生活,团体生活没有规矩这家就乱掉了。中国从前老的叫家庭,那叫家,现在家没有了。那个时候家都是五代同堂,自己上面有父母、有祖父母、有曾祖父母,有时候还有高祖父母。如果高祖父母活到九十岁、一百岁,就五代同堂。往下看,你有儿子、孙子、重孙子。这个家庭不分家,你说人有多少?最少的人数也有二百多人,平常一般的都三百人左右,人丁兴旺的五、六百人。五、六百人这一个大家庭,没有规矩怎么行?所以《弟子规》是基本的规矩,就是每个家庭里头共同要遵守的,一共一百一十三桩事情,人人要遵守,这家才像个家。所以家庭负责育幼养老这两桩大事,怎样把家里这些小朋友教好?目标是什么?目标教他成圣人、成贤人,不是教他做大官、发大财,不是这个,做圣贤。圣贤人生活是幸福的、快乐的,圣贤人他的物质生活会缺乏吗?不会。为什么?他有智慧,他知道怎么经营,如法如理的经营他多快乐,他不欺骗别人。
养老更是人生第一桩大事,我们走遍全世界看到老人可怜,外国的老人特别可怜,退休之后没有工作,年岁大了找不到工作,没人要你,每个月领取政府的养老金,物质生活还能过得去,精神生活完全没有。儿女要想回家来看看老人,一年有一次他就高兴得不得了,根本就不来看你,所以说孤苦伶仃一直到死,死都没人知道。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中国旧式家庭的好处,旧式家庭人到年老了,退休的年龄不能工作,这个时候落叶归根。归根是什么意思?回老家去养老。老家养老就真快乐,这个家族,老人年岁大了都在一起,还有什么?跟小朋友在一起,老人跟孩子在一起。老人都会教孩子,他一生的经验、一生的经历这些故事,讲不完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,亲人他都学会了。所以老人养老,老人聚会的地点是什么?茶馆,家庭茶馆,有这个大堂,就像我们现在活动中心,家庭有活动中心,老人在那里去聊天,在那个地方去玩的地方。这个活动中心还有就是表演的,有什么杂耍,请外面这些表演的,活得真快乐!
小朋友,一般家庭多半用祠堂,祠堂很大,因为祠堂只有春秋祭祀,大概一年使用不过五、六天的样子,平时都空着,所以办学,私塾在祠堂里面,活动中心也在祠堂里面,祠堂就是活动中心。距离家不会很远,走路不会超过五分钟就到,所以他老人真快乐。人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是什么?是老年,不要工作。这是中国人跟外国人的想法不一样,外国人儿童让他快乐,天真烂漫,活活泼泼,不要去管他;中年人的战场,拼命;老年人的坟墓,入了老年就进入坟墓,苦不堪言。中国的教育是颠倒的,小孩的时候严加管教,一点自由都没有,要知书达理,你看《弟子规》上条条都要做到,规规矩矩。中年奉献给社会,贡献给社会,他是幼年的时候培养他的道德、培养他的学问、培养他的能力才干。这个东西要从小培养,根深蒂固,到中年的时候奉献给家庭、奉献给社会。
所以中国,大家一定要晓得,中国从前旧社会的家庭是共产主义,私人不能有钱的,我赚再多的钱归公,这是我家的,不是我的,是我家庭的。所以家创业要明白这个道理,没有私财,不管你赚多少都归公。家庭多半是置产业,自己有家庭的事业,它这个钱是聚集在一起用的,所以它不容易出问题。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它都有很坚实的基础。我自己的财力不够,我兄弟姐妹有钱,统统都集中在一起,所以它是不分家的。衣食住行公家负责,有管家的他负责,过年新衣服每个人都有,所以衣食住行统统由家的总管来照顾。你们看《红楼梦》,那不就是一个家庭吗?大管家就是凤姐,这得要管总务,所以它是有组织的。共产是一家人所共的、所有的,你是家庭一分子你就有一分,不是这一家的人他不管的。所以他那个共产是他一家所共,家有多少人,人人都有分,所以他生活有保障。无论从事什么样行业,他有后盾,有人支持他,家就是支持他的,最安全、最保险的,不会出问题的。如果家很富有他会照顾亲戚朋友,会照顾这个地方邻里乡党。
学佛的人肯定是富有的,为什么?学佛的人知道是怎样做才会发财,他懂得,所以他就真发财。一般人不懂,财从哪里来?这要跟佛学,佛告诉我们,财是从财布施来的。财布施是因,得财富是果报,愈施愈多!你不要以为我施了之后,就没有了,不会,你布施出去,进来的时候一定还有利息,愈施愈多,永远布施不尽。这桩事情知道的人不多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把佛门有求必应的理跟事教给我,理是道理,事是事实真相。财布施是因,得财富是果报;法布施是因,得聪明智慧是果报;无畏布施是因,得健康长寿是果报。所以你要想得三种果报,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,那你怎么修?修财布施、修法布施、修无畏布施,修这三种布施决定得三种果报。我刚刚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很苦、很可怜,很多人给我算命,我这命很苦,什么命?叫花子讨饭的命,第一个没有财富,财库空空。第二个没有官印,纵然做官你不能做主官,主官有印信,你只能帮别人忙,给别人做幕僚不能做主官。换句话说,小小村长都没分,村长还有个橡皮图章,这样的命!我自己也知道。
可是老师很厉害,章嘉大师,我跟他的时候二十六岁,他老人家那年六十五岁祖父辈的,对我们非常爱护。讲什么?补出来,过去生中没有修,现在修行,教我修财布施。我跟他老人家说,我每个月收入很微薄,仅仅够生活哪有钱布施?老师说一毛钱有没有?一毛钱行,可以。一块钱有没有?一块钱勉强还可以。你就从一毛、一块开始布施,心里头常常想着布施,养成一个布施的念头,随分随力功德圆满。真不可思议,从接受老师教诲之后,半年就有感应,收入就多一点了。三年之后,就有很好的效果,信心就坚定,有多少布施多少,一文都不留,真的愈施愈多。命里头是短命,我没有求长寿。章嘉大师教我,劝我出家,劝我学释迦牟尼佛,第一本教我看的书《释迦谱》跟《释迦方志》。这两种书书店都买不到,《大藏经》里头有,所以我就开始逛寺庙。在寺庙里头借《大藏经》,《大藏经》不能借出寺庙门,在寺庙里面抄经,我前后抄了十几部。
这样才认识释迦牟尼佛,才认识佛教,知道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,十九岁离开家庭去参学,参学十二年。就跟善财五十三参一样,跟阿弥陀佛去参访一切诸佛刹土一样。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,「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」,行万里路是参学。释迦牟尼佛参学十二年,当时印度所有的宗教、所有的学派他都去学过,广学多闻。最后再没有地方学了,就放弃参学,在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入定,这一年他三十岁,夜睹明星大彻大悟,他成佛了。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,到鹿野苑度五比丘,三宝在这个世间出现。从这个之后一生教学,没有一天间断,七十九岁圆寂,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我们才认识释迦牟尼佛。
照着经典这个事实真相,佛教不应该是宗教是教育,释迦牟尼佛的教育,佛教应该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。他是个非常负责的老师,而且教学的时候他是有次第的、有原则的,就像办学校一样,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象是小学,办小学培养大家的基础,讲《阿含经》,这是小乘。十二年之后再提升像办中学,方等讲八年,方等前面接小乘,后面开大乘,方等跟阿含合起来是二十年。有二十年的基础,好,办大学讲般若,这是释迦牟尼佛主要要传授的,也就是他教学的中心课题。二十二年占的时间最长,四十九年几乎占一半,二十二年,般若,这是大乘,好比办大学;最后的八年法华,好比是研究所。你看它有次第,由浅而深,它不是躐等的。
佛是最忌讳躐等,躐等的人不能成就,小学没有念就念大学这怎么行?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在《佛藏经》上有这么一句话,释迦牟尼佛说的,他说「佛子」,佛弟子,「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,他不承认你。但是今天这种人可特别多,这佛不承认的。佛是一定教你,由小慢慢向上提升,有次第的不可以躐等的。躐等只有一个条件,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那就是禅宗,这是躐等的,它不讲次第的,他一进门就是上研究所,前面他都不要学的。这是什么?这天才儿童,上上根人,上上根人可以,不是上上根人不行。上中下三根都不可以,都要循序渐进,哪有一上学就上博士班?不可能的事情。这些我们都必须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们得按部就班。
真正将来证果,修行证果这就是博士班毕业,博士班毕业最后八万四千法门变成三个门,这三门是觉正净。禅宗、性宗上上根人学的,不是上上根人没用处,你决定修不成功。禅宗之外,在中国还有七个宗派,中国大乘八大宗,小乘是两个宗,宋朝时候就没有了。中国不修小乘,用什么方法来代替?用儒跟道,这是对的。如果没有儒道的基础,又不从小乘学起,这是释迦牟尼佛所不承认的。到今天这个时候儒道没有了,小乘也不学,所以大乘架空了。下面没有了,大乘怎么学是学的知识,他不能开智慧。学知识那就变质了,在佛法讲就变成外道,他心外求法,他没有定,他没有慧。这个我们心里要知道,我们的心散乱,这就说明你没有定。一门深入、一心不乱,这是定,大乘法一定要定,不定不能开悟。定从哪里下手?从阿含就开始。阿含修四禅八定,世间禅定,到方等学出世间禅定,比世间禅定高,在教下叫止观,止观就是禅定。止是制心一处,讲求的是一门深入,不是叫你学很多,学很多你心力分散。什么时候再广学多闻?开悟之后,大彻大悟之后才准许你广学多闻。为什么?你已经得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八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