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望自己幸福、希望能改善自己生活,佛法里头有,我想很多人都听到过,「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」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人有命运,要尊重命运。命运怎么来的?过去生中所造的业,成为这一生当中的命运。过去生中修的财布施,修得多,你这一生命里头有财富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都会赚钱。为什么?命里头有。命里没有的,你怎么求都求不到,你去抢别人、偷别人的也得不到,命里没有。抢劫还没到手,已经被警察抓去了,这就是命里没有。他抢到手了,还能享受几年,那是命里有的;命里没有的时候,决定不可能的,你说你冤不冤枉!不用这种非法手段你也能得到,为什么用不正当的手段?
所以佛告诉我们,财从哪里来的?财布施来的。过去生中财布施多,喜欢布施,这一生得大富。聪明智慧是果报,原因是过去生中修法布施,义务教学,欢喜帮助别人,这一生得的果报聪明智慧。健康长寿是果报,原因是无畏布施。别人有苦难,全心全力去帮助别人,帮助别人离苦得乐,你的果报就健康长寿。过去生中这三种果报都修,那你今天三种果报都得到。你修一种,只得一种,修两种,你得两种,佛在大乘经上教我们的。所以要财富,愈施愈多,愈多愈施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过去生中没修,命里是贫穷的命,现在懂得这个道理,现在开始修,你还是能得到。多久就有效?一年就有效果,你就看到效果了,你就知道佛讲的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世间富贵人,不要羡慕他,人家过去修的因。我们不如他,我们没修因,我们现在修因可以赶上他,只要明白道理,你得的果报是非常踏实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如果这个善行是为社会、为国家、为人类的,那个福报就非常大;为自己、为一家,这福报很小,不大。这也是应了中国古人所说的一句话,叫「量大福大」,量是包容别人,包容得愈多,你的福就愈大。所以要学忍辱、学包容、学谦虚、学恭敬、学布施、持戒,这个对自己决定有好处。
我们再看下面,「五恶者,恶因也。五痛者,华报也。五烧者,果报也」,你看这用植物来做比喻。我们心不善,自私自利,行为不善。心不善,就是贪瞋痴慢,这个心不善,贪瞋痴慢疑。对佛菩萨教诲疑惑,对圣贤人教诲也怀疑,怀疑就不肯学习了,不肯学习就没有办法改善,这一定的道理。我们怎样改善自己的环境、改善自己的命运?佛教经典,这是里面主要的一部分内容。佛陀的教育,他的目标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他用什么方法?佛知道,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惑来的,对于宇宙万物的真相不知道,这就是迷。因为迷,我们对于人事物的看法就看错了,看错了、想错了,于是也说错了、也做错了,这就造了罪业。今天错得太离谱了,心是自私自利、是贪瞋痴慢疑,行为是杀盗淫妄酒,做绝了。所以这个果报,社会动乱不安,身心都痛苦,居住的环境也不安全,各种灾难不定什么时候发生。这些不是没有原因,不善业之所感。佛教导我们,乐从哪里来?乐从觉悟来,对宇宙人生、万事万物明白了、觉悟了。一个人明白,就是智慧开了,觉悟了,不再造恶业,身心恢复健康,你的人生就幸福快乐;你居住这个环境、这个地区没有灾难,周边有灾难,你住的地方不会有灾难,佛教给我们的。
佛用什么做手段?用教学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之后就讲经教学,七十九岁圆寂,一生讲学四十九年,用这个为手段。所以,释迦牟尼佛一生崇尚教学。我们跟他学习,虽然他不在世了,当年教学的这些教科书留下来了,这就是经典。我们依照经典来学习,就能破迷开悟。迷破了苦就没有了,悟开了乐就现前,你活得很幸福、很快乐,这是真正的佛法。佛法对我们每个人有真正的利益、有真正的好处,不能不学。
末后《嘉祥疏》里头有一段解释五恶,为什么要说五恶?「何故但明此五?」恶的念头、恶的行为很多,为什么佛单单说这五种。底下就解答,「由世人喜造,故偏彰」。这个五种,世间人喜欢造,时时刻刻都在造,不停止的在造,所以佛特别把它拈出来、彰显出来,让大家很容易觉悟,道理在此地。
下面分为五段,第一段「赞无恶成德」,这赞叹,不造这五种恶,就成就你自己的道德。请看经文:
【佛告弥勒。汝等能于此世。端心正意。不为众恶。甚为大德。】
这佛赞叹,我们能够远离这五恶。学佛的同学,进入佛门先受五戒。五戒就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就这五条。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,佛的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基本的德行。这个地方一开端,佛告弥勒菩萨,告是告诉,上对下用告;下对上用白,菩萨白佛言。这都是属于礼貌。现在这个规矩没有了,小孩对爸爸妈妈,我告诉你。这「我告诉你」是上对下说的,现在没人懂。『汝等能于此世』,你们,「汝等」是你们大家,能够在这个世间,在这一世当中,『端心正意』,下面有解释,「指正心诚意」。这四个字是中国儒家所说的,在《大学》里头。《大学》确实一开头就教我们做人的道理,这个也有次第,因为这个经是大乘,对大乘人说的。如果是小乘经,那要从前面讲起,格物、致知,要从这个讲起,然后才是正心、诚意。没有格物致知,心怎么正、意怎么诚?做不到。格物致知是戒律,物就是欲望,我们今天讲物欲,格是格斗。这是让我们自己真正觉悟,欲望害人,欲望不是好事,欲望增长你的贪瞋痴慢,它是罪恶的根源。
人生在世,真正聪明人、真正觉悟的人,生活很简单,每天能吃饱能穿暖,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,他就非常快乐。真正做到「于人无争,于世无求」,这样的人过的是神仙生活,是佛菩萨的生活,知足常乐,快乐,幸福就来了。痛苦从哪里来?不知足,那给你带来的是一世的痛苦,还会延到后世,生生世世都痛苦。所以要觉悟。你看,儒家教学把格物放在第一条,放下物欲,知足就常乐。物欲放下了,你的心清净了,清净就开智慧。所以第二个致知,智慧生起来了。佛法对这个道理讲得非常清楚,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说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话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如来是佛,如来智慧是圆满的智慧,你没有不通达、没有不明了的事情。你智慧怎么失掉了?因为你有妄想,你心不清净了,你有分别、你有执著,把你的心搞乱了,把你心的作用全部障碍了。所以虽然有像佛一样的智慧、一样的能力、一样的相好,现在全没有了。并不是失掉了,只是障碍了,你能把这些烦恼放下,你的心恢复清净平等觉,你的智慧德相就现前了,跟佛没有两样。
大乘经里对这桩事情尤其讲得清楚、讲得详细,我们要有信心,要认真学习,学习放下。头一个放下,不与人竞争。今天这个世界,看到别人赚钱,我不跟他竞争,那我怎么办?钱不是竞争得来的,如果竞争可以得来财富,佛在经典一定教我们竞争。竞争带来的是灾难,它不是好事情。中国圣贤经典、佛教这些经论,里头没有教人竞争的,而是怎么样?处处教你让,跟竞争恰恰相反。你相不相信?肯不肯让?没有想到愈让愈多。佛在经上说的,我们听了我们相信,我们依教奉行,学佛这六十年来,真的愈让愈多,大家都看到了。可见这不是争来的,从让当中得来的。样样都能让,没有一样不能让的,能舍财、能舍法,能舍一切所有,到最后连身体都要舍掉,我们就得到极乐世界了。
极乐世界的身不是业报身,是法性身,那个身太圆满了。这个身不舍,你得不到法性身;你把这个舍下、放下了,你就得到。大乘经教的修行,说到最后就一个字,叫你舍,舍的后头你就得,你就得到了。所以舍得,不舍就不得,你舍得多,你就得的多。舍得这两个字是佛学的术语,真正懂得这个名词的意义,认真去学习。所以,能够放下,能够舍得,你的意才会诚。为什么?智慧开了。智慧开了,意就诚,心就正了。意诚心正,身就修了。心正,我的言,言语就端正,我的行为就端正。
所以,「善护己念,远离三毒,不思邪恶」,这是端心正意。好好保护自己清净心、平等心,这是善护己念,自己的正念。这个念就是前面讲的正心诚意,你好好保护。远离三毒,三毒是贪瞋痴。对于善缘、顺境不起贪心,反过来,对于逆境、恶缘也不生瞋恚,要学不受外头境界影响。外面境界不管是善恶、不管是违顺,都能保持清净心、能保持平常心,这叫真修行。这个修行叫功夫,这也叫定,也叫知足,当然就有常乐。不思邪恶,邪恶就是杀盗淫妄酒,不要想这些东西。常常想着圣贤教诲、佛菩萨的经教,常常想着这个好,这个对自己,提升境界。烦恼慢慢少了,业障逐渐的消了,你身心健康,你在工作上事事如意,这是幸福人生。从这个基础上,你才能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平天下的意思是整个世界社会得到公平,平是平等,我们现在讲的安定和平。不思邪恶,这一点关系尤其重大。佛在大乘经上常说,一切法从心想生,我们常常想着这些邪恶,邪恶就在我们心里头扎根了,那你起心动念都不离开邪恶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。心不善,言语、行为自然不善,前面所说的五痛五烧你一定会感染到。
现在许多人有很错误的观念,就是天天在想着有灾难,这是很错误的观念、不善的观念。为什么?一切法从心想生,灾难从哪来?你念来的。我不念灾难,我念阿弥陀佛多好!念阿弥陀佛,身心健康,什么灾难都化解了。所以我劝大家老实念佛,不要想别的。想阿弥陀佛,念阿弥陀佛,想极乐世界,念极乐世界,我们这个世界会变成极乐世界,我们每个人都变成阿弥陀佛,这个多好,做得到。极乐世界,就是他们那边的居民,念念都是心地纯净纯善,我们这个世界居民,念念都是五恶、都是不善,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。所以不要去想这些邪恶,邪知邪见统统放下。《无量寿经》正中之正,善中之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。每天能抽出一点时间来读经、来听经,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来分享,这是好事情。我们身语意三业都在道里头,大道,成佛之道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一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