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二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五二集)  2012/7/29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452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九百三十四页最后一行,最后一句看起:

  「又义寂曰:直趣菩提名端心,不求余事名正意。其义更深。盖以唯趣菩提始称端心,余无所求方名正意也」。我们看到此地。佛在这一品,一开端就告诉弥勒菩萨,说你们『能于此世』,「此世」是指现前这个世间,『端心正意,不为众恶,甚为大德』。确实社会愈混乱,灾难愈多,人民愈苦,在这种环境里面,能够坚持住端正心念,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,正所谓是难能可贵,诸佛如来都赞叹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?为什么众生生活这么苦?原因佛在经上说得很多,总的教训,这佛常说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,遍法界虚空界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;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,他说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宇宙之间这一切现象,科学家分三类,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;佛也分三类,佛说阿赖耶的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,跟科学讲的完全相同。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,转相就是精神现象,业相就是能量、自然现象,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?从心想生的,心是真心,能生能现;想是妄心,想就是念头,想里头有染有净、有善有恶。想就能变,把真心所生的一真法界,因为众生的想不同,所以变成十种法界。六道加上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称为十法界,这个十法界是从想变现出来,识变的,识就是想,想就会变。

  我们今天的世界,是现在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,大家想出来的。现在想的是什么?想的是自私自利,是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七情五欲,想的这个东西;在佛法里面讲,大家所想的是贪瞋痴慢疑,这个想法不善。我们所造的,每天干什么事?杀盗淫妄酒,这前面经上所说的,想的不善、做的也不善,所以感召来的果报就不善。这些事情真的,不是假的,现在人不相信。我在十几年前,也是在香港讲经,有个同学告诉我,他说真有鬼。他是个电影明星,夜晚在野外拍外景,拍完之后大家都很累,开车下山。开了没多远看到一个小镇,里面挺热闹,他们肚子饿了,就随便在里面吃一点东西,吃完之后离开回家。到了第二天早晨的时候,感觉得肚子不对,吐出来,昨天晚上吃的东西吐出来,都是些泥巴、草、树根,都是这些东西。怎么回事?再联络一下昨天晚上共同去的那些朋友们,个个都是这样的。觉得不对劲,昨天晚上说付了钱还找钱,把钱拿来一看纸钱,是鬼用的纸钱,这就晓得遇到鬼了。好,再开车去看,走原路走到昨天的地方,到那里去一看坟地,全是坟地,可是晚上看到那里很热闹。所以他告诉我,真有不是假的,不是一个人遇到的,我们是个团队,一队人遇到的,个个都在那里吃了东西,个个第二天都吐得乱七八糟。

  我在今天早晨有个同修打电话给我,好像就是前两天的事情。也是个认识的熟人,这个人还是政府的干部,也是晚上出门,回来的时候太晚,迷路了。走到一个村庄,在这个村庄里转了三、四个小时转不出来。里面门都是关的,只有一家开的,好像请他进去,他吓得不敢进去。最后想到没方法,退,从原路回来,退,好不容易退出来了,吓了一身冷汗。第二天早晨沿着路再去看,坟地,很大一块坟地,真见到鬼,相信了,本来不相信的,真相信。他说进去的时候,整个人神智迷惑颠倒,记忆力都没有了,很不正常,遭了一夜的罪。原来这个一夜在坟地里,但是他看是个很大的村庄,一户一户人家。所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这边有个同修,他现在退休了,年岁大了,以前是演电影的明星,他们遇到是在香港,也是在山坡地这些野外,拍夜晚的外景。说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佛在经上把这些事情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全是前生注定的,古人的话说得有道理,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你自己做不了主宰。读圣贤书,学习佛的经教,智慧开了,了解事实真相,可以改造命运,改造命运有理论的依据,有很好的方法。明朝袁了凡居士他有四篇文章,是给他儿子的家训,叫《了凡四训》。现在这个书市面上流通得很多,那是一篇讲怎么样把命运改造。他十五岁的时候遇到一个算命先生,云南人孔先生,算得非常好,说他是个做官的命,好好去念书,参加考试,将来的官可以做到县长,寿命只有五十三岁。五十三岁那一年就叫他要辞职,要回到老家寿终正寝,不要死在外面。从这里算定之后,算他的流年,就是每年每年什么状况,就读书参加考试每年考第几名。那个时候考取秀才之后,国家就有俸禄给他,现在讲工资,给他生活费用,让他安心读书。那个时候也不少,好像一年有九十多石米,当然吃不完,他可以卖了做别的事情。二十年,十五岁、二十五岁、三十五岁二十年,每年考试第几名、收入多少一点都不错,所以他真相信了。相信之后,他妄念没有了,为什么?那妄念没用处,无济于事,不如就不打妄想,所以几乎到入定的境界。

  三十五岁这一年,在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,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。云谷禅师很佩服他,一般人三天三夜不知道有多少妄念,他三天三夜没有一个妄念。佩服他,向他请教,你这个功夫从哪里学来的?他是读书人讲老实话,他说我没功夫,我只是命被人算定,二十年一点差错都没有,所以我相信命运。打妄想那叫空想,无济于事,所以我就不打妄想。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,我原来以为你是圣人,没想到你还是个凡夫。了凡先生向他请教,你这话什么意思?禅师就给他说明,详细讲清楚,真正功夫是从戒定慧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你有这样好的定功,距离开慧就不远了。可是你不是从戒定慧上修的,你是因为知道你的命运,所以不想了,依旧是六道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然后告诉他,那命运能改吗?当然能改。你命运怎么定的?是你前世修积的因,是这样定下来的,你前世积的善因这一生得善果,你造的恶业你这一生要受罪,你得苦报,这么来的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从今之后断恶修善你这个运就好了。如果不知道,完全造作罪业,用非法的手段夺取别人的财物,障碍别人的善事,你的好命就会变成坏命,你的长寿会变成短寿,都在自己手上操纵着。

  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云谷禅师送他一本功过格,明朝那个时候很盛行。功过格是从什么地方来的?从道教《太上感应篇》来的,里面都是劝人,哪些是恶、哪些是善,善跟恶一共好像有一百九十多条,将近二百条,你就照这个修,恶要断,善要修。他带回去就真干,发心行三千桩善事。这个念头一发,到第二年参加考试就不准了,孔先生算他这次考试应该考第三名,结果他考了第一名,提升了,就不对了,收入也增加,信心就愈坚固。这三千桩好事十年才圆满,真有感应!命里头没有功名,就是他最高的考试只能考到秀才,举人、进士他命里头没有,他求举人、求进士,以后都被他考中,这命里没有的。命里没有儿子,他求儿子,也得了一个好儿子,传宗接代,世世代代都还挺兴旺的。他的后人跟我有联系,没见过面,跟我通过电话,写信告诉我,难得!

  所以命运可以改,不是不能改,怎么改法?这个地方讲的,「端心正意,不为众恶」,你就改了。没学佛的时候自私自利,学佛之后心量拓开,不只为自己想,会为别人想,会为整个社会想,会为整个国家想,会为地球上全人类着想,你这福报大!中国古人所说的「量大福大」,你心量拓开,你福报就大!佛的福报最大,为什么?佛的心量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所以他的福报大。他为十方三世一切苦难众生着想,没有为自己,所以佛的智慧是圆满的,福报也是圆满的。我们要想求福求慧应当向佛学习,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。我们今天「不为众恶」就是断恶修善,首先要认识哪些是善,哪些是恶。

  中国传统老祖宗圣贤的教诲,五伦是善,五伦不但是善,五伦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大道,伦常大道。五伦是道,五常是德,道德从这个地方建立的,这个五伦的核心就是父子有亲。父母跟儿女这种亲爱是天性,不是哪个人教的,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不是哪个人建立的,不是,自然的。大自然的规律就称之为道,说明它不是人为的。最明显这个事情,你只要细心去观察,不管是中国、是外国,你看三、四个月的婴儿天真,他还不会说话,甚至于他不认生,谁逗他、谁抱他,他都给你抱不认生。六个月以后会认生,认识那是父母,不是父母他就拒绝。三、四个月还不认生,你看他多天真,对父母那个爱虽然不会讲,你从他眼神、从他动作里头观察,你就知道。父母对儿女的爱,对婴儿的爱,照顾得无微不至,不管是中国、外国,不管是哪个族群你去看,这是什么?这天性,天性是一样的,没有两样。如果你再细看动物,你看小狗、小猫,它生下那个小孩的时候,你在一个星期之内注意它,天性,你看这些小动物,母子那种亲爱,这叫道!中国人叫道,大道生生不息。

  老祖宗有智慧,这种亲爱好,纯真无妄,一丝毫偏邪都没有,纯净纯正。怎样把它保存,让他永远不会改变,一生都不会改变?就想到要教,老祖宗对教学这个念头就从这里生的。怎么样去教他?教学的目的第一个目标,就是这种亲爱一生不会改变。第二个目标,这种亲爱要扩大,爱他的兄弟姐妹,爱他的家族,他的祖父母、曾祖父母、高祖父母、叔叔伯伯,这些堂兄弟、表兄弟,爱你的亲族。然后再延伸爱你的邻居,邻里乡党,爱社会、爱民族、爱国家,到最后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。所以中国教育,几千年来爱的教育,它不是教你升官发财,那个东西是附带的。一个人有道德、有学问,他当然升官发财,所以那是附带的。真正的目的是教你作圣人、作贤人,圣贤教育,中国古人常说「读书志在圣贤」,不是在功名,不是在富贵。从父子有亲延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