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四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他,那么多人跟他学习,而且还传到现在,什么原因?全在教学!释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,时间最长的;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;耶稣教了三年,被人害死的;摩西也教了二、三十年,统统是搞教育。那些经典都是他们当年教学留下来的,这些事实我们都知道。

  我们今天把教学丢掉了,专门去搞祈祷。祈祷固然有效,但是祈祷的效果还是在明理,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这个祈祷有效。道理搞不清楚、搞不明白,做这个祈祷,这是迷信。为什么?意念不能集中。这佛经上有个最高的指导原则,叫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。祈祷怎么产生效果?祈祷时间里头,你一心专注上帝,或者这个神,一心专注,没有一个杂念,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,一心专注,这个祈祷就起作用。这今天量子力学家所说出来的,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,是这个道理。一般人他不懂,他在那里祈祷还打妄想,他还有杂念,那这个祈祷功夫全破坏了。所以你细心去观察,最早创教的这些教主都是教育家,我们今天讲社会教育家,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,都是这种身分。而且出现在世间都是义务的,都不是问人要钱的。释迦牟尼佛一生手不接触金钱,所以心里头没有这种念头,没有这个概念。我们要想正法久住,宗教还能够延续下来,那就是说宗教必须回归教育。

  去年梵蒂冈邀请我,我也是为这桩事情,加强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,我参加了,希望大家重视宗教教育。中国古人讲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。但是在中国,中国古时候的家无论是哪个项目,统统是教学为先。格物,教学为先;致知,教学为先;诚意、正心,教学为先;齐家,教学为先;治国、平天下,统统是教学为先。这是中国人的智慧,中国人的方法,不但教学,还做出榜样。成汤做出了榜样,这历史上有记载的,周朝的文武做出榜样,那个时代并没统一,八百多诸侯国尊文王为天子。那天子是个荣誉的称号,没有管辖权的,为什么?这人有道德、有智慧、有学问,自己国家治理得非常好,成为整个世界一切小国、诸侯国的榜样,大家都来跟他学,都来向他请教。

  榜样的树立比什么都重要,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,科学就是你拿证据来,我才相信;没有证据,不相信。所以我们今天,个人是个人的榜样,家庭是所有家庭的榜样,团体是所有团体的榜样,传统文化才能兴得起来,正法才能久住世间。我们如果还有嫉妒心,还有分别心,我们在破坏,我们不是在建设。我们天天讲,讲了几十年了,听的人很多,为什么一个榜样都出现不了?就是不肯放下。首先要放下傲慢,要放下嫉妒,要不然一事无成。傲慢、嫉妒是最严重的破坏力量,破坏不是在外面,是在自己内里。我们的老祖宗聪明、有智慧。你看古时候做官戴的这个帽子,这个帽子两层,前面一层低,后面高出来一层,这个冠叫进贤冠。什么意思?前面这一层是自己,后头那是后人,希望后人要高过我,这个社会才会有进步,才能延续下去。现在我们这个帽子是什么?前面高,后头低,后头没有了,只有自己,没有后人。这还得了!不知道生生不息跟自己是一体,不晓得。这个道理儒讲,但是佛讲得透彻,佛里头讲的有因果关系在里头。

  所以一切善法,善的果报都是『修善积德所致』。我们不能不重视这句经文。「修善积德」,舍己为人,只有大家,没有自己,你把这个事情才做得圆满,做成功了。虽然做成功了,不居功。如果自己以为我做成功了,你是做成功了,你修的是福,佛家讲是福德,不是功德。如果你不居功,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这个功劳是大家的,每个人都有分,不是我一个人功德,那就变成功德了。功德让你所得到的是清净心、平等心、觉悟的心,你觉而不迷,这是真实功德,这个好处利益太多太多了!如果遇到净宗,知道有个极乐世界,一心一意想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,你决定去得了。到极乐世界,什么问题都解决了。

  我们将这一段注解念一遍,我们接着看,「贤明、智勇、才达乃人中贤智之士。长者义兼二者,乃积财具德者之通称。又为年长多财者之称号。世间富贵贤智之人,皆由过去世中,行慈尽孝,修善积德所致也」。这是富贵之所由来。我们这一生没得到富贵,那我们就知道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明白了因果是丝毫不爽的。我命里头没有富贵,现在修行不行?行,来得及。只要你觉悟了,只要你真干,三年准定有效果。心要真,心要诚,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。你看连求作佛,这是最难的事情都可以做得到,这个世间富贵,在佛法看这小事一桩,哪有不成就的!《了凡四训》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,绝不是袁了凡一个人,像袁了凡这种人太多太多了,只是没有把这个故事写下来流传出去。他是写了一本书,实际上是劝他儿子的,没有想到这部书现在流传全世界,这是他作梦也没想到的一桩大好事。原来是劝儿子,现在劝天下人,那是我们最好的榜样。

  底下一段,「以果验因」,这教给我们怎么看。果在眼前,想想眼前果从哪里来的?一定有因。

  【世间有此目前现事。】

  世间有这些眼前现实的事,呈现在面前。

  【寿终之后。入其幽冥。转生受身。改形易道。故有泥犁。禽兽。蜎飞蠕动之属。】

  这讲轮回。我们看注解,「上述之因果不虚,乃世间所见之事」。我们在前面,恶业、殃罚,看到穷乞,贫穷的乞丐,「乃至尪狂,乃殃罚中之易见者」。这些事情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,到处都看得到,你看到这些人在造业。「而未知寿终之后其苦尤为深剧」,看到眼前苦,来生之苦他没有看见。这一生所见到的苦,这是花报,我们中国人讲现世报。觉悟回头要快、要早。这桩事情跟缘有关系,如果遇不到缘,你不知道回头。佛教,这么好的东西,现在被人看作是宗教、是迷信。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个有很深的误会,一生没有意思去碰它,这印象太深刻了。也没有人讲,讲经是有,没讲清楚、没讲明白,听了几堂课不想再听了。

  我年轻喜欢哲学,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。方老师给我讲了一部《哲学概论》,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,我从这个地方认识佛教的。要不是他给我上这个科目,我这一生跟佛没缘。没有想到这堂课把我人生改变了,世间还会有这么好的东西,我就全心全力来学习。真是缘分好,认识章嘉大师。方老师在那个时候教我,他大概才五十出头的样子,我们这张照片就是那个时候照片。知道这个是大学问,一般人讲宗教是迷信,那是误会,是非常严重的误会。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不在寺庙。我问他在哪里?在经本。他告诉我,从前的出家人有道德、有学问,真正是善知识。他说现在出家人他不学了,但是经本在。特别在六十年前的台湾,书店上买不到佛经。全台湾只有两个书店印佛经,数量很少,台中的瑞成书局,台南的庆芳书局,就这两个书局,种类也不过十几种,印的数量很少,找不到。那想看的书,那就到寺庙里,有藏经,台北善导寺是规模最大的,星期假日去抄经,买不到,哪像现在这么方便,那时候经典真是如获至宝。章嘉大师,这是专学佛的,所以我就依靠他老人家,很慈悲,跟方老师一样,每个星期天给我两个小时,我跟他三年,所以基础是这样奠定下来的。我这一生接受章嘉大师的教诲,他希望我出家,希望我学释迦牟尼佛,我听话,我都做到了。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、教学,什么都没有,一生过流浪的生活,居无定所。我这一生也是流浪,也是居无定所。

  有一次偶尔想想这个缘,所以佛家讲缘,我这个缘也是偶然一个念头,造成以后的缘分。台湾大专学生学佛,从台湾大学开始,一批学生,应该几十个人,不到一百人,组成一个佛学社。学校承认了,正式学生课外活动的社团,领导他们的是周宣德教授,晨曦社。周教授跟我们李老师是老朋友,周教授是虔诚的佛教徒,印光法师的弟子。到台中来看李老师,把这桩事情告诉老师。老师听到非常欢喜,大专学生学佛了,好事。因为这是高等知识分子,能够帮助社会上化解误会,佛教不是迷信。你看高等知识分子都学佛了,好事情。他们谈话,我在座。等周老师走了,我跟李老师说,我说,「老师,未必是一桩好事」。老师瞪着我,眼睛瞪着我,「怎么不是好事?」我说,「如果万一先入为主,那些教师把他们都教歪了、教错了,以后谁能够把这些人的观念纠正过来?」老师听我这句话,真的,就很严肃,想了想这确实是问题。他问我,那怎么办?我就给他建议,他在台中办个慈光图书馆,我说我们就可以利用图书馆,每个星期天办大专佛学讲座,让中部地区的大专学生到这来学。他就同意了。找我很多次,我们讨论这个问题,开哪些课程,请哪些老师。

  慈光大专讲座真搞成功了。寒暑假就集中训练,对台中之外,各县市的这个大专学生都可以到台中来学习,不收费用,管吃管住,时间是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,就这么办起来了。所以这些学生我都认识。以后我到台北,道安法师在北部中国佛教会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,也是每个星期天上课。他请我做总主讲,我在那里讲了四年,所以十年当中我认识大专学生将近一万人。这些同学毕业出去之后到外国留学,拿到学位,在外国工作,成家立业了。所以我一到外国去,这些同学一联系,光是美国、加拿大就三百多个同学联系到了。我这个国外缘是从这么来的,无意当中说这么一句话,开了在全世界弘法的这些缘。否则的话谁认识你?谁会请你?偶然周宣德老居士这么一句话,造成以后一生在全世界弘法的缘分。这个缘是愈来愈扩大、愈来愈殊胜,帮助我们走向联合国,帮助我们认识很多国家的领导人。

  所以我们的念头多替别人想,不要替自己想。后面后续这些发展,都是意想不到的。方老师在那个时候,那个时候只有黑白电视,还没有彩色的,老师就告诉我,这个东西(这电视机)可以兴旺一个国家,也可以灭亡一个国家。他对于这个科技的发展非常重视,嘱咐我,以后有缘要利用这个弘法,这个效果会很大。那个时候只是听听,不敢动这个念头,这个要花多少钱?这钱从哪里来?我们一生守的原则,绝不化缘,饿死、冻死也不会向人家要一分钱,坚持这个原则。

  同学们在国外生活也很不容易,所以我跟他们约法三章,你们邀请我,飞机票、交通费用你们负责,我到这个地方吃住你们负责,一分钱供养我都不要,这大家放心。尽量减低他们的负担。所以这就是长年在国外到处走,这也不是我自己意思,也是环境逼着没法子。我自己意思,如果真能有个山头,我能够定下来,有个十年、二十年不动,我真有成就,这也是李老师非常重视的。但是没有这个环境,只好流浪,到八十五岁。去年香港有个老居士往生了,也是老朋友,早年听我讲经,往生了。他自己有个住处,小地方,叫六和园,挺有意思,嘱咐他的夫人这个地方要送给我,供养给我。我去一看,很欢喜,我就接受下来。我说,八十五岁了,佛菩萨给我一个定居的地方,那我就定居在香港了。

  这也是章嘉大师教的,教我走弘法利生的路子,学释迦牟尼佛。他说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,你不要操一点心。我真听话,我真相信他,一生佛菩萨照顾,自己不操心。所以出家,自己也不操心,为什么?出家找师父,章嘉大师告诉我,你去找这个老和尚想在那里出家,人家不答应,你怎么办?我说,那当然很难过。他说是!那怎么办?求佛菩萨,不要求别人,求佛菩萨。我就真求佛菩萨。我出家是师父来找我,找九次,两个月来找了九次,心很诚,所以我就跟他出家了。不是三次,来九次。受戒也是的,因为受戒要钱,要缴费,我到哪里去找钱?常住不肯支持,那我们就没有法子。我这个老校长,周邦道周老师,我出家他知道,我讲经的时候他来听,他就问我,他说,「基隆八堵那个地方开戒,你怎么没有去受戒?」我就告诉他,那个时候受戒缴费要五百块钱,我说我没有这个钱。他告诉我们同学会,同学会这些同学大家捐助,捐助这笔钱让我去受戒。全都是外面的缘成熟了,我们这一生随缘不攀缘。有事情,有缘我们一定要做;没有,不要去找事,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无事,心安理得,与道才相应。

  好事决定是利益大家的,利益这个地方的,利益国家、利益全世界的,这个事一定要做。利益我个人的、利益我们这小道场的,这事可以不必做。这都是老师的教诲。现在老师虽然都不在了,可是我们一生守住老师教诲,念念不忘老师教诲。老师教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要有前后眼。前眼是什么?看过去;后眼是看来世,要想到来世的果报,那一切不善的自然不敢想。一切殊胜当中,没有比极乐世界更殊胜。到极乐世界是干什么?是求学。那个地方求学没有障碍,那个地方的护持人是阿弥陀佛。我们衣食住行,一切所需阿弥陀佛供应,我们不操一点心。佛天天讲经说法,而且在极乐世界你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几乎跟佛差不多,所以有能力像他一样,每一天可以到他方世界去供佛。供佛是修福,闻经是修慧,福慧双修,这个机会到哪去找?十方世界殊胜,没有极乐世界这一条殊胜。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真的要去,不去那就可惜了。

  经文下面说,「入其幽冥下」,『转生受身』,一直到『蜎飞蠕动之属』,这是「正表其罪苦」,说明他来生的果报。从我们现前去观察,你看人,受苦难的这些人,你看这些动物。现在不但动物受苦难,连植物都遭受灾难。为什么?生态平衡破坏了,土壤有毒,农药、化肥污染了土地,花草树木受了影响,我们看了很难过。天天喊环保,没用!人还是为他自己利益,不顾别人、不顾环境。这使我们想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灾难,想想看,我们人所作所为能没有灾难吗?不可能。这经上讲得这么清楚,如果人个个都能够修善积德,个个都能够孝养父母,奉事尊长,这个世界才没有灾难。

  今天世界严重的问题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,什么问题?人心坏了,社会乱了,地球灾变异常,这是我们遇到的。如何拯救?如何化解?这是我们现前最重要的一桩大事。从哪里做起?要从自己本身做起,自己真干,依教修行。佛在这个地方教导我们的,我们要记住,别人不做,我们做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  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四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