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真的。生到极乐世界这个身是真的,这是法性身,它不变。佛家讲真妄,它的定义就是不变的是真的,会变的是假的。你看,动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异灭,矿物有成住坏空,全是会变的,这个世间找不出不变的。不变的有没有?有,而且就在现前,我们的六根都缘不到。眼耳鼻舌身是缘物质境界,真心、自性不是物质,所以前五根缘不到。它不是念头,不是精神的境界,所以第六意识、第七识它们的思想也思想不到,没有办法接触它。
它真的存在,用什么方法才真正把它找到?佛教用禅定的方法。依照《华严经》的说法,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五十个,还有一个等觉,五十一个阶级。再上面,上面是佛,叫妙觉。这五十一个等级怎么分的?定功浅深不一样,就是说这个。定愈深,你见到的范围愈广、愈深。像这种宇宙的奥秘,阿赖耶是宇宙奥秘,这世界怎么来的?从它变出来的,你把它搞清楚了,就知道这个世界怎么来的。什么等级的定功能见到?大乘教上佛常讲,八地,八地这个阶级高了。五十一个阶级里面,最上面的是十地,十地他到第八地了,他的上面是九地、十地、等觉,他上面比他高的只有三个阶级,他是第四个,加上究竟佛果,他算第五个。佛说这五个阶层的人,对于宇宙奥秘是一清二楚;换句话说,七地以前都不清楚。是用禅定看到的,不是用科学仪器,不是用数学来推断,不是的,是禅定当中见到的。禅定是属于现量境界,它不是比量、不是非量,真看到了,我们要相信。
佛并没有说这种定功、这种能力只有他有,别人没有,佛不是这个说法。佛是说一切众生个个都有,只是你不肯修、你不肯回头。释迦牟尼佛在《华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这话讲得多清楚。如来是圆满的智慧,这个智慧不是从外学来的,是自性里头本有的。有智慧,无量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,自性本有的,不是在外头,外头没有。所以大乘佛法的目的就是明心见性,我们念佛的人是不是修明心见性?是的。绝对不是说明心见性只有禅宗修的,禅宗修这个,每个宗都修这个。这是中国八大宗,或者说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包括念佛法门,终极的目标就一个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所以《般若经》上说,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这句话重要。为什么?都达到最后明心见性的目标,那就是平等的,那就没有高下。念佛法门也是这个目标。
我们在这个世间,修禅定很难,没法子得定,环境扰乱,干扰我们的身心,让我们的身心定不下来。到极乐世界是换一个修学环境,那个地方是最理想的环境,决定没有负面的干扰,而且有正面的协助。第一个,直接教导我们的老师是阿弥陀佛,跟我们的同学那都是大菩萨,不是凡人。所以你的进步得到了保证,你恢复得很快,很容易把妄想、尘沙、见思烦恼都断了,这个一断就成佛了。佛法的修行全在放下,可是经教帮助我们看破,看破帮助我们放下,放下又帮助我们看破,这章嘉大师早年教我的。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就是看破、放下相辅相成,教我一定要学放得下,这个路子你就没有障碍,菩提道。菩提道最大的障碍是放不下。为什么放不下?以为这些东西都是真的,不知道十法界里头全是假的。再给你说,包括一真法界诸佛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。真的只有一个,自性,就是明心见性,你见到真的了。那个真的,真的是你自己,是你自己的真心,是你自己本来的我,禅宗所说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那是真的。大乘终极的目标是这个,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。找到自己了,你就能帮助别人,你看到六道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把自己丢掉了,把这个身体当作我,错了,身体不是我。
心量一定要拓开,大乘教里常讲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你心愈大你愈快乐,心愈大福报愈大,量大福大,智慧也大。你要从这上下功夫,得要真干。要肯定整个宇宙跟自己的关系,一切众生跟我的关系,这个东西要搞清楚。关系是什么?一体。所以这个大慈悲、真诚的爱心自然就散发,没有一样不爱。这个众生纵然造的罪业堕落了,你知道那是自己,你就会原谅他,你就不会责怪他,你会帮助他回头、帮助他回归。凡是做错了,都是偏离了轨道。整个宇宙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,一丝毫都不乱,这就是道德。宇宙的规律这就是道,遵循这个规律就是德,德如果失掉了,他就偏离轨道,偏离轨道他就受很多苦难,这个苦难是冤枉受的,不应该受的。像这个地方改形易道,受到鬼、畜、地狱身,这就错了,这他不应该受的。违背道德的事情不能做,那就是因上,因上错了不善的果报现前,因要正确。
所以做一个中国人,不读书不晓得,不走遍全世界你也不晓得,读中国书,走遍全世界,明白了。中国人,一般讲是圣贤人,圣贤人的后裔。圣贤是什么意思?明白人,明理、懂事。明什么理?五伦,明了人跟人的关系、人跟天地鬼神的关系。所以中国有三教,三大圣人教中国人,有儒、有道、有佛,真正是究竟圆满。中国人没有不懂得人与人的关系,父子有亲、夫妇有别、君臣有义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。你看,这种社会有秩序,一点都不乱,社会是庄严、正气。这种时代在历史上称为盛世,太平盛世,人民幸福快乐,国家政治清明。每个人遵守五德,五德是仁义礼智信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会违背。从这个地方再延伸出去,延伸出去是辅助的,五伦、五常是主要的,四维、八德是延伸的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四维,礼义廉耻;八德,孝悌忠信、仁爱和平。你看中国人!我们能够把这四个科目修好,这就是圣人。完全都落实了,圣人;没有办法完全落实,可以做到七、八十分,贤人;做到六、七十分,君子。中国人是圣贤君子。现在这些全没有了,一个字都找不到。现在真是古人所说的,什么社会?父不父、子不子、君不君、臣不臣,整个社会乱了,人民苦不堪言。我们要不学佛,这日子怎么过!
所以我能遇到佛法,我对我的老师念念不忘,天天不忘。我们讲堂、我居住的房间、书房都挂老师的照片,一生时时刻刻没有离开老师,谨记住老师的教诲,依教奉行。老师给我这一生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得到了,我感恩。你看在这种世界上,我只举个简单例子,我没有任何压力,身没有压力、精神没有压力。一生,读自己喜欢读的书,干自己喜欢干的事,几个人能做到?我要不是方老师跟章嘉大师这个教诲,我这一生就苦不堪言。这两个老师指出这一条道路,这个道路是方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,他指出来了。跟章嘉大师三年,章嘉大师坚定的帮助我踏上这条道路,一直走下去准没错误。走的方法、理念、效果,这些是得力于李老师十年的教诲,真得受用。如果你所学非所用,你白学了。学了一定要用,要大胆的去用,要毫无顾虑的去用。现在人不敢用,他害怕,譬如讲布施,我布施,我明天怎么生活?他怕,害怕。这是很多人不敢,其实完全想错了,你这种顾虑、忧虑都是错误的。
但是这个基础很重要,自己必须要真诚心。没有真诚心是假的,侥幸的,是来试试看的,这个不行,这你肯定失败。真诚心。布施完了,身上一无所有,明天吃饭不想它,要饿死了,念一天佛求生净土,这种心才行,到时候自然有人送来。我常常举虚云老和尚朝山这个例子,我们要记住,对我们是非常大的鼓励。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,四十七岁,从普陀开始,三步一拜,拜到山西五台。走了多久?三年多,才拜到。这三年多,在路途上两次得重病,在荒郊,没有人家,你病倒在路上,你怎么办?没吃的,连水都没有。在这个困境当中,来了一个乞丐,这个乞丐到外面去讨饭给他吃,照顾他,还去找些草药帮他治病。住了十几天,身体恢复健康了,再去拜,这乞丐走了。第二次生病,又遇到这个乞丐。乞丐两次帮他忙,在一起生活两次加起来一个多月。那乞丐是谁?文殊菩萨。他去朝五台山拜文殊菩萨,文殊菩萨一路照顾他,真需要的时候就现身。所以不要害怕,真在紧急的时候、需要的时候,佛来了、菩萨来了。不知道现的是什么样的身形,他就主动的来帮助你,就关心你、照顾你,你还操什么心?
自己要天天操心,佛菩萨不操心了,他也不来了。为什么?你自己会管自己,他用不着来帮助你。自己实在不能的时候,他真来了。所以要有这样的信心,坚定的信心、不移的信心,这条路走得真是顺利,一帆风顺。无论是顺境是逆境,是善缘是恶缘,统统对我们都是增上缘,全是来帮助我们的,提升我们境界。我们智慧增长、德行增长、信心增长、愿心增长,心里头只有一片感恩的心,一个妄念没有,一个杂念没有,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人人都可以得到,人生最高的享受每个人都有,你肯不肯干、肯不肯听话?就是一个真诚心。人不能不老实,老实人有福,不老实的人有灾难。老老实实,听话。佛经是佛说的话,四书五经是圣贤说的话,展开经卷就是听话,老实、听话,听完之后真干、真照做。
格物致知,有很多人把这个两句话讲错了,我在此地顺便再提醒一次。格物就是放下,物是什么?物是物欲。物欲,佛法里把它归纳五大类,财色名食睡这五欲,五种欲望。这五种东西都是有害的,没有好处的,要把它放下。格是格除,是格斗,欲就你的欲望,自己要跟自己去做一次斗争,把欲望打倒,是这个意思。欲望什么?欲望障碍你的智慧、障碍你的德能、障碍你的相好。你看,你本来有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现在如来的智慧没有了、如来的德也没有了、如来的相好也没有了。什么东西?因为你有欲望,欲望迷了你的心窍,你自性里面好东西一样都不起作用了。所以佛家,这叫烦恼障,五欲是烦恼,知识是烦恼,知识叫所知障。一定要把知识变成智慧,把烦恼变成菩提,就正确了。这个东西只有佛门有、只有大乘有,带给我们的好处实在讲太多太多了,无比殊胜。做人要做个真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