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强,先到三善道受报,三善道。诸位现在看看,我们这个世间大富大贵之人,这三善道之一,他在这一生享受的时候他忘掉了,虽得人身,得到福报,他把修福忘掉。享福而不修福,不修福造罪业,造无量无边罪业,他认为是他在享福。福报享尽了怎么办?他所造的那些恶就又现前,肯定临命终时,是恶念现前、恶报现前,三途去了。人间苦短,能享几年福,三途寿长,所以「辗转三途」,『累劫难出,痛不可言』。累劫是无量劫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们细心观察眼前的世间,你对于佛所说的就一丝毫不怀疑,完全相信、完全接受。盗,偷盗戒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我们再看下面第三段「淫」,诸位看这段经文:
【其三者。世间人民。相因寄生。寿命几何。】
这感叹的词。
【不良之人。身心不正。常怀邪恶。常念淫妷。】
你看这个地方『淫』是女字边,前面在盗戒里头看是三点水,是水字边。水字边的淫是过分的意思,不管干什么坏事,干得太过分了,那叫淫。这个地方讲「淫」,专门指男女之事,这个字里头有差别。
【烦满胸中。邪态外逸。费损家财。事为非法。所当求者。而不肯为。】
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这是这一品经里头的第三段,说明「淫恶以及因淫恶而引起之贪瞋等恶」,所以这贪瞋痴一个一定引起其他的。『相因寄生』,「寄」是托附的意思,这一句「指众生由于相互间之业因而出生于世」,如果跟世间人没有过去生中业因的关系,他不会到这个世间来。他到这个世间来,肯定与这个世间人有关联,这个关系过去生中业因造成的。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?大乘经上有一句话说,「人生酬业」,酬是报酬,是酬偿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因,俗话所谓「冤冤相报」,就是为这个来的。
大乘经上常说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只要跟我们有认识的人,有往来的人,都是这四种原因。恩有轻重差别,债有多寡差别,差别都是无量无边,小的,大概一生只碰到一次,我们在路上走路遇到一个人,他对我们笑笑,我们对他也笑笑,大概就这么一次,以后再不见面,这是什么?这是缘之浅者。有的时候路上遇到那个人,瞪着眼睛好像很恨你,也没有见过面的,我们看到他也很不高兴。这都什么?就是喜怒很轻的、很轻微的;大的那是要命的,所以这个差别很大。没有因,面对面走过不认识,没有表情。我们每天时时刻刻都碰到,都要晓得。
因果报应在哪里?就在现前,一点都不差。消业障要在这里消,用什么方法?念佛消业障,忍辱消业障。忍辱加上念佛这太好了,别人毁谤我,别人在骂我,在数说我,那我怎么回应他?阿弥陀佛,他讲一句我念一句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就用一句阿弥陀佛去应对他,好!他所讲的那些我都没有听见,我听到的是我心里念阿弥陀佛的声音。我发出去的是阿弥陀佛,灌到他耳朵里头去,我对他修法布施,那他对我是消我业障。你看帮助我消业障,对我有恩,我要把阿弥陀佛回报他,这多好!久而久之这个结就化解,就没有了。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互相帮助,自动的,不是勉强的,不是我去要求他的,主动的。这什么?业障消了才会有这现象,业障没有消不可能有这现象出生。这是说人与人之间关系一定要清楚。
「《会疏》曰:世界安立,单阳不成」,这中国道家讲阴阳,「独阴不育,夫妇相因相成」,一切众生才能繁衍下去,才能延续,这是自然现象,自然现象里头也有因果。「又父子相因」,佛经上讲子女跟父母四种缘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这四种缘,没有这四种缘不会来。那现在来了,来了怎么办?所以学佛问题解决了,学佛,佛教给我们把这四种缘转化成法缘,我们一起来同修,做法眷属,好!所以古时候这些帝王聪明,他们用儒治国,用佛教民,教化老百姓用佛,他用得非常恰当。佛教人,人与人之间怨恨统统化解,冤业化解,家和万事兴、社会安稳、天下太平,佛能做到。用道祭祖,他都用得好,道是中国本土的宗教,怀念祖先用道教,统统派上用场。人不能不敬祖先,不敬祖先是忘本,本是孝之根,人决定不能忘本,所以祠堂必须恢复。
中国这么多族姓,要恢复也是一个难事,不是容易事情。所以我们想出一个方法,用万姓先祖纪念堂,一个县一个大祠堂,这一县里面所有的姓氏都有。祠堂里面可以办专门的馆藏,就是图书馆,藏什么?藏家谱、藏家训,就是每一家家庭的历史,可以做这个馆藏。有研究民族学的、研究社会学的,提供他们的参考资料,那就是学术机构,这都是好事情,欢迎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到这来学习。所以家用这个方法来恢复,祠堂一年两次祭祀、祭祖,地方官员主祭,每一个姓氏选一个代表陪祭。平常可以做为文化活动的场所、文艺表演的场所,我们喜欢看,祖宗也要看。不合法、不合礼的这些表演,我们想到祖宗不愿意看,我们不可以做,你到别处去,这个地方不能表演这些东西,所以好。这是现前社会,哪些是好的,哪些是不好的,好的是利,不好的是病,我们都要想到,都要看到,都要来把它修正,这就好了。
所以下面,「又父子相因,君臣相资」,资是帮助,君需要臣帮助才能治理国家,臣需要君帮助,让他来统筹规画,这国家才能治理得好。「凡天地之间,无独立义」,这个一定要晓得,天地之间确实没有一个是独立的,都是互相依靠的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「故云相因寄生」,这一句话重要!在佛法里面说,「盖指众生皆有共业与别业,因彼此有共同之业报,乃于同一时期同一世界」,就是空间,「而出生」。我们生在这个时代,跟这个时代的人有共业,没有共业你不会来,虽有共业也有各别的业,有别业。「又因别业各各不同,由于彼此个别宿业之缘,或为眷属,或为仇敌,同生于世,以偿宿因」。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不外乎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确实事实真相只有佛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。怎么做人?老祖宗教我们,首先要认识人跟人的关系,这叫道,伦常大道。「父子有亲、夫妇有别、君臣有义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」,这五伦,五伦讲关系,把人跟人的关系讲得圆圆满满。不可能有五伦之外的人,不可能;你到这个人间来,就有这五种关系,这五种关系陪伴你一生一世。你能把这五种关系处理得好,你这一生就非常幸福圆满。在佛法讲你的法缘殊胜,我们世俗讲人缘好,在任何地方人都欢喜你。
知道五伦关系,还要知道五德,五德是五常,无论对待哪一种关系的人,都要做到五德仁义礼智信。头一个要知道爱人,仁者爱人,爱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《弟子规》末后一句话说,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天经地义。为什么?我们同是人,哪有不相亲相爱的道理!所以头一桩大事,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学习爱人。没有任何条件的,这是佛菩萨,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他没有条件,对于一切众生都爱护。所以佛的慈说不尽的,对于植物爱护,对于山河大地爱护,一花一草、一粒沙尘没有不爱护的,为什么?同体,它跟我是一体。我爱护我的眼目,我也爱护我的手脚,一体,清净心、平等心发挥大爱。第二个义,义是行事,行事的总原则就是个义字,义是什么?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中国人讲人情事理面面顾到,这叫义。仁义落实在哪里?落实在下面三个字,礼、智、信。礼就是规矩、礼节,不过分,也不能不到,把仁义落实在礼上,办事要有礼貌、礼节。落实在智慧上,这是现在讲理智不是感情用事,随顺感情就是烦恼,随顺理智就是智慧,凡事不要用感情,用感情会跟人结怨,用理智。最后一个信,言而有信,信在佛法里就是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,这都属于信。你看讲得多简单,多有条理。
存心是仁,处事的原则,原理原则是义,仁义落实在礼,佛法落实在戒律,儒家讲礼就是戒律,落实在理智不落实在感情,落实在信用,守信。这是老祖宗教导我们的,我们在这个世间跟任何人、任何物相处,才处得和睦,总是有真诚爱心,常常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这世界多美。首先就是把自己这些大原则守定、落实,然后自自然然能感化别人。能有机缘、缘分,缘分是能在一块相处,这缘分,你在这一块相处肯定这一块地区的众生就被感化了。中国古人把这个例子做出来,舜王在这个地方住三年,就能把这个地区人民统统都教好了。他并没有特别教,就是做出来,做出个好榜样,大家都看到、都学习,这个方法到今天还是有效。尧舜距离我们差不多四千年,那个时候他们用的方法有效果,今天我们照样去模仿,同样有效果。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一种风气,就能影响到全世界,化解世人的冲突,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,这是一桩好事情。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,这一生同一个时代居住在同一个地区,一定要珍惜,要常常想到『寿命几何』,「百年短暂,无常迅速,人命在呼吸间,转瞬即逝」,这都是真话。
我这一次到马来西亚,主要是参加马来西亚华校校长、老师的聚会,我是去勉励大家,希望他们真正能发心,能有使命感,把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这个使命承担起来。因为他们一生从事教育工作,做教学,做校长管理学校,现在无论是现任还是退休,我们真正发心,在中国传统学术经典里头,选一种专攻,他们有基础。我们提出的就是《群书治要》六十五种的原本,那有六十个人就行了。一个人专攻一样,三年就会有很好的成绩可观,十年之后这六十个人是全世界一流的汉学家,中国文化可以在全世界放光,好事!马六甲同修送一块地给我,我把它建作学校,马来西亚汉学院。这一次重新设计,他们用客家人,客家人是围屋,圆的,房子是圆屋,很特殊,很有味道。屋顶,用马来人的屋顶,两个文化合起来。所以首相看到之后非常欢喜,就问我人的问题。我因为这次见面时间只有五十分钟,讨论到这个问题没有时间详细再谈,我得详细写封信给他。他说办学院,我们需要他批准大学的执照,将来我们可以变成大学。但是就是这个学院,老师有多少个博士学位,有多少个硕士学位,因为教育制度上它这么规定,那我们用这个方法行不通。
今天到全世界去请汉学家,博士很多,他懂不懂汉学有问题。因为现在拿博士学位的人,都是把这些典籍当作一种世间普通学术来研究,全是知识,变质了,不是智慧。我们的学习不重视知识,我们重智慧,什么叫智慧?你所学到的东西统统落实到生活,这智慧,我们要这种人。所以我就在想,这些老师们三年之后,他的成绩拿出来,我们可不可以授与给他汉学博士学位?这上面冠汉学,用这个。他在哪里表现?他所研究东西我们把它录像,在电台上播放,在网路上播放,让大众公认,这个应该没话说。不用这个方法大家不知道,他所学的东西不知道,我们来听他讲,看看他所讲的跟现在一般汉学家所讲的,哪些不一样。
我们要求的是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,统统落实在笃行。现在做学问的,后头笃行没有,他只止于前面这四种,所以做学问与自己实际生活不相干。这自己得不到利益,对社会、对国家、对人类也没有真正贡献。所以这个事情,我还得要找时间,我们要当面来谈、来讨论。我们要有一条新的道路才能走出来,才能够拯救世界,旧的这个路行不通,这是个很艰苦的一桩事情。所以我们要做实验,汉学院就是实验室,有兴趣的年轻人,我相信四十岁左右的都可以发心来做这工作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知道了去做到,从哪里做起?儒释道三个根非常重要,没有这个那你没有根。所以我们要求每个人《弟子规》落实,《感应篇》落实,《十善业》落实了,我们只要求这个,不要求很高,这最低标准。这是圣贤的根基,人才能学圣学贤,才能成圣成贤。我们同生在这个时代,对这个时代做出真正的贡献,人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,不会在这一生空过、白来了,那就很可惜。
这后面说,「但世人颠倒,不识苦空无常」,这是真的,世间人确实如此。「但求幻妄之乐」,今天科学技术就是幻妄之乐,科学在变把戏。「如蛾扑火,自焚其身」,这话说到今天这个社会,完全正确。特别是核武战争,这个事情谁都没有能力障碍,我们只有祈求诸佛菩萨、天地神灵,希望他们阻止这桩事情,不能让它爆发,这个爆发那是人类毁灭的大灾难。真有一批人想干,这想干什么?这人疯了,只有严重的神经病、疯人他才会干这个事情,正常人不会,除了求佛菩萨、求天地鬼神,没有别的办法。
现在我们很冷静的观察,中国社会逐渐省悟过来,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肯定了,好事情。中国文化我们在外国宣扬,不是说它是中国的,它是整个人类的,中国传统文化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传统文化。这是什么?汤恩比提出来的,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,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。我们在这个基础上,要把这个文化发扬光大,孔孟是什么?仁义、道德、因果教育,就这六个字。大乘佛法是真诚、慈悲,本经上讲的真实智慧、真实之际、真实利益,这大乘讲的。都是属于全人类的,不是属于某个族群、某个国家、某个地区的,全世界的人都要学习,所以我们现在呼吁学文言文。这一次我看到非洲的小黑人小朋友们背《弟子规》、背《三字经》,字正腔圆。非洲小黑人在学中国文化,将来他们领导全世界你们服不服?所以这些录像对我们很大的启发,我们要不学,将来跟他们学,将来他来领导我们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0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