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一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四六一集)  2012/8/10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461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九百四十九页最后一行,我们从第二句看起:

  「百年短暂,无常迅速。人命在呼吸间,转瞬即逝」,这是世尊在那个时候感叹世间人寿命短促。佛陀在世是生在减劫,佛告诉我们,人的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,这是一般平均年龄,最短是十岁。这个劫怎么算法?从最短的时劫,每一百年加一岁,一直加到八万四千岁,再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,又减到十岁,这个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。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,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,佛法里面讲时间。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是减劫,减劫在一百年,释迦牟尼佛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了,现在人平均寿命七十岁。所以中国人有常说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不满七十岁而亡的太多了,中国、外国这些有名的人,你去看看他的传记,五十、六十而亡的很多很多,占很大的比例。所以佛举例子,百年短暂。

  释迦牟尼佛应该住世百年的,八十岁就走了。为什么走?魔王波旬请佛入般涅槃,佛答应了,佛不妄语,就走了。所以,还剩二十年,这二十年的福报就给后世的这些出家人,一直到末法一万年。这一万二千年当中出家人这个福报,是释迦牟尼佛的余福供养给这些人。这些人只要安分守己好好修道,不要为衣食去操心,佛统统都管了。可是现在人不听,一定要自己想方设法,所谓叫拉信徒求供养,这完全错了,违背了佛陀的教诲。只要认真好好修行,从来没有听说,释迦牟尼佛到现在也有三千年了,没听说这三千年当中出家修道的人是饿死的、冻死的,没听说过。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,途中生病,那真是要命,在旷野,四周围没有人家,没有村庄,病倒在路上,怎么办?文殊菩萨出来了。是自然有人照顾,只要你是真心,一无所求。如果寿命终了了,求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往生;还有寿命的时候,佛菩萨一定照顾,这个要放心,不要自己操心。寿命短暂,一定要把时间把握住。

  下面,「但世人颠倒,不识苦空无常」,对这桩事情不认识,「但求幻妄之乐」,幻妄是假的,不是真的,这个乐不是真乐是假乐。底下这两句说得好,「如蛾扑火,自焚其身」。晚上点灯,看到小飞蛾往明亮的地方走,那是火在那里燃,走到火焰里面就被烧死了。这是我们常见的。佛在世的时候也是大家常见的,飞蛾愚痴,不知道火会烧身。这个比喻什么?比喻淫妷之乐。「是以不良之人,身心不正,常怀邪恶,常念淫妷」,这是说世间人,现在这种人多,中国、外国到处都看到。一甲子之前,就是六十年之前,一般人还不好意思说;现在你到处听到,甚至于打开电视,你去看全都是的。人怎么能不学坏?人为什么学坏的?电视教的,网路教的。

  电视、网路,我们现在知道,是魔王波旬的道场。波旬附体来找过我,来质问我,说我没有通知他,侵犯他的道场。我说我们从来没有侵犯任何人的道场。他说你这卫星电视、网路,这不是侵犯我的道场吗?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全世界的电视、网路统统是魔王波旬的道场。确实,华藏卫视没通知他,我们用网际网路也没有通知他,我请他原谅,不要见怪。我请他到这里来听经,给他供个牌位,称他作波旬菩萨。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王,就是心量小了一点,福报是真大。不喜欢修行人脱离六道轮回,六道轮回是他管辖的,他愿意他的人众多,人众超越六道,他就很不高兴。可是,你要是真正修行,他也佩服你,他也护持你。这就是什么?人性本善,他也有佛性,他也是本善,只是一时迷惑,有这么个错误观念,障碍一些修道人。但是所障碍的,真的,都是信心不坚定的、都是容易动摇的。真正修行禁得起他的考验,考验及格了,他护持你、他佩服你,这个要懂。你被他考倒的时候,他瞧不起你。

  这些『常怀邪恶』,就是心里面妄念多、邪念多、杂念多这一类的人。『常念淫妷』,他以为这是乐事,其实这个事情不是快乐的事情,对身心都有伤害,对修道造成严重的障碍。「邪者,横邪不正。恶者,恶毒不善」,恶后头加个毒,因为贪瞋痴慢疑是五恶,也是五毒,麻烦很大。「《会疏》曰:邪谓邪曲,恶谓罪恶」。「淫妷者」,这个妷底下有注音,跟逸乐的逸是同音。「同劮」,底下这个劮,音都一样的,都是一个音,都是安逸的逸这一个音。你看劮,左边是失,右边是力,这个字也比较少见,念逸。「婸也。婸者,淫也,放也。(见《中华大字典》)淫,荡也」。前面这个婸,跟草头底下汤这个「荡」字是一个意思,音义都相同。「贪色」,这个色是男女之色,「不以礼交也」,礼是婚礼。现在这个事情也平常了,没有结婚那都是邪淫,在现在社会占的比例非常之大。

  「又淫者,乃十恶之一」。十恶就是十善的反面,《十善业道经》反面就是十恶,十善是十恶上加个不字。「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」,接着「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」,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,意「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」,这叫十善业。反过来是十恶。所以这个淫是十恶之一,在十恶排在第三,第一个是杀,第二是盗,第三个是淫,排列在第三。「淫为枷锁,缚众生故」,这佛经上讲的比喻。枷锁是刑具,这人犯了重罪,叫披枷带锁,我们常讲手铐、脚镣。枷锁是戴在头上的,现在没有这种刑具,古时候有,民国初年还有。到民国二十年的时候我记得还有,民国二十年以后就没有了,枷就没有了,脚镣手铐还有,现在还有。所以这是刑具,人戴上这个行动不自由。「淫为罪源」,重罪之源,「生诸厄故」。诸厄就是许许多多的罪业都从这里发生的,能够引发杀盗淫妄;换句话说,五戒、十善全都破了。

  「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入生死」,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,是真的,如果没有淫欲的念头,你就不会到六道来轮回。所以古德有句话说,「欲不除」这个欲就是淫欲,「不出轮回」;「念不一」,也念佛,「不生净土」。生净土要念到一心,也就是起心动念只有阿弥陀佛,这比什么都重要,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念,这个人决定往生。在这个世间,没有把淫念头断掉,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,六道轮回里面生死的根就是淫欲,所以这个不是一桩好事情。「故云:生死根本,欲为第一。如下引诸经论,皆备言淫欲之患」,下面引了有经、有律、有论,引用了很多。「《沙弥律》曰:在家五戒,惟制邪淫」,不是夫妻不能行淫,夫妻淫欲是正淫,那不算邪淫。但是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,最好夫妻也把它断掉,为什么?你就没有妄念、没有杂念,你的心才能专一,「念不一不生净土」。把这个念头放下,一心求生净土,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。「出家十戒,全断淫欲」,这个十戒是沙弥十戒,一出家就应该受沙弥十戒。「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,悉名破戒。乃至世人因欲,杀身亡家」,这是世间,古时候有,现在更多,几乎天天都有,这也不是新闻。「出俗为僧,岂得更犯。生死根本,欲为第一。故经云淫泆而生,不如贞洁而死」,这两句话是佛经上讲的。

  生死是轮回的现象,没有能力出三界,在六道里头,佛在经典上形容叫生死疲劳。人的寿命长,这个身能住世几十年,死了以后又去找个身体,找身体不是自己想找什么就找什么,不是的,业力支配。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业,《地藏经》上讲得很明白,一定要知道、一定要记住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业。业有轻重,临命终时重者先牵,哪一个业力重,就先牵着你去投胎。我们去想想、去问问,贪瞋痴慢这四个字重不重?在日常生活当中,从早到晚起心动念,这个念头动过多少次?贪名、贪利、贪财、贪色,起的贪心,动的不善念头。这种念头多,力量很强大,时时刻刻会起来,你有没有想到,你临终时会起这个念头,那个麻烦大了。临命终时最后一念是贪,饿鬼道去了;贪不到就瞋恨,这恨的念头起来的时候,地狱道去了;糊里糊涂,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,畜生道去了,临终的时候糊涂的也很多,这愚痴。所以,来生来世是看我们现前哪一个念头强烈,它先受报。

 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,我们一定在念佛上下功夫,佛弟子每天要看佛像,早晚功课认真做。就是什么?对着佛像,我天天想佛,我希望我临命终时佛的念头现前,那就好了。这个念头现前决定往生,佛来接引你。这个念头一生,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,我这个念头才动,阿弥陀佛就知道,立刻就现身在面前。这比什么都重要!因为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,只有这是真的。学佛,广学多闻重不重要?不重要了,为什么?广学多闻不能往生,决定抵不过这一句弥陀。我们今天最佩服的,李老师一生常常念着、常常给我们讲到的,这个世间愚夫愚妇,乡下这些阿公阿婆,不认识字,什么都不知道,就是会念一句阿弥陀佛。你问他什么他都不晓得,你给他讲再多的话,他都是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对着你笑,对着你笑咪咪的,他的佛号从来没有停过,真的,什么都不懂。他在那里给我们做示现,那叫什么?那叫真正念佛人,没有妄想、没有杂念,一心专注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这种人往生,生西方净土,你要知道是上辈上生,三辈往生里头上辈。生到哪一土?生实报庄严土,不得了!实报庄严土是法身大士,他是直取这个地位,没有拐弯抹角的。

  你要不相信,你看看《影尘回忆录》里头,倓虚法师讲这个故事锅漏匠,这不就是好的例子。这个人距离我们不远,他跟倓虚老法师同一个时代的人,谛闲老和尚的学生,不认识字。锅漏匠这个行业,现在没有了,抗战胜利以后就没有了,我小时候见过。生活非常之苦,补锅补碗,锅碗打破了,补起来还可以用。补一个锅碗多少钱?一个铜板、二个铜板,不到一分钱,他一天能补几个碗!挑担子在乡下到处转,很苦,未必能碰到几个人家,所以他是苦不堪言。看到谛闲法师出家了,出家不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