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一集

  淨土大經科注  (第四六一集)  2012/8/10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6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注》第九百四十九頁最後一行,我們從第二句看起:

  「百年短暫,無常迅速。人命在呼吸間,轉瞬即逝」,這是世尊在那個時候感歎世間人壽命短促。佛陀在世是生在減劫,佛告訴我們,人的壽命最長八萬四千歲,這是一般平均年齡,最短是十歲。這個劫怎麼算法?從最短的時劫,每一百年加一歲,一直加到八萬四千歲,再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,又減到十歲,這個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。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,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,佛法裏面講時間。釋迦牟尼佛出現于世是減劫,減劫在一百年,釋迦牟尼佛離我們現在叁千年了,現在人平均壽命七十歲。所以中國人有常說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,不滿七十歲而亡的太多了,中國、外國這些有名的人,你去看看他的傳記,五十、六十而亡的很多很多,占很大的比例。所以佛舉例子,百年短暫。

  釋迦牟尼佛應該住世百年的,八十歲就走了。爲什麼走?魔王波旬請佛入般涅槃,佛答應了,佛不妄語,就走了。所以,還剩二十年,這二十年的福報就給後世的這些出家人,一直到末法一萬年。這一萬二千年當中出家人這個福報,是釋迦牟尼佛的余福供養給這些人。這些人只要安分守己好好修道,不要爲衣食去操心,佛統統都管了。可是現在人不聽,一定要自己想方設法,所謂叫拉信徒求供養,這完全錯了,違背了佛陀的教誨。只要認真好好修行,從來沒有聽說,釋迦牟尼佛到現在也有叁千年了,沒聽說這叁千年當中出家修道的人是餓死的、凍死的,沒聽說過。虛雲老和尚朝五臺山,途中生病,那真是要命,在曠野,四周圍沒有人家,沒有村莊,病倒在路上,怎麼辦?文殊菩薩出來了。是自然有人照顧,只要你是真心,一無所求。如果壽命終了了,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往生;還有壽命的時候,佛菩薩一定照顧,這個要放心,不要自己操心。壽命短暫,一定要把時間把握住。

  下面,「但世人顛倒,不識苦空無常」,對這樁事情不認識,「但求幻妄之樂」,幻妄是假的,不是真的,這個樂不是真樂是假樂。底下這兩句說得好,「如蛾撲火,自焚其身」。晚上點燈,看到小飛蛾往明亮的地方走,那是火在那裏燃,走到火焰裏面就被燒死了。這是我們常見的。佛在世的時候也是大家常見的,飛蛾愚癡,不知道火會燒身。這個比喻什麼?比喻淫妷之樂。「是以不良之人,身心不正,常懷邪惡,常念淫妷」,這是說世間人,現在這種人多,中國、外國到處都看到。一甲子之前,就是六十年之前,一般人還不好意思說;現在你到處聽到,甚至于打開電視,你去看全都是的。人怎麼能不學壞?人爲什麼學壞的?電視教的,網路教的。

  電視、網路,我們現在知道,是魔王波旬的道場。波旬附體來找過我,來質問我,說我沒有通知他,侵犯他的道場。我說我們從來沒有侵犯任何人的道場。他說你這衛星電視、網路,這不是侵犯我的道場嗎?我才恍然大悟,原來全世界的電視、網路統統是魔王波旬的道場。確實,華藏衛視沒通知他,我們用網際網路也沒有通知他,我請他原諒,不要見怪。我請他到這裏來聽經,給他供個牌位,稱他作波旬菩薩。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王,就是心量小了一點,福報是真大。不喜歡修行人脫離六道輪回,六道輪回是他管轄的,他願意他的人衆多,人衆超越六道,他就很不高興。可是,你要是真正修行,他也佩服你,他也護持你。這就是什麼?人性本善,他也有佛性,他也是本善,只是一時迷惑,有這麼個錯誤觀念,障礙一些修道人。但是所障礙的,真的,都是信心不堅定的、都是容易動搖的。真正修行禁得起他的考驗,考驗及格了,他護持你、他佩服你,這個要懂。你被他考倒的時候,他瞧不起你。

  這些『常懷邪惡』,就是心裏面妄念多、邪念多、雜念多這一類的人。『常念淫妷』,他以爲這是樂事,其實這個事情不是快樂的事情,對身心都有傷害,對修道造成嚴重的障礙。「邪者,橫邪不正。惡者,惡毒不善」,惡後頭加個毒,因爲貪瞋癡慢疑是五惡,也是五毒,麻煩很大。「《會疏》曰:邪謂邪曲,惡謂罪惡」。「淫妷者」,這個妷底下有注音,跟逸樂的逸是同音。「同劮」,底下這個劮,音都一樣的,都是一個音,都是安逸的逸這一個音。你看劮,左邊是失,右邊是力,這個字也比較少見,念逸。「婸也。婸者,淫也,放也。(見《中華大字典》)淫,蕩也」。前面這個婸,跟草頭底下湯這個「蕩」字是一個意思,音義都相同。「貪色」,這個色是男女之色,「不以禮交也」,禮是婚禮。現在這個事情也平常了,沒有結婚那都是邪淫,在現在社會占的比例非常之大。

  「又淫者,乃十惡之一」。十惡就是十善的反面,《十善業道經》反面就是十惡,十善是十惡上加個不字。「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」,接著「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绮語」,绮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,意「不貪、不瞋、不癡」,這叫十善業。反過來是十惡。所以這個淫是十惡之一,在十惡排在第叁,第一個是殺,第二是盜,第叁個是淫,排列在第叁。「淫爲枷鎖,縛衆生故」,這佛經上講的比喻。枷鎖是刑具,這人犯了重罪,叫披枷帶鎖,我們常講手铐、腳鐐。枷鎖是戴在頭上的,現在沒有這種刑具,古時候有,民國初年還有。到民國二十年的時候我記得還有,民國二十年以後就沒有了,枷就沒有了,腳鐐手铐還有,現在還有。所以這是刑具,人戴上這個行動不自由。「淫爲罪源」,重罪之源,「生諸厄故」。諸厄就是許許多多的罪業都從這裏發生的,能夠引發殺盜淫妄;換句話說,五戒、十善全都破了。

  「一切衆生皆因淫欲而入生死」,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錯,是真的,如果沒有淫欲的念頭,你就不會到六道來輪回。所以古德有句話說,「欲不除」這個欲就是淫欲,「不出輪回」;「念不一」,也念佛,「不生淨土」。生淨土要念到一心,也就是起心動念只有阿彌陀佛,這比什麼都重要,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念,這個人決定往生。在這個世間,沒有把淫念頭斷掉,你就出不了六道輪回,六道輪回裏面生死的根就是淫欲,所以這個不是一樁好事情。「故雲:生死根本,欲爲第一。如下引諸經論,皆備言淫欲之患」,下面引了有經、有律、有論,引用了很多。「《沙彌律》曰:在家五戒,惟製邪淫」,不是夫妻不能行淫,夫妻淫欲是正淫,那不算邪淫。但是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,最好夫妻也把它斷掉,爲什麼?你就沒有妄念、沒有雜念,你的心才能專一,「念不一不生淨土」。把這個念頭放下,一心求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。「出家十戒,全斷淫欲」,這個十戒是沙彌十戒,一出家就應該受沙彌十戒。「但幹犯世間一切男女,悉名破戒。乃至世人因欲,殺身亡家」,這是世間,古時候有,現在更多,幾乎天天都有,這也不是新聞。「出俗爲僧,豈得更犯。生死根本,欲爲第一。故經雲淫泆而生,不如貞潔而死」,這兩句話是佛經上講的。

  生死是輪回的現象,沒有能力出叁界,在六道裏頭,佛在經典上形容叫生死疲勞。人的壽命長,這個身能住世幾十年,死了以後又去找個身體,找身體不是自己想找什麼就找什麼,不是的,業力支配。我們起心動念都是業,《地藏經》上講得很明白,一定要知道、一定要記住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無不是業。業有輕重,臨命終時重者先牽,哪一個業力重,就先牽著你去投胎。我們去想想、去問問,貪瞋癡慢這四個字重不重?在日常生活當中,從早到晚起心動念,這個念頭動過多少次?貪名、貪利、貪財、貪色,起的貪心,動的不善念頭。這種念頭多,力量很強大,時時刻刻會起來,你有沒有想到,你臨終時會起這個念頭,那個麻煩大了。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貪,餓鬼道去了;貪不到就瞋恨,這恨的念頭起來的時候,地獄道去了;糊裏糊塗,是非善惡沒有能力辨別,畜生道去了,臨終的時候糊塗的也很多,這愚癡。所以,來生來世是看我們現前哪一個念頭強烈,它先受報。

  于是我們就明白了,我們一定在念佛上下功夫,佛弟子每天要看佛像,早晚功課認真做。就是什麼?對著佛像,我天天想佛,我希望我臨命終時佛的念頭現前,那就好了。這個念頭現前決定往生,佛來接引你。這個念頭一生,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,我這個念頭才動,阿彌陀佛就知道,立刻就現身在面前。這比什麼都重要!因爲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是真的,只有這是真的。學佛,廣學多聞重不重要?不重要了,爲什麼?廣學多聞不能往生,決定抵不過這一句彌陀。我們今天最佩服的,李老師一生常常念著、常常給我們講到的,這個世間愚夫愚婦,鄉下這些阿公阿婆,不認識字,什麼都不知道,就是會念一句阿彌陀佛。你問他什麼他都不曉得,你給他講再多的話,他都是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對著你笑,對著你笑咪咪的,他的佛號從來沒有停過,真的,什麼都不懂。他在那裏給我們做示現,那叫什麼?那叫真正念佛人,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,一心專注,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。這種人往生,生西方淨土,你要知道是上輩上生,叁輩往生裏頭上輩。生到哪一土?生實報莊嚴土,不得了!實報莊嚴土是法身大士,他是直取這個地位,沒有拐彎抹角的。

  你要不相信,你看看《影塵回憶錄》裏頭,倓虛法師講這個故事鍋漏匠,這不就是好的例子。這個人距離我們不遠,他跟倓虛老法師同一個時代的人,谛閑老和尚的學生,不認識字。鍋漏匠這個行業,現在沒有了,抗戰勝利以後就沒有了,我小時候見過。生活非常之苦,補鍋補碗,鍋碗打破了,補起來還可以用。補一個鍋碗多少錢?一個銅板、二個銅板,不到一分錢,他一天能補幾個碗!挑擔子在鄉下到處轉,很苦,未必能碰到幾個人家,所以他是苦不堪言。看到谛閑法師出家了,出家不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