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一集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錯,不愁吃、不愁穿,有房子住,這他非常羨慕。谛閑法師跟他同鄉,小時候的玩伴,這下遇到了,非要跟他出家不可,四十多歲了。谛老跟他說,出家學講經,他說你不認識字,現在學來不及了;不能講經,出家人第二條路就是經忏佛事,經忏佛事你也不會做,你在寺廟裏沒有人瞧得起你。

  可是他念頭非常堅定,老和尚被他逼著沒有辦法,跟他談條件,他完全接受、完全聽話、完全服從。老和尚給他剃頭,到鄉下找一個廢棄了的寺廟,沒人住了,小廟。這種小廟,在大陸過去鄉村裏頭很多,小廟不大,大概只有叁、五個房間,包括它的大殿。一般大殿是叁間屋,就是叁間房子那麼大,旁邊一個法師住的,再一個廚房,其他就沒有了,很簡單。廢棄的這個寺廟,他去住,谛閑法師只教他一句話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他說你就念這一句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再念,不分晝夜。什麼時候累了,什麼時候休息,休息好了起來立刻就接著念。念了叁年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。

  因爲在鄉下,那時候沒有交通工具,都是要走路,這個小廟周圍住的人家有學佛的,看到他往生了,趕快到觀宗寺去報信,這一個來回叁天。谛閑法師來了,他已經在那裏站了叁天。人死了,站著往生的,有,我們有聽說,死了以後站叁天,沒聽說過,只有這麼一個。所以老和尚贊歎他,說天下,他那時候天下就是全中國,天下弘宗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你,名山寶刹的住持,四大名山方丈住持,也比不上你。你看對他這樣的贊歎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,一句阿彌陀佛成功了。谛老這一招,是讓他給我們做證明,叁轉*輪裏頭的作證轉,他給我們做證明,他真成功了,這是真佛弟子。你問他佛經、問他戒律,他什麼都不知道,確實他也沒有受戒,只是剃了頭,他什麼都不會。可是人家一句佛號真念到底,這是近代學佛最好的榜樣。

  像他這樣念佛走的,我知道還有好幾個,一點都不假。臺灣臺南將軍鄉有個老太太,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書,那時候她往生是前一年,我在佛光山只住十個月,也就是頭一年。老太太只念一句阿彌陀佛,家裏有個小佛堂,也站著往生。現在我在高雄那邊問人,很多人知道,她不是假的,念佛叁年,預知時至,站著走的。這個老太太很有智慧,往生的時候沒有告訴家裏人,家裏人完全不知道。往生的時候是晚上,吃晚飯的時候,兒子媳婦很孝順,她告訴他,你們今天晚上先吃飯,我去洗個澡,不要等我。可是兒子媳婦很孝順,還是等著。等了很久,怎麼還沒出來?去看看,真洗了澡,換了衣服。叫,沒有聲音。到小佛堂裏看看,她站在佛堂面前,穿著海青,手上拿著念珠,叫她不答應,仔細一看,走了。高明,家裏人沒有幹擾她,這都是真幹!

  一生弘宗演教而沒有往生,繼續搞六道輪回的是大有人在,這就是古人所說,「說得一丈,不如行得一尺」,你得真幹才行。所以古時候,講經說法的人大家佩服,爲什麼?真修行,他講的東西真有見地,他寫出來的文章可以傳世。不像今人,今人只會說,沒做到;古人都學佛陀,做到以後再說,沒做到不說,不像現在人。現在人真的是急功好利,沒有放下名聞利養,所以他的心沒有超越六道輪回,對六道輪回有貪戀。所以經雲,「淫泆而生,不如貞潔而死」。

  又《無量壽經鈔》這裏頭說,「夫淫欲者,流轉生死之根源矣。遠離解脫之因緣也」。解脫,阿羅漢以上。脫是脫離生死輪回,解是把見思煩惱解除,今天講解放,脫離六道生死輪回,這是修行人。淫欲遠離解脫,換句話說,淫欲必定牽著你在輪回,你出不了六道。出不了六道,一定要知道,我這一生造的善業多還是惡業多?善業有力還是惡業有力量?自己可以衡量。如果是惡比善多,包括念頭,起心動念惡比善多,行爲上也是惡比善多,換句話說,決定在叁途。叁途是我們不願意去的地方,可是我們造叁途因。心是什麼心?貪瞋癡慢疑,這是惡心;情緒是怨恨惱怒煩,這是不善業的緣;有因、有緣,你所造的殺盜淫妄,這個合起來大概都是地獄業,你就知道這樁事情多可怕。

  學佛,難得遇到淨土,最可貴的是我們遇到這部《無量壽經》。黃念祖老居士這麼用心,搜集這麼多的參考資料,一共一百九十叁種,幫助我們認識淨土、認識阿彌陀佛,真正發起求願往生的念頭。只要我們真肯念佛,決定得生,連鍋漏匠都往生。這是專念,什麼都不必學,樣樣都能放得下,一句阿彌陀佛,往生極樂世界。我們要幹,這樁事情在現前的時代得要分秒必爭,我不爭別的,我就爭著到極樂世界去。不跟別人爭,跟自己爭,把自己所有的念頭、業行統統放下,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這才能成就。

  「如太賢雲:生死牢獄」,生死就是六道輪回,把它比作一個監牢獄,「淫爲枷鎖。深縛有情,難出離故」。情執太深的人,那就是最重的枷鎖,往往念佛都還不能避免,這一生這麼善的緣分,也只是結個緣而已,這一生沒有成就,你說多可惜。所以你一定要認識,淫欲是最重的枷鎖,應該把它丟掉、把它放下。你帶這麼重的枷鎖,你什麼時候能出離?這樁事情不能求人,誰都幫不上忙,佛菩薩不能幫助你,天地鬼神不能幫助你,這個事情是自作自受。只有自己真的覺悟、真的明白了,我從今天起徹底放下,我真念佛,這就行。我們這樣做,佛菩薩真的加持我們,龍天善神真的保佑我,決定要真幹。「如《智度論》雲」,《大智度論》上說的,「淫欲者,雖不惱衆生,系縛心故,立爲大罪」。這是佛建立佛法稱這個是大罪,爲什麼?它能叫你的心增長貪瞋癡慢,所以是大罪。

  「《瑜伽論》」,就是《瑜伽師地論》,跟《大智度論》,在佛法裏稱爲大論。《智度論》是《般若經》上的,《瑜伽師地論》是法相唯識宗的,這兩部大論都是一百卷,分量很大。這裏頭說「諸愛之中,欲愛爲最」。人,一切有情衆生,心裏面最愛的,第一個就是欲愛。「若能治彼,余自然伏」,能夠把這個愛斷掉,大概貪心就可以放下,于一切法不會起貪心了。貪瞋癡放下了,清淨心就現前,我們這個經的經題「清淨平等覺」。清淨心現前,好!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。那你就曉得,凡是會生煩惱的那個心,那心不清淨,那被染汙了。清淨心決定不生煩惱,真心現前了。清淨功夫深的人,平等心現前了。清淨是阿羅漢、辟支佛,平等是菩薩,到最極清淨就開悟了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那叫成佛了。

  所以這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覺是佛,清淨是聲聞緣覺,平等是菩薩,因果統統都在此地。經題末後這五個字是修因,我們學佛修什麼?修清淨心、平等心,覺而不迷。果報相對的就是「大乘、無量壽、莊嚴」,清淨對大乘,大乘是智慧,清淨心得智慧,與大乘相應;平等心跟無量壽相應,平等沒有邊際,它得無量壽;覺心那是莊嚴,圓滿的莊嚴、無上的莊嚴,極樂世界的果報。雖然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、無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,也是每一個往生的人清淨平等覺的成就。于是我們對于往生信心就十足了,我們的心、行跟阿彌陀佛相應,跟他結合在一起。阿彌陀佛是大光明,光明遍照,我們也放光明,我們的光跟他的光融成一體,分不出自他了。這是淨宗無比的殊勝,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尊稱爲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,道理在此地。阿彌陀佛也稱爲十二光佛,前面我們讀過,真叫無量光。

  我們接著往下看,「如製強力,弱者自伏」,一切妄想、邪念當中,淫欲這個念頭力量最強、力量最大,你能把它控製住,其他的,次等、再次等的這些邪念自然不生了。「然此欲法有叁種過」,這個欲就是淫欲,有叁種過。第一個「苦而似樂」,人不知道它是苦,以爲它是樂。要細心去觀察,就知道佛所講的這個話是正確的,真的是苦不是樂。爲什麼?對于身心都在摧殘、都有傷害。第二個「少味多災」,味是趣味,人之所好,災是災難,帶給你的災禍、麻煩可大了。第叁個「不淨似淨」,這是真的。邪淫的過失,在現在最明顯的就是墮胎。我們曾經看到一個報告,好像在香港發生的,有一個婦女,年歲並不很大,好像四十多歲,墮胎四十多次,這個罪多重,這殺人!不是殺別人,殺自己的兒女,這筆帳怎麼算法?這些都是與你自己有緣的靈,他來投胎,你把他殺掉了。他是報恩來的,變成仇敵,恩變成仇;如果報怨來的,仇上加仇,這還得了!討債來的,本來是債務關系,現在加上了殺害的關系。如果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敢做嗎?真的嚇壞了。少味多災,不淨似淨,這個在傳染病,很容易染上,所以它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。這些人沒人教,不了解事實真相,他敢做,這都不要命;不要命是小事,將來墮落還債還不清,這個才叫真麻煩!

  「又雲:何耽刹那之微樂,應受永劫之大苦」,永劫之大苦,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這是一種。另外,阿賴耶識裏頭這個不善的種子,牽引你到地獄去受果報,地獄壽命長,什麼時候能出離?都很可怕!「又《诃欲經》雲:女色者,世間之枷鎖,凡夫戀著,不能自拔」,凡夫愚癡,沒有慧眼,不明事實真相。「女色者,世間重患,凡夫困之,至死不免」,多少人墮落在這個當中。又說,「女色者,世間之衰禍,凡夫遭之,無厄不至」。我們讀曆史,看每一個朝代的興衰,你看到最後那個皇帝,亡國那個皇帝,他什麼原因亡國?與女色有密切關系。皇帝只要一迷戀女色,不在乎朝政,這個朝代就會滅亡。看上古夏商周叁代,末代的君王都是因爲貪戀女色而亡國;春秋戰國時代,吳王夫差迷戀西施,亡國了;近代的滿清,鹹豐皇帝迷戀慈禧,家破國亡。我聽人家說,慈禧臨死的時候說了一句話,告訴大家,不希望女子再參政,大概她自己也曉得,滿清亡在她手上,說了這麼一句良心話。

  女人能興起一個國家,能亡國,所以中國曆代,教育,教子教女,教女重于教子,這個很有道理。中國古代,父母、老一輩的,對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嚴格,是有道理的。叁代夏…

《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六一集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