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叹大乘。孔孟的标准,五伦、五常、八德;大乘的标准,三学、六和、六度、十愿,普贤十愿,与这个标准相应是正法,与这个标准不相应是邪法。它有标准的。立标准的是佛、是圣人,遵守标准、奉行标准、推广标准,是菩萨、是贤人,他们做的事情。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复兴,大乘佛法才能够恢复。如果舍离标准,我们可以相信,传统文化会绝灭,大乘也会灭亡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法不是不好,没人学了,没人愿意吃苦,没有人愿意持戒,认为持戒是约束,这观念上错了。因为吃苦是傻子,现在人聪明伶俐,你是个傻瓜,有福不知道享。我们今天依止这个僧团,我们就有使命、有责任帮助这个僧团达到六和。有居士要送我一辆车,我同意,但是我劝他用协会的名义来接受,不要送给我个人,送协会,这个好。你们要送房子、送精舍给我,协会的,这就对了。无论在哪个地方,别人供养的全部是供养这个僧团的。我们自己虽然一无所有,走到哪里吃住都有人接待。好!这是出家了,出家再去找一个家,错了,你又回去了、又退转了。这些事情在现前可以说是到处都能看见,这个里头的因果、利害他没有发现,真正发现,不敢这么做法。
所以经文里头,和顺义理、欢乐慈孝意思很深、很广。我们能做到,这团体是六和敬的团体,六和敬团体所在之处,这地方不遭灾难,为什么?六和敬的团体必定是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守护。多少人?四个人就行。这个团体里有四个人修六和敬,其他人都沾光。佛家四个人叫僧团,一个僧团至少是四个人,这个团体里头有四个人修六和敬。我们这个团体应该可以做得到,见和同解都依这部《无量寿经》,我们起心动念都能跟经典教诲相应,不相违背,这就是见和同解。戒和同修,我们守住三个根,这三个根就是净业三福的落实,三福、六和、六度、十愿,念念不违背,行行不违背,这就是戒和同修。身同住,口无诤,意同悦,利同均,这是六和敬的道场。只要把自私自利放下,名闻利养放下,七情五欲放下,你就能做到,放不下做不到,真放下就做到了。这个事情劝人难,要劝自己,别人没做到,我做到了。我为什么要做?我要求生净土。把这个做到了,这叫净业。心行清净,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,心净则国土净。念念想别人,不要想自己,这就是把心量拓开,好东西先给别人去享受。知道这个好法、妙法,先劝近边的人。真正是好法、是妙法,当然我们会全心全力去奉行,把样子做出来给大家看。
所以这个地方说,言行举止悉皆和于义而顺于理。「和于义,动止咸宜。顺于理,自然中节」。中是中道,不偏不邪;节是节度,不超过,也不是不及,恰到好处,这是做人的道理。「又欢者欢喜,诸经之末多云皆大欢喜」,为什么?法喜充满。「乐者安乐」,心安就乐了。欢喜安乐,今天要特别讲求,为什么?这个东西能去除我们身心百病,能化解我们居住地球的灾难,就这四个字,欢喜安乐。我们今天迷,迷就不欢喜,生烦恼,心不安不快乐,觉悟了就安乐。我们要承认自己业障深重,烦恼习气太深,学佛学这么多年没开悟。我们这一点欢喜、安乐从哪里来?从读诵来,展开经卷就是面对佛菩萨,亲近佛菩萨。最重要的,我们在经教里头,明白多少就做到多少,要兑现。明白了没有做到,那是不明白,不要以为自己明白。
这是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我的。他说,世间人修学很多人不成功,原因在哪里?自以为知,自以为明白了。所以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真正明白他一定做到。他举了个比喻,比喻很简单,他说譬如这个圆桌上,这边一块是黄金,这边一块是黄铜,现在这两样随你挑一样,你挑哪个?你一定挑黄金,为什么?你认识它,这是你真懂。你不认识它的时候,也许看黄铜很亮,你要它,这个黄金外面很脏,你不喜欢它。这你误会,你不知道。用这个比喻说明,真正懂你肯定做到。就这一句佛号,要是真正懂得,肯定你就像那个阿公阿婆,你一天到晚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全丢掉了,什么都不要了。为什么?他真懂。所以,他往生实报庄严土,上上辈往生,他真舍掉了,这还得了吗?上上品往生很快就成佛了,上上品肯定是佛经上常讲八地以上,一生就能证得,没人能跟他相比。
李老师常常赞叹,常常讲给我们听,告诉我们,他自己学没学到。真不容易学,为什么?没放下,事业太多了。阿公阿婆什么事都没有。李老师又办了个台中莲社,又办个慈光图书馆,还办了个菩提医院、菩提养老院,还办了两个托儿所,还在学校教书,自己还要上班,奉祀官府上班,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,哪里能跟老太婆比?老太婆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,她没有杂念,她没有妄想。真正做到了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,都摄六根,她真做到。李老师会讲,没做到。
我们听倓虚老法师讲锅漏匠的故事,我们听了流眼泪,真感动人。不认识字,讲堂里头一堂课也没听过,念佛堂里头一支香也没有念过,他什么都不懂,就是老和尚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。告诉他,一直念下去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着念,不分昼夜。他真听话、他真干,所以他的成就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三年,成功了。谛闲老和尚认为他的成就,超过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,真的,比不上他;四大名山,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他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预知时至、站着往生,有,我们听说过,也见过,但是往生之后还站三天,没听说过。锅漏匠往生之后站三天,等谛闲老和尚给他办后事,千古一人。
生前没人瞧得起他,乡下人,不认识字。这是什么?遇缘太殊胜了,遇到谛闲老和尚这个缘太殊胜了,老和尚教他这个方法太殊胜,就是一句佛号。他的善根太殊胜,善根是什么?不认识字、没念过书,这是他的善根。他要认识字,他要念过书的话,他会涉猎很多东西,完了,他就不能制心一处。这是不认识字、没念过书的好处,他就专心。一生吃的苦头太多,所以把他放在乡下这个小庙,破庙,没有人住的,废弃的小庙,给他一个人住在那里。他身安理得,道理得到,这一句佛号是理得,有个小地方可以遮蔽风雨,身就安了,比到处流浪好多了,他到处流浪,跟叫花子差不多。你看,人间最下层的人,下下人等,成就的是上上佛陀;在人当中,从下下人,他在三年就达到上上人。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,说明净宗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议。
「慈孝,俗云上慈下孝。如经云:我哀汝等,甚于父母念子,是为大慈。六道众生皆我父母,誓愿救度,是为大孝」,这是菩萨。是不是真的?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一切众生无量劫来,跟我们都有父子、兄弟、亲戚、朋友的关系,我们不知道过去世,知道过去世全就明白了。「以大悲故,普令离苦。以大慈故,悉令得乐。是乃菩萨之大行,亦即欢乐慈孝之实义」,这真学佛。我们要认真努力,把「自相约检,和顺义理,欢乐慈孝」做出来,六和敬的道场就出现了。不但出现这个小道场,我相信周边这些邻居统统都六和,这个影响就大了。周边大众受到这个影响,这个地方就没有灾难,为什么?有福了,福人居福地,这地方就有福了。真正有福的地,这是风水家讲,这是宝地。谁住?有福的人住,修福的人都在此地,所以这个地方不会遭灾难。
我们学了要把它兑现,首先兑现在我们自己居住的这个小村,然后再扩大,影响我们周围的邻村,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。今天这个时代,没有榜样给人看,别人不相信。办一个活动那是做宣传,宣传之后没有东西给人看,几天之后别人就忘掉了,收的效果不大,甚至于根本收不到效果。这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、看明白。怎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?一定做出来,做出样子出来。我们还记得二00六年、0七年、0八年,时间虽然不长,我们在汤池落实儒释道的三个根,做出了样子。虽然中心是被解散了,但是影响到全世界,不但在中国国内有影响,国外都影响。甚至于联合国的朋友,一直到现在念念不忘我们0六年办的活动,还希望我们再去办一次活动。这个效果是什么?做出来给人看,没有做出来,人家不相信。
我们今天就看澳洲图文巴的这些宗教领导们,它有十几个宗教,他们联合起来,同心同德,想把图文巴这个城市,造成世界第一个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市。这个果然能做出来,值得在联合国做报告,那会产生很大影响。这个事情,地方政府参与,不是口头,他真的支持,市长参与。还有昆士兰警察总署的署长,他也参加,也就是昆士兰州警察的首长,这个很难得。我鼓励这些宗教,不但形式上要团结,还要真正团结。真正团结是互相研究经典,那就真正团结。我们学佛的人读他们宗教的经典,他们也读佛经,这种合作有经典理论做依据,在神圣的引导之下,我们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族群,像兄弟姊妹一家人一样。真正做到互相尊重、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、互助合作,这个城市里头是一家人。真能做出来,的确是世界上第一个好榜样。我希望他们加紧努力,明年春天就可以展示让大家来参观、来学习。这是大善事、大好事,这是欢乐慈孝的真实义。这十二个字真正能在图文巴落实,图文巴这个小城,居民十万人都能够奉行,它就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个和谐城市,和顺义理、欢乐慈孝的城市。
「为能转相教语故,必先以四摄,摄受众生」。这就是教我们,怎么落实?落实要用四摄法。四摄法太重要了!说实在的话,我们这个小团体为什么做不到六和敬?过去也开过几次会,学习六和敬,为什么做不出来?就是我们没有用四摄法。如果用四摄法,六和敬就现前了。那要我告诉同学,你们想不想往生极乐世界?往生极乐世界有个最有把握的方法,你们知不知道?你们要能修,就最有把握,决定得生,一点怀疑没有。这什么方法?就是四摄法。四摄法放在心上,四摄法用在我们生活上,处事待人接物我统统用它。四摄法,用现在话来说,这个四种就是公共关系法,与人、与一切众生往来必须遵守的方法。这个方法好!四摄,这是《三藏法数》里头的「出法界次第」。「此四通言摄者,摄即摄受。谓菩萨欲化导众生,必须以此四法摄受,使其依附」,众生欢喜你,欢喜跟你学习,依附就是跟随着你学习,「然后导以大乘正道。故维摩经云:先以欲钩牵,后令入佛智,是也」。这四摄法就是欲钩牵,是交际的方法,所以它是公共关系法。
我在一九九九年,把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起来。有一天,曾士生部长,他跟我很熟,在居士林访问,我们一起吃午饭,他就问我。他说我们这个宗教,好像是个委员会,有五十年了,每年就是这些宗教头头们大家在一起吃一顿饭就完了,平常都不相往来,五十年都如此。他说你怎么把他们连起来了?我说这是佛教给我的。佛教给你的方法?是!什么方法?叫四摄法,我把四摄法解释给他听。佛教里有这个好东西!这是化解问题、调解纠纷的妙法,联合国要会用的话,什么矛盾、什么冲突都可以化解,没有不能化解的。所以佛教里的东西太多了,学不尽的。
四摄法第一个,布施,「谓菩萨以财、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。若众生乐财」,乐是爱好,喜欢财就用财施摄受;如果众生喜欢法,你就用法施来摄受他。「众生既蒙二施利益,因是生亲爱心,依附受道,得住真理,故名布施摄」。简单的来说,四摄里头的布施跟六度不一样,六度布施是度自己的。自己有大病,人人都有,而且非常严重,就是悭贪,贪心重。悭是吝啬,自己有的不肯给别人,自己没有的,欲望没有止境,贪而无厌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堕落在六道轮回出不去,都是被这个贪病害了。所有一切世出世间的病,贪是根,所以把它摆在第一位。贪要不除,别说大乘法,小乘都不能成就,也就是说,须陀洹果你都得不到,因为你有贪心。你修什么都是假的,都是人天福报,或者是六道里头的福报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佛教菩萨头一个,把悭贪放下,用什么方法?用布施,教你财布施、法布施、无畏布施。布施就是放下悭贪,这是六波罗蜜。
但是在四摄法里头,布施不是这个意思。四摄法布施是交际应酬,交际应酬必须要请客,必须要送礼,这个布施是请客、是送礼。你请客人家欢喜,送礼皆大欢喜,所以你要懂得请客、送礼。我们就用这四个方法,这四个我们统统用。我请李木源居士跟这些九个宗教联系,我们去拜访他,他欢迎。拜访当然要送礼,当时我们的礼是用现金,支票,每一个宗教送十万新加坡钱,见面礼。这些宗教都办了有慈善事业,有办养老院、孤儿院,也有医院、也有学校,这些慈善事业他们做得很多。我们赠送给他,做慈善事业的基金,欢喜,不同的宗教来赞助你们的事业。每个宗教我们平等的来赠送,所以我们花一百万,把九个宗教统统团结起来了。
这以后就往来了,我们办活动欢迎他们来,到我们居士林聚餐,以后差不多每个月我们都聚餐一次。我们的活动,欢迎他们参加,他们的活动,我们去参加,这就往来很密切。这样就不错了,但是我就想到,这宗教领导人平常很难见面,虽然我们很熟了,一个月有几次见面的机会,如果一天到晚在一起生活,关系就更密切了。所以我们就想到旅游,我们办旅游,观光旅游,十几天大家生活在一起,从早到晚什么都谈,就真正变成朋友了。然后再进一步,研究教义,我学他们的经教,他们学不学我的我不管,我先学他的。所以我在他们办的学校,天主教的学校里面讲过《玫瑰经》。这个光盘流通量很广,很多天主教徒喜欢听,说我讲的不输给神父。我也讲过一次《古兰经》。真干,他们真欢喜。我们倡导所有宗教,世界宗教是一家,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是一个真神的化身,真是一家人,我们要重新认识,宗教团结起来了。
观光旅游是最好的方法。观光旅游的费用他们没有,佛教比较富有,所以观光旅游所有的费用居士林负担。居士林不愿意,最初它不了解。我说用你的名义,钱我负担,我出钱,用你的名义,这个他们愿意。这样把宗教团结起来。以后我们团结印尼的宗教、马来西亚的宗教,我都陪同他们到欧洲、埃及去旅游,访问梵蒂冈,访问中国大陆,访问新疆、伊斯兰教,做出很好的成绩,真的让宗教不再冲突,宗教徒变成一家人。这个是四摄法产生的效果,是佛陀教导我们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底下这一堂接着再学习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七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