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三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是在人类当中地位最低的,没地位,没有财富,到最低的这个阶层就是乞丐。你看看他,他还是有傲慢。富贵人家,那个时候还没有汽车,我们小时候抗战期间,没有三轮车,有黄包车,人力车。那个拉车的也很可怜,比乞丐好一点。主人有财富,他那个黄包车里面装饰就很美。乞丐看到这个富人从他面前过,他什么态度?哼一声:有什么了不起,不过是有几个臭铜钱而已!你看,他还是傲慢,他不平。所以,我慢是俱生烦恼。只要有我,总觉得自己还不错,还觉得别人比不上自己,连乞丐都有这种心态。这是大障碍,一定要把它转过来。

  怎么转?无我,无贪,爱没有了,贪爱没有了;无瞋,傲慢、嫉妒没有了;无痴,愚痴、疑惑没有了。疑是痴的核心,慢是憎恨的核心,所以五毒把这两个又拈出来。从瞋恚里面把傲慢提出来,从愚痴里面把怀疑提出来,贪瞋痴慢疑,三毒说成五毒。其实三个就够了,统统都包了,怀疑在愚痴里头,傲慢在瞋恚里头。所以,说三、说五都是一个意思。我们能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,平等性智则现前。我们常说平等对待,下面是和睦相处。平等从哪里来?转末那就平等现前,就真平等,转不过来就没有平等。平等性智现前了,你看到一切法都是一体、一如,真正入不二法门。

  第三,「妙观察智,转第六识。妙观察诸法之相,而施说法断疑之用之智也」。这个就非常明显,妙观察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,平等性是大师所说的放下。你看得破你才能放得下,你放得下你才能看得破,不在这上下功夫,你怎么能转?相宗,凡夫成佛就是转识成智,而且告诉我们,转从哪里转?从六、七转,六、七是因,五、八果上转。所以五跟八,就是大圆镜跟成所作,不要去理它,六、七转了,自然跟著转了;六、七不转,你想转它转不动,它在哪里你也不知道。所以八识,六、七是因,从这开始,五、八是果,修因证果。

  妙观察,观一切法皆无所有。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「一切有为法」,有为,有造作的,有生灭的,「如梦幻泡影」,《金刚经》上教给我们的。说「如露亦如电」,这是讲存在的时间很短,像闪电,一下就没有了;像露水,露水是比喻相续相。电是表示它的真相,真相我们知道,真相它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我们没办法觉察到,那叫无常,那叫如电。我们看到现前这个现象,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相似相续相,这叫如露,像露水一样。存在时间不长,太阳出来就没有了,露水就没有了。太阳比喻什么?智慧,智慧一开,这境界相没有了。

  阿罗汉放下见思烦恼,六道轮回没有了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四圣菩萨,四圣法界,把起心动念放下,十法界没有了,他往生实报庄严土。实报庄严土里头,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了,实报土也不见了,回归常寂光。常寂光什么都没有,三种现象都不存在,所以告诉你万法皆空,这是事实真相。但这个空不是讲无,不能当无说,如果把空当什么都没有,这个解错了。它是什么都没有,但是它什么都能现,能生、能现、能变,真的没有。可是你要知道,它所生、所现、所变的也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你把它当真,全错了。这才叫回归大圆镜。

  「成所作智」,你看,「转眼等五识」,眼耳鼻舌身,「为利一切凡夫二乘类」,这一类的众生,「成种种变化事之智」。千变万化,真有能力随众生心,众生想什么,就能现什么,就能变什么,感应道交不可思议。《楞严经》上讲随心应量,众生心有感,佛菩萨自然就现,从常寂光里现。常寂光在哪里?就在面前。所以它所现的这些现象,《楞严》说得好,叫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从哪里现的?就在现前。为什么?现前是常寂光。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,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它是本体,真正是宇宙万有的本体。这个本体,科学没有办法,哲学也没有办法,决定达不到。佛说唯证方知,这个证就是放下,放下你就证得,你就见到了。科学、哲学没放下,他一放下,立刻就证得。所以,如来能够现化身,能够现化土,就是境界,「及诸神通所作,皆智之作用」,就是成所作智的起用。

  下面,「不思议智者,是成所作智。此智能作不思议事」,这成所作智。把第六、第七转了,我们的眼耳鼻舌身,那就是如来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的工具,我们说神通妙用。这里举几个例子,譬如「一念称名」,这是要变个身体,众生能看见。这个身体是佛身、菩萨身,不定是什么身,肯定是随著众生善根福德因缘而现的身,因为佛菩萨现身没有起心动念。如果众生有感,佛菩萨收到这个感应,收到这个信息,马上想想我要现什么身,那他是凡夫,他堕落了,为什么?他起心动念了。你要记住,法身菩萨证得三不退,他永远不会退,永远不会退也就是说他永远不会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就不在常寂光了,就在实报土。如果他还有分别,他就到十法界里面,十法界的菩萨、佛,他退到这儿去了。如果再有执著的话,他就变成凡夫了,那又回到六道来了,没有这个道理。他决定三不退,换句话说,现身说法没有起心动念,这一点一定要知道。

 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,住世八十年,示现的八相成道。这八十年,从入胎到圆寂,他有没有起心动念?给诸位说,没有。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做这么多的事情,妙,叫妙用,贤首国师《还源观》上说的「随缘妙用」。世尊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,没有起心动念,怎么说出来的?众生有感,佛从自性里头自然流出来的。所以,愿解如来真实义,靠我们头脑去想,能不能解?不能。你用思惟想像这个怎么讲,是你自己解释的,不是佛的解释,你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什么时候知道佛的意思?其实,佛的意思就是自己的意思,到你也不起心不动念,佛证的是个自性清净心,你证的还是这个自性清净心;这个自性清净心流出来的功德,佛流出来的跟你自己流出来的是一不是二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说,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,古佛所说的,他没有在古佛上面多加一个字,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了。由此可知,佛法真正的终极目标是什么?就是明心见性。

  我早年离开台中到圆山去出家,老师大概在讲经上提到,说你们跟我十年,什么都没学到,学到的人走了。老师说这个话,所以有几个同学就到台北来找我,他说只有你走了,你学到什么?来问我。我说我学跟你们都在一起,老师没有特别教我,老师教学大家都在场。我说也许有一点可能,那就是你们都是台中人,今年学不会还有明年,明年学不会还有后年。我跟你们的心态不一样,我到台中来做客的,我离开可能不会再到台中来。所以我用的精神跟你们不一样,心态不相同,这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原因。我是真听、真学,不敢懈怠,听经的时候专注。既然大家问,我也做个报告,我记得我画了一张图,这些资料不晓得能不能再找到。我那个图就是画往生极乐世界,送给老师看,老师把我画了一个箭头,那个箭头指到什么?明心见性。净宗是到达极乐世界之后,求证明心见性,这才是真正圆满的目标。往生不能见性不行,那最后的目标没达到。

  所以,成就所作的智慧,不是烦恼,这个智慧能做不思议的事,就是真正帮助一个人觉悟,这叫不思议的事。帮助一个人明白、回头了,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,这叫不思议。最低的层次是转恶为善,最高的是转凡成圣。佛教人教什么?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太难了,这个世间障缘太多,步步都是陷阱,能不堕落吗?我们没有能力在这个世间成就,也就是说,这些障碍我们没有能力不受它干扰。所以只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到极乐世界,那边什么障碍都没有,这经上给你讲得清清楚楚,决定没有一句话是妄语。换一个环境,那个地方阿弥陀佛亲自教学。阿弥陀佛我们认识他,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,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我们要亲近一尊佛陀,能够亲近佛中之王的这样一个佛陀、一个老师,到哪里去找?这个机会多难。

  还要记住,就在这一生,这一生你要去不了,又完了,来生后世,是的,不知道到哪一劫去了。李老师说了一句话说得好,这一生不能成就,下辈子是长劫轮回。不知道多少劫的轮回,你才有机会再碰到一次。如果你有这种警觉心,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你会把这次的机会抓紧,绝对不放松,我这一生决定成就。自己一定要想定著,这一生不成就,就没有机会了。机会不是真的没有,后头还有,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,你在轮回、三途不晓得要受多少苦难,这是事实真相。

  这部经、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,这是究竟圆满的四种智,不思议智、不可称智、大乘广智、无等无伦最上胜智,每一句都达到究竟圆满。所以「一念称名,永灭多劫重罪」。过去、现前造很多罪业,不要害怕。你害怕,不知道名号功德你害怕,你要明了,你一点都不怕。为什么?至诚心一念佛名,就能够灭经上讲的「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」,这佛说的。问题,得相信,你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。所以前面这么长一大段的经文,都在讲信心,这个信真难!信为道元功德母,你有一点点怀疑,功德就摧毁了。

  现在科学家对於地质调查提出很多报告,我们看了这些报告。科学家认为,现在地质会有产生变化,好像松散了,板块松散了。板块松散就有可能山会倒下来,地会陷下去。这个原因,在经上所讲的就是怀疑。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?大家信心失掉了。信心对自己是免疫能力,我们一般人讲的是抵抗,抵抗疾病的能力。信心没有了,我们的抵抗力没有了,免疫系统消失了,你就很容易感染疾病。我们居住的地方,如果我们的信心没有了,这个地就不坚固了。你看,《地藏经》上讲坚牢地神,地是坚牢的,我们因为怀疑,这个地不坚固了,也不牢靠了,地会沉到海底,山会倒下来。五种烦恼贪瞋痴慢疑,最可怕的还是怀疑,人要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三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