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四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一叫羊毛尘,羊毛细。羊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,兔毛尘,兔毛更细。兔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叫水尘,这肉眼看不见了。水有密度,但是它的密度不很大,在显微镜下看这个水的时候,能够看得出来有很多空隙。这一粒微尘在那空隙可以自在的往来,没有障碍。水尘还能分,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。金是金属,金银铜铁,这个密度虽然很大,还是有空隙,这一粒微尘自由通过,它没有障碍。那金尘还能分,金尘再分七分之一,叫微尘,佛经上讲的微尘,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。佛这个说法,这个微就是佛家讲的微尘,可能是现在我们讲的原子。原子,肉眼看不见,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到,看到这么小的东西,看得清清楚楚。

  八十年前发现原子,当时的科学家以为这是物质最小的单位。可是这八十年来,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,仪器日新月异,最先进的仪器出现了,原子也能够分裂,把它打碎看看是什么,看到里头有原子核、有电子、有中子,这样组成的。把这个东西统统分开,再各个击破,发现粒子,基本粒子,夸克。这就是佛经上讲的色聚极微,色是物质,物质聚集在一起,但是它很小,叫色聚极微,它能分。再分就分成极微之微,就不能分了。再分什么?物质没有了。这个东西被科学家找到了,佛叫极微之微,科学叫微中子。这最小的,它不能分了,再分没有了,微中子。微中子多大?科学家告诉我们,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,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,这么小,也就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,这么小的东西发现了。他们还是把它分裂、分开了,统统没有了,跟佛所说的,物质没有了。物质没有,是什么东西?看到什么?看到是意念波动的现象。科学家这就明白了,物质是什么?物质是意念波动产生的现象。所以他们的结论,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是假的,是意念产生的幻相,它存在的时间,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

  我们看到这个现象,实际上就像看电影一样,它单独一个决定看不见,许许多多幻相重叠在一起,让我们产生幻觉,以为它真的存在,殊不知全是假的,没有一个是真的。这个就是什么?非有非无,你不能说它有,不能说它没有。你说它有,根本不存在,它那个时间太短了,我们眼睛看不到,我们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办法接触到。意是想,你想都想不出来,六根缘不到,它速度太快了。我们举个比喻,譬如我们看电影,现在电影用数码,对我们讲有困难,它太快了,老式的电影对我们很合适,老式电影是用幻灯片。我这个是从前电影的幻灯片,这幻灯片里头每一张都是独立的,没有相同的。在电影放映机里面,镜头打开把这一张照片照到银幕上,再关起来,再打开换第二张。速度多快?一秒钟二十四张。就是说一秒钟二十四张幻灯片重叠在一起,我们看到了。如果单单它一张,我们能感觉到有个光亮一下就没有了,这光里头什么东西不知道,只看到一闪就没有了。

  现在佛告诉我们,我们现实的环境里面,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,不是二十四,二十四,我们就没有办法了,我们就应付不了。现在事实真相摆在面前,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,你怎么会知道它是假的?佛菩萨厉害,他们知道。大乘经上有,什么人知道这个现象?佛说八地以上。那这就是一个铁的证据。八地以上菩萨有多少,他们统统见到了。菩萨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把佛也算进去,总共五十二个阶级,这五十二个阶级就是禅定浅深不同。十住菩萨,禅定功夫浅;十地,禅定功夫深。你想想修行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到十地。十地里面第八地,第八地上去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,五个位次。五十二个层次,最高的五个层次都看到,甚深定功!他们的眼睛能够捕捉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,他能捕捉到。这是科学!说明大乘经是什么?最高的科学、最高的哲学。他不是用今天这些机械、仪器的方式,他不用这个东西,完全用内证。我们就相信了。

  佛怎么知道的?佛那时候没有科学,没有这些仪器。这是科学家所说的,人类古时候有一种本能、有一种智慧,知道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现在我们这个本能失掉了。没错,本能就是自性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性本善,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,这善是赞美。这个本善里头包括佛经上所说的智慧德相,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德能、圆满的相好,这善!善是这个意思。这就是科学家所谓的人类有一种本能,人本来是成佛,只要你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就全都知道了,你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统统现前。整个宇宙所有现象心现的,真心能现。惠能大师开悟说,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全是自性所生所现,一点都没错。凡夫因为一念不觉,从真起妄,妄就是阿赖耶,阿赖耶叫妄心。妄不离真,妄是依真而起,但是这个妄,它就能变,所以识能变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。这变就是什么?就变成幻、变成梦境了。真心所现的不是梦也不是幻,那是一真法界,诸佛实报庄严土。这总得要知道、要明白。所以妙观察智能观察到这个境界。八地菩萨的妙观察,对宇宙的源起、万法的出生、我从哪里来的,看得清清楚楚。你怎么迷的,佛菩萨知道如何帮助你慢慢回头、慢慢放下,完全回归自性,那你就成佛了。这不可称,它太深了。

  底下,『大乘广智』,「大乘广智者,是平等性智」。转末那识,就是第七识,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。「此智广度」,广度众生,「不同小乘。谓游无我,故无不我。无不我,故无不等摄」。这个无不等摄的意思,是悉皆平等摄受,这就是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。末那是执著,不执著了,是一体。一体,这就广大!从一体里面就生慈悲心。这个慈悲心,中国五伦里头讲的父子有亲,这种亲爱是自性的性德,一切众生真心里头本有的。如果明心见性,大慈悲心现前,这个大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是自己真心所现,就是心性变现的,他全知道了,度众生原来就是度自己,害众生原来就是害自己;害众生永远迷惑,度众生永远觉悟。现在的人迷而不觉,他心目当中分自分他,所以,他做出来的事情,损人利己,不择手段。他错了,完全错了,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。所以,这个智是广度,平等广度,不同小乘。小乘只度自己,不度别人,没有慈悲心、没有菩提心。谓游无我,因为转识成智的菩萨,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,在相宗叫转识成智,在性宗叫明心见性。同一个阶级、同一个层次,名词不一样,事实完全相同。明心见性,心量拓开了,知道什么?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。所以无我,故无不我。无不我,没有一样不是我,遍法界虚空界大到虚空法界小到微尘都是我,是一体。无二无别,故无不等摄。一切法,一切众生平等摄受。

  「以此同体智力」,到这个时候真正承认了是一体,真正是入不二法门。宇宙之间没有二只有一,只有同没有异。「普载无边有情」,这个载是比喻,像车一样,普载,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统统都载。无量无边无数的有情众生,「皆令同至无上菩提」。没有一点私心,大公无私,都帮助一切众生个个成就无上菩提。这就是佛度众生一定是圆满的,不会把你带到中途他就不管你了,不是的,一定帮助你成妙觉如来。你做到、你修到等觉菩萨,他还是照顾你。到妙觉就圆满,到妙觉回归自性。自性在哪里?自性看不见,科学仪器也侦测不到,它无处不在、无时不在,就在当下。因为它不是物质、它也不是精神,所以科学仪器再灵敏的电脑都侦测不到,它没有这个现象;它也不是自然现象,所以这些仪器对它束手无策。「是故名为大乘广智」,这广大没有边际,智慧。

  最后,「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,正是如来大圆镜智。始转本识,方归心原」。本识,《佛学大辞典》有这个术语,阿赖耶识有十八个名字,本识是十八个名字之一。为什么叫它本识?「是为有为无为一切法之根本」,所以叫它做本识,一切有为无为法的根本。这样子,方归心原,就回到自性,这心原就是自性。「一切种境,无不圆照」。世出世间一切法圆满照见,现在讲所有一切空间维次都化解了。科学家现在承认,确实有空间维次的存在。就好像我们现在电视的频道一样,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频道,不是在同一个频道,你见不到,同一个频道你见到,不同频道你见不到。我们在不同维次的空间,见不到的。如果空间维次突破,统统见到了,这世界不是这个样子。佛菩萨心目当中没有空间维次,那空间维次怎么来的?应该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里头产生的。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都放下了,空间维次就没有了。由此可知,我们从这里细心去体会就明白了,回归到本源,就是明心见性、就是成佛,成究竟圆满的如来。一定要把起心动念、分别、执著统统放下,你本来是佛,你无所不知,你无所不能。你能放下分别执著,起心动念放不下,也不错了,你是大菩萨;还有分别,不错了,距离佛不远了。如果还有执著,那你就是凡夫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六道很苦,真苦。

 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时代,可以说吃尽了苦头,在历史上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苦。什么原因?造的业太重了,全是迷惑。以中国古人的标准来说,中国在几千年一直到满清,到满清末年,没有不教仁义礼智信。仁义礼智信就是佛法的五戒,这是属於道德,做人没有不遵守的。所以社会怎么样乱,它不离谱,还像个样子。今天这五个字全没有了,全没有是大乱,那就苦不堪言,社会动乱、居住的环境地球灾变异常,很可怕,地球会毁灭。怎么毁灭的?是我们不善念头所感的。你以这五个字来说,现在的社会不仁、不义、无礼、无智、无信,这五个字全没有了。这五个字在佛法里头是五戒,仁是不杀生,义是不偷盗,不占人小便宜,礼是不邪淫,智是不饮酒,信是不妄语,五戒。现在社会五戒全没有了。过去不管怎么样,心里头没有,表面还维持住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四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