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二集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速度念。一句一句清楚不要记,也不要用念珠,从一念到十、再从一念到十,不念二十、三十,不管念多少都是从一念到十,十句记得很清楚,很好。如果初学十句记不了,分作两段,一二三四五、六七八九十,要这样记法两段;不能从一到五,从一到五,就不是十念。如果这个还有困难,分三三四,一二三、四五六、七八九十,暗记,会很清楚。这个样子,这样杂念妄想不会起来,一有杂念妄想,你的记数就断掉,你就记不清楚。让你专注,心专注在念佛,没有其他的,这个方法很好,印光大师自己用这个方法。

  我用这个方法念一段时期,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效果,不知道是不是很如法。高雄刘医生做水实验,把我这个佛号拿去做实验,那个结晶照相送给我看,我看到很满意,出现的图案是两重六角形的图案很美,外面是大的,里面是个小的,两重,这种很少看到。这科学来给我们做证明,可以这样念法,有空就念,时时不断。我这一生见到一个人就是章嘉大师,他老人家一天到晚口在动没有声音,他是念咒。我跟他三年,每个星期见一次面,无论在什么时候、无论在什么场所,好像他都在持咒。他不中断,跟你谈话的时候停下来,谈完话之后,他又念他的咒去了。我们提问题请教他,他听了之后,那念咒放下,给我们开导,完了之后他念咒又接著起来,他已经养成习惯。这个习惯好,这个习惯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间断,他真不间断。

  底下这个,『信己善根,作诸功德,至心回向』。他说除了信佛智,也信自己善根。「外慕诸圣,内重己灵。作诸功德,至心回向」。这几句话很重要,学佛的人,对外一定是仰慕诸佛菩萨,实实在在说一切诸佛菩萨都是心现识变的。如其礼拜太多的佛菩萨分心,不如就念一尊佛菩萨。我在十几年前参访苏州灵岩山寺,印祖的关房我去看了,他关房的面积,整个面积大概就我们摄影棚这么大,分作两间,一半是卧室,一半是他的佛堂,他就在这个小圈子里头。佛堂里面只供一尊阿弥陀佛,没有观音、势至,就是一尊佛像,不高,大概一尺多高的样子。一对蜡台,没有点蜡烛,没人住了,一个小香炉、一个引磬、一个小木鱼,你看就那么简单,一盏油灯。墙壁上写了一个「死」字,老法师自己写的,提醒自己,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死就到了,什么都不想了。小佛堂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,卧室里头有书桌,大概老和尚平时答覆人家的信件都在房间里写的,一张床,一个小桌子,也很干净。我们看了,那叫放下!这个要学习。摆太多东西的时候会动心,会起心动念,什么都没有。

  我们自己的佛堂只有一部《大经注解》,每天读诵这一部经,听讲?也听讲这一部经,这个很好,不再想别的。人家也问我,我只认定阿弥陀佛,等我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了之后,十方佛我再去拜他,我再去拜个个菩萨,现在不去;现在去,怕把我往生的事情障碍了。许许多多上了年纪的人,全回头了,真觉悟了!年轻不觉悟,自己年轻力壮,还有时间、还有精力可以多学一些。到我们这个年龄就觉悟了,后悔,你看年轻如果我就一门,我不就早成就!不是现在这个样子。

 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,这是化生的果报。请看经文:

  【皆於七宝华中。自然化生。跏趺而坐。须臾之顷。身相。光明。智慧。功德。如诸菩萨。具足成就。弥勒当知。彼化生者。智慧胜故。】

  「果」,往生到极乐世界「等齐圣贤」。注解说,「皆於佛前莲花化生。光明智慧,功德成就,具如菩萨」。这个『菩萨』是指谁?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,不是其他菩萨。十法界里面有佛菩萨,没见性,别教里面的三贤菩萨也没见性。这个地方所说的菩萨都是明心见性,证得法身,生实报庄严土。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,带著去的,所以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。不过凡圣同居土里面它只有人天,它没有三恶道,没有罗刹、没有修罗;方便有余土,是二乘菩萨们往生的。可是四十八愿第二十愿,我们这部经第二十愿里头有一句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。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,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。阿惟越致是什么?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,实报土的菩萨。换句话说,这点非常非常重要,我们不能怀疑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。第二十愿没有说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在外,没讲这个话,那就说都是,皆是。

  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加持的,这是阿弥陀佛的恩德,他愿意加持,我们愿意接受。不是在极乐世界,在他方世界,阿弥陀佛愿意加持,我们接受不了,无法接受。在极乐世界可以接受,在极乐世界你不会离开他,所以他有能力把你自性的智慧德相提起来,你没证得也得受用,这个不可思议!自性性德现前,学东西就快了。我们学释迦牟尼佛的经教,《大藏经》一辈子学不完,为什么?没开悟。龙树菩萨开悟、明心见性了,他只费了三个月的时间,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学完了,这就说明,开悟跟不开悟不一样。龙树菩萨三个月,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,全部学完,我们能相信吗?能相信。在中国惠能大师就是个例子,惠能大师没学,没去学,我们相信,他三个月也能像龙树菩萨一样。他没学,怎么知道?

  我们在《坛经》里面看到一个例子,法达禅师到曹溪去参访的时候,给六祖磕头头没著地,三拜头都没著地。他起来之后六祖就问他,刚才你礼拜头没著地,你是不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?他就说,他诵《法华》三千部,这就是他值得骄傲之处。《法华经》很长,虽然只有七卷,每一卷的分量都很大。这个经要是从头到尾念一遍,一天的时间大概总得七、八个小时,一天只能念一部,三千部就十年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这不容易。六祖问他,《法华经》讲些什么?他说不出来,念得很熟,讲不出来,回过头向六祖请教。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说过,六祖不认识字,闻的经都是听的,所以说你念给我听听。当然法达禅师背得滚瓜烂熟,《法华》二十八品,他只念了两品,六祖说行了,不必念,我全知道了。这样学经教,《大藏经》三个月不成问题,他不需要学多,看一、二页全部知道了,一经通一切经通。五祖在方丈室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开悟,后头不必讲,他全知道了。

  然后我们就体会到,为什么中国这些老祖宗,佛门这些祖师大德,印度这些人,学习著重戒定慧,道理在此地。你开悟之后学东西太快了,一看一听一接触全都晓得,哪要费那么多功夫!这就不费吹灰之力。所以这个事情,我们从六祖那个地方得到的信息,肯定龙树菩萨三个月把世尊四十九年东西都学完,是有可能的,不是假的。没有看到惠能大师这个例子,我们还不敢相信,总半信半疑,看到这个例子一切问题都解决了。从理上讲只要见性,一切法都是从自性生的,你把能生的地方搞清楚,所生的怎么会不知道!佛在经上又说了一句话,大小乘经上都有,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。学习经教也是一事,制心一处就很容易,一心专注他开悟,一悟一切悟。不同知识,知识不学你不知道,智慧不学没问题,不必学没有问题。有智慧,知识一接触就明了,无需要学习,一听就明白,不必听你讲完,听几句就晓得,看几句就知道,这是真实智慧现前。智慧真能解决问题,世出世间一切问题都能解决,一点都不复杂,非常简单。

  念老的注解简单明了,凡是往生的都是佛前莲花化生。佛的讲堂外面就是宝池,七宝莲池八功德水,莲花就生在池子里头。花开的时候,佛力加持他的光明、智慧,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菩萨,人人都放光明。那个世界是光明世界,它的光明不需要日月,佛放光,所有人都放光,树木花草放光,山河大地放光,没有黑暗;换句话说,极乐世界没有昼夜。功德成就,具如菩萨,就像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样。而且在极乐世界经上也有说,我们也相信,不像他方世界学习不能够躐等,好像念书一样,一年级、二年级循序渐进。极乐世界可以躐等,这个与宿世善根、福德、因缘有密切关系。这一世学得不怎么样,过去生中修得好,到极乐世界这个都起作用,凡圣同居土就可以超升到实报土去,不必通过方便有余土,真的是所谓「功不唐捐」,生生世世修的这些功德,到极乐世界都起作用。不到极乐世界看不出来,到极乐世界点滴功德都会帮助你、都会成就你。

  末后这一句话是佛叫著弥勒菩萨,凡是叫著,下面的话就很重要。你看『弥勒当知』,这叫著弥勒菩萨,『彼化生者,智慧胜故』。这句话重要,我们要重视智慧,不要去重视知识,知识是六道里面的东西,出不了六道,六道里头管用,六道之外不管用。智慧是真的,智慧从哪里来一定要晓得,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不从外来的。现在我们迷了,迷了智慧还在,不是没有,只是障碍了,它起不了作用。所以佛教我们修定,定下来了智慧就现前。佛常常把我们的心比喻作水,我们现在的心水混浊不干净,有波动,所以照的作用失掉,这就是智慧不见了。定下来之后心清净,染著没有了,不动,这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外面现象就照得清清楚楚,那就是智慧。所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。因此佛法修行就是禅定,八万四千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道,方法就是修定的方法、门道有八万四千、无量无边,目标就一个,就是把心定下来。

  我们今天念佛是不是修禅定?是的,用念佛的方法修,把我们的清净心念出来。清净心是禅定,小乘禅定;平等心念出来,平等心是大乘禅定。小乘禅定生小智慧,大乘禅定生大智慧,小智慧能出六道轮回不能出十法界,大智慧能出十法界。大智慧生实报庄严土,小智慧生四圣法界,四圣法界就是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。这些东西我们搞清楚,就是佛在此地提示我们,「智慧胜故」,我们要重视这点。重视智慧就得重视禅定,重视禅定就要重视持戒,为什么?因戒得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