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胜功德,不知道。佛号人人都会念,佛号所具无比的殊胜功德很少人知道。为什么?知道,他就真念了。像古德所说的,「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声佛」,为什么?念一声佛的时候,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我们过去无量劫又无量劫,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在长时间里面讲一点点。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消业障,哪有工夫闲聊?还有杂心闲话,就是不认识、不知道名号功德殊胜;知道名号功德殊胜,那分秒必争。如果要给你说,你念一句佛号有一亿美金,你看看你念不念?肯定一天念到晚,你不会中断。为什么?你知道它好处。现在告诉你,这一句名号比那个一亿美金还要可贵,一亿美金不能消业障,这个能消业障、能成佛,不能比。我们再看下面经文:
【彼处华胎。犹如园苑宫殿之想。何以故。彼中清净。无诸秽恶。】
这就是莲花化生,花没开,在莲花里面。莲花里头的受用不可思议,比皇宫还要殊胜。莲花里头没有染污、没有恶行、没有恶业,甚至於在莲花里面的人不会生起恶念。这个解里头,法跟喻合起来看,这很清楚。我们再看下面经文:
【然於五百岁中。不见三宝。不得供养奉事诸佛。远离一切殊胜善根。以此为苦。不生欣乐。】
这些往生边地的人,他苦在哪里?他物质生活没有苦,精神生活也没有苦,就是见不到三宝,听不到佛法,『以此为苦』。见三宝、闻佛法,这桩事情重要。回过头来看看我们,不说社会一般大众,说学佛的人、念佛的人,没有把见三宝、闻佛法当作自己第一桩大事,没有。有空闲的时候去拜拜佛、去听听讲经,有事情的时候就不去了,这哪个重要?这就迷了,说不定你在这一次听法的时候会大彻大悟,那你这个机会错过了。这些修行,真修行人、菩萨不然,他们什么事情最重要?见佛闻法最重要。在这个世间虽然见不到真佛,他立的有佛的形像,对於佛像恭敬围绕,如同见佛;展开经卷如同听法,真诚恭敬,决定得利益。我们从这里可以能够证实,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读久了什么妄想都没有,自然开悟,心有体会。这个时候法喜充满,觉悟了,明白了。如果见佛闻法不重要,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不间断?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,十方诸佛刹土讲经教学不中断,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教学也不中断。
佛住的是实报庄严土,身是法性身,不是我们肉身,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,就是物质现象;我们的心,就是念头,是阿赖耶的见分。见、相都离不开波动现象,波动现象叫生灭法,生灭法就叫做有为法。《金刚经》上佛说得很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不是真的,是幻相,我们看走了眼,误以为是真的,其实它不可得。我们得了解这事实真相,要认识它,我们可以受用它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就对了。放在心上,我们的心就被染污了。善恶都不放在心上,善恶都是染。恶的念头、恶的行为是三恶道,善的念头、善的行为是三善道,出不了六道轮回,所以统统要放下。我们再看下面经文,「合得脱」。
【若此众生。识其罪本。】
这句话很重要,一定要认知这个罪的根本是什么?罪的根本是怀疑,怀疑的根本是无知,就是迷惑。因为迷惑你就造业,因为造业你就受苦,惑业苦是轮回的原理,六道轮回是它的现象,它的根本原理就是惑业苦。你真正认识了:
【深自悔责。】
自己惭愧、后悔,你才能忏悔业障。
【求离彼处。】
这个处所就是六道轮回,向外再扩张就是十法界,六道、十法界苦。
【往昔世中。过失尽已。然后乃出。】
所以堕地狱是麻烦事情,堕到地狱,要把你一生的罪业消尽,你才能出地狱。出地狱好事情,罪业是消尽了,但是怎么样?习气在。这个时候又回到人间来,地狱出来了,多半又回到人间来。回到人间来,带著地狱那些习气,他又迷惑、又造业,在人间短短几十年,死了之后又回地狱去了。所以地狱里头的鬼卒看到你很奇怪,你怎么出去了,怎么一会儿就又回来了?《地藏经》上给我们讲的。他会又回来,全是地狱的习气,习气很可怕,罪业不消尽出不来,出来的时候,麻烦就是习气。这就是宿世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如果宿世有善根福德因缘,你从地狱出来就遇到善知识,跟著善知识学习。这个学习,要淘汰自己的不良的习气。不良的习气是什么?自私自利,这个习气很浓,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,这习气。与外面境界一接触,把你的习气引发出来,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。
中国古人的教学,所以中国人真是了不起,有大智慧,小孩到你家里来投生,就知道要怎样防止他那些恶习气。教育是长善救失,如何让他的善根增长,习气把它控制住、把它消灭掉。消灭掉是非常困难,实在讲控制就不错了。真正消灭掉,等觉菩萨,等觉菩萨把习气真消灭干净,他就成佛了,这妙觉如来,回归常寂光了。所以,一定要知道习气可怕。
我们怎样把这个习气能伏住?绝大多数的人听经闻法有用。所以世尊讲经四十九年,就是用这个方法把我们的习气控制住,没有断灭,但是可以让它不发作,不起作用。真正要保证你不再搞轮回,不再受这个罪,说老实话,八万四千法门虽然是平等,都有这个效果,我们根性不行。我们确实不是上上根人、不是上根人,充其量中根就不得了了。而我们自己想一想,很冷静在思惟、观察,我是个下根人,中根都谈不上。唯一能控制的,天天不离佛,离佛就保不住了。天天不离佛,现在佛不在世,佛的经教在世,我天天不离经教,就行。所以我的老师,我跟他十年,后面五年,他说我给你介绍个老师。我说哪一位?他说,印光大师。印光大师往生了,《文钞》在。老师当时把《文钞》上下两集四册给了我,叫我常常读诵,依教奉行,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弟子。真读、真听话、真干,你这一生不会走错路,这是个真正明眼人。
我也用这个方法劝人。现在大师的《全集》出版了,我们知道《文钞》还有第三集。还有人依照《文钞》在里面选择,重新整理编成《嘉言录》、《菁华录》,这个编得好。《菁华录》的分量少,所以我劝年轻人《菁华录》要背。你们大家不是学古文吗?印祖的文章写得好,就用这个做文言文的读本。去背《菁华录》,背的遍数愈多愈好,背得滚瓜烂熟,真正是印祖的学生。社会大众不承认,佛菩萨承认,祖师大德承认。我们学的还是要会集本,印光大师没看到这个本子,看到这个本子,一定像蕅益大师一样赞叹而且流通,非常稀有难得。
『识其罪本』乃至『然后乃出』,这个合前面经文上所说的『轮王欢喜,方得解脱』。「《净影疏》云:明胎生者,无余苦事」,他没有别的苦处,只有「五百岁不见三宝,不得修善,用此为苦。以此苦故,虽乐不乐」。他不见佛、不闻法,再好的物质环境的供养他还是不快乐。又义寂法师说,「但望胜乐,劣乐为苦」,看到人家花开了,见到阿弥陀佛,亲近弥陀,看到这个快乐,自己还不行,这就为苦了。「如欣上者,厌下劣定为粗苦」,往上看,这上下一比较,苦乐的念头就生出来了。
「粗苦」,参考资料里头,从《佛学大辞典》里头节录下来的。说「下地麤苦障」这一条:「(术语)外道於三界九地离下地而生上地时」。三界九地,像我们上楼房一样,九层楼,我们从第一层上到第二层,看到第二层好,下一层就厌恶它,再上到第三层,看到第二层也不行。我们往上看,上面是诸佛、大菩萨,往下看是四圣法界,再往下看是六道轮回,欣厌的心自然就生起来了。「观下地麤苦障」,粗是所有一切环境物质比不上上地。不说别的,在我们这个地方,我们跟四王天比,四王天里面的物质就有珍宝,我们这个世间没有。再提升,忉利天,更殊胜,很多宗教的天堂都在忉利天。那个地方不是永生,他寿命长,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,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,寿一千岁,你看他寿命多长。孔老夫子生到忉利天,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,但是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;换句话说,在忉利天大概还不到一个月,一个月三千年,在忉利天还不到一个月,刚刚来不久。你就晓得福报大!从那个地方看我们这个地球,太苦了,这怎么能住?这个就是从上地往下地,到极乐世界去看,那就更不堪设想了。
所以,极乐世界的人看我们这个世界,人真的是可怜悯者,怎么会堕落到这个地方来?我们了解事实真相,惭愧心才能生得起来,在这个里头还有什么贪瞋痴慢的?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?那才真正体会到,我们那种傲慢的习气是极大的罪业。所以「上地静妙离,以断下地之烦恼,是名六行观。观下地为麤、为苦、为障」,障碍人明心见性,障碍我们清净平等觉。往上看,上面清净,上面微妙,上面是离,离开苦,离苦得乐,愿意去。佛今天兴大慈悲心,为我们演说《无量寿经》,让我们观,这是上上地,这个里面的清净、快乐、庄严。庄严是物质环境,物质环境不但庄严,最殊胜的,这些物质全都说法。众鸟说法,树木花草说法,七宝池里面水说法,水流的声音说法,风吹树叶的声音说法,无处不说法,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。换句话说,在极乐世界你就永远不会离佛,不会不闻法,无论到什么地方,都在阿弥陀佛怀抱之中,没离开,这才叫极乐!
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能不去吗?我相信什么样的东西都拦不住你,你非去不可。这些地方七情五欲,你一看,跟极乐世界,这太粗了、太恶了,你自然不喜欢去沾惹它,这还得了!所以,愈清楚对於佛愈感恩,不是佛我们怎么会知道?知恩才晓得报恩。什么是真报恩?念佛往生净土是真报恩,亲近阿弥陀佛,这是报佛恩。
「又义寂师云:但望胜乐,劣乐为苦」。苦乐有个比较,看到忉利天的乐,回头再看四王天,就不行了,比不上;忉利天往上面看夜摩天的乐,忉利天人比不上。叫我们向上看,上面殊胜,下面就比不上上面了。「如欣上者,厌下劣定为粗苦等」,下面跟上面一比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三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