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圆,这是真的。理圆了,六信就现前;理不圆,六信不圆。
「若达全事即理」,这真的了,说真话了,理跟事是一不是二,决定分不开,理就是事,事就是理。理是虚的,事是实在的。理在哪里?理在事当中,事在理当中。就跟佛法讲,性相一如,性相不二,相在性中,性在相中。你能在相里头见性,就成佛了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所有一切相不离自性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所有物质现象都跟意念,意念就是心性,不能分割。再小的物质,微中子,佛法称之为极微色,或者称为极微之微,最小的物质单位,里面有受想行识。我们明白这桩事情,才知道《心经》里头所说的「五蕴皆空」,读了几十年的《心经》,对於五蕴皆空不了解。我们那个时候以为五蕴皆空是指一个人身相,我们肉身是色,受想行识是心理作用,心是虚的,色是实在的。五蕴是一体,决定不能分开,从一念不觉,这就生起来了。
读了弥勒菩萨,疑惑大幅度的减轻了,看到科学家的报告,疑惑没有了。是不是真知道这个事情?未必。为什么?真知道这个事情,我见就破了。为什么?我真的不执著身是我。我见破了就成圣了,转凡成圣,就是须陀洹,这个东西假不得。章嘉大师教我检验的方法,什么是真、什么是假,你用这个方法一对照,立刻看出来。我还没有把身见放下,对於身见是什么回事情知道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也讲得很透彻,没做到,才晓得真难。大师讲的话,佛法知难行易,我们没有完全知道,知没有做到百分之百,所以我们的行没做到。行做到了,知就圆满了。所以我们讲真话,对这个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,这是真的,这不是谦虚。
今天的世界需要真正大圣大贤才能拯救,像我们这些人只能够在跑个龙套,打打边鼓,我们没有这个能力。我们要认真努力,先求什么?求解,主要是解得不够深,解得不够圆,还要深入。深到什么程度?我做到了。我没有能做到,自己一定要承认,我在什么个阶层、在哪个阶段,清清楚楚。功夫就差这么一点,真心切愿发不出来。起心动念,我们能为全世界的众生吗?为自己不行,为我这个道场不行,为我这个净土宗也不行,为我佛教也不行,太小了。你看佛的心量,《还源观》上三种周遍第三「含容空有」,含空容有,含是包含,包含虚空。大乘教常讲「心包太虚」,含空是心包太虚,容有是「量周沙界」,你有那么大的量。中国古人说量大福大,谁的福最大?佛的福最大,因为佛的量最大。佛明心见性,见性的人都是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为什么?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,没有分别。
我们从个比喻上可以能体会到一些,我们这个身是一体,这大家承认。身上多少细胞?科学家告诉我们五十兆,细胞的数目,人身体,五十兆组成身体。这一个细胞是多少个微中子组成的?一百亿个微中子等於一个电子,一个细胞可能有几千几万亿的微中子,一个细胞。再乘上五十兆,以微中子来算,这身体有多少?真的可以说无量无边、无尽无数。那都是自己,一体。所以身体是个小宇宙,外面是大宇宙,小宇宙跟大宇宙是平等的。你说大宇宙多么复杂,我们这个小宇宙就多么复杂,决定是不增不减的。我们在小宇宙里面,承认这是一体,就忘掉了大宇宙跟我们是一体。我们这个小宇宙,在大宇宙里面就等於一个微中子。这是大乘佛法一体的宇宙观,人生宇宙观。一体就没有分别,一体就没有执著,爱心出来了。这个确实是万德里头的第一德,就是慈悲,慈悲心自然流出来。这个慈悲叫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无缘是没有条件,爱一切众生没有条件,一体。众生有苦难,全心全力去帮助他离苦得乐,这叫大悲。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,在所有宗教经典里面就讲的爱心。
佛经上讲得彻底、讲得透彻,这是什么?这叫自性,这叫性德,法身菩萨全都流露出来。凡夫没流露出来,什么原因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障碍了它,并没有丧失。为什么?它不生不灭,性德、慈悲心、智慧,智慧、慈悲、德相没有生灭的,只有隐现。有这么多烦恼,它就隐了,隐藏了,不现;烦恼放下,它就现前。这是事实真相!佛法修行没有别的,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智慧,放下就是德能,德能现前,把障碍放下了。所谓万德万能,万不是数字,无量的德能统统现前。所以它不从外得,外面学与不学不重要,重要在去障碍。只要肯放下,放下愈多,你的心愈清净,你智慧就愈增长,无论什么事情,只要一接触,自然就通达、就明了。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,证明所说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蕅益大师后头这一句说,「若达」,假若你通达,「全事即理,则取亦即理,舍亦即理」,事就是理,理就是事。取舍全是理,理就是自性,就是性德。「无非法界」,法界也是圆满自性的德号。我们今天讲时空,时间与空间,在佛法称为法界,任何一法离不开时空,这是现代人说的。法界比虚空意思更好,因为虚空是假的,时间、空间都不是真的。法界是真的,法界能现虚空,虚空在法界之中。「如是妙谛」,谛是真理,事实真相,太微妙了,「实非情见所能及」,情见是凡夫,带著烦恼习气,他见不到。这是宇宙万有的真相,《般若经》上有一句术语叫「诸法实相」,这个地方讲的妙谛就是诸法实相。诸法实相,我们带著情见见不到,必须把情见放下。情见是妄见,就是八识,八识缘不到,转八识成四智就见到了。
「求生净刹者,至心信乐,愿生彼国」。我们真正想求生极乐世界,这个在现前比什么都重要,是我们迫切希求的。灾难当中,谁能保得住我们能平安度过?我们不存这个心,这个心是侥幸的心,我们要讲究事实。事实是什么?灾难来的时候,跟灾难同归於尽,这是符合於事实。但是在灾难同归於尽的人,走是一样的走,去处不一样,每个人去的地方不相同。有人到极乐世界去了,有人生天了,有人到他方国土去了,有人又到人间来了,有人到三途去了,去处太多,各人随著各人的业去了。谁在主宰?业力主宰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无论到哪里去,不怨天、不尤人,自己业力感召的。
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今天把所有不善业放下,为什么?不善业是三恶道的业因;善业也要放下,为什么?善业是三善道的业因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我们今天要的是净业,净业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心上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心上什么都没有。这是经论里头有保证的经句告诉我们,你必定生净土。我们今天想学佛,学佛的环境,遍法界虚空界,第一被选的道场就是极乐世界,第一个被选的上师就是阿弥陀佛。我们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,保证圆满成佛,圆满成佛就是毕业了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保证我们成就。而且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事情办妥,别的事情叫鸡毛蒜皮的小事,这是大事。《法华经》上说「一大事因缘」,无过於此,我们得认识清楚。
下面说「如是求生,是乃举我介尔一念心愿」。这个地方讲到介尔,《佛学辞典》里头的术语,「形容极微弱之心」。《大乘止观》第五卷上说,「此三千在一念心,若无心而已,介尔有心即具三千」。《辅行》第五卷之三也有说,「言介尔者,谓刹那心,无间相续,未曾断绝。才一刹那,三千具足」。佛经上常常看到这个名词,介尔,现在我们对於这个概念有,但还不是很清楚。介尔一念是什么?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,叫介尔一念。我们换成秒,一秒钟有多少个介尔一念?有一千六百兆,一秒钟,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介尔一念。别小看这一念,这一念时间非常非常的短,短到我们无法想像。为什么?它在我们面前,我们看不到,它太快了。
我们很冷静去想想,我们看电影,大概电影,用幻灯片组成的电影,我们这种年龄都见过、都看过。现在改用数码,不用幻灯片,数码的速度快多了,所以看得更逼真。早年我们看的,幻灯片的这种电影,这个是老的底片,这就是幻灯片。放映机镜头打开,这一张照片打在银幕上。然后把幻灯机的那个灯再关起来,它用机器不用人手,再放出第二张,张张不一样。这么多底片在银幕上重叠,我们眼睛来不及,看不到真相,看到个模糊的假相,以为是真的。如果是一张,我们能想像到,一张在放映机里面放,这一张它的时间多长?二十四分之一秒,一秒二十四张,二十四分之一秒。如果只有一张,其他都是空白的,它在放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什么?会感觉到有个亮光一下闪过,里面什么东西不知道。必须相续不断二十四张一秒钟,我们才能看到这里头什么东西,我看到了;单独一张看不到,瞬间就没有了,是这种现象。
我们现在要问,弥勒菩萨给我们讲了,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张在我们面前,根本没看见。我们今天看见的、听见的,六根接触到的,心里面想像到的,全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这一秒里面所现的境界是什么?三千大千世界,这经上讲的,一念三千。这个三千大千世界,三千不是数字,就是整个宇宙。佛法讲法界虚空界,完全展现在面前,就这一念。我们今天看到是多少个念头重叠在一起?一秒钟是一千六百兆个念头,介尔一念,重叠在一起,让我们感官上有这个宇宙存在;实际上假的,一念三千。这是性德,《还源观》上所说的,出生无尽、周遍法界。贤首国师根据《华严经》的义理作的这篇论文,《华严经》修学的纲领。
科学确确实实对我们学佛的人帮了很大的忙,这个介尔也是我们模糊概念,搞不清楚,现在总算清楚了。六根都接触不到,佛告诉我们,什么时候接触到?明心见性的时候接触到了。接触到,知道有这回事情,也很模糊。清清楚楚的接触到,大乘教里都说八地以上,真清楚、真明白了。同样在实报庄严土,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个阶级,八地以上是最高的第四个阶级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觉,这四个阶级那就清清楚楚,完全明了。等觉菩萨将一念生相无明放下,他就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一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