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二集

  净土大经科注  (第五三二集)  2012/9/26  

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7-0532

  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一0四五页最后一行,科题,「他方」,分五个段落,「辛一、结前生后」。请看经文:

  【不但我刹诸菩萨等。往生彼国。】

  这是总结前面,娑婆世界去往生的。

  【他方佛土。亦复如是。】

 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,念佛往生弥陀净土的人数,不可以用数量来计算,世尊只为我们略举几个例子。我们看下面经文:

  【从远照佛刹。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。生彼国土。东北方宝藏佛刹。有九十亿不退菩萨。当生彼国。从无量音佛刹。光明佛刹。龙天佛刹。胜力佛刹。师子佛刹。离尘佛刹。德首佛刹。仁王佛刹。华幢佛刹。不退菩萨当往生者。或数十百亿。或数百千亿。乃至万亿。】

  念老的注解说,「以上明他方十一佛刹之名,及往生菩萨之数」。此下又给我们说第十二、第十三这两个佛刹。「《会疏》曰:十三次序,为出世前后,为约方所,其义未明」。这总共十三个佛刹,次序有先后,到底是出世先后,还是约方所,方所的先后,有这两种讲法,这里头没有说明白,没有说清楚,其义未明。「故今亦不必深究。经中举本土及他方十三刹,此十三刹仅为无量刹土中之略例」,我们重视这一句。十方世界无量无边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。

  阿弥陀佛在因地,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人,那个时候没成佛,称法藏比丘,他的弘愿不可思议,看到十方世界六道众生,特别是六道,六道众生太苦了。六道众生之苦我们今天真正尝到了,真正体会到众生苦。法藏比丘发心,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脱离苦海,还要帮助他们圆成佛道。这个愿太大了,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,圆满的第一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真的是无边,无量无边、无数无尽。向老师请教,老师是世间自在王佛。老师没有详细给他说明回答他的问题,老师只是叫他到十方刹土去参学、去看看。这个地方很像《华严经》末后,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上成就了根本智,文殊菩萨叫他去参学,这下面就五十三参。根本智是明心见性,《般若经》上所说的「般若无知」,那就是根本智;下头一句「无所不知」,那是后得智、权智。后得智从哪里来?从五十三参里面来的,佛没教他,只是叫他去参学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,全都包括了,你只要去看,智慧就生起来,这个不可思议。眼看、耳听、接触,你就知道这个问题的根源,如何帮助他们化解。

  这部经上跟这个意思非常相似,世间自在王也没给他说,把一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展示给他看,让他自己去参学。一百一十亿不是数字,是表法的,是密宗里头表无量无边、无数无尽的意思。他去参学,现在人讲考察、调研(调查研究),取人之长,舍人之短,用了五劫的时间,统统都参访过了,得到一个总结,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。所以四十八愿不是世间自在王教他的,也不是他自己去想像的,不是的,完全是到外面参观,好的我要,不好的我不要,是这么得来的,用现在的话,非常符合科学的精神。方老师看到这一段,他说这是真实智慧,不是自己凭空想像的。所以四十八愿是会集的。现在人反对会集本,四十八愿是会集的,是会集一切诸佛刹土之真善美慧。所以极乐世界成就了,超过一切诸佛刹土,那就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好的、善的它全有,一切刹土里面还有不善的,它完全没有。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这个信息。所以一切菩萨都希望到极乐世界去,圆满他的学业,到那个地方去快!能不能去这在缘分,缘很重要。那个缘前面说过,过去生中、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,这是缘。让我们遇到这个法门,能生欢喜心,能信,愿意学习,这都是无量诸佛如来威神加持,这真正不可思议,太宝贵了!

  这些话对我们来说用意非常的深广,让我们晓得我们的缘分得来不易,要珍惜这个缘分,在这一生当中要掌握,决定要求生净土,要亲近弥陀。我们才不辜负自己过去生生世世供佛闻法,不辜负阿弥陀佛大慈悲心,不辜负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热心的介绍;要不是他介绍,我们不知道。十方诸佛肯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看你具有善根福德因缘,佛一定把这个事情介绍给你。《弥陀经》上所说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我们以前学《弥陀经》,对这句话不是完全能理解,也是含糊笼统的学过去。读了这部经之后,对极乐世界的历史明白了,善根福德因缘这个意思我们才体会到少分,真难得!我们这个世界,世尊告诉我们,法身大士往生到极乐世界七百二十亿。那法身菩萨以下去往生的,这个数字可就多了,特别是六道众生,六道哪一道都有。由此可知,往生极乐世界的人,最高的有等觉菩萨,最低的有无间地狱。无论在哪一道,只要你宿世有缘,遇到这个法门都是佛力在加持,让我们学习得一帆风顺。

  下面这一段,「广明第十二刹」。前面是略说,第十二个佛刹世尊为我们说得清楚一点。

  【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。彼有无数诸菩萨众。皆不退转。】

  这个『不退转』就是阿惟越致菩萨,就是法身大士。

  【智慧勇猛。已曾供养无量诸佛。】

  这一句很重要。佛不说,我们不知道;佛说了,我们就晓得要珍惜这个缘。我们过去生中,每个人都一样,都曾经供养无量诸佛,没有这个善根,你这一生遇不到这个法门,你也很难相信这个法门,很难接受这个法门。遇到了能接受,能信,能发愿求生,那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,这一生成熟了,你决定得生。我们也要学他:

  【具大精进。发趣一乘。於七日中。】

  时间并不长,『於七日中』。

  【即能摄取百千亿劫。大士所修坚固之法。斯等菩萨。皆当往生。】

  念老这段经文有注解。注解都是集注,他引用了八十三种经论、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,所以我们读他这部注解,就等於读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与祖师的开示,内容非常丰富。注解说,「右文采自《魏译》。若参证《唐译》,则此处第一句其第十二佛,应指第十二佛刹」。会集的经文完全是原译本的原文,没有改动一个字,只是五种原译本里头的文字不一样。这是《魏译》的,『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』;《唐译》的这一句是第十二佛刹,佛字下面多一个刹,下面是一样,「名无上华」。「例如《魏译》其第二佛名曰宝藏」,前面我们读的,东北方宝藏佛刹,「《唐译》则为宝藏佛国」。「至於第十二佛土显往生菩萨之德,亦是例举」,这举例说明。最重要的是『坚固之法』,什么叫坚固之法?就是不退转法,不退转这才叫坚固。

  「至於不退菩萨亦往生极乐,其义为何」,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。生在实报土里面的菩萨,应该是一切佛刹都是平等的。这是什么人?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教下里面所说的大开圆解。一般大乘经论上所说的,这个菩萨确实是将三种烦恼断尽了,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统统断尽了,依《华严经》上的说法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全放下了。妄想是不起心不动念,这就是法身菩萨。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能够不执著,这是阿罗汉;不分别,这是菩萨;不起心不动念,这就成佛了,《华严经》上称为法身菩萨,天台大师称他作「分证即佛」,他是真佛,他不是假佛。真佛的标准是什么?用真心,就是大菩提心。不是用大菩提心的,还是用第六识、第七识的,这就不是真的菩萨。十法界里面的佛依旧用的是第七、第六识,所以他那个佛,天台大师称作「相似即佛」,就是很像佛,意思就是不是真佛。为什么?他不是用真心,他用妄心。妄心为什么称他作佛?妄心所用的纯善纯净,这就是学佛学到家了。纯净纯善,但是他是阿赖耶,他不是自性,没有见性。

  阿赖耶用到最圆满的地方,就是十法界的佛,真正纯净纯善,所以天台称他为相似即佛。那我们现在这批人也很认真努力在念佛,天台家说我们叫「观行即佛」,我们在用功、在修观。如果不用功,我们光是听、光是研究,没有真干,没有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,对这个世界还很贪恋,那叫「名字即佛」,名字就是有名无实。这天台大师讲六种佛。第一种,一切众生都是佛,这是从理上讲的,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那是理上讲的,「理即佛」。名字即佛很多,学佛的人,其实他学佛目的是求名闻利养,不是求成佛,不是求往生。真正目标锁定在求往生、求成佛,那这就是观行即佛,他才开始,观行即,他开始,他用功了。

  往生到极乐世界可了不得!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,它有凡圣同居土,跟十方诸佛世界一样,但是它取舍不一样。这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参学的时候,看到十方世界有凡圣同居土,他也有,他的凡圣同居土只有人天两道,没有六道,他只有两道。人天,这是善的,他要,阿修罗道他不要,饿鬼、畜生、地狱他不要。所以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头没有这四种,没有三恶道,没有阿修罗,取舍不一样。四圣法界就是方便有余土,取舍也不一样,不一样在什么地方?照理说,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跟一切众生,他们的身心全是阿赖耶的见分、相分,把阿赖耶的见分当作心,就是我们念头,分别执著的念头,把阿赖耶的相分当作自己的身。我们这个身是阿赖耶的相分,起心动念是阿赖耶的见分。阿赖耶不是真心,妄心,阿赖耶根本就是假的,这个一定要知道。

  阿赖耶怎么来的?一念不觉,一念不觉就是阿赖耶,也叫做无明。自性具足无量智慧,那叫明,光明,常寂光是大光明藏,这是自己自性本自具足的,现在我们失掉了,没有了,所以叫无明。法身菩萨这断掉了,断掉才叫法身,证得法身,这真正叫坚固之法。这些菩萨生极乐世界,为什么?照理说他不必了,一切实报土都是平等的,身是法性身,土是法性土。但是西方极乐世界连同居土、方便土也是法性土,也是法性身,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二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直接转到: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