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做到,真就兑现了。八德这一展开是对整个宇宙,对一切众生,佛法在其中,佛法也是将八德发扬光大到淋漓尽致。

  世法跟佛法是一法,大乘经上这么说的。你到寺院看大雄宝殿,大雄宝殿的建筑,你在外面看是两层,里面是一层,就表这个意思。两层,上面一层是佛法,下面一层是世法,你在外面看,有佛法、有世法,走到里头,世法、佛法融成一体,没有了。佛法真谛,世法俗谛,真俗不二、理事不二,真正是一体。一体才是至善,止於至善,这终极的目标。真正止於至善是成佛,无上正等正觉,这是止於至善,完全回归到自性。常寂光就是回归自性,妙觉就是止於至善。所以,一切法到最后,融归成一体。

  伊斯兰教讲的真主,止於至善。伊斯兰教没有偶像,他们礼拜就是一面墙壁,完全是白色,干干净净,一尘不染,用这个来表法。那一面墙壁就是常寂光,就是自性,就是本性。本性什么都不是,三种现象都没有,不是物质现象,不是精神现象,也不是自然现象,能生万法。能生万法就是造物主,一切法从它生,能生能现。所以世界宗教真的是一家,我们这十几年跟许多宗教接触,原来还想恐怕要费口舌要辩论,结果一次没有遇到。一提出来大家都点头、都相信,非常可爱,也值得人尊敬。

  所以,断疑生信是我们学习入门的第一德,有疑惑就进不去了,再好的老师都帮不上忙。但是一个人要真学,真学头一个对老师要有信心,对老师没有信心,老师没有办法教你。对老师有信心,对法有怀疑都不怕,对什么怀疑都不怕,老师有善巧方便来引导你。对老师没有信心,那就是从根本上出问题了。现在真的出问题,现在人对父母没有信心,没有孝顺心,他对老师能生信心他就难了。这是圣贤经典学术恢复第一个障碍,这个障碍能够突破,后面就容易了。

 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,「当来经灭者,善导大师云:万年三宝灭,此经住百年」,唐朝善导大师说的。万年是指末法,末法一万年,万年之后三宝灭了,释迦牟尼佛的影响没有了。可是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才三千年,这个里头就算一般说法,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,这二千五百年了,往后还有九千年。这九千年当中,佛法有兴、有衰。这桩事情早年我请教过章嘉大师,我向他请教佛的法运。大师告诉我,佛的法运还很久,但是有兴衰,有起有落。这个兴衰完全是众生的缘,法其实没有生灭、没有兴衰,这都是人。这个世间善根、福德、因缘的人多,圣教就兴了;善根、福德少,圣教就衰了。

  缘也是要靠栽培,栽培的人是圣贤,被栽培这些众生有善根,肯接受,尊重老师、孝顺父母,肯学好,慢慢就兴起来了。实际上跟世运它都是像一个循环,盛极必衰,衰极一定就兴盛。在历史长河当中,我们看到,一个人的运如是,家运、国运、世运都有这个现象。这什么原因?迷悟。兴旺的时候,一切都能如人意,人容易骄奢,傲慢、奢侈,它就慢慢就衰了;衰到极处的时候,人又恢复要节俭、要谦虚,它慢慢就兴起来了。所以它这是一个循环,凡夫心确实是这样的。所以佛出现在世间给我们的示现,示现过一个清苦的生活,你会发愤图强;要很富裕的生活,这人会堕落。奢侈、傲慢,走上这个就会衰;走上勤俭他就会兴旺。这些事情我们要很细心去观察,做为我们自己修养跟教化众生的依据。

  善导大师的说法,跟「净影、道绰、慈恩」,慈恩是窥基大师,「义寂、法住、望西」,这些中国的法师、日本、韩国这些大德们,说法都相同。「《净影疏》云:当来之世,经道灭者,举彼未来法灭尽事。释迦正法有五百年,像法千岁,末法万岁。一切皆过,名为灭尽」。经典上有这个说法,祖师大德也有很多这种讲法,未来法灭尽的这些现象会有的。「但憬兴据《法住记》」,《法住记》是一本书,好像前面我们学到过,提过,这里面说,「人寿极短至十岁。刀兵劫起」。人在这个时候瞋恨心很重,极其容易起斗争、战争,看不顺眼就想杀人。这是人寿到最短的时候,平均年龄。从这个时候起,每一百年增加一岁,人的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。从十岁慢慢增加,增到八万四千岁,这叫增劫。

  我们现在生在减劫,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,人寿百岁。一百年减一岁,减到现在,现在人大概平均寿命七十岁,三千年了。每一百年减一岁,减到十岁,一千年减十岁,往后九千年,现在人寿七十岁,就是六千年,六千年之后,人寿就十岁,佛的法运还没绝灭。没有绝灭是什么?佛的法运会提到向上升的。七千年、八千年、九千年,人的寿命,十岁升到二十岁,升到四十岁,增劫,佛法才灭。佛法灭的时候,人的寿命是增劫的四十岁,这个时间很长。可是减劫不好受,减劫时很苦,愈往后愈苦,佛法愈重要。人能够遇到这个法都能往生,而往生得很快,为什么?他太苦了,对人生没有任何留恋,这也是个很好的增上缘。增劫的时候,一百年比一百年好,他日子愈来愈好过;这个减劫往下七千年,真是一世不如一世,苦难的日子太多了。我们现在苦,将来人比我们还苦。还苦,遇到这个法门愈加珍贵、重视,真正肯学,他都到极乐世界去了。

  这底下讲得很好,他说「增至百岁后」,佛法灭的时候是增至四十岁,那还要六千年,六千年人才能到百岁。到百岁的时候,有「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,称扬显说无上正法,度无量众,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」,此州就是南阎浮提洲,就是讲的我们这个地球。这份资料里头,对,我想我这里看到过,有十六阿罗汉,我们资料里头有这个,十六大阿罗汉,对,《法住记》有。「出法住记」,资料里头有。「梵语阿罗汉,华言无学,谓其生死已尽,无法可学」,这小乘。小乘到四果,初果须陀洹,二果斯陀含,三果阿那含,四果叫阿罗汉,这是小乘四个学位,最高是阿罗汉。阿罗汉叫无学,就是毕业了,学位拿到了。生死已尽,这个生死是六道生死轮回,他没有了,他超越六道。到哪里去?到四圣法界,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。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,这个里头人心不清净。阿罗汉心清净了,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,清净,阿罗汉证得,平等还没有,证得清净。他超越六道轮回,所以叫无学,三界里面的东西无法可学,毕业了。

  「又云无生」,无生是他把见思烦恼断尽了。为什么叫无生?见思烦恼能生六道轮回,它是六道轮回的因,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的果。所以阿罗汉称为无生,见思烦恼断了,就永远不会再生出六道轮回了,称之为无生。也称作「应供」,「谓其应受人天供养」,他应该接受人天供养。为什么?他有大福报,供养他的人得福,真修行人,真的证果之人。供养、祈福最殊胜的、最圆满的是供佛,佛不在世了。佛应化在世间的,也没人晓得,像智者大师,释迦牟尼佛再来的,善导、永明延寿,阿弥陀佛再来的,当时没人知道。到知道的时候他已经灭度,走了,往生了。可是佛菩萨也会满众生的愿,众生真正发心供斋,确实有佛菩萨来应供,佛菩萨让你满愿,福不唐捐。这在佛门叫无遮大会,叫千僧斋,供养就是请吃饭,请一千个出家人,供斋。只要千人以上,一定会有圣人在这个里头参加。但凡夫不认识,你要用真诚、恭敬心,看每一个人都是圣人,你才不会漏掉。如果看到那个,那个人我不喜欢他,那个人就是圣人,他不就漏掉了吗?

  永明延寿大师在世的时候,国王打千僧斋。供斋这一天,当然有地位的、有修持的这些高僧大德一定是坐上席。上席当中还有一个主位,最大的一个主位,谁都谦让,彼此在相让。这个时候正好来了一个和尚,也不怎么样,很平凡的一个和尚,看到大家都推让,不肯坐,他到当中就坐下来了。既然都是出家人,也就不好意思说话,大家就吃饭了。吃完之后,国王向永明大师请教,我今天供斋,有没有圣人来应供?有。谁,谁来了?定光古佛。这名字听说过,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,哪一个?坐在上位的那个和尚。也不知道什么名字,耳朵很大,就叫他大耳朵和尚,就是他。这个时候国王欢喜了,赶紧派人去打听,这个大耳朵和尚到哪里去了,有哪些人看到?一路追踪,找到了,他在山洞里头,住在山洞里修行。找来的人见了面,大家都知道,这是定光古佛,都礼拜。他说了一句话,「弥陀饶舌」,说完之后他就走了,这真的。

  大家想想,弥陀饶舌,那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。不要紧,定光古佛走了,咱们家里还有一尊佛,阿弥陀佛在家里。回去报告,把这个事情报告给国王,国王听了非常欢喜,赶紧去拜阿弥陀佛去。还没出门,外头报信的人几乎跟国王碰了头。为什么这么慌张?报信的人说,永明延寿大师圆寂了。这就是说明,身分不能暴露,暴露身分就得走。所以这传下来,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。现在这个世间,什么佛再来的,什么菩萨再来,可多了,一个也不走。那我们就晓得,全是假的,没有一个是真的。如果是真的,他就走了。所以无论什么人说是佛再来的、菩萨再来的,都不要相信,不是鬼话就是神话,鬼话、神话不能听。佛家的经教有证明,确实是有,身分露了一定走,你再找不到他。这是讲应供,就是为众生培福。

  阿罗汉也翻作「杀贼」,所以有些人误会,这佛门戒杀生,你看阿罗汉杀贼,这不开了杀戒吗?这是一知半解。这是比喻,「谓其能杀烦恼之贼」,他能够断烦恼,烦恼是贼。他把烦恼断掉了,就等於说把烦恼杀掉了,是这个意思,不是真的去杀,杀贼。所以,意思要搞清楚,不要产生误会。「以其皆具三明六通,无量功德,故称为大」,这叫十六大阿罗汉,这个大是称赞之辞,他们的智慧、道行、神通都大。「三明」,这个资料后头有个括弧,「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尽明」;六通,天耳、天眼、宿命、他心、神足、漏尽。一般在大乘经里头,称法身菩萨三明六通,称阿罗汉只称六通,不称三明。这个地方所讲的十六大阿罗汉,应该都…
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五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