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科注 (第五四六集) 2012/10/4
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546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经科注》第一零七一页第六行:
『特留此经』者,「《净影疏》曰:佛以慈悲怜悯众生,故法灭后,独留此经,百岁济度。以此经中开示净土,令人求生,故偏留之。《大涅槃经》显示佛性,圣人先隐,为是先灭。此经教人厌苦求乐,济凡中要,为是后灭」。这段话是净影,隋朝慧远法师说的,他有《无量寿经》注解,叫《无量寿经义疏》。
诸佛菩萨,明心见性之人。明心见性代表什么意思?简单的说,代表智慧圆满,烦恼断尽了,业障也消尽了,没有烦恼、没有业障。其实我们对於本性为什么见不到?就是烦恼障、所知障,这业障障碍了。这些业障在《华严经》上称它作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这三大类。妄想是起心动念,分别执著那就更严重了。起心动念的含义很深,我们学经教学了几十年,对这个都有疑惑,一直到最近三、四年当中,看到科学家的报告,特别是量子力学家,我们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我们对於起心动念这四个字,只是看到字面上、表面上的意思,确实没有法子真正理解。
到近代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了微中子,这就是最小的物质现象,最小的。微中子多大?科学家告诉我们,一百亿个微中子集聚在一起,它的体积等於一个电子。电子就很小,肉眼看不到。原子分裂之后有原子核、中子、电子。原子的那个样子很像太阳系,原子核在当中,电子就好比是行星,围绕著它转。原子很多种,从哪里分?就是它的电子多少不一样,有的只有一个电子,二个、三个,很多个的,不相同。这么小的一个物质现象,佛经上称为「极微色」,微是细微,色就是物质现象。佛经上讲心、色就是今天我们讲精神与物质,心是精神,色就是物质。这么小的物质就不能再分了,再分就没有了,可是科学家依旧把这个东西把它分裂,分裂之后真的就没有了,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。物质现象没有了,发现什么东西?发现物质原来是意念变现出来的,就是念头,这才晓得,底牌揭穿了。所以德国普朗克博士,他一生专门研究这个问题,物质到底是什么,最后被他揭穿,物质是意念变现出来的幻相,假的不是真的。念头是波动现象。
佛在经里头告诉我们,这是三千年前的事情,有一天佛跟弥勒菩萨谈话。弥勒菩萨要用佛教来说的话,他是研究心理学的,是心理学专家,在佛法里面叫法相唯识学,现在一般称心理学,这是专家。佛问他一个问题,「心有所念」,我们凡夫起个念头,心有所念,「几念几相识耶」,这是原来的经文,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文,就是佛问弥勒菩萨,凡夫动了一个念头,这个念头有多少细念?有多少物质现象?有多少精神现象?就问了这么一句话,一句话问了三个问题。弥勒菩萨回答说,一弹指有「三十二亿百千念」。我们现在用秒做单位,一秒钟能弹多少次?我相信,年轻人体力好的大概可以弹五次,要乘五那就是一千六百兆。诸位要晓得,一秒钟频率这么高,波动现象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,这样微细。弥勒菩萨接著说,这是问多少念,答覆一秒钟,我们现在说一秒钟,有一千六百兆的波动现象,说「念念成形」,每一个念头都有物质现象,形是形状,物质现象;「形皆有识」,每一个物质现象里头都有精神现象。这发现就是精神跟物质不能分开,没有精神就没有物质,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。发生的先后是先有精神现象,然后才有物质现象;最初的,最初是波动。
这三个东西科学家都说出来了,名词不一样,波动现象科学家叫它做能量,意念(念头)科学家称它为信息,佛家讲的境界相,现在科学家讲的物质,就是物质现象,精神现象,能量是自然现象。这三种现象佛经上说得很详细,这么多年我们始终不能理解,就是没有想到这么高的频率;我们知道是个波动现象,但是不知道这么高的频率,科学把佛经这个东西证明了。三细相,物质是彻底了解了,精神现象知道,不彻底。精神是念头,念头从哪里来的?科学家说没有原因,突然蹦出来的,立刻就消灭了。这个话佛也说了,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但是它真有来由,它不是没有来由,这个来由科学家没说出来,恐怕永远找不到。为什么?不能用科学方法,科学方法找不到它。要用什么方法?要用禅定,在甚深禅定里面可以见到。禅定里面空间跟时间都没有了,所以禅定里面可以看到宇宙的源起、万物的源起、生命的源起,就是我从哪里来的源起,都能找得清清楚楚,这是宇宙的奥秘。
佛说过,像科学、哲学可以找到,就是三种现象的根源,可是最初的根源它找不到。最初的根源,哲学上讲的本体。能生万法的是什么?宗教里面称之为神,佛教里不是称神,佛教称自性、本性。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说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那个性,性是宇宙万物的本体,能生万法。所以,在大乘佛法的宇宙观,它认为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,同一个自性发生的。这是佛法的伦理学,伦理讲关系,我们跟诸佛菩萨什么关系,跟一切众生什么关系,跟山河大地什么关系,跟树木花草什么关系,这讲关系,关系讲伦理,一体。这真是讲到家了,比我们中国讲五伦还要密切、还要深远。
心性的核心就是爱,所以每一个宗教里面,它的中心思想都是爱,神爱世人,上帝爱世人,真主确实是仁慈的,佛家讲大慈大悲,中国古人讲仁爱,都把这个中心找到了。这是人性,人性的核心就是爱。那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,变成自私自利?他迷了,迷失了自性,愈迷愈深,才迷到这个样子。我们思想错误了,想法、看法错了,说法、做法错了,这个错就感应苦报,六道轮回这么来的。这解释清楚了,恶的念头、行为感的是三恶道,饿鬼、地狱、畜生;善的念头、善的行为感应的三善道,天、人、修罗。大乘佛法告诉我们,善恶都是麻烦,制造六道轮回。六道是假的,不是真的,有这些念头就有,没有这些念头六道就没有了。永嘉禅师《证道歌》上说得很好,说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作梦的时候,把六道轮回比喻作梦,梦里有,醒过来没有了。真的,我们现在在作梦,在梦中。谁知道?佛知道,佛觉悟了,佛离开六道了。不但离开六道,离开十法界,甚至於离开实报庄严土,彻底觉悟、回头了,回归自性,这叫成佛。佛家教学终极的目标,回归自性,回归自性叫成佛。在回归的路上,还没有到家叫菩萨;回归了,才回归还不久,这叫阿罗汉。阿罗汉是才回归,菩萨是到中途,佛是达到目的地。
这些很深很深的道理,今天科学对佛法帮助很大。那科学家是不是成菩萨了?能见到这三细相,这三种现象的源头,物质、精神、自然现象,这是大菩萨,不是小菩萨,差不多快要成佛。那现在科学家发现了,他是不是菩萨?他不是。为什么?佛菩萨跟他们用的方法不一样,佛菩萨是从禅定里头逐渐逐渐看到的,禅定的功夫愈深,也就看得愈远,这个得受用。为什么?自己智慧开了,德行成就了。科学家他是用数学来推演,所以数学是科学之母,数学里的推演,有这么一桩事情,有可能,然后再用技术,科学的仪器去观察、去搜索,最后被他发现。也就是说,他不是用禅定,他是用我们思考,我们今天讲的脑,思考,思考是有限的。最大的,这思考最大的,你能看到宇宙,今天讲的宏观宇宙,这是向无限大方面发展;另外一个反方向,量子力学,那是极其微细,向微观世界,两个方向发展都相当有成就。佛法也是这两个方向,你看,微观宇宙它讲到极微之微,今天讲到微中子。科学发现微中子以后它就没有了,佛法还有,微中子里面有世界,这个科学没法子见到,那个世界跟外面的大世界一样大。这是说明,禅定境界里面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。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,没有空间就没有距离,完全是,这个事实真相就在当下。所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此界他方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是真有受用!科学发现了,得不到这个受用,得到的受用是很偏、狭窄。
这个发现是科学一个重大的革命,因为在世界上,四百多年的科学用的是二分法,宇宙这些万法把它分作物理、心理,物理学、心理学,分成这两分。现在科学家发现这个两分是错误的,误导了科学研究的方向,造成今天的困难,不知道心理跟物理是一桩事情,它不能分。所以现在科学家提倡「以心控物」,这是最新的发现,就是心可以改变物质现象,用我们的意念。现在这批科学家全力在搜索证据,证据里头最明显的、最有效果的就是疾病,这个理论上,念头可以治病。
病从哪里来的?病从不善念头产生的。佛经上讲贪瞋痴慢疑,这五种念头对应我们的五脏,有很大的影响,念头不善,我们内脏就出事情、就长病。我们有病的时候,如果懂得这个道理,我贪心放下,我不贪、不瞋、不愚痴、不傲慢、不怀疑,全身这些病自然就好了,为什么?念头改变了。我们内脏是细胞组成,是物质现象,带著病毒的细胞统统恢复正常,无需要任何药物医疗。大一点的,我们今天地球这么多灾难,我们念头改了,灾难就没有了。佛经上,海水上升、江河泛滥,它不是自然现象,跟地球上居住的人念头有关系,贪心重,水灾就来了,贪感应的是水灾;瞋恚感应的是火灾,火山爆发,地球温度上升,与这个有关系;愚痴感应的是风灾,傲慢感应的是地震,怀疑感应的是山崩地裂。怀疑问题很严重,如果人有疑心,对什么都不相信,他很容易感染疾病。这就是什么?他没有抵抗力,他免疫能力全部破坏了。如果反过来,你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傲慢、不怀疑,这地球上所有灾难都化解了。
美国有个量子力学家布莱登,前年他们在澳洲悉尼开了次会,这世界上几个著名科学家。两天,第一天的会议是报告科学最近的发现,这报告我看到非常欢喜,跟佛法愈来愈近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二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六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