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有醒的意思了,慢慢醒悟过来,醒的意思。
如果我们念佛人把这个关看穿了,知道什么都是假的,我们对什么都不执著,你怎么会不自在?就得大自在了。我们的声声佛号,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,什么时候想往生,佛就来接引,不必等寿命到。所以你要问,什么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?这个地方彻底放下了,你想什么时候去,佛什么时候就来。现在为什么想他不来?你没放下。没放下,那就看你寿命终的时候,最后一念能不能放下,最后一念放下,佛来接引你;最后一念不能放下,佛还是不能来。为什么?有业牵著你,你还继续去搞轮回。跟佛虽然有缘,这个业力很强,不让你去。於是三解脱门对我们修行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都非常重要,观行的方法。
那么我所,我所有的呢?这是附带的,「众生妄执五阴之身」,是我所有的,以及「男相、女相、资生等物,皆名我所」。我生活在这个世间上,我需要住的房子,我需要生活的环境,家亲眷属,一切大众,这都是我所有的。而且心量还很小,执著这是我所有的,那不是我所有的。他要真正明白了,香港是我所有的,我住在这个地方,地球是我所有的,我不能离开地球,太阳系是我所有的,银河系是我所有的。这样想,心量就开了,不再执著这一点是我所有的。菩萨,遍法界虚空界是我所有的,这就完全对了。执著这一点、一样,那是迷惑得太严重了!
「五阴者,色阴、受阴、想阴、行阴、识阴」,叫五阴身。色阴是物质现象,受是感受,想是思想,行是相续不断。识是本识,就是阿赖耶,叫藏识。是什么?你善、不善的种子统统储藏在这个地方,这叫识。修.蓝博士讲记忆,记忆是识。为什么你知道、记得过去的事情,为什么能够想未来的事情?统统是识的作用。这个作用很大,妄想分别执著全是它。佛用这个五类,色受想行识,把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全包括了,一样都不漏。真正智慧生起来,照见五蕴皆空,就是空解脱门。五蕴不是真的,五蕴是无常的,是刹那在变化的,永远不停的在变。从我们迷的时候它就开始有,到我们成佛,它就没有了。
波动,也有人称之为脉动,我们人身体上把脉,这个脉在跳动。宇宙之间这个波动就像脉动一样,它不停。人从出生,甚至於还没有出生,在母亲怀孕的时候,首先变现出来就是心脏,它就在跳动。到一个人死亡,心脏不跳动了,就宣布死亡。这个波动相续不断一生的,它一断了就没有了。整个宇宙亦复如是,当我们一念不觉的时候开始,波动开始,一念不觉。到什么时候不动了?到成佛,证得妙觉果位,它就不动了。不动,就回归自性;在净土里面,回归常寂光,就证入常寂光,不动了。没有证得常寂光,等觉菩萨还是在波动。愈波动就愈微细,到最后不动了,停止了,就证入常寂光,回归自性。这是究竟圆满的佛果,这是事实真相。
第二个,「无相解脱门,既知一切法空」,前面的空观,是知一切法的本体,是知一切法的真相。真相明白之后,你再回头看假相,你看男相、女相,一相、异相,观察宇宙之间一切万相,万相怎么样?「实不可得」,就是真正不可得。它是在波动产生的,完全虚幻,它没有真实,真实是不动的,动就不真实,就是假的。所以惠能大师见性,那五句话都重要,没有一句话可以省的,五句构成一个大圆满。第四句说「何期自性,本不动摇」,真心是不动的,妄心是动的。一切法都是从妄心生的,妄心能生能现,是阿赖耶的业相。如果到阿赖耶的转相,那就识起作用了,识就是能变所变,它能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,变成六道三途。那是谁?第六、第七识,第七识的执著,第六识的分别。如果它这两个不起作用,就决定没有十法界,十法界没有,哪来的六道轮回?知道一切现象不可得。「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」,相即无相,无相即相,这是事实真相,你就得自在,「故名无相解脱门」。无相,在一切幻相里头你不执著、不分别了,更高的,不起心、不动念了;不起心、不动念是佛,不分别是菩萨,不执著是罗汉。所以他在一切假境界里头得自在了。空观是体,无相是讲现相,是从相上,体是空的,相是假的。
第三个,「无作解脱门,无作,又云无愿」。愿是什么?是希求、是愿望。菩萨有没有希求的念头?没有。没有,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给诸位说,那是无作解脱门。他们的愿是愿而无愿,他心里真的没有愿求。这愿是怎么回事情?愿是众生的感应,众生有感,自然他就有应。见到众生苦能不援手吗?我们看到路上一个小孩掉到小河沟去了,能不把他拉起来吗?这个叫作而无作。为什么?没有原因的,没有条件的,也没有报酬的,什么都没有,自自然然。为什么自然?因为是一体,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,跟我是一体。一体,还讲什么求与不求?身上痛痒,手帮它去搔一搔痒,这手难道想我为什么要给它搔痒?这里头什么理由?没有,什么都没有。一体,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。所以佛看到地狱众生苦、饿鬼众生苦、畜生众生苦,人道、阿修罗、罗刹苦。真正讲乐只有天人,但是天人乐享完了之后又要堕落,又苦。这些是什么?这些是众生感,佛自然有应,没有理由的。他确实没有愿,他确实没有作,作而无作,愿而无愿。
「谓若知一切法无相」,相是假相,「则於三界无所愿求」。三界就是六道里头,你在六道里头还有什么愿,还有什么求?没有了。「若无愿求,则不造作生死之业」,你就不造业了。不造业,佛菩萨在三界示现,教化众生,都叫净业。净业是什么?它不是善恶业。他给你讲断恶修善是什么?那是勉励一般人,是方便说。教你们断恶修善,为什么?你出不了六道轮回,你断恶就是不堕三恶道,你修善你就能生三善道,是这个意思,知道你出不了,不能出离。到你有能力能接受的时候,给你讲真话,就教你不造业,善恶都不造。善恶怎么?事,善恶都造,心里头善恶都没有,这就都不造。事是假的,不能有心。你造什么业,心里头就是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你等於没有造,善恶业都没有造,这叫真修行。这是《华严经》无障碍的法界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就不造生死业。
「若无生死之业,即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」,所以这是无作解脱门。无作不是不做,样样都做,而且做得比什么人还积极,但是心里头,心里痕迹都不著。念佛人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,他怎么不自在?这个道理要懂,知道我们怎么个修法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七集》全文阅读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