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一层而已,你跑不掉的。三界统苦,欲界,欲界有六层天,天下面是人道,人下面是三恶道,三苦八苦统统具足,苦海无边,这个要知道。超越六道轮回就是脱离苦海,真正明白人他走的是这个道路。那脱离六道,不但脱离六道,同时脱离十法界,往生到佛国土,就是这一部经、这个法门。易行而难信,很容易修,很容易成就,就是难信。凡是念佛人,修净土的人,这一生当中没有能往生,依旧搞六道轮回,问题全出在信心上,这是我们特别要警惕的,要认真把这个毛病改过来。
第三,「说障道无所畏」,说障道,这个对於业因果报非常透彻,很清楚,他才能说得出。「说障道者,说彼魔」,魔有四种,五阴魔、烦恼魔、天魔、死魔,这四大类,这四大类统统障碍圣道。业障重的人,障碍你听闻,你听经听不懂。为什么听不懂?你有魔障。五阴魔是我们一切有情众生统统具足的,色受想行识,这叫五阴。色是我们的肉身,这属於物质。受是感受,你看我们有忧喜的感受。身,身有苦乐的感受。苦乐是身,忧喜是心。有想,受有想,思前想后,妄想太多了,所以障道。障什么?障清净心、障平等心不能现前。严重的障碍我们持戒,障碍我们修定,障碍我们智慧不能现前,念佛,障碍你不能往生。这些障碍也只佛清楚,佛能把它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。那这些障道果报太可怕了,这个人修行如果没有障碍,一生能成就。
前面五阴魔、烦恼魔是自己的业障,要自己消。这个障道,这是讲外面的业障,我们现在最明显的,冤亲债主,我们受环境的影响。所以古时候寺院丛林都建在深山里面,人迹不到的地方,清净,眼不见,耳不听。环境清净,能帮助我们调心、调身,给我们修行做增上缘,所以佛门叫阿兰若。古时候噪音最大的是牛马,马叫的声音、牛叫的声音很大。阿兰若的标准就是牛马叫的声音听不到,以这个为标准,大概距离一般村庄二、三里路的地方。中国一里是现在的五百米,两里是一公里。也就一公里半的这样一个距离,杂音就听不到了。因为佛弟子住的地方距离村庄不能太远,太远托钵就麻烦了,他每天出来托钵。所以最标准的是三里路,也就现在的一公里半到两公里这个距离,这最理想的。他们并没有房舍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真的是过的游牧生活。佛带头干,这是真正放下,不放下不行。
「无所畏者,如佛言,我说障法,故得安隐」,他对於这障法完全明了,完全能放下,所以佛得安稳,身心安稳。「得无所畏」,无所畏是化他,「在大众中,作师子吼,能转*轮」,他没有障碍。像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四种无碍,理无碍,理他证得了,明心见性;事无碍,事这就是现象完全通达明了,这是今天所说的高等哲学、高等科学,理事无碍,在日常生活当中,他做到了事事无碍。跟我们不一样,我们是触事成障,见到事妄念起来了,这障碍;听到音声,妄念也起来了,也变成障碍,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,统统是障碍。什么时候我们能像佛一样,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得大自在,没有障碍了?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,要得到这个境界,得修成阿罗汉果才能得到。在大乘法里头,阿罗汉只得到所谓半个自在,法身没有证得,般若没有证得。因为三种烦恼他只断一种,见思烦恼,所以他证得半个自在,证得偏真涅槃,不是真的大般涅槃。那算很不错了,在我们这个经题上,他得到清净心,平等心没得到,觉没有现前,觉是大彻大悟,这个没有得到。所以他教化众生就有限,有局限,不能做到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
如果能得到平等心,菩萨所证得的,菩萨,三贤菩萨,确实他们能入理事无碍。到不起心不动念,事事无碍,完全没障碍了,也就是说,无论什么境界现前,他都不会起心动念,这个自在,这个人就是明心见性。所以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在圆教是初住以上,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在别教是初地以上,事事无碍,真正得大自在。这在大众当中说法无碍,转*轮,教化众生,为大众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这是出家、在家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人,欲界天人、色界天人,那其他这些梵众他们做不到。这是说障道无所畏。
最后一个,「说尽苦道无所畏」。什么是说尽苦道?「说能尽诸苦之道法」。就是他懂得,你想离苦得乐,用什么方法离苦,用什么方法得乐,佛全晓得。佛陀在世,向他老人家请教这个问题的人太多太多了,我们在《阿含》、《方等》里头几乎到处都看到。众生来找佛干什么?就是有苦,有苦有难。谁知道?佛知道,佛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灾难,佛知道这个地区有灾难,这个地区会繁荣,有福报,他都晓得。他怎么知道的?全是看当地的人心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他就知道了。你个人有灾难,不是外头来的,外头没有。佛看你起心动念,看你言语造作,也就是看你在造什么样的业,佛知道有什么样的果报,业因果报,丝毫不爽,世出世间一切法全知道。
「无所畏者,如佛言,我所说圣道,能出世间,能尽诸苦,故得安隐」,佛不但知道,他在日常生活当中,全都给我们显示出来。我们有苦有难,佛没有,为什么没有?佛没有造这个业,所以他不受这个果报。造业才受果报,不造业,怎么会受果报?於是我们就晓得,我们今天已经看到果报要现前了,那我们要想这个果是什么因引起来的?你把它想通、想明白了,你就知道,然后你把这个因消除掉,果报就不现了。这里头有大智慧、大学问,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。
现在这个世间人,哪个人不苦?不苦的人,一个都找不到。什么原因?那要问,哪个人不造恶业?不造恶业的人就不受苦报。但是业有分两种,有共业、有别业。别业虽然善,共业不善。共业,我们的社会,我们这个地球,我生到这里来,跟现在地球上所有的人共业。我善,这些人不善,别业。别业受不受牵连?受。只是轻重有差别,造作恶业的人他受的苦重,行善积德的人也要受苦,轻。生在太平盛世,那个共业是福报,那个共业殊胜!你六根所看到的境界全是善的,接触到的善心、善行、善人,善人多,绝大多数,是恶人很稀少,那是天下大治,是和谐盛世。
我们到这个世间来,为什么要来?佛在经上讲得好,说「人生酬业」。你为什么要来?你来酬偿你的业报,过去你所造的,现在你得要受。明白人就甘心情愿的受,不怨天、不尤人,晓得是什么?自作自受,不能再怪别人。怪别人,我的罪就加重了,我的日子更不好过。现在我明白了,全是自作自受,再苦也甘心情愿的受。这种接受的话,很快这报就轻了。为什么?回头了,回头是岸,回头太可贵了。这些事情在现前社会,我们所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接触到的非常明显,正面的很少,负面的很多。两百年前你所看到的,正面的多,负面的少。
中国过去,算是近代,康熙、雍正、干隆这三朝是清朝鼎盛的时期,那个时候的国力是世界第一,第一强国、第一大国,人民安乐。这共业太殊胜了,文化鼎盛,皇上带著大家学习,他带头,他真干,所以没有一个人不认真,天下读书人真学。以儒治国,以佛化民,教化老百姓,所以佛教寺庙多,连乡村里都有,到处都是。人人都懂得三皈是什么,人人都懂得五戒是什么、十善是什么,就这三桩东西就能把世界摆平了,人民就得到安乐。政府所提倡的儒家教育,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,佛法的教育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六和敬,把人全教好了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天下太平。
首先自己得安稳,然后才能够教别人,影响别人,这就是作师子吼,转大*轮。也是出家、在家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神、鬼神,他们做不到。他们可以现神通,可以现异象,他不能说法。所以佛教诫弟子要讲经教学,不可以用神通做佛事。为什么?神通做佛事,沙门、婆罗门、天魔梵他都能,他都可以用神通做佛事。你相信他,不相信佛了,你吃亏上当之后,你找不到他,他不负责任。他有时候能帮助你,有时候能害你,我们不知道。所以孔夫子对天地鬼神的态度说得很清楚,这是教我们的,敬鬼神而远之,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同一个意思。你看十大愿王,第一愿,礼敬诸佛,这就是敬。第二愿,称赞如来。称赞如来是什么?善的,我赞叹你。不善的?不善的不说,不放在心上,不放在口上。这个社会风气多好。社会风气,古人所说的「隐恶扬善」,众生干的坏事不提,做的好事表扬,让社会大众不好意思做坏事,受良心责备。做错事情大家都原谅我,做一点好事大家都表扬,用这个方法端正社会风气。现在反了,相反。现在的媒体,干坏事情大大的表扬你,做再多的好事不说,这是社会乱了。怎么乱的?很多人不知道。
今天媒体这种行为,在过去帝王的时代是决定不许可,那这些人都有重罪,都该杀头。孔子曾经做过短时间的,不很大的官,就是现在警察局长,鲁司寇就是警察局长,头一个把少正卯杀了。少正卯犯什么罪?没犯罪,就是喜欢说话,能言善道,大概孔夫子也辩不过他,这样的人他很会说,歪理说成正理,邪法说成正法,让社会大众迷惑,这就是他的罪名。在现在这个罪名不成立,言论自由,出版自由。在古时候,言论出版不自由,你的言论、你的文字与道相违背。道是什么?五伦五常、四维八德,与这个相违背,这就不能准,就要禁止,国家法律禁止你。现在完全相反了,正的不能说,邪的随你怎么说,政府不干涉。所以社会乱了,众生苦了,原因是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。
年轻的人弘法利生要小心谨慎,你们还有前途。我这样的年岁,说几句不好听的,人没有关系。为什么?快要死了,不在乎了,可以说了,年轻不行。这就是说法有时间性。一个人一生有春夏秋冬,二十岁之前,春天,春生;四十岁以前,夏天;六十岁以前,秋天;八十岁以前,冬天了。我八十已经过头了,这样的人说话说错了,人家说老糊涂,他不找你麻烦,老糊涂了。所以年轻人的言语行为不能不谨慎,言语行为不谨慎,…
《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四集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